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號召農民多種糧,種糧效益低怎麼辦?

新大風歌


國家號召農民種糧,但是種糧效益低,那麼通常情況下,這就兩個選擇,第一,繼續種地,要麼學習學習技術,提高產量,同時選擇產量高,抗蟲害,價格相對高的的糧食品種進行種植,要麼就種植一些經濟作物或者同時進行養殖。另一個就是不種,不務農,選擇務工。

現在確實有很多人說種糧效益不高,相對來說,確實是這樣,但現實就是這樣的,糧食價格不可能像網上所假設的20-30元一斤,但也有靠種糧發財的,這種基本是種植面積特別廣,或者說不單單是種植,結合養殖來幹,不過這樣想要自己做就很累。

像我們四川,丘陵地區,地都是一小塊一小塊的,幾乎是沒有人全靠種糧養家,基本都是年輕人外出務工,年紀大了再回家種點莊稼,近年來也逐漸有年輕人回家,一邊管理田地,一邊開展養殖,什麼蝦、魚、豬、跑山雞、牛羊都有,而且養殖一旦初見成果,有效益,幾乎都是自家人一起忙活,也能夠兼顧,甚至還有結合花椒、果樹種植的,多方面發展。這樣如果能夠養殖好,收益其實就很不錯。

當然,平原地區又不同,土地寬廣,機械化種植更方便,效率更高,如果想要收益高,那肯定首先需要你的產量高、品質高,那就必須要提高種植技術。如果實在不願意種糧食,種糧是號召而不是強制命令,也可以種植一些經濟作物,水果、中藥材之類的都可以,不過這就需要因地制宜,選擇適合的品種,同時技術也是十分重要的。最後就像剛剛說的,如果你覺得這些都不行,那就選擇不種,經商務工也是一種選擇。

糧食問題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才會號召多種糧食,而且也有一系列的措施,比如一些農業補貼,比如糧食最低收購價格的兜底作用,如果農民這種持續,可能以後國家對於這方面還會有更多的一些調整。


三農實事分享


農業始終是根本,只有農業穩定,其它行業才能有持久運轉的動力。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中,很多朝代的統治者都是奉行重農抑商的策略,從而讓農民能夠安居樂業,取得幸福快樂的生活。雖然不同朝代的統治者都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但真正能夠吃飽飯還是從最近幾十年時間開始的。記得小時候,每年五六月父親都會帶著我們兄弟姊妹去鄰居家借糧,後來陸陸續續家裡的人外出打工了,地裡的糧食產量也高了起來,才不用再禁受饑荒的影響了。

不管到什麼時候,土地都是農民的根本,種糧都是農民的本業。如今很多農民選擇外出打工,家裡的土地都開始撂荒了,甚至有人直接把土地流轉出去了。試問一個連自己的本職工作都做不好的人,如果去做其它工作,能夠起到的效果也就微乎其微。外出打工不過是用身體賺錢,等到上了年紀,各種病痛就會開始出現,年輕時候賺到的錢或許連看病的錢都不夠。與其四處漂泊,不如回到農村幹一番大事業,創造更多的財富,帶領家鄉的人共同致富。

各個層面都在號召農民種糧,農民種糧本該是順其自然,現在卻成了稀奇事情。鼓勵農民種糧的原因有三個:一是糧食安全關係到社會的穩定和諧,糧食供應是否充足關係到人民的幸福指數;二是目前種糧的人數量在減少,很多農民都在種植經濟作物或者其它農作物,糧食產量同比往年有所降低;三是農村地區在迅速發展,農業正是風口,種糧的經濟效益會越來越高。古代社會講究的是小農經濟,男耕女織,這正是人們嚮往的隱居的田園生活。

如今糧食生產不管從種植技術,還是從配套的產業鏈都有了極大的提高和改善。農民外出打工實際上是在捨近求遠,種糧食的經濟效益其實並不一定比外出打工差。很多農民會抱怨種糧不掙錢,千萬不要信這樣的說法,如果這門不掙錢,那估計就沒有人再種糧食了。現代社會種糧想賺錢必須從以下兩點入手:一是提高糧食品質,優質的糧食品種能夠滿足市場需求,能夠適應不斷升級的消費日常;二是開拓高級的銷售渠道和市場,讓糧食能夠插上現代科技的翅膀。

種糧效益低是困擾許多農民的問題,低效益意味著低收入,明明糧食品質不差,但就是賣不上價格。做好以下三點讓你的糧食賣出高價格:一是做好電商,以平臺為基礎的電商或者以內容為基礎的電商,用優質內容為自己的農產品增色;二是延長產業鏈,產業鏈意味著附加值,附加值意味著利潤空間的增長;三是打造好品牌,糧食其實也是有品牌的,品牌價值會讓你的糧食遠高於其它農產品,品牌意味著高品質、高口碑和高服務。農民的根本在土地,農民的本職是種糧,不要捨近求遠去做一些浪費力氣的事情,不要靠身體健康去賺錢。


老農民說事


國家號召農民多種糧,種糧效益低怎麼辦?這個問題,其實是擺在我國農民面前的一個大難題,由於土地面積少,收入少,農民種植積極性普遍不高,但是許多地方又出臺了許多新政策,禁止農田拋荒,如果出現農田拋荒即回收拋荒的土地,讓農民進入兩難境地。

要怎麼破這個局呢?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二點入手:

一、流轉土地,只要有人承包,不論是便宜還是貴,都可以流轉出去,只要不讓自己家的土地拋荒就行。在小編這邊,現在有許多農村就是採取的這種策略,防止土地被回收集體所有。

二、種點自家口糧,如果你是農村的,建議種植點自家口糧就行,畢竟自己家種植的糧食吃起來更放心,也不用

擔心什麼荒年、災年糧食漲價等問題。如果自己實在沒空,可以叫家裡老人幫忙看下,僱幾個人做事即可。

總之,良田、土地在那拋荒是非常可惜的,我們在力所能及時最好是自己種,對國家對自己都好,當力所不能及時,就可以走流轉的路子,不讓田地拋荒。


壞男人說小龍蝦


答,國家號召農民多種糧,種糧效益低怎麼辦?天天在討論種糧這個問題呀,辦法是有還不到時候。為什麼這麼說呢?一,現在的形式很清楚國家還在大力支持城市經濟發展,很多項目必須需要很多農民工互助基本建設,而廣大農村的有知識一代農村小夥正在正常為國家經濟發展發揮自己的才能,怎麼回來種糧呢?更何況現在物質消費生活水平費用又挺高而買車買房也需很多錢哪,小孩讀書哪樣不用錢。種糧那點錢不夠用,肯定是對種糧價格低更加沒有回鄉種糧的念頭了。就算糧食提高到四五塊錢一斤,終因田少種不出多少糧食,再貴也賺不什麼。

現在還有年長無知識有勞動能力的人也在各個工地奮鬥,也不想因為糧價低、投資多回報少種糧賠本怎麼肯回來種糧,要想種糧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效率,除非是等到全國農村農民普及機器用工。

二,要到國家經濟非常富有的那一天,種糧都用上智能機器操作,減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原始苦勞作,

因為國家經濟富足,智能時代來了什麼科技項目都用上電子智能機器就能發揮出人工操作的幾十倍能量,那時都用上了智能機器,人力種糧和機器種糧效率不一樣比例,機器操作種糧不費勁,一人比幾十人的功效,大大壓縮人工成本,壓低人工成本種糧收益就會划得來多就有人種糧,這也是解決種糧收入低的一點關鍵。

也可改種其它經濟作物種植,也有很多人種植成功發財當上老闆。如大棚蔬菜,節耳根,草莓,養殖也很賺錢,都是提高收益。以上是我的一點愚見


吳玉香


種糧效率低,可能農民都不願意種地,因為糧食價格低,農資產品價格貴,種糧成本高,收穫低,降低了農民種地的積極性,一些家庭選擇出外打工也不願意在家種地的現象。根據實際情況,提高種糧效益,應該採取下面幾點:

首先,加大對農業的投入,提高農民的積極性,國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對農資和機械國家採取了補助政策,大大降低了農民的成本,這樣的話農民種地也有勁了,也信心十足了。

其次,就是提高農民科技知識,使農民知道該怎麼種糧,該如何管理土地,提高糧食產量,產量上去了,價格也提高了,自然而然的種糧效益提高了。



姍姍來峰


目前,在農村種糧,基本上收入都不高,有的農民不能外出打工,只能在老家種一些糧食,但是一畝地的收入並不高,能夠達到600元就不錯了。而且還要看天吃飯,如果出現乾旱,要花更大的成本用來灌溉,收入還會打折扣。

種糧效益低,發展種養相結合,實現雙贏

在農村種糧,普遍來說效益不高,以這幾年的糧價就可以看出來,上漲幅度不高,種一年地,收入最多也不會超過2萬元。其實很多的農民沒有發現一種新的農業發展趨勢,那就是種養相結合,利用農村特有的自然資源,在稻田搞養殖,可以創造出更高的效益。在我們村裡,就有一個鮮活的例子,老王種了很多年的地,每一年的收入也不高,他就想轉行搞養殖,但承包不到池塘無法實現。後來經過鄉鎮技術人員的指導,開始在稻田裡養殖小龍蝦。第一年在摸索經驗,沒賺到多少錢,但也沒有虧本,後面掌握了一定的技術,養殖越來越順手,去年光是小龍蝦一年的收入就達到了8萬元,而且還沒有算糧食的收入,通過種養相結合的生態養殖,老王也成了受益者。

種糧效益低,可以多種作物輪種

種植一種糧食作物,沒有多少優勢,效益也就低很多,農民可以把自己的農田重新規劃一下,可以採取多種作物輪種。比如專門種植一種水稻,價格沒多大變化,產量也不會高很多,效益也就有限。如果再增加小麥、玉米、油菜等作物的種植,它們的生長時間不一樣,完全可以錯開種植,創造出來的效益就要高一些。

總之,大部分地區在農村種糧的效益比較低,農民就要放開思路,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項目。

你們覺得種糧效益低,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呢,歡迎留言評論說出不同的看法。


農事隨談


前南方農村正值水稻雙季早稻的春耕備耕時,遇到不少農民壓根沒有種糧食的打算,即使有的會種糧食,他們也會只考慮種一季稻。

如果給他們提出建議:國家鼓勵種糧食、鼓勵種雙季,而且糧食主產區早就在緊鑼密鼓的準備春耕農事了,希望大家能夠考慮積極種糧。

2020年,隨著疫情慢慢結束,又是春耕好時機,農民紛紛去田地種糧了。隨著糧補調整這一利好消息,使得大家的積極性變高。各地的糧補政策也不一樣,但比2019年卻在大的調整,

廣西:促進農民加大種植面積,給予種植50畝以上的農民補貼100元/畝;對於輪作種植面積的農民補貼900元/畝;

河北:鼓勵農民種植,給予種植30畝以上的農民補貼80元/畝,對於特定輪作種植面積的農民補貼800元/畝;

山東:擴大農民種植面積,給予種植40畝以上的農民補貼110元/畝,對於特定輪作種植面積的農民補貼900元/畝;

四川:增大農民種植面積,給予種植30畝以上的農民補貼100元/畝,對於特定輪作種植面積的農民補貼850元/畝。

還有其他省份的補貼也在繼續出臺中,這一利好消息振奮農民的積極性。當然針對此次的春耕關鍵時期,還有農機補貼,農村設施補貼,現在農村種田效益還是可以的,這些都是非常好的消息。





農村大豐收666


我們都知道糧價是“百價之基”,糧食價格一旦上漲,出現通貨膨脹;但我們也知道糧食價格跌不得,所以糧價一直都是穩中停滯不前。但是糧食價格的高低和農民的種植積極性是相關聯的,賣不出價,掙不了錢,自然也就種植積極性不高了。

我國糧食種植結構現狀

從2019年農業農村部門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總的糧食生產量與18年相比增加了119億斤,總糧食產量為13277億斤。去年落實小麥最低收購價,並且嚴格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總成果不錯。

但是我國擁有十四億多人口,我國雖然幅員遼闊,但是真正適合用於種植糧食的土地面積並不多,每年的事實就是我們會從國外進口大量的糧食。比如我們中國人愛吃的豆腐,每年要從國外進口上千萬噸大豆,才能滿足需要需要。

在零幾年開始每年國家針對農民種植糧食有最低收購價保證,讓農民的種植積極性高漲。但是隨著天氣異常、種植成本升高、糧價低,農民種植積極性下降了。而且現在青年年輕人都不願意在農村務農,現在廣大農村的農業也逐漸變成了“老婦農業”。而且現在又推崇發展鄉村旅遊業,推廣種植果樹,在公路兩邊都種上了旅遊觀光樹。而且現在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城市擴建,大量土地被用來修建房子。以上這些原因,讓我們的農業發展,糧食種植變得岌岌可危。



國民種植糧食熱情不高,那麼又是誰在為14億中國人民種植糧食呢?

根據農業部公開的數據,今年2020年中國糧食進口量將上升到五億多噸。中國能進口到糧食,其實得益於美國的廣袤土地、現代化機械化規模化的發達農業。不像中國每家每戶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但是作為一個人口大國,指望著糧食進口是不對的。居安思危,得考慮考慮了。


畜禽養殖學堂


伴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城鎮化速度的提升,人們生活水平的高度上升,11月26日第一農經從西安農業局獲知消息,該省農業也取得了巨大進步,糧食工業發生很大變化。但面臨犁地的日益趨減、種糧收益的相對偏低及農人外出務工人數的添加,糧食供需矛盾凸顯。不過,收益決議種糧意願,農戶土地流通認識顯著,種糧面積逐年削減,經濟作物份額增多,糧食安全變成農人情願種糧的首選。

 1.   據國家統計局西安查詢隊查詢顯現,超多半農人表明情願租借,且有56%的農人以為土地租借報價在1000元/畝以下。加之農人關於犁地的運用挑選越來越多樣化,可是由自個播種仍是農人的首選,有超多半的農人目前仍然自個播種。近六成農人不願種糧。

 2.   種植本錢添加,糧食收益下降;工業鏈優勢表現不顯著,科技種糧缺乏;勞動力缺乏,外出打工者多等是影響農人種糧意願的首要因素。2014年小麥收購價為1.18元/斤,比2010年上漲14.6%,但種糧收入僅佔家庭總收入11.4%。有57.1%的農人不情願種糧是由於“種糧效益低下”,影響種糧積極性大大下降,首要原因是種糧比種經濟作物收益低,農資報價上漲推高種糧本錢。從全部農業開展和糧食生產的視點查詢,這種趨勢將嚴重威脅中國糧食生產。

  3.  這些年跟著勞動力報價的連年攀升,中青年勞力外出務工不斷增多,且外出務工收益要遠高出在家務農收益。有74.7%的農人以為“青壯年應該出去打工”,查詢顯現,外出務工者收入佔家庭總收入的61.3%,按西安現在農人務工報價計算,小工工價在80-120/天,依照小麥500元/畝擺佈的收益,打工缺乏一星期就可以賺夠小麥一年的收益,使得青壯年不情願在家種糧。加之種糧經歷缺失使得青壯年勞動力丟失。

 4.   查詢中,許多農人表明自個的後代底子沒下過地,不懂得種糧的流程,一起農村孩子上中學後由於校園離本村較遠,基本實施住宿制,底子觸摸不到土地,也沒有播種知識,尤其是90後,從校園出來就在城市打工,關於城市環境的瞭解程度遠遠大於對土地的感情。別的,務農無法保證家庭開支。這些年農人花費增加開銷越來越趨同於鄉鎮居民花費,在購建房、後代教育、後代成婚等方面需求的花費越來越大,種田收益顯著無法滿意其花費開銷。





池州養雞人


國家號召農民多種糧,種糧效益低怎麼辦?

面對今年的嚴峻形勢,正如領導所說,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越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正所謂手中有糧、心中才不慌。為此,國家及各地地方都對今年的春耕和糧食生產加大了扶持力度,要求全力組織春耕生產,確保不誤農時,保障夏糧豐收;要加大糧食生產政策支持力度,保障種糧基本收益,保持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穩定。

根據農業部門的有關消息,初步調度,2020年春播糧食種植意向面積9億畝左右,比上年略減300萬畝,主要是早稻意向將減少200萬畝。全年來看,今年的農業種植結構調整不再減少糧食麵積,這一點與之前幾年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調減非優勢產區、非優勢品種的面積是不一樣的,其中,玉米麵積要穩定,輪作休耕試點將做適當調整,糧改飼主要支持北方農牧交錯帶。

今年糧食生產的新變化,是疫情等形勢下做出的及時、合理的調整,是為了更好地應對接下來可能出現的市場風險、更好地保障市場供應。雖然最近幾年來,種糧收益不斷下降,有的地區糧價已經跌破了收益盈虧線,農民特別是種糧大戶的壓力較大,亟需國家在推進糧食價格市場化形成機制的過程中,建立起針對農業生產更加有效科學的補貼或扶持機制,將惠農扶農落到實處;但從農民來說,土地是千百年來農民的“命根子”,無論是職業也要、身份也罷,種好地、管好田、多產出,是當下共同應對新壓力的應該做好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