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百分之九十的券商研報沒有價值?

萬事皆空70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答案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券商研究所可以說是證券公司的門面,代表著證券公司的最高研究水平。有很多研報寫得非常出色的人,獲得了很高的知名度和不菲的薪資。一般來說,券商研報的撰寫者都具有相當高的學術水平和專業能力。我們也可以看到網上有很多文章或者新聞報道,都在大篇幅的引用券商的研究成果。所以說,券商研報肯定是具有一定價值的。

那為什麼會有人說,百分之九十的券商研報都沒有價值呢?

我認為主要有兩大原因:

金融的模糊性

由於金融本身是屬於一種社會科學,各個分析師的觀點很可能會不同。可能會出現不準確,或者實際走向與分析相悖的情況。這個時候可能很多人就會認為券商的研報沒有價值。

股票分析的特色

我們再來看一下券商研報的分類。一般來說,按照研究方向的不同,券商的研究部門可以分為宏觀經濟,投資策略,固定收益和股票分析等等。大眾比較熟悉的任澤平就是做宏觀分析出身的。

很多炒股的普通人,可能會認為券商的研報沒有價值。這裡主要指的是股票分析的研報。股票分析師要做的工作,不僅是要分析相關的行業,還會分析具體的上市公司。而這類研報的關鍵部分,就是對上市公司進行基本面分析,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估值,從而做出推薦或給出其他意見。

  • 首先,估值不準確的可能性就非常高。

  • 第二,券商屬於賣方,分析師和上市公司一般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我們也可以看到,券商研報都是以看多為主,相對來說不是那麼客觀,指導意義也就不那麼大了。
  • 最後,我國的大大小小的券商也非常多,研報也存在著良莠不齊的情況,同時同質化也比較嚴重,這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券商研報的參考價值。

總結

所以說,我認為總體上來說,券商研報是有一定價值的。

普通人看券商研報,應該更注重看研報中的分析方法,並加入自己的獨立思考。學會分析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七寶飯財經


為什麼說大多數券商的研報都沒有價值呢?主要是三點原因:

第一、中國股市券商研究都是看多,不管大盤是6000點,還是5000點,券商對上市公司發佈的研報都是以看多為主,要麼是推薦,要麼是強烈推薦。看不到看空的研報。這意味著,無論股票什麼價值,什麼估值,在券商報告中都是值得買入的,從事物的客觀運行軌跡來看,顯然6000點和5000點時很多股票是高估的,事實證明這些研報都是胡編亂造。

前幾個月市場上終於出現了一兩份敢於看空的研報,看空的是中信建投和中國人保,結果馬上遭到市場炮轟,買了這兩隻股的罵券商,大盤受影響下跌了股民罵研報,之後就沒有看空的研報了。這其實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看空就要被罵,只能被動看多,但所有股票都具有很高的價值都值得買入的評級本身是不符合事實的,只不過是一件“皇帝的新衣”。

第二、對於券商來說,發佈研報僅僅是一份工作。A股目前有3000多隻股票,根據Wind統計,自2017年至2018年,年產研報量由5.9萬份攀升至16.4萬份,增幅近200%。進入2018年以來,雖然滬深市場的走勢疲軟,可是賣方分析師仍然筆耕不輟,每天全市場發佈的研報產量超710份。

每天有710份研報產生,每天真的有那麼多機會嗎?可想而知,大部份研報就只不過是工作的標準化產品而已,寫也得寫,不寫也得寫,就如同學生每天需要交作業一樣,那麼這些研究報告的質量便可想而知了,很多都只不過是湊數字的東西而已,不可太當真。並且還有些分析師存在“百發百不中的情況”,即他們看漲你就做空,他們看空你就做多,成功率驚人的高。

第三、券商一般會找漲得好的股票來重點分析發佈研報,如果你去找一隻很冷門的股票來看,會發現,很少有券商分析師會跟蹤,給出相關的研究報告。但是你找一隻漲得很好、很熱門的股票來看,會發現跟蹤的券商分析師很多,並且有些分析師一週可以發佈一篇唱多的研報。

因為這些股票有人氣,發佈了關注的人多,券商分析師如果分析冷門股,沒人看,他就覺得付出與收益不成比例。如果很熱門,大家都很關係,發佈的研報就成為熱門,大家就會關注他,如果越漲越吹,大家就會認為他非常準確,提高知名高,之後就是升職加薪評新財富,迎聚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殊不知這些短期過度暴漲的股票,有時候就是唱多的研報配合,吸引散戶買入,然後機構主力實現順利出逃。


財經宋建文


券商研報還是有價值的,關鍵是需要我們認真的篩選,當然這需要一定的時間和功力,但是對於多數人來說,券商研報的可參考性還是比較強的。

為什麼有人會說券商研報沒有價值呢?

券商的研報確實存在很多的問題,這裡和大家簡單的交流一下。首先,這個是券商研究所的工作,每天要發大量的研報。一年365天,中金搞了一萬份研報,粗略算平均每天生產27.57份研報。我們假設研究所共有百人,20個團隊,則每個團隊日產研報1.3份。這種大量,實際上只就是日常的工作而已,如果從研究角度,這裡的質量還是需要審視一下;其次,券商多是賣方,也就是研報都是看多的,大家很少見研報說哪個產業不行,哪個公司不行吧,所以客觀性沒法說;

不過,券商的研報還是需要區別看到,其價值總體還是比較大的

“存在即合理”,券商的研報,大家要兩面去看待。從機構到個人還有很多的企業,實際上每天都在看著研究報告,還有不惜花大價錢去購買研報的。從邏輯分析以及前瞻角度,券商研究報告還是有價值的,當然從賣方的角度,部分研報或許有“水分”,但瑕不掩瑜,大家需要從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券商的研報。

券商的研報當中,大家多去看看一些數據和分析的邏輯,而也可以結合實際情況,自己再做一個篩選,把券商研報真正變成自己的東西。


郭一鳴


研究報告,多麼高檔的資料,寫研究報告的人,多麼高端的人士,在我沒有入行之前,同樣這麼認為,但隨著時間的增長以及自身能力的增強,逐漸演變成為了研究報告?不管是誰寫的,在其最後的估值階段,我都習慣性的打個問號,這個市盈率估值是否合理?給與的未來盈餘是否處於正常範圍?買入評級的數據支撐以及邏輯是否足夠?

一系列的問題逐漸從腦海中誕生,逐漸在後續的工作生涯中,對於以往神聖的分析師,有了打心底的改變,的確有非常厲害的分析師,但是也的確有不值一提的分析師,出自他們手裡的研究報告,的確無法得到部分有足夠經驗及自行分析能力的投資者,你只需要記住一點,一名沒有實戰經驗的分析師所撰寫的報告,我的確找不到其中的價值所在,換言之,紙上談兵的東西你也能學到,問題是市場從來都是千變萬化的,沒有出現過一成不變的相同,有時候客觀數據還不行,主觀判斷同樣不能少……

為什麼90%的券商研報都沒有價值?

我曾經在一篇文章中說過,分析師分兩種,一種是買方分析師,另一種是賣方分析師,這兩者都是分析師,可卻有明顯的不同。

所謂賣方分析師,就是券商等機構的分析師,他們的研究報告當然是可以看的,但是,對於其文章最後給出的結論,不可全信,你需要加入自己的邏輯,否則你持有三個月浮虧50%,這並不是什麼不會出現的事情,理由很簡單,賣方分析師幾乎都沒有實戰經驗,同時他們的報告需要注意兩點,一是不能太過得罪某上市公司,而是券商分析師無法得出最為客觀的參考建議,因為這個市場沒人能夠肯定的說某股票要漲,那麼市場參與者看到的最後結論往往都是出於中性的。

買方分析師則不同,公募或者私募的分析師就是典型的買方分析師,他們對某上市公司進行研究或者寫研究報告必須給出是否值得買的看法,這份報告對基金經理的影響極大,換言之,需要更為客觀以及分析師主觀上的認識,毫無疑問,他們給出了參考建議雖然同樣不一定能漲,但是從全面性、可參與性來說遠遠高於券商分析報告。

從這兩點上,你似乎應該可以看出為何券商研究報告為何大多沒有價值了,我們不妨找一份不點名的券商分析報告來看一下,也就是解讀一份券商的研究報告……

比如今天是7.15日,前兩天東方財富的中報業績預告出來了,業績預增45%-66.5%,於是好多的券商便發佈了對於該標的的研究報告,我們找了某券商寫的分析報告,簡單的進行一個解讀。

這篇研究報告的主要內容有五點:

1、公司業績預告及分析

2、證券業務的增長

3、基金代銷的增長

4、財富管理的動態

5、投資建議

事實上內容並不多,甚至可以說還有點少,換言之,這並非一篇全方位的分析,而只是給出了其中業績增長的動態可能,你甚至可以把這份研究報告看作是把分散內容進行的一個總結,當然了,你得暫時拋開第5點。

對於第一點,毫無疑問這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的消息,那麼這份研究報告對業績增長進行了分析,提出業績增長主要受益於證券業務的增加,體現了平臺及運營結合下的淨利潤上升,也就是所謂的公司業績超預期理由了。

第二點則告訴我們,證券業務增長主要是受益於市場情緒提升,對於這一點,但凡知道券商是週期股的投資者,都能直接得出原因,也就是說這等同於一句廢話,券商在熊市更熊,在牛市更牛,這甚至可以稱為炒股的常識,倒是結尾的65億可轉債能夠提高後續公司的規模奎章這一點有一些意義,同時你需要注意,變相來看也就意味著東財有著幾十億的可轉債,會不會在未來發生債券違約的情況?咱不能只說好的,不提潛在的問題。

第三點的基金代銷,想必還是喲很多投資者不知道東財有個天天基金網,具有代銷基金的資格,二季度的增長也不小,事實上這依舊受益於市場情緒提升的原因,換言之,券商業績增長大概率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股市整體表現不錯,如果像去年那樣的系統性熊市,你拿什麼來增長?投資者都關著門睡覺,券商的業績自然無法得到增長了。

第四點意義相對較大一些,提到了財富管理,東財的公募基金即將面世,這的確是增加了東財的財富管理短板,事實上,東財還拿到了期貨資格,換言之,現在的東財基本就是全牌照的標的了,這對於東財的發展來說的確是好事。

最後一點的投資建議,直接就給出了對於東財2019-2020年的淨利潤預測,以及對應市盈率的預測,這一點讓絕大多數投資者都是懵逼的,請問,你是如何得出這兩組數據的?別說是普通市場參與者不知道,就是我這種從業10年的人,也無法準確想到起估值的方法跟理由。股票某種意義上講,不同於商品,不是商店定個價,我們付錢就行的情況,你得告訴我,這估值時怎麼計算出來的,否則,我無法相信你的數據是否足夠客觀,或者邏輯足夠明確。

總結

券商的個股分析報告一般都挺簡單,不像行業研究報告那麼複雜,但是,我要考慮的是為什麼東財的業績預告沒有出來之前,券商不寫買入評級的報告?業績預告剛出來就出現了遍地的東財研究報告?這足以說明在不確定性下,券商分析師也無法得出讓自己信服的結論,你說呢?

那麼總結來看,券商的研究報告的確大多數都無法滿足投資者,理由已經不需要我多說了,我們需要更多的在研報的基礎上提出自己能想到的疑問,這些疑問都能得到合理的數據解釋,那麼這份報告某種意義上講才具備價值……


關注易論,為您帶來更多優質原創內容。


易論招財圈


不僅是券商研報,還有出版的書籍,刊物的文章,網絡文章,以及各種會議,還有平時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都是絕大部分沒有價值。只有少量有價值。

研究報告,有的分析師團隊,一天出一篇報告,有啥用啊?搬弄文字,沒有思考的研報是沒有價值的。真正有價值的研報,需要大量的收集資料,篩選資料,理解資料,再形成自己的思路,才可以構思一篇研究報告,這種報告才是有用的,但是這種精品報告極少,分析師寫多了這種需要大量思考的研報,產出少,KPI會比較低,直接影響個人收入,因此大多數必須走高產出研報數量的路線,畢竟都要買奶粉的。高產的結果就是有價值的少。

書籍也是這樣,東拼西湊一本書,沒有自成體系的思路和觀點,但是語文好,寫的看起來很有道理,可是沒有啟發性觀點。有的人寫書極快,幾個月寫一本書,沒價值。只有用盡心思去寫的書,長期思考的結果寫出來,經得起考驗,才是管用的。有些書寫幾百頁,東拼西湊其實一句話就可以把它的全部內容講清楚。

開會也是這樣,開會追求形式,長時間講不到核心要點,幾句話講完的事,非要講一個多小時,十個會議的內容,本來5分鐘可以溝通完畢,非要用十個會議開溝通。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是,談一天的事,其實可以總結起來,幾句話全部講清楚,這也是90%的無效溝通。

以上舉例,與研報大部分無價值是同理的。

信息太多,不像古時候靠口碑傳遞文字信息,不好的根本傳不開,依靠網絡則不同,需要自己具備超強的識別能力,鑑別哪些研究報告是有用的。


西格瑪的化學


我們參與股市投資十餘年,除了最開始初期的“小白階段”以外,其他工作時間百分之六十的時間,是在看券商研報。對“百分之九十的券商研報沒有價值”這般言論,表示不贊同。我們不否認,券商研報中確實存在“水分”的研報,可吸收價值低。但是,絕大多數的券商研報,都有一定的價值性。

教你如何看研報!

看研報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如果對投資不是極為感興趣,一天看上幾份恐怕就失去了耐心,隨後的時間,甚至拋之腦後,未來也就不再看研報了。這種方式看研報,勢必沒有半點利處,並且未來對自己投資將產生誤導作用。

1、研報,要堅持看。

股市有多少家上市公司?很多投資者都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可卻這又是極為重要的影響因素。怎麼講?股市約有3700家上市公司,如果一位投資者將所有的上市公司全部調研一遍,就算是1天一家的速度,也需要10年的時間。而這10年的時間,又有著不同的變化,調研的過程根本跟不上改變的節奏。

或者說,投資者全部實地調研上市公司是一件極為不划算且耗時量巨大的事情。這就能券商研報的重要性了。普通投資者,甚至專業投資者、機構投資者根本無法全部實地調研上上市公司,而不同的券商研報、分析機構對絕大多數上市公司有調研。勢必能縮短你對股市上市公司的認知時間,最大化了解信息。

雖然市場有“眼見為實、耳聞為虛”,但是面對龐大的調研工程量,研報的作用性與價值性十分凸顯。

一份調研報告,可能胡亂寫,這是沒有根據的。如果券商報告胡亂寫、沒有根據的寫,勢必對其的信用造成很大影響。研報主要服務的是專業機構、基金,造成了信用危機,誰還會購買呢?所以,券商研報並不會毫無根據的書寫,思維邏輯肯定是符合的,就看深入談及程度。

如果看研報只看一份、兩份,我們認為還不如不看。怎麼講?有的上市公司一個月有著高達20份的調研報告,並且未來還會有研報發出,你僅僅看了一份兩份,就能看出端倪?顯然是不可能的。

研報,要堅持看,只有多看、勤看,才能在研報中提煉出重要的信息,也能對上市公司所發生的的事件有更為深入的瞭解。

2、研報的分析要理性的看。

看待研報,是重要的輔助,但並非絕對。很多投資者能發現一個問題,研報中說的很好,可是實際股票價格就是不出現上漲。當然,因為此等情況的存在,致使投資者不再看研報。我們不否認,確實存在這般情況。

所以,研報的分析要理性的看。我們可以反向思考,如果研報說的很好,這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就能大幅上漲,那麼還需要寫研報嗎?根本就不需要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肯定就是實地調研書寫研報的分析師了。可是,為什麼不是呢?就是因為,研報與實際股票價格的反應存在一定的隔閡。

股價的影響因素有很多,研報的分析佔比弱,這一點需要投資者情緒,也要保持理性。但是,研報的影響佔比弱,不代表其沒有價值。研報重要的是將每一個階段或者上市公司每一件事情,進行梳理,然後通過調研分析師自己的認知與分析,書寫出來,這需要理性看待。

3、沒有價值的研報,看完只有,也無需灰心。

我們不否認券商研報中,確實存在沒有太大價值的研究報告,或者10分研報中有3-5份研報所講到的內容具有重複性、沒有太大價值。但是,研報的內容傳達的是調研分析師對實地調研、事件分析、內容分析的呈現,不同的研究員看的事情是一樣的,並且研究員的水平也是不同。

所以,在此情況下會存在沒有太大價值的研報以及內容的重複性。我們認為,這些事情是能諒解的事情,畢竟研報的內容性重複,說明大家都在關注這件事情,有不同的觀點或者有相同的觀點,說明市場對此的觀點偏利好或者不同、利空等偏向。而沒有太大價值性的研報,通常我們會將分析點以及對數據的分析,詳細的查看,雖然價值性低,但並不代表沒有,只是需要投資者靜下心來思考。

只有正確的分析研報內容,才能將價值提煉出來!

研報的內容,是需要提煉的,並且越多份數的研報,可提煉的價值也就越是豐厚。比如,一家上市公司擬最近出了10份研報。這些研報中,難免會有一些重複性,這就需要將重複的內容進行提煉,分析出是偏利好還是偏利空,如果有深度研報,還能從數據中分析出詳細的影響情況。這樣提煉出來的內容,能很好力證是偏利好還是偏利空。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研報沒有什麼價值呢,從表面上看,確實如此。但,研報中會有一些數據預測,這些內容也是可提煉的優質內容。因為能從中對比出,多數券商對上市公司未來情況的預測好與壞。

當然,如果一家上市公司最近半年、一年的時間都沒有研報發出,這種情況,對上市公司而言,並不是好事,說明券商不太願意出研究報告。

綜上所述:我們並不認為百分之九十的券商報告沒有價值,認為絕大多數投資者並沒有堅持、理性、合理以及正確的看研報。研報的內容,只有在正確的分析以及提煉內容的情況下,才能將價值體現出來。


厚金說


以個人情況來說,首先,我對大盤和熱點分析不感興趣,對不熟的股票也不是很感興趣,對於熟悉的股票,我更傾向於用自己的方法去分析。其二,我想了解的財經信息從網站上看更豐富,我想學習的投資知識看書更系統。


時光2020


中國股市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做空機制,做為賣方研究員,他們得賣出去研報,得有人願意買,而做為特定的行業研究員,不管這個行業前景好或不好,公司有沒投資價值,大多數的觀點都要以看多為前提寫研報,所以大家看到的研報都是樂觀的,買入和增持佔比最高。如果研究員都寫看空,賣出,減持,估計研報賣不出是小事,被定義為惡意做空才是最嚴重的!等哪天股市可以雙向操作獲利的時候,那時的研報價值更高。

總的來說,研報只是參考,讓投資者理性認識行業中的專業知識,至於買什麼股票,還得結合公司競爭優勢,資產的定價估值,最重要的是你的能力圈,看得懂,看得透企業的發展前景就是你的投資目標!


a139363702


我就做過調研,通常一手最新資料都是給機構用的,通常也不公開,公開資料一般都是辦公室看我們資料編輯的,而且時間滯後,所以看不看都沒什麼用,市場玩的就是速度,我先你建倉,先你跑路,留下你,在站崗,這就是市場!


英超曼徹斯特聯


知道什麼叫賣方研報這點就知道是什麼會事了,因為他們買的基本肯定不會告訴你而告訴你的他們基本上也不會買,就算是他們要買也早就買了而且獲利豐厚了,說白點就是找接盤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