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對所有人而言都是安慰和鼓舞

我們與其他眾生、 與周圍的世界是互為緣起的,因此,如果我們希望自己快樂,那就應該關愛、慈悲其他眾生,幫助他們離苦得樂。

——《前行筆記之耕耘心田》

善意對所有人而言都是安慰和鼓舞

疾病極大地激發了人們美好善良的情感。

騙女兒說自己要去打怪獸的年輕護士;

因自己疑似疫情而不敢坐車,一路小跑為物資車引路的人;

已經回家,又自發為醫院送餐的外賣小哥;

主動請纓要求支援武漢的醫生;

那些志願者、司機、施工人員……

善良是一種選擇,是否至親,乃至是否相識都不再重要。這種純淨真誠的善意不知化解了多少人心中的苦難和不安,病床上的人、排隊等待救治的人、精力體力已達極限的醫護人員、在家中焦急期盼好消息的人,這份善意於所有人而言都是極大的安慰和鼓舞。

在微博上看到的消息讓人無法平靜。

一位年輕的護士,丈夫帶著兩三歲的女兒去醫院看望奮戰一線的她。丈夫把吃的放在地上,遠遠地讓她去拿,然後把小姑娘從車裡抱出來。前一秒還喜笑顏開的她忽然哭了,一家人就這樣在隔離線的兩頭又哭又笑。

患者發佈求助信息,評論區一個人留言說,自己的親人剛去世,空出一張床位,他現在可以給醫院打電話。

看到90歲的老奶奶,日夜守在64歲兒子的病床前,她說自己已經那麼老了,無所畏懼了。人不管多大,永遠是父母的心頭肉。

我想起自己,小時候生病發高燒,媽媽整夜整夜不睡覺,用涼毛巾給我擦身體,物理降溫。高燒的感受,媽媽的擔心,此時都是那麼鮮明……

忽然間我意識到,他們的苦和我的苦,其實難以分開。長久以來我們給人、事、物貼了太多標籤,但標籤永遠是標籤,是被賦予的,而並非事物本身。

就像,痛苦就是痛苦,沒有“你的苦”“我的苦”。原來共情是本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