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思考:請問人為什麼要有敬畏之心?

生命燈塔


疫情之下的思考

一場疫情,現在正在世界蔓延,給全世界人民帶來極大的恐惶,有幾個國家向疫情投降了,有的正在病疫中掙扎,我曾經感嘆人類的科學技術發展得這麼好,競然都登上月球了,什麼現代化,智能化,好像人無所不能。經過這次疫情,徹底打破了我的驕傲,原來人的能力很有限呀,在疫情中,我們表現得很無奈,好像傻瓜一樣任由病毒吞噬,乖乖地等死,沒有一點保護和抗爭的能力。我是經過多年前非典的人,要不是生物科學家引導,恐怕連隔離也不知道。

人的能力實在太有限了,面對這個神秘的宇宙,有地震、有巨風、有大雨,有火山,有瘟疫,還有想不到的災害,其中的一種災害,我們都抵擋不了,我們還有什麼資格驕傲哩,有什麼資格不團結搞對抗呢,連自然災害都沒辦法,還有啥資格與人為敵去打仗呢?

人必須有敬畏之心,必須謙卑,必須放下自己的傲慢,團結天下所有的人,敬畏自然,研究自然,順其自然。利用自然,提高全人類的福祉。徹底轉變過去以人為敵的觀念,人類本來是命運共同體,即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應該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才對,造那麼多武器幹什麼,為什麼不能把知能用在命運共同體的事業上,非要打打殺殺不可呢?


老趙23403


所謂敬畏之心,是指人類在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面前所懷有的一種敬重與畏懼心理。敬畏是人類對待事物的一種態度。

去年一直熱映的《中國機長》,想必您還記憶猶新吧?機長劉長建和他的機組正是一直懷著‘’敬畏生命,敬畏職責,敬畏規章‘’之心,才能在萬米高空,力挽狂瀾,將一百多條生命平安帶回地面。

很多人有宗教信仰,是因為人們敬畏神靈,敬畏神靈才會尊照神靈的意願做事。敬畏上級,你才能尊敬上級。敬畏同事,你才注重同事之間的友誼。敬畏客戶,你才能服務好客戶,敬畏制度,你才能遵守制度。敬畏工作,你才能珍惜工作。敬畏婚姻,你才能擁有幸福。敬畏父母,你才能盡孝。敬畏諾言,你才能守信。凡是敬畏,人生才有好結果。現在很多人缺少敬畏之心,很多事都是無所謂的態度對待,你對生活無所謂,生活回報你的也是無所謂。

這次來勢洶洶的疫情,雖然沒有最終確定罪魁禍首,但是那一個個失去的生命已經再一次為我們敲響了警鐘。人類無視大自然的規律,恣意破壞生態環境,為滿足口舌之慾,將各種野生動物變成盤中餐。有句話說得好:出來混,遲早要還的。人類不去敬畏大自然,大自然必然會還人類以顏色!

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從你我做起!


金姐的生活小窩


敬畏生命,敬畏大自然,如果我們沒有這樣的理念和眼光,人類將會失去希望,甚至走向毀滅!

以上是為世界幾千年的歷史所佐證了的真理。

道之道,非常道,道法自然,為什麼古代人會有如此覚悟?為什麼他們一直諄諄教導我們要敬畏生命,敬畏自然呢?

我想主要是由於人類社會是由群居而開始的,並且這個趨勢將貫穿於人類社會發展的整個過程,說白了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脫離人群脫離自然的樊蘺獨善其身的生活,換言之大自然的一切都在或明或暗的與人有糾結,從蝴蝶效應到地球引力它們對於人類生活都會有影響。

敬畏生命,首先是個人生態度層面的問題,古人云事成必在敬之,事毀必在忽之,如果我們不懂得敬畏生命我們就可能濫砍濫伐,暴殄天物,我們就可能為了一己之私而侵犯欺侮幼小狂吃野生動物,其結果就是將上蒼保佑的和按生命週期物種保護的天倫毀於一旦,讓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遭到塗碳終究落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敬畏自然是敬畏生命的後綴,只有敬畏生命你才會敬畏自然,因為生命是自然中最基本的原素。

我們要敬畏生命敬畏自然,另外一個意思就是得遵循大自然的規律換一句話就是得按照規律包括法律和規章來辦事,學會自律,結合本次疫情,具體表現就是要講究衛生勤洗手勤消毒,出門戴上口罩,在家勤通風不要扎堆不要聚餐不要吃野味,沒有買賣就沒有市場沒有市場就沒有殺戮,這樣野生動物保護自然就實現了。

以上就是我從抗疫防疫聯想到的敬畏生命敬畏自然這個主題的一點點感想,不知道是否能夠得到朋友的認可。


亦244190436


敬畏之心,祖宗造字寓意深遠。

角度,格局,理解各異。

吾吾醒悟敬畏之心四字之明。

一,敬畏天,天大自然,陽光明媚,生萬物。

天人合一,天地和諧。

人延年益壽。人間天長地久。

人類和平,永世幹秋。

二,敬畏地,坤載萬物。民以食為天,生活,愛護大自然,青山綠水,

金山,銀山,源頭活水。

淨化人間,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三,敬畏人,。

人是最寶貴財富,推動歷史向前。

人愛人,路越走越寬。

人親人,炎黃子孫,人間真情。

敬畏,先敬,世人楷模,人人敬愛。

畏。大無畏英雄氣概,頂天立地,突破萬難險阻,戰勝一切困難。

之心。

之,人之道地,,地之道天,天之道法,法歸自然。

大道至簡,大愛無疆。

心,心存善念,行尚至善。

天正,地正,人正,人人敬畏。

心正,念正,行正,神鬼推磨。

在疫情非常時期,吾敬畏生命,做好二點。

勿病從口入,合理飲食。

勿禍從口出,謹言慎行。

敬畏天地人,法乎其上,遵紀守法。

旭日東昇,盛世太平。

上敬述互勉。





起來在遠方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疫情總要慎審面對,疫情總有過去之時。但疫情之下的思考,人類心存敬畏之心,是不是面臨的又一次大考。

對每一個人。

心存敬畏,要敬畏生命,敬畏天地,敬畏民族,敬畏親人,敬畏醫生,敬畏老師,敬畏聖人。等等。

生命只有一次,誰都知道。大疫之下,更是自保的可愛。只是疫終究過去,依然不知溫飽,混成三高。依然喜怒無常,心態失常。依然黑白顛倒,日出不起,日落不眠。

這不叫敬畏,這叫叫板。

天和地,我們生生不息的一部分。古代的人尚知保護資源,後人卻大肆挖掘。甘肅河西生態屏障,一條翠綠的絲綢之帶,任挖任砍,飄帶上帶滿血的哭泣,泣上蒼天。沒有底線、沒有紅線、也沒有警示線。

這不叫敬畏,這叫過渡破壞。

華夏族,生生不息,傳承文明。疫期之間,彷彿一面照妖鏡,照出了加入外籍人的叫囂。不是礦泉水不喝,不是麵包不吃。

這不叫敬畏,這叫忘了祖先忘了根本忘了流淌的相同的血液。

血親,每一個生命的延續。親人,人類休憩傾訴港灣。有的面紅耳赤,有的拳腳相向,有的無愛無義。

這不叫敬畏,這叫不如羊羔跪乳,不如虎毒不食子。

醫者仁心,教師育魂。這兩種職業崇尚而值得尊敬。一個育身,一個清魂。

健康體迫,健全心靈,民族強大的肌體,靠他們衛護。尊師重道,尊醫健己,屹立不倒。

不遵師不尊重醫道,違背天道。

這不叫敬畏,這叫明明白白雙重害己,自己還不知道。

聖人之言,華夏民族千百年傳承。明辨是非,行有所止,不可不止。除了物質,人類的精神及時跟進。靡靡之音、權錢交易、聲色犬馬、昏昏沉沉。無方向,無夢想,無羞恥。

這不叫敬畏,這叫違背聖人之道,叫獰小人。

所以,大疫之後,更應思索。敬畏之心,人人富有。守望心靈,江河美好。

結論,敬畏如大考,人人當自好。





舟慶華


敬畏二字自古有之,敬就是尊重,畏就是懼怕。敬畏就是一個人在做某件事情時,對於可能發生的後果持一種謹慎、尊敬的情緒和態度。理性的敬畏,所遵循的標準是道德、規章、法紀。

人的一生,可以說每時每刻都面臨著各種問題和矛盾。對於這些問題和矛盾,一個具有理性敬畏的人,他必然會在社會公德、規章制度、黨紀國法的框架內去尋求解決的辦法,即便結果於己不利,也能坦然面對;若是一個缺乏理性敬畏的人,則可能為了一己之利,不懼社會公德、規章制度、黨紀國法而處置,其結果必然是因小失大,得不償失。

晚清名臣曾國藩平生有“三畏”: 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他曾作一對聯:“戰戰兢兢,即生時不忘地獄;坦坦蕩蕩,雖逆境亦暢天懷。”曾國藩從一個普通耕讀家庭一路走來,集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於一身。被譽為“中興第一名臣”,與張之洞、李鴻章、左宗棠並稱“四大名臣”,諡“曾文正公”,甚至有人推崇他為千古第一完人。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心存敬畏意識,保持頭腦清醒,是其取得如此輝煌成就的核心所在。

縱觀當今社會,一個人如果沒有敬畏意識,忘乎所以、恃才傲物、為所欲為、無法無天、肆無忌憚,必將自吞苦果,一事無成。我們每每看到:一個在家不怕父母,在校不怕老師,逃學、早戀、曠課的學生,必然學業荒廢;一個不怕違紀,經常遲到、早退、曠工、消極怠工的在職員工,必定被炒魷魚;一個不怕違章,橫衝直撞、酒後駕車的司機,肯定吊扣執照;一個不怕消費者,缺失信譽、欺詐造假的商家,終將受到懲罰;一個不怕違法,貪腐成性、索賄受賄的官員,早晚要蹲監獄。

由此可見,有無敬畏意識,決定著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走向。願我們待人處事時,多一點謙恭,少一點張狂,多一點懼怕,少一點妄為,把敬畏二字深藏心中,讓它成為你一生的親密伴侶!


郝文史


災難面前才是人性最真實的暴露。

'我在疫情中,看到的不僅僅是那些溫暖人的舉動,還有讓人難以捉摸的複雜人心,素質的體現,教育的不完善,自私自利的充斥。" ---墨華

可能很多人也是第一次聽說《傳染病防治法》

《傳染病防治法》第77條規定, “單位和個人違反本法規定,導致傳染病傳播、流行,給他人人身、財產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該法律進入大眾的視野,也是國家不得不對人性的本能做出的約束。

非常時期坐地鐵、逛商場不戴口罩,故意隱瞞真實的感染情況,甚至被感染後向路人吐口水或向護士故意傳染,這些新聞頻頻播報。

疫情的嚴重性,迫切需要大眾積極參與配合,可就是有人不配合,人性的弱點暴露無遺。除了被道德譴責外,用法律來控制最為直接。

疫情還將繼續,想起17年前的非典引發的恐慌現在看來也是苦笑不得。現在大家都選擇了宅在家裡足不出戶,是難得的清靜時光。

1665年,牛頓在劍橋讀書期間,英國倫敦生了造成數萬人死亡的大瘟疫,買不到口罩的牛頓被迫回家進行自我隔離。為躲避大瘟疫,而專注研究寫成《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創立了舉世聞名的萬有引力定律。牛人榜樣,值得你我學習,好好利用這段時間想想做點啥好呢。

正如《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中所說的:”每個人都有一個關注圈,一個影響圈。我們往往想關注且能關注的事情很多,但真正能去影響改變的事情卻很少。“少關注改變不了的事情,多關注能影響能改變的事,成長就是這樣發生的。

如今, 我們能做的就是做好身邊事,面對病毒,不恐慌,不傳謠,不造謠,靜待黎明。


旺財gold


此次抗疫工作,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醫務工作者義無反顧地奔赴一線同疫魔進行殊死搏鬥,社會各界全力投入抗疫工作,人民群眾聽話地待在家中等待疫情過去,從德道的角度看,就是他她們與生俱來的敬畏之心發揮了作用。

敬畏之心是中華民族的一項基本的傳統美德,它要求人們對自然、生命、規律始終抱著尊重與畏懼的態度,嚴肅、認真地對待自己、對待他人、對待社會,不但在本次抗疫工作、在日常社會活動中,也發揮著積極作用。

敬畏之心提醒人們,恪守底線、尊守規矩、堅持原則。

敬畏之心的基礎就是自律。它要求人們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自覺尊守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度規定,自覺按照道德準則作事,做一個奉公守法、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的人。

敬畏之心要求人們,工作至上、事業至上、人民至上。

工作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手段與基礎,當人們談到工作、事業、人民時,那與生具來的敬畏之心就會油然而生。在工作、事業、人民需要你的時候,它會告訴你怎樣堅定並且發揚光大蘊藏心底的敬畏之心,使之成為工作生產的動力,捨身忘己的行動。

敬畏之心鼓勵人們,總結經驗、駕馭規律,健康生話。

敬畏之心的基礎是嚴於律己,手段是勤奮工作,目的是健康幸福地生話。因此,它鼓勵人們在尊重與畏懼的基礎上,發現並且瞭解自然萬物與人類社會存在與發展的規定性要求,慎重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做一個認識規律、駕馭規律的人。

敬畏之心不是迷信,而是人們尊重現實、發現機遇、煥發鬥志、追求向上、警示危險、畏懼懲罰的天性。我們要通過這次抗疫工作告訴大家,我們都有一顆敬畏之心,我們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使我們的敬畏之心健康地跳動下去。


蔣立五


從單一角度來說,人是即高級,又聰明的物種。聖經裡也說人類是上帝指定管理天上的飛鳥,海里的魚,地上的走獸和萬物。但是從整個宇宙來說,人也不過是一粒塵埃。他無法決定自己的壽命,他無法讓自己身量多長一尺。人類目前無法觸及到的多的是,一場災難,一個疾病就把人打倒了。古人常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對任何生物,任何事情都應該帶有敬畏,感恩的心。每種生物都有自己的時節,有自己的繁衍,也有自己的生存法則。世間萬物也都有自己的循環,平衡。這些是人類無法強制干預的,因為必會有反效應!現在大多人都較看重利益,誠然不顧祖宗的經驗,不顧這些循環。當沒有敬畏之心,沒有感恩之心。人就會有狂。有狂之後,災禍就不遠了!


享受思華


1、人來於自然,歸於自然。

根據進化論,人是自然孕育而生,自然就是我們的母體,沒有自然就不會有人類。在人的發展中一開始都是有著敬畏之心的,老子的“人法道,道法天,天法自然。”自然是應該遵循的最大的“道”,“人定勝天,天定勝人。”其辯證的思維也在告訴著我們,心存敬畏是必然,西方也有著人要贖罪一說。因而人要有敬畏之心,要遵循自然規律。

2、敬畏之心是和諧發展的根基。

現代社會特別是西方的科技文明,使人類在發展進化中取得了物質的巨大進步,可是“靈魂卻沒有跟上”,在不斷髮展的科技之下,人有了所謂的征服自然,可能嗎?人真的征服了?在自然面前人其實是極其渺小的,面對地球的任一種災難,人類都無力對抗,不管是火山爆發還是地震海嘯,甚至連預測的可能都沒有,何談徵服?

所以人類到了應該反思的時候,特別是現在疫情爆發,全世界都在遭受苦難,一個肉眼看不見的病毒都可以讓人類近乎束手無措,人類怎麼還能狂妄自大?只有心存敬畏才能與自然共處,才能讓自然善待人類,人類不需要征服自然的理論,需要和諧相處的敬畏之心。

3、敬畏是原則,是底線。

每個人都要有生活的原則與底線,疫情之下,國與國,人與人,似乎像照妖鏡一樣在考驗著人心,美國的肆意“甩鍋”,英國的“群體免疫”理論,無不昭示著國家面對疫情的抉擇,中國疫情暫時控制下的“婚姻翻車”―離婚扎堆,也是缺乏敬畏的表現。沒有敬畏之心,在災難來臨時就會肆意妄言、肆意妄為,沒有敬畏之心,就會看輕婚姻,兒戲婚約。人一旦失去敬畏之心,就會自私自利,“唯我獨尊”,敬畏是一個人存在原則底線的根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