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眼神,鼓舞了我

作為山西第四批援鄂醫療隊的一名護士,我來武漢已經一個月了。回想這段時光,我遇到的那些人、那些事帶給我太多的感動和鼓舞,讓我真正認識了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

我和隊友們在江漢方艙醫院工作,我們的崗位在二樓。第一次上班,給患者發放晚餐,我一個人推著裝有兩百餘份晚餐的手推車,靠近扶梯時早已經氣喘吁吁。正打算歇一下,面前突然出現幾個年輕人,各自提起部分飯盒就往二樓走去。驚訝之餘,我看到他們左臂上“志願者”的紅袖章。在他們的協助下,我很快完成了發餐任務。

此後,我不但能看到他們協助護士發餐的身影,還看到他們協助護士發放生活用品、參與解決問題。哪裡有需要,他們就會出現在哪裡,從容自如,配合默契。

一開始,我很好奇,他們是什麼身份?誰在組織他們?後來,我認識了他們的負責人王大哥,一個斯文的中年人。他告訴我,他曾是第一批進入方艙醫院的輕症患者,也是一名共產黨員,在單位負責黨建工作。他們進方艙醫院的時候,方艙醫院裡面物資還不齊全,有的患者年紀大,行動不便。他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便主動聯繫方艙醫院的黨支部,很快就把年輕的輕症患者組織起來,在治療之餘主動幫助醫護人員幹力所能及的工作。

有一天,我給一位核酸檢測與CT檢查正常、符合出院標準的聾啞患者轉達出院通知,患者衝著我用手比劃,嘴裡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似乎想要跟我說什麼,可我不懂手語,他更加激動起來。萬幸,一個志願者趕來為我解了圍。他告訴我:“這名患者說他的妻子也在方艙醫院,他今天要先出院了,但是很擔心妻子的情況。”我恍然大悟,立即去查他妻子的檢驗報告,告訴他:你妻子的情況平穩,不用太擔心,很快也能出院。在這個懂手語的志願者幫助下,這位患者情緒平復了,當天順利出院。過後,我與這名志願者交流後才知道,他的父母是聾啞人,所以他從小就懂手語。來到方艙醫院後,得到及時救治的他,從心底裡感謝醫護人員,便報名做了志願者。他用濃重的方言對我講:“全國人民馳援武漢,我們武漢人更應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攜起手來,我們才能走得更遠。”我被這位年輕志願者的話深深感動了。在這個特殊的戰場上,醫護與患者的生命已經緊緊聯繫在了一起,共同為戰勝疫魔、救助生命而努力著!

我還注意到一個群體,那就是保潔工作者,他們和醫護人員一樣,需要全副武裝,穿上防護服。每天打掃衛生,收拾患者的垃圾,直接接觸感染源,是風險很高的工作。一次夜班,我和保潔柯叔叔聊了起來:“叔,你們的工作真的非常危險,也非常累,你年紀挺大了,怎麼在感染區堅持下來的?”柯叔叔目光平和而堅定,望著我道:“有些事總需要有人幹,我就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我伢已經治好出院了,我只是幹了我應該乾的事情呀。”

柯叔叔語氣很平靜,但他的眼神卻讓我感受到了溫暖與力量。互相間一個眼神、一個手勢,就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傳遞出每個人心底的那份暖意,共同匯聚成融化寒冰的春光。

有一位患者治癒出院之際,給我送來一封感謝信,其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每次見面你都穿著防護服,但是透過護目鏡,我可以感受到你鼓勵的眼神,這讓我心裡非常感激。”原來眼神真的可以在不經意間鼓舞一個人,讓人樹立信心,戰勝疾病。無論是醫護人員面對病患的眼神,抑或是志願者、保潔師傅投給我們醫護人員的眼神,都是一種愛與力量的傳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