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王廟的傳說

桃花源入口處,居當地人講是五龍相匯處,此處當年有一座龍王廟,也叫“河裡廟”,曾是西塬人祭天、祈雨、求福的重要場所,曾人氣鼎沸。

龍王廟的傳說

相傳,古時南方巫師們,忽然發現天上的紫薇星由南往北移動兆徵。巫師們掛卜算到一北方人要攜帶龍袍告老遷鄉。正在眾說紛紜間,電閃雷鳴,一股龍捲風由南往北刮飛,雲騰龍躍。巫師們追趕阻撓,準備在秦嶺北麓的藍田厚鎮攔下,但沒有阻攔住(現留有黑龍口地名)。龍繼續向端北而去,巫師們繼續阻截。至龍不能直移,開始向西移,到了貟曲的毛家灣一帶,追趕的人商議將龍斬(故有斬龍灣地名)於此,未成。龍繼續前行,至鐵爐街時突然向北前行,當地的人們在河劉的鐵王修了臥龍寺,心想讓龍臥下。但是龍沒臥下,繼續向北。人們又在三岔河口修了龍王廟。據傳在挖崖建廟時,不慎斬斷了一根小碗口粗的樹根,血水流了三天三夜,人們傳說是斬斷了龍尾(廟的東北邊泉水長年流紅水,北邊廟房垮角,歷次都沒有修好)。受傷後的龍繼續前行到背坡梁,卻無力衝上坡,只能掉頭到了三張西。此時龍飢餓難耐,張開大嘴,人們給龍口裡扔了一隻大公雞,龍頭伸張了三下,張口大吞下了公雞,就此臥在地上棲身。於是人們在三張西頭修了回龍寺。由此,龍脈就傳承到了三張原上的溝溝叉叉。

據傳龍王廟香火旺盛,經世不衰。二月二的龍抬頭,三月三的取水節,由此而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