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國王有多大權力,軍方是不是也要服從國王?

宰少


泰國軍方的確要服從國王,但也不絕對聽命於國王,兩者關係相當微妙。儘管泰國施行的的確是君主立憲制,但泰王擁有極高王權與地位向來都是眾所周知的。泰國與西方一樣都是奉行三權分立,然而西方三權指的是行政、立法與司法,而泰國則是國王、軍方、內閣分立。

根據泰國的法律,泰國的軍方服務於國王與泰國人民,但民選組建的內閣是沒有權利調動軍方的。泰國軍方稱作“泰國皇家軍隊”,最高實權也不在內閣,而在陸軍司令手裡,名義上泰國軍方也只受國王的調遣,卻也有極高的自主性,對泰國影響極大。


英國光榮革命後建立了君主立憲制,國王交出實權變成禮儀與象徵性的虛位君主,實際權利悉數轉移,以司法、立法、行政三權分立為基本原則的君主立憲制度影響非常深遠。近現代的德國、日本等很多國家的相關制度,以及構制規則,都脫胎於英國的制度。

而泰國的情況完全不同,1932年之前的泰國,國王擁有著乾綱獨斷的大權。由於當時的泰國經濟長期衰敗,又要忍受外敵的壓制,結果最終泰國的軍方發動政變推翻了泰國的帝制。雖然帝制終結,但軍方卻將王室保留了下來,同時泰國也出現了選舉產生的民選內閣。


客觀來說,泰國的君主立憲制就是軍方當年締造起來的。而那之後,軍方掌握著實際上的泰國實權,泰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形若虛設。民選內閣雖然產生了,但其地位與影響力依舊無法與軍方相比。每當內閣觸碰到軍方利益,就會被軍方給推翻,兩者互相攻伐的現象,成為了長久以來泰國獨特的一種家常便飯。

從1932年至今,泰國軍方已經發動20次政變,不知多少民選的內閣被軍方給推倒。80多年來,由軍方直接掌權或者由軍方的代理人組建內閣執掌泰國的時間超過50年,如今的巴育也是軍方出身。然而雙方無休無止的爭鬥中,原本退到幕後的王室再次出現,以兩者之間的仲裁者與平衡者形象出現,鷸蚌相爭漁人得利,國王反而逐漸再次回到了巔峰。


雖說實力強大,但是泰國軍方宗旨原則上是要聽命於國王的。尤其是先王普密蓬時代,當時的泰國軍方大失人心,而普密蓬則在泰國民眾心中擁有極高威望。拉瑪九世時代,普密蓬利用內閣削弱軍方勢力,由利用軍方強化對內閣的掌握,將泰國實權牢牢握在手裡。

數十年來,泰國軍方屢屢生變推倒內閣,但基本每次行動背後都有王室的身影。軍方自然是有實力的,然而內閣是民選組建的,要師出有名的話,讓王室出面就是最好的辦法。泰國軍方的各種行動,都需要國王的同意才能進行。泰國的軍方、內閣與國王三者分立互相平衡制約,使得國王得以掌握軍方,這也是泰國體制的奇葩之處。

不過,軍方與國王之間的關係也是非常微妙的,一旦內閣軍方的平衡被打破,任何一方突然坐大都可能造成不穩,從而使國王失權。因此,對於軍方泰王向來也是慎重考慮,不敢出了什麼差錯。


澹奕


根據泰國的憲法的規定:軍方效忠於國王!也就是說泰國政府無權指揮軍方,而軍方可以推翻政府,建立軍政府。泰國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國王不僅僅是國家最高元首,還具有相關的施政權力,這跟典型的君主立憲制國家是不一樣的。比如日本的天皇對首相的干預是很少的,英國的女王也不能左右首相執政。通常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國王、女王只是名譽領袖,不能直接施政,也不能過多幹預政府施政。

現在的泰國王室是曼谷王朝的延續,曼谷王朝建立於1782年,1932年確立君主立憲制。泰國王室的中文姓氏為鄭氏,拉瑪一世名為鄭華,拉瑪二世名為鄭佛。現在泰國王室已經傳承十代了,現任泰國國王瑪哈·哇集拉隆功(中文姓名鄭冕)為拉瑪十世,於2016年12月1日即位,前段時間高調宣佈晉升了一位貴妃,實現了王室的一夫多妻制。根據泰國憲法規定:國王擔任武裝部隊統帥,並根據憲法,通過國會、內閣和法院行使權力;政府每年撥一億泰銖供王室開支。

依泰國1997年的憲法,泰國國王及其王室沒有實權,國王本人主要是國家及其完整統一的代表。但自2006年政變後(推翻他信政府),泰國王室實際上又重新控制住泰國的軍政大權。拉瑪九世在泰國具備無上威望,他不僅是國王,還是神權的代表,軍方與民選政府發生矛盾時就靠國王出面協調。英拉總理的民選政府在2013年被軍方推翻,現在執政的巴育總理就是軍方代表。

泰國軍隊的全稱是泰國皇家軍隊,效忠於泰國國王,但泰國皇家軍隊也有協助民選的泰國政府以保障社會公共安全、參與社會發展、搶險救災以及禁毒的責任。雖然泰國皇家軍隊效忠於國王和人民,但泰國軍方素有干政傳統,在最近81年裡發動了18次政變或未遂政變。泰國三軍總兵力約37萬人,預備役5萬人:其中陸軍24.3萬人,海軍7.96萬人,空軍4.71萬人。另外泰國還有18.7萬的警察部隊。


大秦鐵鷹劍士


普密蓬國王是個狠角色,在位時間又特別長,在他任內,軍隊和政府都是他的提線木偶,兩邊幹架(示威和反示威,直到政變),最後國王出來一錘定音。

反正身敗名裂的是軍隊將領和各界政客,老百姓在電視裡看著軍方將領和政客匍匐在國王面前“聆聽教誨、低頭認錯”,一次又一次,那國王可不就成了泰國民眾心中的神了麼?成了泰國局勢的定海神針。

十世王歸集拉隆功已經67歲了,也沒辦法,他老爹乾的時間太長了,而他在漫長的青少年、中老年王子的歲月裡,留給泰國民眾的印象並不算好。

只不過因為泰國有“冒犯君主罪”,民眾私下裡不能談論王室成員,包括國王夫婦和王子公主們,不然這誹謗罪搞下來,一判就是幾十年的牢獄之災。

歸集拉隆功沒有父王那70年在位時間的榮光,雖然他已經繼承大統,順利加冕,但已經做大的軍方是不是還會繼續“絕對地保持忠誠”,這個就很難說了。

在憲法上,泰國畢竟是君主立憲制,只是由於歷史原因,普密蓬國王抓住時機,以過人的手段和技巧,一點點奪取了政治和軍事大權,相對老王,十世王的能力至少現在還看不出來。

1946年,19歲的普密蓬在他哥哥阿南塔·瑪希敦國王被暗殺後,繼承王位,當時二戰剛結束,泰國國內局勢還很不穩,當時的泰國長期處於軍人獨裁之中,普密蓬在軍隊裡不斷安插年輕軍官,逐漸培養忠於自己的軍官團,在二戰後的20多年時間裡,普密蓬國王長袖善舞,一邊拉攏一邊打壓,逐漸控制了在一戰之後就逐漸獨攬大權的泰國軍方。

基本上,泰國的總理在戰後的40多年時間裡,幾乎都是軍人出身,普密蓬根據自己的需要“換人”,不管是政府捅了婁子了,還是老百姓不喜歡這個政府了,對國王來說,換一個軍方代表人物就行了。

就這樣,泰國表面上上軍人政府,實則背後是國王在指揮,苦活累活髒活軍隊去幹,乾的好了是國王的恩德,幹得不好是軍方的責任。

控制了政治的運行,普密蓬就在軍方政府的安全下,去泰國各地“送溫暖”,給老百姓帶去愛和關心,幾十年堅持下來,國王就成了民眾心中的“神”。

老國王在位70年,在泰國自然德高望重、一言九鼎,任何人在他面前都是服服帖帖,現任的國王本身就是個花花公子,喜歡吃喝玩樂,因此在世界各地也留了不少照片,為了能讓順利即位,他只能讓自己的第三任王妃承擔“失德”的罪名,和她離婚並將她軟禁起來,並娶了第四個出身軍隊的王妃。

普密蓬時期,軍方的勢力不斷做大,軍隊利用國王的威望撈錢,國王在利用軍隊剷除異己,雙方在資源上互補。

歸集拉隆功如果搞得不好,還真就會成為被軍隊控制的“憲政君主”。


雲中史記


泰國一直以來都是一個世襲國王制的國家。他們有著自己的皇室傳統繼承體制,而皇族的子弟們通常都任職著高官職位,部分皇家宗族還掌控著自己的嫡系部隊。那麼泰國王手中的權力到底有多大,是不是泰國軍隊都要聽從他的命令呢?

現任的泰國王叫拉瑪十世,他的父親叫普密蓬也就是上一任的泰國王。據說普密蓬國王在位六十六年,並且創下了偉大成就,著使得泰國各方人士都對其十分信服跟尊敬。當年普密蓬國王在剛剛登基的時候,泰國正處在最混亂不堪的時期,而國王之位跟政府有名無權,形同虛設,而真正的實權則掌控在軍隊手中。

此時的普密蓬國王並沒有洩氣,他想出了自己的應方法,於是他每天都走到鬧事街道上,讓國民看到他的存在,並且通過演講鼓勵市民,要他們相信國王是站在他們一邊的,並且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改造好泰國。

1992年,泰國發生一系列鎮壓事件,百姓們開始抵抗軍隊的專政行為,於是就成群結隊的到街道遊走表達訴求,軍方起初施行了很多強行鎮壓行動,導致衝突升級,很多暴力事情頻繁發生,甚至還鬧出了人命。在強烈的百姓輿論之下,軍隊司令蘇欽達最終扛不住各方壓力答應妥協,並且通過電視公開向普密蓬國王行跪拜禮儀,之後他很識時務的辭職默默的離開了政壇。從此軍權政權全歸普密蓬國王掌管。使得泰國各界更加的對泰國王信服與遵從。

除此之外,泰國還是一個極度信仰佛教文化的國家,因此當地建造有很多佛寺,而佛教在當地人民心中有著很高的地位,並且居民們都認為泰國王就是他們的精神領袖,需要去真誠崇拜他,一切人民都需要忠誠於泰國王聽從他的領導。

後來泰國修訂憲法規定,泰國王就是國家的領導人,是三軍統帥,以及是佛教等宗教的守護者,泰國王有權經過國會、法庭、內閣等部門立法或者使用司法權。當中泰國參議院成員歸由泰國王親自任命,因此按憲法規定,泰國軍隊必須永遠效忠國王。

目前的泰國海陸空三軍總共約37萬人,海軍佔7.97萬,陸軍佔24.3萬,空軍佔4.72萬,另有預備軍人5萬以及在職警察18.8萬人。這些軍隊都得宣誓效忠泰國王,並且具有保護國家安全,參加社會發展建設等責任,另外泰國軍隊擁有涉政傳統,如果對民選政府有不滿,就會發起軍變。在泰國曆史中,曾發生了近18次的軍變以及軍變未遂等事件。

具體來講,泰國軍方向來擁有自己的獨立性,因此當泰國王為鞏固自己的地位使用特權立法後,該軍隊就因此發達了近20多次的軍變,其原因是因為民選政府的決策觸碰到了軍隊利益,使得他們被迫起義去推翻現有的政府。因此泰國的軍方又獨立在民選政府之外,這對他們來講也許是一件好事,畢竟可以脫離政府黨派的紛爭,以便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

但是泰方軍隊必須的完全聽令於泰國王,就算軍隊要針對民選政府發動軍變,也必須在泰國王的默許下才能施行。因此通常發生在軍變事件之前,軍方都要得到了泰國王的默認才去付諸行動。所以說明了泰國國王實際掌控著泰國政府以及所有軍隊,如果對民選政府不滿,那麼軍隊就有可能發動軍變去推翻當前的政府,從而重新建立新政府。


貓眼觀史


有人說泰國是一個神秘且傳統的國度,主要是他們國家現在依舊沿襲著帝王制,不僅有國王、皇后、公主、王子等皇室,而且實際權力還掌握在泰國王手中。那麼問題來了,泰國王的權力到底大到什麼地步,軍方需要聽其命令嗎?

泰國目前沿採用的君主立憲制度,其表面看起來政府化、軍事化,但泰國軍隊基本都得聽令於泰國王。泰國已經繼承了十代國王,現今的泰國王名字叫瑪哈·哇集拉隆功,另稱拉瑪第十世。

通常君主立憲制的國家均是由政府掌握大權,國王則是一個象徵意義,像日本的天皇,英國的女王,這些皇室在古代雖掌控著一國權力,但來到現代,其權力已經迴歸人民。然而世界那麼大,總有例外,泰國就是這個例外國家,他們的泰國王看似不多管事情,把政務還給政府,把軍務交由軍隊,但實際是瑪哈·哇集拉隆功在背地裡一切指揮著一切。

泰國國王瑪哈·哇集拉隆功擁有泰國軍隊的絕對掌控權力,他通過軍方監督政府,操控著泰國時局。然而泰國政府經常會遭遇尷尬,他們內閣團隊往往制定一直惠民措施,但有的政策決定會令泰國王不滿意。

為此泰國王就命令軍隊去罷免政府官員的職務,解散當前的政府,事後再重新組織新政局。之前英拉美女的哥哥他信,在擔任泰國總理後,由於忠於人民努力推行改革,真正的給泰國民眾謀惠利,因此受到泰國人民敬愛與支持。然而這一切在泰國王眼裡卻被看成在威脅皇室,不久時任泰國王拉瑪九世就默認陸兵總司令頌提指揮部隊推翻了由他信總理領導的泰國政府,而他信只能逃離泰國到外國申請政治避難。

1932年二戰時期,泰國受到戰爭影響爆發6月革命,人民黨在強烈的民意支持下一舉推翻了泰國君主專制,且建造君主立憲制,當時的泰國王拉瑪七世權力被架空後,只能無奈簽下臨時憲法。該泰國憲法的至高權力屬於泰國人民,泰國王只能擁有律法修正提案權跟赦免權,所以從那一刻開始泰國人的政務屬於內閣總理負責,泰國王變成了一個皇室象徵。

好景不長,二戰剛結束不久,皇子普密蓬成功上位,成為拉瑪九世泰國王。在他的皇權主義影響下,泰國人民政府越來越感到壓力山大但那時候的實權由軍方掌控,所以普密蓬只能偶爾抱怨一番,用他的話來講就是:“每次我一張開嘴想提一些建議時,他們就總說我不知道相關國家的事務,所以我只能閉嘴了”。

但普密蓬的內心始終沒有放棄,皇權復興的夢想,1957年,有一位軍方威望極高的人沙立起了頭,他帶人把政府內閣解散,自己當上了總理,然後推行一項措施,口號大約為:“佛教、民族、國王”三合一體。

最終在沙立的作為下,泰國王的權力逐漸迴歸,不久,沙立在穩固政局後,就乾脆廢掉了1932年由人民黨建立的君主立憲制,使得泰國王普密蓬不再受到束縛,從而佔據的權力越來越高。之後沙立還協助泰國王恢復各種皇室禮儀,使得泰國人需要對皇室人員行跪拜大禮。

期間就連政府總理見到泰國王、公主、皇子等都需要行跪禮。2016年,普密蓬國王終於駕崩,取而代之的就是他的兒子瑪哈·哇集拉隆功。而現任的泰國王一直沿襲皇權主義,就算是之前的女總理英拉見到他都得行跪拜大禮。


御史館


泰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通常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國王名義上是國家元首,但只是一種“象徵符號”,不能干涉政治。

但是泰國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君主立憲制國家。憲法賦予了國王諸多權力,在國家的關鍵時刻或危機時期,泰王往往能起到一錘定音的決定性作用。泰國前國王、卻克里王朝的九世國王普密蓬在他在位的70年間,巧妙利用憲法賦予的這些權力,將泰國國王這個角色打造成國家與社會的“穩定器”和至高無上的象徵。

雖然泰國受政治因素和軍人集團影響,憲法幾經廢除與修改,但國王的職權的始終沒有受到多大影響。

泰國憲法明確規定,泰王國是以國王為國家元首的民主體制國家;國王處於至高無上的地位,任何人不得侵犯。任何人不得指控國王,國王是佛的信徒和最高維護者;國王是泰國的最高統帥。泰國憲法確立了國王不僅是泰國的國家元首,而且是軍隊的最高統帥,還是維護佛教的最高權威。

泰王具體都有哪些大權呢?

一、人事任免權

泰王有重要人事任免權。每屆國會上議院中都有相當一部分議員是由國王挑選和任命的;國王有權根據國會上下議院的推薦任命兩院議長和副議長;國王有權任命內閣總理和內閣部長;國王有權在執政黨成員中任命執政黨領袖、在非執政黨成員中任命反對黨領袖;國王有權根據總理建議解除內閣部長職務;國王有權任免軍政官員;國王有權任免法官。

二、法案簽署權

泰王有法案簽署權。所有法案在經國會通過後需由內閣總理在30天內呈遞國王簽署御令後才能頒佈實施。如果國王不予簽署或未在90天內簽署御令,國會需重新審議法案內容。不過,這種法案未獲國王簽署而被退回國會的情況極少發生。

三、解散下院權

國王有權解散國會下議院並決定重新選舉。國王有權召集主持國會、召集主持國會特別會議等。國會特別會議的會期等事項也由國王決定。

四、重大法令的頒佈權

國王有法令頒佈權。泰國憲法規定,在維護國家安全、維護社會治安、維護經濟穩定等利益時,國王可在必要時頒佈重大法令並即刻付諸實施。國王頒佈的法令可廢除或修改現行法律。國會可否決國王頒佈的法令,但在被國會否決前國王頒佈的法令一直有效。此外,國王還有權根據軍事管制法宣佈緊急狀態或取消緊急狀態;國王有權根據國會的決定宣佈戰爭狀態。

五、外交權

國王有權與世界各國及國際組織簽訂包括和平條約、停戰條約在內的重要條約。只有涉及泰國疆土或管轄範圍的條款須經國會審批。

六、其他權力

除政治、外交等重要權力外,國王還擁有一系列其他權力,如決定大赦、冊封(或撤銷)爵位、賜予(或收回)勳章的權力等等。

泰國憲法規定,泰國皇家軍隊忠於泰國國王和人民,軍隊有義務去協助民選政府保障社會的公共安全,參與社會的發展、救災和禁毒等工作。也就是說,泰國軍方是獨立於民選政府之外的,民選政府沒有指揮軍隊的權力。

正是因為泰國軍隊有著高度的獨立性,所以在泰國實行君主立憲制後,泰國軍方已經發動了近二十次軍事政變。政府的政策一旦侵犯到軍方的利益,軍方基本上就會發動政變推翻民選政府。

當然,軍方獨立於民選政府之外,也不完全是件壞事,泰國軍方一定程度上能夠獨立於政治生活中的黨派之爭之外。但是軍方對國王的命令是必須要服從的。國王在泰國具有極高的威望和地位,泰國軍方發動政變,一般都是在國王的默許之下進行的,沒有哪個軍方領導人,敢於違背國王的意願,不經過國王同意而貿然發動政變。

所以我們往往會在泰國看到這樣的鏡頭:政變後,軍方領導人親自去南部的華欣宮,拜見國王,向國王做出解釋。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對泰國國王、軍方和民選政府的地位瞭解了吧!


福垊


泰國是一個封建王朝,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泰國真正的名字叫泰王國(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叫曼谷王朝,叫查庫裡王朝!現任國王瑪哈.哇集拉隆功是查庫裡王朝的第十位君主,被稱為拉瑪十世!

吞武裡王朝的國王鄭信被殺死之後,查庫裡將軍成為差庫裡往常的第一位國王,史稱拉瑪一世。拉瑪一世登基之後,覺得都城設在吞武裡有些欠妥,就把都城搬遷到現在的曼谷,並在曼谷建立大王宮,才有了曼谷王朝的說法。

泰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國王就是泰國的最高領袖,並不是一個擺設。根據泰國的憲法規定,國王哇集拉隆功就是泰國軍隊的最高領袖,泰國的軍隊都聽從國王哇集拉隆功的詔令,國王讓軍隊幹啥,軍隊就得幹啥。拉瑪九世普密蓬在位期間,他為了鞏固泰國的王室的統治地位,為了順利將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哇集拉隆功,為了防止民主取代泰國的“君主立憲制”,防止王室被架空成為擺設,普密蓬下令給陸軍總司令頌提,發動軍事政變將民選總理他信趕下臺,下令讓陸軍總司令巴育把民選總理英拉趕下臺!

身為泰國國王,哇集拉隆功還享有人事任免權,泰國各部門的一把手,包括泰國的總理、副總理、議長等職位都要得到哇集拉隆功的許可之後才能上崗。泰國還有一個很封建的規矩,就是泰國特殊的跪拜禮,只有寺院的和尚不用下跪,其他的泰國人都得下跪,像巴育這樣的泰國總理,在國王哇集拉隆功的面前,都不敢有失禮行為,在國王哇集拉隆功沒叫巴育起來之前,巴育也不敢擅自起身,否則就是不尊重國王,是要受到懲罰的。

在泰國的《憲法》中,國王是泰國的活神,是泰國的仲裁者,國王哇集拉隆功說啥都是對的,沒有人能夠反駁國王,不能私議國王,否則就會被逮捕,就會獲罪入獄,會面臨15年的刑期。泰國國王不直接參與朝政,實際上,泰國國王就是泰國真正的統治者,民選總理泰國國王控制不住,不聽使喚,違背國王的意願,傷害了王室的利益,就會被國王動用軍權發動軍事政變趕下臺,讓王室的軍方代表上臺執政,替國王管理民選政府。

在泰國,軍方就是國王的工具,只要泰國王室一直是軍方的最高領袖,軍方都聽從王室的號令,泰國王室就是泰國真正的統治者!如果泰國王室失去軍權,軍方擺脫了王室的控制,王室就會被軍方架空,就會成為擺設,甚至被推翻!


老鱷魚觀天下


我們首先可以確定的是,作為世界上二十七個君主立憲制國家裡,泰國國王的權力不是最大的(與中東國家比較)但和英日等國家相比較卻又是巨大的。泰王國,國土面積大約51萬平方公里,世界排名51位。2018GDP5045億美元。世界排名25位。

我們首先來看泰國憲法的規定:國王是國家元首,三軍統帥,佛教以及所有宗教的守護人。國王通過國會,內閣和法院分別行使立法,行政和司法權。國會的參議院議員是由國王直接任命。也就是說軍隊從憲法角度必須效忠於泰王。泰王是“掌控“軍隊的。但很有限。不是絕對的。但泰國總理肯定無軍權。只是執行國家行政權而已。泰國總理雖是是民選的。但實際權力不大。


應該說,泰王的實際權力是一個漸進式演化過程。在二戰前,泰王擁有一切權力,二戰後,為了符合憲政規定。國家體制改為君主立憲體制。現在的泰國政治形成以民選政府,軍隊,泰國王室三方平衡的國家體系。國王居中調和,讓自己處於不不敗之地。泰國國王政治上必須保持中立,泰國憲法第7條規定:國王能在適當的時候充當最終仲裁者。這就賦予泰王的巨大權力和操作空間。


老泰王普密蓬是絕對控制住軍隊的,軍隊在他在位時候三次“軍事政變“都在他的操作下發生和退出的。軍隊實際上就是泰王的利器。而新泰王是否具有這樣的權力和能力卻令人懷疑。但泰國王室在泰國具有巨大的影響力。泰國總理的任命必須要有泰王的簽字。泰王在國家政體中,更像一個仲裁者。

無論是軍隊裡的高級將領還是政府總理以及王室成員,見到泰王都得“下跪“。王室的巨大權力展露無疑。軍隊和政府都需要泰王的支持。但現任泰王拉瑪十世能否具有老泰王的權謀和威望實在是令人懷疑。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在如今的世界範圍內,許多還存在君主的國家中,君主已經變成國家名義上的象徵,而不再真正掌握實權,就像日本天皇、英國女王等等。但這也有例外,比如像這個國家,它也存在這個國王,而且權力非常巨大,它就是泰國。

在1992年,泰國的情況發生改變,當時的人民厭倦了獨裁政權,紛紛上街遊行,而泰國軍方採用了鎮壓手段。流血事件一波接著一波,大量學生在事件中喪生。後來,軍方勢力的執政者蘇欽達在迫於民眾壓力咋電視上主動給當時的國王普密蓬下跪,還主動辭去了泰國軍事一把手的職位,淡出了政治舞臺。軍權就被國王普密蓬拿到了手中。

從這個時候開始,普密蓬作為泰國國王的的實權就達到了極致。這也是泰國國王為何比其他國家的國王都要高的原因,就因為他掌握著泰國的軍權,收攏了泰國人民的人心,是個有實權的國王。

所以,泰國國王並不像其他國家皇室一樣,只是個擺設,他是有實權的,而且權利很大。


關河南望


泰王維護他的特權,與軍方勾結,把持泰國政權,應該說實權還是在軍方手裡,泰王是一個統治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