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抗“疫”日记】走出“象牙塔” 惜取少年时



“春节,在大家的记忆中是除旧岁纳新福的节日,是远方的游子归家团圆的日子。”空中交通管理学院2016级学生姜博超陷入回忆。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浓浓的年味仿佛被口罩挡住。疫情刚开始时,姜博超对于这场疫情没有太多直观的感受,他说:“一开始我还为了不用寒冬腊月出门走亲戚而感到有点开心,但是随着每天确诊和疑似人数快速增长,越来越多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被报道出来,我才意识到严重性。”了解到的越多,姜博超心里越着急越难受,一线医护人员脸上的压痕仿佛也压在他的脸上,让他感觉到真实的疼痛。

2月18日,姜博超从父母口中得知,他的一位阿姨主动报名作为总医院带队医生前往湖北方舱医院支援,这位阿姨已经年过50岁,却仍然身先士卒、敢为人先,这深深触动了姜博超的心。正在此时,姜博超看到家庭群转发了社区招募志愿者的通知,他马上报了名。用眼睛用心看身边正在发生的故事,低下头审视自己大学生的身份,姜博超选择用行动参与故事,将自己和社会紧密联系起来。


【我的抗“疫”日记】走出“象牙塔” 惜取少年时

姜博超坚守岗位


“特殊时期没有太多的手续,登记了基本信息,遵纪守法,每天上岗前进行体温自查并报告,就这样我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姜博超介绍,他的主要工作是设立卡点、搭设帐篷、查验来往人员信息等。“搭帐篷的时候我还把内外帐的门弄反了,闹了个小插曲,也是挺不好意思的。”姜博超说着挠了挠头,“书本上的知识是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的一部分,更多的知识和经验还是来源于实践,哪怕是搭帐篷这样的小事,都有它的方法和逻辑。”

卡点设立完毕后,重中之重的工作就是登记各户信息,了解人员流动和身体情况,做好预防工作。让姜博超印象深刻的是住在他家楼下的一位老爷爷,老爷爷自己一个人住,年近80岁身体还很硬朗,慈眉善目。因为老年人是这次病毒的主要易感人群,姜博超自告奋勇地提议由自己负责注意老爷爷的身体状况,为了减少接触,不打扰到老人,姜博超每天中午晚上回家吃饭休息的时候,路过老爷爷家,都会趴在门上听听动静,老爷爷喜欢戏曲,只要里面有咿咿呀呀的声音姜博超就放心了。姜博超还负责在楼道和围栏张贴新冠肺炎注意事项,积极宣传预防新冠肺炎的方法,引导社区居民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挨家挨户敲门的时候,碰到脾气好的住户,了解事情原委后会积极配合工作,遇到不配合的,挨一顿骂不说,还完不成工作,真是一把辛酸泪。”姜博超说,“但是再难再辛苦,我们都得想办法取得大家的理解,开展好工作。”

经过志愿者们一段时间的紧张工作后,小区疫情防控形势趋于稳定。在社区的统一安排下,姜博超成为了卡口测温登记员团队的一员,每天下午14:30至晚上21:00负责为进出人员测量体温,并登记他们的身份信息。“特殊时期大家都戴着口罩,偶尔听到有人隔着口罩、隔着车窗轻声对我们说谢谢,那时候的心情又开心又自豪。”姜博超说,最让他感动的是特殊时期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和大家朝着一个目标共同努力的样子。

姜博超说:“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走出‘象牙塔’,充分激发社会属性,努力从社会中汲取养分,要做国家的脊梁。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理应冲在一线,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疫情终将过去。”


【我的抗“疫”日记】走出“象牙塔” 惜取少年时

姜博超与指导教师线上沟通毕业设计问题


姜博超是一名临近毕业的大四学生,对他来说,必须要兼顾志愿服务工作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早在年前就帮助他细化了毕业设计内容和要求,初五便已要求组内学生做好家中写论文的准备,并督促学生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每周检查进度。“因为志愿服务工作,起初毕业设计进展有点缓慢,我反馈也不太及时,指导老师非常替我着急。后来得知具体情况之后,老师为我特意制定‘白天思考+晚上试验与讨论’的模式,用微信和钉钉和我在网上保持联系。我一定要保质保量完成毕设论文。”姜博超感动于指导教师的付出。

兼顾志愿服务和毕业设计的问题,其实也是兼顾课外活动和学习的问题,这个问题也伴随很多大学生贯穿校园生活。毕设刚开始的时候,姜博超遇到很多小问题,把毕设想得太简单,对于各方面的问题有点措手不及,仅SPSS程序安装和使用就涉及到了很多细节,他还重新装了系统。“两三年的社团工作,学习上始终也没有落下,在心中学习终究是第一位的,现在这个情况就更加需要合理高效的安排时间。”姜博超说。

空管学院2016级年级主任陈老师评价姜博超一直以来思想积极上进,各方面表现良好:“面对此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姜博超同学作为一名‘95后’大学生表现出了无畏艰险、勇于担当的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我们深感学校教育出了成果。他以实际行动为抗击疫情献出了自己的力量,扛起了属于青年人的那一份责任与担当,也为我们以后的教育工作增添了信心。”


【我的抗“疫”日记】走出“象牙塔” 惜取少年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