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生院的前世今生:高等教育比想象中更加来之不易

文章的开头,我觉得需要先列几个数据。2020年考研人数达到了341万,比2019年增长了51万;而2019年全国高考的人数是1031万,录取率高达81%(关于考研人数采用2020年数据,而高考人数采用2019年数据的原因,在于考研跟高考的时间不同上)。

这个数据意味着每100个一路小学中学这样读上来的学生中,就有81个能够获得进入大学的资格;而这81个人当中,有3.5成左右都会选择去考研。

中国研究生院的前世今生:高等教育比想象中更加来之不易

这份数据不仅在告诉我们如今学历越来越"不值钱",也代表着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越来越高,知识普及率也越来越高。在越来越庞大的关于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数字背后,很少有人会想起,其实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不过才过去了短短的42年。

1977年,国务院在批准了教育部《关于做好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之外,还批准了《关于1977年招收研究生招生具体办法的通知》。这意味着不仅高考终于恢复了,也意味着中断了12年之久的研究生招生之路也重新向广大学子打开了大门。

中国研究生院的前世今生:高等教育比想象中更加来之不易

中国关于高等学历继续进修的历程,最早可以追溯至汉代太学当中的文学掌故一职;更具体一点,则可以参考科举制出现后,唐代的大成教育以及后来的庶吉士选拔。

只不过若要真正论到研究生这个概念,则是1902年晚清重臣张百熙在整修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时,提出《壬寅学制》中的一个初步想法,将研究生培养机构的名称定为"通儒院"。

中国研究生院的前世今生:高等教育比想象中更加来之不易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我国正规研究生教育正式起步,各大高校纷纷开启了研究生教育,北京大学还在1917年时成立了研究所。只不过随之而来的抗日战争,以及解放后的一系列事情,原本才刚刚起步的研究生教育跌入低谷,1935年至1949年总共才举行了9届学位考试,取得了硕士学位的不过232人。

中国研究生院的前世今生:高等教育比想象中更加来之不易

时间一晃就到了1977年10月,高等教育恢复后的一个月,新华社跟《人民日报》上刊登了一则在教育圈内引起了重大反响的消息,"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在京成立并开始招收研究生"。新中国首个研究生院终于艰难地成立了!

1978年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高等学校1978年研究生招生工作安排意见》,决定将1977年、1978年两年研究生招生计划合并,1978年正式恢复招收研究生;3月,170名1977届研究生进入了新中国第一个研究生院。

中国研究生院的前世今生:高等教育比想象中更加来之不易

跟如今研究生学院高楼林立,一幢幢实验室内存放着精密的仪器不一样,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因各种因素所限,最开始只有几十栋木板房,囊括了校舍,课室以及实验室等,条件非常简陋,甚至有了"板房学院"的称呼。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进入了腾飞阶段,各行各业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迅速扩大,稳步发展的研究生培育模式开始跟不上1992年以后经济迅猛发展的步伐。因此1993年时,《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扩大研究生培养数量"这一理念,研究生数量自此逐年递增。

中国研究生院的前世今生:高等教育比想象中更加来之不易

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同样也是有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侧面反映,这条路比我们想象中更加来之不易,也更加说明了能在短短几十年中就将原本处于萌芽状态的高等教育发展到如今层次,中国在教育方面真是下了十足的功夫。

教育永远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的要素,而高等教育也有个离不开的要素,那就是论文。论文是对于学生们在专业知识方面的综合考验,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考察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论文水平可以当做是评定一个学生的重要指标之一。

中国研究生院的前世今生:高等教育比想象中更加来之不易

但很多学生在学校内其实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论文教育,分配的论文导师也不一定有空仔细对学生的论文进行指导,这种时候不会写论文或者对自己论文没有信心的同学要怎么办?当然是上第2导师论文辅导进行求助。

第2导师论文辅导,你的论文学习好帮手,既有精品视频课让你随时随地进行线上学习,也有真人名师一对一专业解决疑难问题。不论你的论文处于哪个水平,都能在这里获得相应的辅导。写论文,就上第2导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