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對家庭教育沒概念”,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家長話題


一是家長在教育環節中的缺位,忽視家庭教育的根本作用,認為將孩子送到學校後,孩子的成績好壞和發展快慢只與學校教育有關,家長沒有責任。

二是家長教育方式有侷限性,有的粗暴壓制,有的溺愛縱容,無法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

三是隻重視成績分數,忽略綜合素質。


一笑老莊屈李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養人的一種活動,是傳承文化,傳遞生產和社會經驗的一種途徑,有廣義和狹義之分。而狹義的教育指的就是學校教育,學校教育是人的發展過程中起主導作用,但是教育不僅僅學校的事情,還有社會環境、家庭教育以及同伴群體等多方面因素,今天我們來說說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吧。

1.自我們呱呱落地起,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我們的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兒童在三歲入園前,父母擔負著教育的重任,雖達不到傳道授業解惑的程度,但是依然要求父母盡心盡力,以身作則,孩子的模仿能力是與生俱來的,你的行為習慣將會影響孩子未來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家庭教育需要父母創造和諧的家庭環境,需要科學的態度和方法,父母自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育孩子的方法和質量,如果父母本身就是敷衍了事,不管不問對待自己的孩子,那麼,除非孩子的自主能力非常好,是場獨立型的孩子,不受外界參照物的影響,積極主動的完成學習任務。不然,不要妄想孩子自覺成才,這樣的利率也是像中彩票一樣,微乎其微,更加要求家長起到幫助者,指引者的角色,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

3.隨著終身教育思想的不斷深入人心,大多數家長的文化水平相對來說都比較高了,很重視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因為他們清楚的認識到,教育合力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任何一方缺失都不會完整。但是還是有少數家長,認為孩子就是老師的事情,家長管不管無所謂,儼然把老師看作權威的象徵,自己撇的一乾二淨,豈不知多少問題兒童都是因為家庭教育的缺失,走上了歧途呢。

4、我是農村老師,普遍的現象就是父母常年務工不在家,孩子一般都是跟著年邁的爺爺奶奶照顧,所以家庭教育是個短板,多少孩子在老人的溺愛下成長,小小年紀叛逆,自大…我真心希望父母們能夠對孩子抱有希望的同時,自己能夠多多陪伴。

最後希望孩子們都能快樂成長,身為人母,我也在學習的道路上不斷摸索前進。




那一抹刺眼的微笑


我的理解,就是有的父母雖然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不知道怎麼去做,甚至言行不一,不懂得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積極引導,去塑造他的思想人格和價值觀念。

比如你希望孩子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但答應孩子的事總是說過就忘,言而無信;希望孩子成為一個遵紀守法的人,但卻帶著孩子闖紅燈、跨橫欄。

體現在教育問題上,這種父母則幾乎完全寄希望於學校和老師。

他們或許會盡己所能,為孩子提供一個安全合格,甚至是優質的生活和學習環境,比如上名校、參加名師培訓班、買各種輔導資料,在物質層面做到了足夠保障。

但他們很少和孩子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對孩子學習態度的形成、學習習慣的培養等,不懂得去施加正面影響。

對家庭教育沒有概念,那麼一切行為舉動都是自發的,雖然本質仍在於對孩子的愛,但欠缺指導方法,孩子的發展方向不一定會朝著父母的期望發展,甚至可能背道而馳。





青苗禾淡雪


這個沒概念最典型的含義就是,"教育是學校的事,是老師的事,於家何干?“持這種概念的家長目前還有很多很多。他們心裡還有些話沒說出來,比喻"我把孩子送學校讀書,就是把教育的權利交給學校老師了。因此,孩子學得好與壞,成不成才,那是老師的事。"這種老派的觀念被根深蒂固地紮在他們的認知世界裡。如果有人對他們說,教育是由家庭、學校、社會共同拉動的三駕馬車,那是很多人沒想過的命題。再如果還有人對他們說,所謂教育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是家庭教育環節,那更是會聞所未聞。

這裡再重複以下幾個概念供學習:

一、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家長是家庭教育的最重要的師資力量。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在學習的技術上,而在品格道德的修正培養上,是影響孩子能否健康地成長的最重要的基礎教育。

三、家庭教育有別於學校教育,他不是以灌輸式的我教伱學的方式進行。而是通過父母的點滴言行,正確的人生理念,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諧的家庭氣氛和耐心細緻的陪伴等構成。

四、無論學校,社會的教育多麼盡善盡美,家庭教育始終不能缺席。肥沃的田野裡也會生長出毒草,純淨的空氣裡仍然會有病菌。

五`、家長可以沒有專業知識,可以是底層勞民,但你要記住,培養教育精神健康學業正常的孩子,你仍可以是教授。前提是,你得學習,你得永遠學習。

三、


Xiuxing369


國內目前的家庭教育市場如火如荼,卻良莠不齊。家庭教育行業就像社會環境一樣浮躁、功利和激進。名人教子、教子名人、寶典秘籍、神童天才、早慧早教......大行其道,一句“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知道傷害了多少孩子,也不知道有多少孩子“跌倒在了跑步途中,跌倒在終點線前”。現在總算有教育官員站出來批駁這句話了。孩子的問題越來越多,問題孩子越來越多,究其原因,教育的“急功近利”是首要因素。

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教育的核心是“讓人學會做人”,“學做人”這件事從來都不是一件“速成”的事情,“教育要慢慢來,家庭教育更要慢慢來”,任何帶有急功近利色差的家庭教育都不會是成功的。 “孩子的自我教育是一個類似於化學反應的複雜過程。正如買回家的香蕉。從生到熟,要經歷一個內部的化學質變的過程。我們對著香蕉說再多的“熟吧!熟吧!快熟吧!”也只能說說而已,最後還得由香蕉內部起變化。孩子最需要的不是說教,而是一個寬鬆的自我教育環境。”

“家長慢下來,孩子快起來”,家長應該時常品味這句話,當你品味出這句話的實質,家長會更輕鬆,孩子會更努力。

家長如何慢下來呢?“1-2-3-4-5!”

“1-2-3-4-5!”是我們要常常掛在嘴上的口號,只要看到“1-2-3-4-5!”就要去思考“怎麼做”,去探尋“操作步驟是什麼”。我們要告訴家長為什麼,更重要的是要告訴家長怎麼做“1-2-3-4-5!”同時,我們更希望家長和我們一樣,嘴上常常掛著這個口號——不僅告訴孩子為什麼,更要和孩子一起討論怎麼做“1-2-3-4-5!”接下來的分享會常常出現“1-2-3-4-5!”當你看到它的時候,就告訴自己“這就是操作步驟了”。

以下是研究、實踐得來的家庭教育的核心理念和基本概念中的“八個基本點”,這八個基本點都是家長耳熟能詳的詞語,也是家長時常掛在嘴邊的詞語,然而,這八個詞語到底是什麼意思,怎麼能達成結果,幾乎沒有家長回答得出來。中國人有個特點,一件事情,講道理一套一套,當問及怎麼做的時候,根本說不明白。例如,家長總對孩子說:“上課要認真聽講!”當問及家長:“怎麼做就能認真聽講,請說操作步驟“1-2-3-4-5!”家長就啞口無言了。再比如,人人都知道上課“做筆記”很重要,當問及家長:“怎麼做就能高效做筆記了,請說操作步驟1-2-3-4-5!”家長同樣啞口無言。所以在中學,就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做筆記越認真的學生,越可能是中等生;越是中等生,做筆記就越認真。家長們應該反思反思,有沒有人“認真”地告訴我們的孩子“如何高效做筆記1-2-3-4-5”呢?

這八個關鍵點分別是“好人”是標準,“幸福”是目的,“責任”是基本點,“德行”是根本,“真愛”是基礎,“教育”是創造,“智慧”是方法,“信念”是保障。這也是接下來要分享的主題。

靜下心來,思考以下八個教子基本問題,看你是否有答案?

什麼是“好人”?怎樣教孩子成為一個好人?請說出可執行的操作步驟“1-2-3-4-5!”

什麼是“幸福”怎樣做才能讓孩子幸福,讓自己幸福?請說出可執行的操作步驟“1-2-3-4-5!”

什麼是“責任”?怎樣培養孩子的責任心?請說出可執行的操作步驟“1-2-3-4-5!”

什麼是“德行”?怎樣做才能讓孩子成為有德行的人?請說出可執行的操作步驟“1-2-3-4-5!”

什麼是“真愛”?怎樣做才能讓孩子感受到真愛?請說出可執行的操作步驟“1-2-3-4-5!”

什麼是“教育”?怎樣做才能把孩子教育好?請說出可執行的操作步驟“1-2-3-4-5!”

什麼是“智慧”?怎樣做才能擁有教子的智慧?請說出可執行的操作步驟“1-2-3-4-5!”

什麼是“信念”?怎樣做才能對孩子充滿積極的信念?請說出可執行的操作步驟“1-2-3-4-5!

一、孩子是家庭的天使,父母應該給予無條件的愛無條件的愛不是溺愛,也不是撒手不管,而是任何時候都願意理解、傾聽、幫助孩子的成長,無論他一歲,三歲,十四歲,還是二十歲。孩子永遠真正需要的是家長的愛和陪伴,而不是玩具或電視節目,或者講大道理。給到孩子無條件的愛,需要正確的情感引導,那麼情感引導能給孩子帶來什麼呢?可以幫助孩子學會正確表達和識別自己的情緒,提高需要表達能力,學會良性的社會交際,學會忍耐和麵對逆境,學會尊重別人。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到情感引導?1.播下種子?。需要和孩子提前溝通好確認時間,比如玩遊戲看電視,引導孩子做出規劃,提前講好規則,或者,家長需要做某事,而不希望被孩子打擾,可以說:我知道你很想跟我一起玩,可是我有一個會議需要處理,能否給我一個小時,會議結束後,我們一起玩。2.觀察和判斷。觀察孩子的情緒行為背後的真相是什麼,其本質是關注孩子。3.聆聽。蹲下來,和孩子的眼神平齊,聽孩子的表達。孩子也在這個過程獲得被尊重。4.體察並理解孩子的感受。5.引導孩子解決問題。多問問題給孩子,你是怎麼想的?你認為怎麼做更好?當然,無條件的愛還需要保持親密關係作為背景,並有個重要原則:不要讓我們的情緒左右了和孩子的溝通,如果你連自己的情緒都控制不了,怎麼能要求你的孩子做到事事聽話呢?真正無條件的愛,意味著你不會忽略父母這個最重要的工作,並願意為之學習和改變!二、尊重與平等孩子是父母生養的,但是他卻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不屬於誰,只屬於他自己。所以父母不能僅僅把孩子看作是自己基因的延續,更不能把自己的夢想強加於孩子,他應該有屬於自己的人生。當我們完全尊重這點,就能客觀的看待孩子與我們幼時不同的行為或思維模式。三、和諧穩定的家庭環境現在大多都是三口小家在一起生活,也有跟老人一起住的,不管怎麼樣,在家庭關係中,夫妻關係是排在第一位的,其次才是親子關係。平時,孩子也會問我,媽媽你最愛誰?我說,我最愛我的爸爸媽媽,其次是你的爸爸。孩子問為什麼?我告訴他,因為我父母對我的教養,才有你現在這個不夠完美但始終努力的媽媽,其次因為先認識了你的爸爸,所以才有了這麼可愛懂事孝順的你,所以我感到很幸福。這就是我給孩子定的關係基調。平時,我們和爺爺奶奶相處並不多,但是,我們會極力引導孩子要尊敬老人,哪怕孩子有時候也認為老人做得不對的事。良好健康的家庭關係,需要很好的溝通。我推薦一本書《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對我幫助也很大。有句話分享給大家:我是我自己的主人,一旦意識不到我們是自己的主人,我們就成了危險人物。書中有個案例,說有個非洲還是印度有個家庭主婦,每天都在吃飯的時候,跟全家抱怨,語氣很惡劣地說,我受夠了,我的丈夫真是無能,家裡窮的叮噹響,而我每天要伺候你們,忙得不可開交。還有你這個不聽話的兒子,每天就知道闖禍,還有你,也不知道幫幫我,就知道吃飯。幾乎每到吃飯時,她會指著每一個人抱怨一通。後來,她得到關於非暴力溝通的幫助,她說,我受夠了,我根本不想給他們做飯,但是,我卻不得不給他們提供午餐和晚餐。經過溝通和幫助,她放下了那個不得不做的事情,發現,孩子們也有的吃,並且吃飯的氛圍更輕鬆愉快了,而她自己也可以去做點小生意補貼家用。這個案例的核心就是,沒有什麼事是不得不做的,當你認為不得不的時候,你就成了危險人物。怎樣做到非暴力溝通,我總結了幾點供大家參考。1.觀察但不要評論。這個跟情感引導其中一個做法差不多。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說: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2.體會和表達感受。有了第一步的觀察,當我們說“我感覺”時,實際上就是共情的時候。因此對方認為,我們理解他。3.感受根源的需要。說出自己的需要,不責備自己,也不指責他人,並用心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4.明確請求幫助。明確表達要什麼,而不是不要什麼,要求越具體越好。最後,傾聽可預防暴力溝通,並不忘記適時表達感謝。我們不是生而就是聖人,在生氣時我們天然地就會埋怨、批評、指責、挖苦、嘲笑他人,有時候甚至將這個作為勇敢的標籤,但你會發現如果這樣,你就會把自己的生活給搞砸了。最後總結非暴力溝通的重要模式,即觀察,感受,需要,請求。如果每個人如果都能夠記住這個公式“我觀察到……我感覺……是因為……我請求……”,自覺地在每個關鍵時刻都深吸一口氣,然後套用這個公式,真誠地傾聽、反饋,相信你會發現溝通很簡單很高效,這個看起來似乎並非高大上的工具,如果你能堅持“學而時習之”,就能達到孟子所言:“人皆可以為堯舜”!


苯吖頭


孩子的進步有待家長的成熟!

家庭教育是教育體系的永久核心,家長是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老師,言行舉止都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與生活。我一貫主張“健康教育”的家庭模式。家庭健康環境和社會教育健康體系都會影響到孩子們身心健康和認知。耳濡目染更會影響到孩子們的身心健康發展與成長。

“孩子們的成長有待家長的成熟”!

家庭是家長和孩子們一生的生活空間,更是親情的紐帶。家庭教育無處不在,為人父母者要兼職許多身份、不僅僅是一生父母那麼簡單。家庭“健康”才是家庭體系教育的核心基石。教育內涵認知不同家庭教育的概念也就不同。潛移默化的會影響到孩子們健康成長。彼此的信任與彼此的尊重是多麼值得我們每一個家長反思的問題。古人云:養不教父之過,而這個“過”是每個家長該怎樣陪孩子們過好當下生活學習的每一天。所以家庭教育是人生的起步線,社會教育是夢想的翅膀,而家長教育才是孩子們人生基石。不離不棄的陪伴不僅僅是親情,身為家長的您不僅僅是孩子們的良師益友更是孩子們的一面鏡子。

在漫長的生活中學會用健康的思維思考人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我們和孩子們之間心心相映的一面鏡子。學會欣賞孩子的同時也是在學會欣賞自己。


畫佛的日子


意思是很多家長以為管控就是教育,以為訓話是教育,以為孩子做錯了吼一頓打一頓就是教育。


教育是個很寬泛的內容,老師的“教師無小節,節節皆師表”我覺得放在家長身上也是一樣的,家長在很多地方都對孩子有著深刻的影響,深刻到即使孩子長大了不認可,也會不自覺地成為像父母那樣的人。


薄荷斑馬家


很多家長對家庭教育真的沒有觀念。我們所說的家庭教育,並不僅僅是家長在家裡面對孩子普通的教育。它牽扯到了一些專業的知識。為什麼有的家長一輔導作業時就雞飛狗跳呢?原因是因為他們沒有掌握好家庭教育。那麼什麼是真正的家庭教育呢?有這方面的書籍,建議買來好好研究研究。也有很多機構開這方面的課程,家長也可以報名學習。


課外輔導李老師


有些家長把孩子往學校一扔,期盼學校給自己培養出一個人國家棟梁出來

這樣的家長大有人在,這樣的家長是什麼思想呢?就是腦子裡完全沒有家庭教育這種概念,認為孩子所有的學習,所有的成長都是依靠學校的,依靠著老師,但事實是這樣子的。

絕對不是!

最好的教育永遠是家庭教育

學生們同樣是在同一個學校、甚至是同一個班級、同一個老師、同樣的課桌,同樣的課椅,同樣的教室之下,為什麼有的人學的好,有的人學的差呢?為什麼有的成為了別人口中的那些孩子,有的被人嫌棄!

我認為關鍵在於他的家庭教育,什麼樣的家長不一定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你所說的話所做的一切孩子一般都會去模仿你,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給孩子做的表率。

一個不重視家庭教育的人,培養不出好的孩子!


二更青年


教育是一個寬泛的概念,所謂教育包含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相互聯繫,不可分割。家庭教育是孩子啟迪的第一任學校,從咿呀學語開始,模仿父母的言談舉止,關注父母的待人接物等等,這些舉動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教育在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形成階段起到奠基作用,有這樣一句話,家長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家長正確的思維導向,是孩子認知事物的第一齣發點,重視家庭教育,就是重視孩子的教育生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