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國家發改委發佈《北京市通州區與北三縣市協同發展規劃》

3月17日國家發改委官網發佈《北京市通州區與河北省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協同發展規劃》。規劃範圍包括北京市通州區和河北省廊坊市所轄三河市、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行政轄區範圍,國土總面積2164平方公里。規劃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

未來北三縣住房怎麼規劃、交通如何設計、產業有哪些佈局、教育醫療有何保障,新京報第一時間劃重點,用9個關鍵詞帶大家來看乾貨。

01 空間佈局

一中心、一綠洲、四組團、四片區、多廊道、多節點

打造生態化、組團式、緊湊型的空間格局。按照城綠交融、主次分明、組團佈局、縱深發展的佈局思路,構建“一中心、一綠洲、四組團、四片區、多廊道、多節點”的空間結構。

一中心即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區域發展的功能中樞,統領區域城鎮空間佈局與設施系統建設。一綠洲即北運河—潮白河中部地區的大尺度生態綠洲,是區域生態體系建設的主體。四組團即城市功能集中建設的重點區域。四片區即4個大型生態斑塊。多廊道即多條生態廊道。多節點即多個特色小城鎮(新市鎮)和生態節點。

創新城鄉功能組織體系,構建“城市副中心—發展組團—特色小城鎮(新市鎮)—美麗鄉村”四級聯動城鄉體系。高水平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

其中明確,建設定位明確、特色鮮明、職住平衡的發展組團。燕郊組團重點發展科技創新、商務服務、健康養老等功能,補齊公共服務短板,優化提升城市品質,與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更加緊密的功能協作關係。三河組團重點發展科技創新和商務服務功能。香河組團重點發展健康養老、智慧物流、科技創新等功能。亦莊新城(通州部分)組團重點發展科技創新功能和城市綜合服務功能。

02 住房

嚴控房地產開發,促進職住平衡

嚴禁在交界地區大規模開發房地產,科學引導居住空間佈局。合理控制特色小城鎮的居住空間規模,強化特色產業功能,避免房地產化。加強保障性住房、公共交通、公共服務與市政基礎設施的整合式開發,適度在軌道車站、大容量公共交通廊道周邊佈局混合性居住空間。

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根據產業佈局、人口流動情況,因地制宜發展共有產權住房和公租房,形成供需匹配、結構合理、流轉有序、支出與收入相適應的住房保障體系,完善住房保障監督管理機制,努力滿足實有就業人口住房保障需求。

嚴控房地產無序開發。堅決摒棄以房地產開發為主的發展方式,制定更加嚴格的房地產項目准入條件和年度開發總量約束機制。根據就業增長、配套設施情況,合理確定住房供地數量、佈局和時序,嚴控房地產開發總量,引導房地產理性發展。加強交界地區房地產開發全過程聯動監管,嚴厲打擊房地產企業囤地炒地。

03 交通

完善北三縣與北京中心城區快速公交網絡

高快速路:

加快三河市、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骨幹道路對接,統籌實施跨河橋樑建設。完善北京城市副中心南部與大廠、香河的骨架性通道網絡。構建快速公交通道,完善北三縣與北京中心城區的快速公交網絡。

構建區域高速疏解通道,將東六環路國家高速公路功能外移至首都地區環線高速公路,近期利用密涿高速作為區域過境通道,遠期新建密涿—京滬高速公路聯絡線,構建外圍疏解通道。研究通過經濟槓桿調節、行政管理及貨運鐵路建設、運輸結構優化等途徑共同疏導區域過境交通。

城軌鐵路:

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為中心,構築通達京津冀各中心城市、樞紐機場的城際鐵路網絡。構建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為主,亦莊站、燕郊站、三河站、香河站為補充的客運樞紐體系,實現對外交通與城市交通的順暢銜接。

城市軌道:

形成區域軌道快線(含市郊鐵路)、軌道普線、局域線等多層次的軌道交通網絡。區域軌道快線服務北三縣與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中心城區的中長距離軌道聯繫。在北三縣各發展組團研究現代有軌電車等形式的局域軌道線佈局,與區域軌道快線、軌道普線相銜接。結合軌道交通建設,在北三縣地區設置軌道交通車輛基地。

04 教育

優先利用棚戶區改造和單位騰退用地補齊基礎教育設施

推動北京優質教育資源向通州區與北三縣佈局。鼓勵以合作辦學、建立分校區等方式,促進北京優質教育資源向通州區與北三縣轉移。推動師資共享,大力促進師資在北三縣地區流動。強化市場化運營機制建設,鼓勵通過成立運營集團等方式,加速實現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共享。

重點補齊基礎教育設施短板。逐步統一通州區與北三縣地區基礎教育設施配套標準,優先利用棚戶區改造和單位騰退用地補齊欠缺的基礎教育設施。特色小城鎮中心設置初中、小學和幼兒園,較大的村設置完全小學,鼓勵有條件的村集體和教育部門合作設置村辦幼兒園,鼓勵國際教育集團辦學。

05 醫療養老

鼓勵建設醫療衛生與養老相結合的服務設施

培育北三縣區域性醫療養老服務功能。鼓勵北三縣建設醫療衛生與養老相結合的服務設施,全面提升在健康養老領域服務北京市及京津冀地區的能力。

研究制訂鼓勵政策,引導北京優質健康養老資源向北三縣延伸。通過機構合作、設置分院等方式,推動在京服務全國和區域的優質醫療資源向北三縣縱深佈局。完善區域資源共享、雙向醫療轉診、異地結算、多點執業等機制,積極促進分級診療制度在區域內的實施。

切實保障殘障人員、老人、兒童的教育、文化、醫療等基本服務,統籌考慮養老服務設施配置,構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06 產業佈局

形成兩條特色產業帶,建設五大產業功能區

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節能環保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區域服務功能,重點發展總部經濟、數字經濟、創意經濟、休閒經濟等新型服務經濟。

積極推動北京“擺不下、離不開、走不遠”產業向通州區與北三縣疏解轉移。通州區重點圍繞前沿技術研發環節、科技創新與服務的高端環節進行佈局,北三縣地區重點在中試孵化環節、製造環節和配套服務環節實現與通州區的產業協同。

依託京哈、京沈兩條區域交通廊道,有序引導產業集聚發展,形成兩條特色產業帶。京哈特色產業帶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為主導的產業帶。京沈特色產業帶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產業為主導的產業帶。

重點建設五大產業功能區,建設若干特色產業小城鎮。特色產業帶沿線地區重點佈局以人工智能、高端裝備、節能環保、智慧物流、印刷媒體為主的產業型特色小城鎮。潮白河和北運河沿線、中部生態綠洲及生態廊道周邊地區重點培育以文化旅遊、文化創意、休閒農業、健康養老等為主的休閒型特色小城鎮。

07 生態

建設北運河—潮白河生態綠洲

在交界地區劃定生態綠帶控制線,嚴格生態綠帶控制線以內地區管控,優化生態綠帶控制線兩側用地佈局。

具體來說,加強生態建設與修復,原則上不再新增建設用地,嚴格拆除違法違規建築,依法收回已批未建用地,逐步實施村莊拆遷和異地安置,按照規劃要求優化調整已建在建項目。嚴控建設用地規模,結合軌道及骨幹道路建設,逐步引導北三縣地區按照軸向集聚、組團佈局的方式向縱深緊湊發展。

在北運河—潮白河中部劃定大尺度生態綠洲,構建由森林公園、郊野公園、溼地、水系構成的結構合理、生物多樣性豐富的複合生態系統,適度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嚴格控制開發強度。結合生態廊道的保護、修復與建設,重點推進北運河、潮白河、長安街東延長線、鮑丘河、南部等5條區域綠道建設。

08 城市設計管控

不再新增貼邊貼線建設的高層建築

結合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高度控制要求,嚴格控制在城市中心區、鐵路公路幹線和主要街道、濱水地區及城市邊界地帶建設高層住宅。嚴格管控文物保護單位建設控制地帶、傳統風貌協調區的建築高度。劃分都市時代、特色城鎮、鄉村景觀、生態景觀等4類風貌區,實施分類管控。

重點塑造北運河北京城市副中心段的天際線,打造錯落有致、局部簇群式的天際線。嚴格管控燕郊潮白河沿岸、大廠祁各莊鎮潮白河沿岸、香河城區北運河和潮白河沿岸的濱水天際線及三河山前地區的天際線,除已建成區外,濱水、臨山和歷史地段周邊宜採用退臺式高度控制,不再新增貼邊貼線建設的高層建築,合理控制建築面寬及連續等高建築數量,並留出通河、觀山等景觀視廊和生態走廊。

09 政策創新

通州執行積分落戶,北三縣戶籍制度單列管理

完善生態環保支持政策。支持潮白河、北運河綜合治理工程。將植樹造林綠化工程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工程建設規劃,加大對環首都森林溼地公園建設的支持力度。

創新人口人才管理政策。通州區嚴格執行北京市人口積分落戶制度。河北省實施北三縣戶籍制度單列管理。推進實施“人才資源共享工程”。

建立統一互認的人才評價和行業管理政策。通州區嚴格執行北京市各行業管理要求和人才評價規定,河北省、廊坊市參照北京市相關規定,全面調整北三縣各行業管理規範,實現在高新技術產業認定、人才評價等方面與北京市保持程序一致、結果互認。

創新金融財稅政策。支持通州區與北三縣開展投融資改革試點。鼓勵開發性和政策性金融機構依法合規創新業務模式,有效利用各類資金。

共享改革試點政策。推進改革試點政策區域共享,推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項目審批改革試點、海綿城市試點、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試點、國家知識產權城區試點等政策向北三縣延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