【我的抗“疫”日記】走出“象牙塔” 惜取少年時



“春節,在大家的記憶中是除舊歲納新福的節日,是遠方的遊子歸家團圓的日子。”空中交通管理學院2016級學生薑博超陷入回憶。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濃濃的年味彷彿被口罩擋住。疫情剛開始時,姜博超對於這場疫情沒有太多直觀的感受,他說:“一開始我還為了不用寒冬臘月出門走親戚而感到有點開心,但是隨著每天確診和疑似人數快速增長,越來越多抗疫一線的感人故事被報道出來,我才意識到嚴重性。”瞭解到的越多,姜博超心裡越著急越難受,一線醫護人員臉上的壓痕彷彿也壓在他的臉上,讓他感覺到真實的疼痛。

2月18日,姜博超從父母口中得知,他的一位阿姨主動報名作為總醫院帶隊醫生前往湖北方艙醫院支援,這位阿姨已經年過50歲,卻仍然身先士卒、敢為人先,這深深觸動了姜博超的心。正在此時,姜博超看到家庭群轉發了社區招募志願者的通知,他馬上報了名。用眼睛用心看身邊正在發生的故事,低下頭審視自己大學生的身份,姜博超選擇用行動參與故事,將自己和社會緊密聯繫起來。


【我的抗“疫”日記】走出“象牙塔” 惜取少年時

姜博超堅守崗位


“特殊時期沒有太多的手續,登記了基本信息,遵紀守法,每天上崗前進行體溫自查並報告,就這樣我成為了一名志願者。”姜博超介紹,他的主要工作是設立卡點、搭設帳篷、查驗來往人員信息等。“搭帳篷的時候我還把內外帳的門弄反了,鬧了個小插曲,也是挺不好意思的。”姜博超說著撓了撓頭,“書本上的知識是我們需要掌握的知識的一部分,更多的知識和經驗還是來源於實踐,哪怕是搭帳篷這樣的小事,都有它的方法和邏輯。”

卡點設立完畢後,重中之重的工作就是登記各戶信息,瞭解人員流動和身體情況,做好預防工作。讓姜博超印象深刻的是住在他家樓下的一位老爺爺,老爺爺自己一個人住,年近80歲身體還很硬朗,慈眉善目。因為老年人是這次病毒的主要易感人群,姜博超自告奮勇地提議由自己負責注意老爺爺的身體狀況,為了減少接觸,不打擾到老人,姜博超每天中午晚上回家吃飯休息的時候,路過老爺爺家,都會趴在門上聽聽動靜,老爺爺喜歡戲曲,只要裡面有咿咿呀呀的聲音姜博超就放心了。姜博超還負責在樓道和圍欄張貼新冠肺炎注意事項,積極宣傳預防新冠肺炎的方法,引導社區居民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

“挨家挨戶敲門的時候,碰到脾氣好的住戶,瞭解事情原委後會積極配合工作,遇到不配合的,挨一頓罵不說,還完不成工作,真是一把辛酸淚。”姜博超說,“但是再難再辛苦,我們都得想辦法取得大家的理解,開展好工作。”

經過志願者們一段時間的緊張工作後,小區疫情防控形勢趨於穩定。在社區的統一安排下,姜博超成為了卡口測溫登記員團隊的一員,每天下午14:30至晚上21:00負責為進出人員測量體溫,並登記他們的身份信息。“特殊時期大家都戴著口罩,偶爾聽到有人隔著口罩、隔著車窗輕聲對我們說謝謝,那時候的心情又開心又自豪。”姜博超說,最讓他感動的是特殊時期人與人之間的善意和大家朝著一個目標共同努力的樣子。

姜博超說:“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要走出‘象牙塔’,充分激發社會屬性,努力從社會中汲取養分,要做國家的脊樑。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理應衝在一線,家是國的基礎,國是家的延伸,疫情終將過去。”


【我的抗“疫”日記】走出“象牙塔” 惜取少年時

姜博超與指導教師線上溝通畢業設計問題


姜博超是一名臨近畢業的大四學生,對他來說,必須要兼顧志願服務工作和畢業設計。指導教師早在年前就幫助他細化了畢業設計內容和要求,初五便已要求組內學生做好家中寫論文的準備,並督促學生制定了詳細的計劃,每週檢查進度。“因為志願服務工作,起初畢業設計進展有點緩慢,我反饋也不太及時,指導老師非常替我著急。後來得知具體情況之後,老師為我特意制定‘白天思考+晚上試驗與討論’的模式,用微信和釘釘和我在網上保持聯繫。我一定要保質保量完成畢設論文。”姜博超感動於指導教師的付出。

兼顧志願服務和畢業設計的問題,其實也是兼顧課外活動和學習的問題,這個問題也伴隨很多大學生貫穿校園生活。畢設剛開始的時候,姜博超遇到很多小問題,把畢設想得太簡單,對於各方面的問題有點措手不及,僅SPSS程序安裝和使用就涉及到了很多細節,他還重新裝了系統。“兩三年的社團工作,學習上始終也沒有落下,在心中學習終究是第一位的,現在這個情況就更加需要合理高效的安排時間。”姜博超說。

空管學院2016級年級主任陳老師評價姜博超一直以來思想積極上進,各方面表現良好:“面對此次突如其來的疫情,姜博超同學作為一名‘95後’大學生表現出了無畏艱險、勇於擔當的精神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讓我們深感學校教育出了成果。他以實際行動為抗擊疫情獻出了自己的力量,扛起了屬於青年人的那一份責任與擔當,也為我們以後的教育工作增添了信心。”


【我的抗“疫”日記】走出“象牙塔” 惜取少年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