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北約這個軍事聯盟解散,最大的贏家是誰?

琅琊利劍


我認為最大的贏家是法德為主的歐盟和俄羅斯。法國和德國前者是政治大國,後者是經濟大國,兩國相得益彰,現在正在謀求防務統一。而俄羅斯在美國和歐盟北約的東擴下,地緣形勢岌岌可危。如果北約這個軍事聯盟解散了,法德兩國必然第一時間填補這個力量真空,建立統一的歐洲軍隊,而俄羅斯在歐洲方向的地緣形勢將從根本上改變,不會有以前那麼危機重重。下面我來具體分析下。

北約組織

二戰期間,西歐各國經濟遭受到嚴重破壞,1947年美國對歐洲實施“馬歇爾計劃”,歐洲開始逐漸復興和經濟一體化,美國援助西歐有兩大戰略目的,其一是領導西歐國家對抗蘇聯共產主義在歐洲方向的擴張;其二是通過援助西歐各國,滲透西歐各國的經濟政治,進而掌控西歐經濟政治格局。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期,美國介入越戰,後來又發生古巴核導彈危機,在此冷戰背景下,時任法國總統的戴高樂危機意識極強,他知道一旦爆發核戰爭,歐洲必然是主戰場,因此戴高樂再思考,“法國不能一心跟著美國走,更不能跟周圍盟友對立起來,要找到第三條路“。

戴高樂


1966年,法國在戴高樂的帶領下,退出北約。後來所說的戴高樂主義,就是法國反對美國控制西歐,反對美國把西歐捆綁在美國對抗蘇聯的戰車上,後來戴高樂率先提出“歐洲是歐洲人的歐洲“這個口號。可是他這個口號過於激進,周邊國家也很是警惕。當時法國經濟也很糟糕,還要靠著美國援助度日,經濟不獨立,政治怎麼可能獨立。因此戴高樂為了彌補經濟這一個短板,就想到了德國”阿登納的經濟奇蹟“。而此時的德國,由於是二戰的戰敗國,政治上不獨立,一直被戰敗國這個帽子壓得抬不起頭,而且東面分裂出來的社會主義東德也是蘇聯的勢力範圍,但是西德在經濟上確是直追趕超英國。當時阿登納和戴高樂的想法很接近,他曾經說過”沒有強大統一的歐洲,要想在自由中實現德國統一,這是誰也不能夠自圓其說的“。因此,1963年1月22日,法國總統戴高樂和德國總理阿登納在巴黎簽訂了《愛麗捨宮條約》。其主要思想有一是戴高樂的歐洲獨立思想;二是阿登納的歐洲一體化;三是法國和德國的和解與合作。愛麗捨宮條約,不僅促成了日後德國的統一,更是構成了現代歐盟的基礎。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法國總統戴高樂提出“歐洲人的歐洲”的口號,主張西歐聯合,擺脫美國的控制

如果說愛麗捨宮條約為法德兩國主導歐洲的戰略構想打下了基礎。去年在一戰百年紀念時,馬克龍就率先提出建立”歐洲軍隊“戰略構思,後來默克爾也進行了聲援。他們都知道,歷史一再證明,沒有強大的武備力量,無論是經濟發達、文化繁榮,還是民主制度先進,都只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到頭來是黃粱一夢罷了。到了今年在曾經的歐洲中心的亞琛,時任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德國總理默克爾簽訂《亞琛條約》,主要是為了實現”建立歐洲軍隊“的戰略構想和歐洲防務統一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如果北約軍事聯盟解散了,那麼法德兩國會立刻建立“歐洲軍隊”,來彌補歐盟在軍事上的短板,以保護自己國防安全。

北約東擴已經到了俄羅斯的家門口,俄羅斯西部地緣戰略形勢岌岌可危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在北約東擴的巨大戰略壓力下,其在歐洲地區的戰略生存空間不斷縮小,地緣形勢急劇惡化,美國聯合歐盟打壓俄羅斯經濟,如今俄國處於戰略防禦期,只能夠自保而已,而一旦北約解散了,那麼俄國在歐洲方向的地緣形勢將迎來根本上的好轉,俄國和法德兩國在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合作上將是進一步深化,而法德兩國和俄國走向對抗的可能性極小,這對於俄國來說將迎來最大的轉機。

最後,北約這個軍事聯盟除非美國真正的衰落了,不得不進行全球戰略收縮,退出歐洲,才有可能解散吧,而如今北約依然在美國的主導下不斷的給俄羅斯施壓,烏克蘭危機和波蘭請求美軍增加駐軍等都讓俄羅斯焦頭爛額,岌岌可危。而德國由於二戰戰敗國的身份,軍事防務上一直被美國控制著,法國在經濟也是被美國束手束腳,法德兩國也是難以脫離美國的控制。


向生分析


北約的全稱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二戰之後,美國締結的一個軍事同盟組織,主要成員國都是歐美國家,成立的目的是為了遏制蘇聯在歐洲的擴張,從而讓大部分歐洲國家都能團結到美國周圍,以實現控制歐洲的目的。



按照常理來說,北約是為了對抗蘇聯而誕生的,也應該隨著蘇聯解體而解散,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北約不僅沒有解散,在蘇聯解體後的十幾年後,還進行一次東擴。

直接把北約的勢力幾乎快要擴張到俄羅斯家門口,畢竟美國和歐洲國家不放心擁有核武器庫的蘇聯繼承人俄羅斯。

現在的俄羅斯就深受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的軍事圍堵和經濟制裁,所以俄羅斯對此也是十分苦惱。如果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解散的話,俄羅斯必然是一個是一個大贏家,軍事壓力減小是必然,相應的國防開支也能減小。



但是要說俄羅斯是最大的贏家卻不盡然。一箇舊的軍事聯盟體制被打破,必然會讓很多新興勢力受益,因此意味著世界的老大要讓位和分權了,有能力搶到位置和權力的國家都是贏家。

其實北約內部早已經矛盾重重,隨著英國的脫歐,歐盟逐漸變成一個歐洲大陸國家的組織,其中以法國和德國為帶頭人。早年間面臨蘇聯的威脅,法國和德國必須依靠美國的軍事力量。

但法國和德國同時也想帶領歐盟成為世界的一級力量,加上隨著實力的膨脹,更想擺脫美國的控制。所以法國總統馬克龍一直建議歐洲國家要建立統一的防務體系,劍指北約,德國對此也是非常贊同的。

11月9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又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北約正經歷著腦死亡,歐洲不能再依靠美國來保護北約的盟國,需要重新思考自己作為地緣政治力量的定位,否則歐洲將失去對命運的掌控權。”這個表態基本上擺明,歐盟要脫離北約,不跟美國玩兒了。



所以北約如果解散的話,法國和德國也是贏家,因為沒有北約的束縛,法國和德國就要著手建立統一的歐洲防務體系,兩國就真正的能成為不受控制的軍事大國,並藉助歐盟的整體力量,也能成為獨立的世界一級。

而美國如果失去了北約,勢力必然會大幅度地撤出歐洲,而美國的盟友體系也就因此塌了一半兒,其霸權地位將會鬆動。而新興的國家如印度和我國都將是受益者。


大正看世界


北約這個軍事聯盟解散最大的贏家是誰?

有人說北約解散之後最大的贏家是俄羅斯,也有人說是德國,兩個說法我都不同意,我認為北約解散之後最大的贏家將會是大英帝國!!!!

北約解散對俄羅斯的影響並不大

目前北約的主要任務是反恐和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還有防備來自網絡的攻擊,而不是防備來自俄羅斯方向的大規模的軍事對抗。

(北約首腦會議場景)

畢竟當華約組織解散之後,北約就沒有了那麼大的來自東方軍事集團的壓力。所以,這個軍事同盟便將他的主要任務放到了其他方向上。

當然,俄羅斯也是北約的遏制對象之一,畢竟這個擁有全世界第二大核武庫的國家依然是歐洲各國在東方的主要的對手。

(俄羅斯的戰略導彈)

這個國家只要沒有失去大國雄心,沒有自我閹割摧毀所有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北約就不會放鬆對他的警惕。

但是,無論北約解散與否,對俄羅斯來講都不是有很大影響的了。因為俄羅斯的持續衰弱,讓他根本就沒有能力在北約解散之後將自己的勢力範圍向西方擴張。

所以,北約存在與否對俄羅斯來講根本就沒有什麼區別。頂多在北約解散之後讓俄羅斯心理上有一定的安慰而已。。。

對德國來講,北約的解散和他關係也不大。

德國是北約經濟、科技實力第二強的國家。

這個國家擁有3.8萬億美元的GDP總額,每年的軍費支出多達400多億美元,軍費佔GDP的比重為1.2%,和荷蘭、羅馬尼亞等國相當,處於較低的水平。

北約解散之後,德國作為二戰期間的戰敗國也很難大力發展軍事。就像上面所說,俄羅斯已經衰落,即便是沒有北約這個組織,歐洲各國也很難以防備俄羅斯的名義來擴軍備戰。

(德國軍隊在演習,目前德軍共有18萬人)

而作為二戰的戰敗國,德國在軍事方面受到了聯合國的嚴格限制。即便沒有北約這個組織,他也沒有能力在政治和軍事方面獲得長足的發展,而且只要德國有這個苗頭,周邊的英、法,甚至俄羅斯、美國等國都會聯合起來共同對付他。

畢竟一戰二戰的發起國這個名頭是會讓很多人頭疼的。

所以,不管怎麼樣德國都不會是贏家,他很有可能比北約解散之前所受到的限制還要大。

真正的贏家是大英帝國。

北約是美國人牽頭搞起來的軍事組織,因為美國強大的實力,北約各國全都以美國馬首是瞻。

只有的好處是內部比較和諧,沒人敢和美國爭老大,美國大哥去幹什麼,一打招呼小弟們跟著去就可以了。

如果北約解散了,那就說明美國不怎麼管歐洲各國了,歐洲各國肯定得亂套。

沒有美國牽頭的歐洲,俄羅斯、法國、德國、意大利、英國這些國家實力相差的也不多,他們互相之間瞅誰都不順眼。不說別的,前幾年德國想入常,英法還沒怎麼著呢,意大利就第一個跳出來反對了!

所以,沒有北約的歐洲就會再次進入諸侯爭霸時代。

這個時候,英國反而有了自己的優勢,作為數百年的歐洲攪屎棍,英國玩大陸均衡政策簡直爐火純青。

到時候歐洲各國又得看英國臉色做事了。

(英國現任首相特雷莎·梅)

只要美國沒有衰落,北約會一直存在

北約對美國的用處非常大,比如前幾年北約各國在全球的反恐。

根據北約憲章第五條,對北約任意一個國家的攻擊都視為對所有北約國家的攻擊,各國應該在軍事上給予援助。所以,當美國遭到恐怖襲擊之後,各國只好組織軍隊和美國打仗去了。

北約大多數國家在全球都沒有利益存在,也不會無端受到恐怖襲擊,說白了各國就是在為美國打仗。

所以,只要美國沒有衰落,就不會讓北約解散,這些國家可都是他的打手啊。


歷史風暴


許多人都說如果北約解散,最大的贏家會是俄羅斯。我不這麼看。

我認為如果美國真的退出北約,北約很可能不會馬上一鬨而散;北約真的解散了,最大的贏家將是德國、法國這樣的老牌歐洲強國;俄羅斯並不能從北約解散中獲得多少安全上的好處。

當然,別看特朗普嚷嚷的厲害,真要退出北約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搞得不好他會付出生命的代價。

北約的誕生是東西方開始冷戰的結果。二戰後,東西方因意識形態問題嚴重對立。1949年,美國拉著加拿大和一眾西歐國家在華盛頓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蘇聯經過一番努力,沒辦法阻止北約國家結成軍事聯盟,於是在1955年拉一票東歐國家成立華沙條約組織,簡稱華約。自此,華約和北約這兩大陣營形成了全面對抗態勢。

1990年東德與西德合併退出華約;1991年,華約解散,同年底,蘇聯解體。從此北約失去了華約和蘇聯這個最大的敵人。

就在大家猜測北約會不會因為華約的解散而宣佈解散的時候,美國給北約樹了一個新的敵人:俄羅斯。西方反蘇勢力迅速將俄羅斯描繪成一個貪婪而危險的北極熊,認為俄羅斯是歐洲新的最大的敵人。為了對付這個新的敵人,美國吸收前華約國家加入北約,帶著北約不斷地把勢力範圍向東擴展,把刀子一點點地抵向俄羅斯的胸膛。

大家都知道自從蘇聯解體之後,虛弱的俄羅斯實際上無力挑戰歐洲,更無法觸動美國在歐洲的利益。美國人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美國人只有將歐洲國家牢牢捆綁在北約的戰車上才能令它們俯首帖耳,才能維持美國在歐洲的統治地位。北約散了,美國在歐洲的利益就將走到盡頭。

美國人的小心思,像法國德國這樣的歐洲傳統強國心裡都明白,所以這兩個國家的領導人都一直致力於擺脫美國人的控制。他們搞歐共體、搞歐盟、搞歐元區,甚至提出來要建立獨立於北約的歐洲軍隊,說到底就是試圖一點點擺脫美國的控制,掙脫北約這個由美國人套在他們身上的枷鎖。雖然出於某些“政治正確”的原因,法德等國會時不時地跳起來指責俄羅斯,但他們心裡非常清楚今天的俄羅斯並不是歐洲國家最大的威脅,恰恰相反,俄羅斯豐富的資源和潛在的市場才是德法等國垂涎已久的。

特朗普是個生意人,他認為美國每年通過北約投向歐洲的軍費看不到對等的回報,他認為北約是美國保護歐洲的工具,歐洲人應該向美國支付保護費。從2016年開始,特朗普在多個場合反覆聲稱美國人虧了,要歐洲多出錢,要歐洲國家每年拿出GDP的2%來支付安全費用,否則美國將退出北約。而當歐洲國家勉強答應將國防開支加到2%後,特朗普又將價碼提高到4%,並且要求歐洲國家立刻實施。很顯然,這些都是當初他談生意時管用的招數。

(北約峰會,特朗普討錢)

對於法國總統馬克龍成立“歐洲軍”的設想,特朗普毫不客氣地加以狠批,要法國先把保護費交清了再說。特朗普還反覆威脅稱北約對美國來說並不重要,他可以隨時退出,美國人不要當世界警察,除非歐洲人付錢。

說到底,他就是想要錢,只要給夠了錢,一切都好說。

美國軍火商們當然樂意看到特朗普敲詐歐洲,無論特朗普能得手多少,他們都將是受益者。但美國國會的政客們和五角大樓的將軍們卻並不這麼看,他們認為特朗普這麼鬧會使傳統盟友離心離德,傷害了美國的形象和長期的利益。他們不可能容忍特朗普走到解散北約的那一步。

對於俄羅斯,即使北約不在了,俄羅斯的敵人不僅不會變少,反而會變得更多。因為它與美國的對抗不但會延續,還會面臨“歐洲軍”的新挑戰。當然了,歐洲方向的軍事壓力會減輕一些。

沒了北約的束縛,德國與法國將團結得更加緊密,成為歐洲真正的領導者。歐洲新增加的軍費會更多地投入到法德等歐洲國家自己的軍火商,這將顯著改善歐洲的工業結構,增加許多新的就業機會。

北約解散,德國與法國將是最終的贏家。


老粥科普


最大的贏家會是德國,不是美國也不是俄羅斯。

美國在世界的霸權主義行為大多還是和北約一些成員國有關的,美國很多軍事行動都是聯合出動的,當年的伊拉克戰爭和利比亞戰爭都有歐洲國家的影子。很多時間美國只要找一個合適的理由,歐洲一些北約國家就會跟著美國上。

若果北約解散的話,美國的軍事行動都得不到北約成員國的支持了,美國在霸權就會顯得小心,甚至在有些問題上還可能和美國對抗。

現在的伊朗問題就是這個情況,美國對伊朗是不滿的態度,德國一些國家就不這樣認為,他們不支持美國的軍事行動,這就產生了分歧。所以說退出北約後,伊朗問題如果惡化,很可能歐洲國家和美國相互對抗。

北約解散的話俄羅斯也不是最大贏家,歐洲國家很多都是擔心俄羅斯的威脅才加入北約的,顯然俄羅斯的威脅不能消除的情況下,歐洲國家沒有安全感,有的甚至會繼續對抗俄羅斯的。

為什麼最大的贏家是德國呢?二戰以來,德國這個國家似乎低調了很多,承認自己的錯誤,還參與國際事務呼籲和平的。歐盟的成立本來是打壓德國的,結果現在德國成為了歐盟的大哥,默克爾還間接影響著歐盟。歐洲還是比較聽德國的,所以說北約不存在的話,歐洲肯定會有一個地區強國的,德國有這個實力,即便現在很低調。到那個時間德國會在地區國家崛起的。


微觀V視野


先說結論:最大贏家是德國,其次是俄羅斯。

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北約一解散,俄羅斯是最大的受益者,因為解除了西邊的危險,可以轉向其他領域了,還能將自己的能源大量賣向西歐,自己的軍事費用也能降低不少,確實,俄羅斯能得到這些好處,但是同比德國來說,俄羅斯的這些,只能等於是小恩小惠!


德國一戰,二戰的發起者,老牌的軍事強國,在二戰結束的時候,更是被一分為二,還丟失了不少的領土。但是這對於德國來說,這些都沒什麼,德國有再來的勇氣,但是現在有樣東西在制約這德國的發展——北約!

北約是二戰的產物,為了抵抗蘇聯建立的華約,但是蘇聯解體後,北約並沒有結算,美國把北約新的目標投向了俄羅斯,認為北約是遏制俄羅斯的工具。在當時的情況下,歐洲各國也是身不由己,只能任由美國擺佈,而美國也在建立北約的同時,將軍事基地建在了德國,美其名曰:保護北約成員國。



這在初期確實對德國起了一定的保護作用,但是隨著德國的發展,經濟,軍事,都已經成為歐洲第一的時候。美國在德國的軍事基地就像一把劍,懸掛在德國頭上,德國面臨的不再是俄羅斯的威脅,而是美國的威脅,德國如果想進一步發展必須擺脫美國。


德國在這方面一直做著努力,從促進歐盟的建立,使用歐元等等,無不是為了擺脫美國的控制,想用歐洲一體化逼走美國。但是美國就是不吃這一套,雖然嘴上說美國隨時都可以離開,只要你們把保護的錢交了,但是每當德國給錢的時候,美國又會忽然加價,就死皮賴臉的不走。

而美國不走,德國的一切行為都暴露在美國的視線下,而如果北約解散,德國將真正的自由,他的經濟,國力都會上升一大截,並且會成為西歐的領頭羊,歐盟也會在德國的帶領下,在國際上越來越有話語權權。



德國能在一戰的基礎上發動二戰,自然也能在美國走之後,大膽的做些事情。這樣的結果,我覺得是好事。1,德國崛起,歐盟崛起,世界出現一個新的勢力,美國的單極世界會受到嚴重的挑戰,世界多元化進程加快。2,歐洲於俄羅斯放下分歧,成為合作伙伴,俄羅斯有著西歐需要的各種能源,加上地緣優勢,西歐從俄羅斯進口能源才是最方便,最經濟的方案,兩大勢力的和解,有助於歐洲的和平。


總之,北約解散,美國受損,俄羅斯獲得利益,德國獲得自由,但是,目前看來,這是不可能的!


歷史深度揭秘


如果北約這個軍事聯盟解散,最大的贏家是誰?

北約解散,除美國外,這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的心願!但心願僅僅是心願而已,解不解散,還是決定於美國的興衰。美國強盛,北約永遠不要想解散;北約解散之日,就是美國跌下世界霸主神壇、美國衰敗之時。

但如果北約真的解散,那最大受益者毫無疑問,絕對是俄羅斯。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在意識形態呈現出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兩大陣營。鑑於二戰後蘇聯的日益強大和蘇聯領導人斯大林的咄咄逼人,美國總統羅斯福洞察時事,為了遏制蘇聯萌芽狀態的霸權,二戰後於1949年8月25日建立了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蘇聯為了應對北約,在1955年5月14日成立了以蘇聯為首的華沙公約組織。全球兩大國際軍事集團的對立,導致美蘇兩霸軍備競賽,冷戰持續三十餘年,對兩國的經濟各自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兩虎相爭必有一傷,最後造成蘇聯國力不支而於1990年解體,華約也樹倒猢猻散,因沒有蘇聯的支撐而於1991年7月1日解散。

蘇聯的解體、華約的解散,從北約組建的目的來說,因沒有了對手,北約存續也毫無意義,理應相繼取消。然而北約不但未解散,而且東擴持續至俄羅斯家門口,甚至連俄羅斯的同胞兄弟烏克蘭也口口聲聲要加入北約,所以俄羅斯最忌憚北約的存在。若北約解散,有如孫悟空卸載了緊箍咒,俄羅斯將無憂無慮逍遙快樂很多。

美國畢竟是帝國,在二戰後期在全球的海上交通要道海峽關隘已謀篇佈局建立軍事基地,在全球具有戰略意義的國家駐紮軍隊,帝國的輪廓已逐漸形成。美國在全世界大多數國家駐軍,不但可以對世界異己形成巨大威脅,而且可以短距離監控別國的軍事,並且駐軍國還可以為他分擔軍費。真是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北約存續至今,美國受益匪淺。

蘇聯雖已解體,但繼承蘇聯主體衣缽的俄羅斯軍事實力仍然不弱,按俄羅斯嗜土成性的秉性,只要歐洲共同防衛的北約不復存在,那他時不時會以兄長對鄰近的不聽話不順眼的小兄弟施以影響加以保護是必然的。格魯吉亞、南奧塞梯、克里米亞等事件會時不時上演,俄羅斯的領土恢復到蘇聯時代也不是不可能。所以一旦北約解散,最大贏家當俄羅斯莫屬。

當今世界格局是一霸多強,若北約解散,象徵著美國一極的沒落,雖然最大贏家是俄羅斯,但受益國可不少。美國主導的北約,德法等歐洲強國過得好象並不開心。馬克龍的北約腦死亡,默克爾的組建歐洲軍,其目的就是希望解散北約這個在軍事上壓制俄羅斯,在政治上抑制英德法的國際軍事集團一一北約,以便建立純屬歐洲的軍隊,使歐洲的強國們有自己獨立的主張。二戰後,美國在德國駐軍多達10萬人,後逐漸裁減到現在也還保留著3萬5千人。若北約解散,那全球美軍離回老巢也就不遠了,駐德美軍當然也不例外。德國沒有美軍的控制,憑德國人聰明嚴謹的做事風格,將發展成為歐洲乃至世界的重要一極。所以解散北約,歐洲大國也受益良多。

其實世界上成立北約這樣的國際軍事集團最不好,三個為強,二個為短,動不動對其他不友好國家形成軍事威脅,人類毫無正義可言,有的就是霸權。所以北約若解散,將對人類也是一大貢獻。


歐陽建高


北約號稱全球最大、也是實力最強的軍事聯盟,主要任務是防衛歐洲,一旦北約解散,美國在歐洲的防務領導權也就喪失了合法性,屆時最大的受益者將是法國。

為何是法國,而不是歐洲的德國、英國呢?我們就具體國家來進行簡要的分析。


首先是英國的脫歐,讓他更依賴美國,而不是北約。


目前,英國正在鬧脫歐,如果不出意外,將在明年初正式離開歐盟,屆時英國將成為歐洲大陸的一個面和心不和的朋友。由於英國是遊離於歐洲大陸的一個島國,實際上英國與整個歐洲大陸的國家並沒有多麼緊密的利益聯繫,可以說英國與歐洲各國的關係甚至還沒有英國與美國的關係緊密。


雖然,英國擁有聯合國五常的席位,但是脫歐後的英國也將會因為遠離歐盟而遭受損失,那麼他所依賴的夥伴只能是美國,如果北約還在,英國作為北約的會員,在安全上或許還有些保障,一旦北約解散了,英國只有靠他自己了。

我們知道英國現在已經服役了兩艘國產航母,這能代表英國的軍事能力很強嗎?恰恰相反,英國有航母卻沒有自己的艦載機,只能購買美國的F-35艦載機,早前就有媒體報道說英國的航母千里迢迢跑到美國海軍基地進行艦載機起降訓練。


這反映了一個關鍵信息,就是英國軍事的主動權掌握在美軍手裡,美軍如果不賣給英國艦載機怎麼辦?一艘沒有艦載機的航母,就是一個沒用的大鐵托,根本無法進行遠航打擊,更是無法形成有效的制空能力。所以北約散了對英國並不是個好事,畢竟沒了集體防禦體系來保證本國安全了。


其次美軍駐紮德國,德國永遠掀不起巨浪


目前德國是歐洲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GDP總量排在歐洲第一,在歐洲最有話語權,甚至在全球都有相當大的影響力,但是鑑於二戰時期德國給歐洲各國留下深深的烙印,很多國家對德國仍有一定的擔憂。


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現實是,德國是美軍在歐洲駐軍最多的國家,也是全球僅次於日本的駐軍規模最大的國家。只要美軍不撤離,德國的軍事能力永遠都被美國壓制。

現在德國也是北約的成員國,即使北約解散,也無法改變德國的軍事自主權被美軍收割的事實,只能繼續在美軍保護傘下的溫室裡成為一個“乖寶寶”。


最後是法國軍事實力較強,有獨當一面的實力


法國與英國和德國號稱是歐洲的三駕馬車,也算是歐洲實力最強的國家之一,但是現在英國和德國都要一定的侷限性,某種程度上說是英德兩國都有把柄被美國撰在手裡,永遠逃不出美國的手掌心,加了一個北約無非是給美國提供了控制歐洲的一道工具。


對於法國就不一樣了,法國目前是歐洲唯一敢跟美國硬剛的大國,軍事實力方面也是比較強的。法國是除美國外全球唯一有核動力航母的國家,也是全球第三大核武器國,擁有比較完善的軍工體系,對於北約,法國並沒有多大的念想,甚至還有點厭惡。

早在今年11月份,法國總統馬克龍就高調宣稱北約已經腦死亡,即使這一表態在北約國家中引起爭議,甚至德國都不認可的情況下,馬克龍仍堅持這一觀點,這無疑說明了馬克龍對北約現實的運行狀態並沒有感到滿意。


更關鍵的是去年馬克龍多次提及組建歐洲軍隊,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為此美國指責他,表達不滿的情緒。馬克龍的種種言行透露著法國想重塑在歐洲的話語權,至少在歐洲防務領域的領導權,而且只有法國擁有自離於美國的實力,所以北約的解散,反而解掉了美國利用北約控制法國防務的“緊箍咒”,對法國來說是重大利好。


襄遇阿雨


我覺得是德國!北約解散的話就意味著駐德美軍必須全部撤退,這樣的話德國就會從淪陷區徹底解放了,然後以德國的經濟以及工業實力,崛起指日可待。

德國現在雖然從經濟實力到國際影響力上都位居歐洲第一,但是德國卻不是主權國家,美國在德國駐軍高達7.2萬,這支部隊不是在保護德國而是在佔領德國,美國最近的軍事基地就在德國國會大廈正前方100米左右地方,比德國國防軍的駐地更加靠近德國國會大廈,這對於德國來說就是一把抵在喉嚨的劍。所以美國經常會脅迫德國,讓他們簽下各種不平等條約。比如美國國債,其他國家是自願購買或者半自願購買,但是美國對待德國則是要求攤派購買,每年配給給德國一定的份額讓德國必須購買,然後再要求德國免除對美債務,每年的數額大約是200億歐元以上,這就是明搶了,但是德國根本沒有選擇。

德國一直想要把美國趕出德國,比如默克爾最近攜手法國提出的歐洲防務獨立概念以及準備著手建立歐洲軍,這歐洲軍與北約的唯一區別就是沒有美國,這足以見到德國是多麼渴望沒有美國的生活。德國現在每年在歐盟的支出大約是230億歐元,其中有150歐元是用來對歐盟困難國家的經濟援助,這也是為了增加自己的話語權,拉攏第三世界國家共同對抗美國。


優己


北約是個軍事聯盟組織,牽頭者是美國,剩下的就是為其搖旗吶喊,跟隨左右的西歐國家。

都說,沒有永久的聯盟,只有永久的利益。如果北約這個軍事聯盟解散了,那麼誰會是最大的受益者呢?可能是俄羅斯,也可能是德國,但毫無意外,這兩個國家會是受益最大的兩個國家。

如果北約解散,最大的贏家可能是俄羅斯

北約為什麼成立?是為了維護區域的穩定和安全。

自從北約建立,西歐區域的和平時代就開啟了,縱觀歷史,西歐從來沒有維持過這麼長時間的大面積和平。

北約的建立,除了維護區域的安全,也對前蘇聯是個極大的牽制,畢竟,北極熊國家,從來就不是西歐陣營裡的主。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一度試圖靠近美國和西歐國家,但效果非常不理想。一句話,人家不把你當自己人。

隨著北約的不斷擴大,對西歐國家的影響力逐漸增強,對俄羅斯的威脅也是越來越大。不說土耳其了,就連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在2002年都加入了北約,連俄羅斯曾經的兄弟國家烏克蘭也要求積極加入北約,這讓俄羅斯頭大不已,感覺自己的脖子上頂著數把匕首。

如果北約解散,俄羅斯的軍事威脅將大大降低,俄羅斯可以伸展胳膊了,也可以長舒一口氣了。

北約解體的話,意味著美國這尊菩薩掉下了神壇,開始進入凡間,對於歐洲的事務影響力會大大減小。此消彼漲,美國的衰落,會造就俄羅斯雄起的機會,一個大哥下去了,勢必要另一個大哥站出來,畢竟總得有一個說話算數的大哥,而俄羅斯從美國的束縛中解脫了,有可能就走上了康莊大道。

俄羅斯的軍事實力無需質疑,俄羅斯欠缺的是經濟的發達。即使如此,北約一旦解散,俄羅斯的春天一定會來了。

如果北約解散,德國也可能是受益最多的國家

德國在二戰後,一直在美國的籠罩下過日子,美國在歐洲的大量駐軍,特別是在德國的駐軍,讓德國人非常不爽,但又無可奈何。

於是,德國人所能幹的就是埋頭髮展經濟,光是經濟的強大,總像一個“單腿強壯”的人,比起雙腿一樣粗的,差點意思。

北約一旦解散,德國會大概率地成為新的西歐中心,因為德國的GDP是目前的世界第三,對歐洲的經濟事務影響力本來就大,北約解散後,德國的軍事重新崛起,德國的步子就會邁得更大一點,可以團結更多的力量,畢竟牽制少了。

經濟強大,軍事再增強,德國很有可能重新成為歐洲的大哥大,只要不和前輩們一樣大搞侵略,而是通過自己的影響,將西歐國家漸漸發展成自己的小弟,德國可能會完全地崛起。

德國的嚴謹,德國的認真,德國的創新,決定了德國比英國更有活力,比法國更有凝聚力,這樣的情況下,德國不變強都難。

北約解散是很難的一件事情,因為美國有太多的利益在裡面。如果北約解散了,只說明一點,美國已經虛弱到不行,從各個方面來說,都無法維持住自己的核心地位了,否則又怎麼會發生北約解散這樣的事情?

這事聊聊可以,但近幾十年內出現的概率極低,低到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