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百分之九十的券商研报没有价值?

万事皆空70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答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券商研究所可以说是证券公司的门面,代表着证券公司的最高研究水平。有很多研报写得非常出色的人,获得了很高的知名度和不菲的薪资。一般来说,券商研报的撰写者都具有相当高的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我们也可以看到网上有很多文章或者新闻报道,都在大篇幅的引用券商的研究成果。所以说,券商研报肯定是具有一定价值的。

那为什么会有人说,百分之九十的券商研报都没有价值呢?

我认为主要有两大原因:

金融的模糊性

由于金融本身是属于一种社会科学,各个分析师的观点很可能会不同。可能会出现不准确,或者实际走向与分析相悖的情况。这个时候可能很多人就会认为券商的研报没有价值。

股票分析的特色

我们再来看一下券商研报的分类。一般来说,按照研究方向的不同,券商的研究部门可以分为宏观经济,投资策略,固定收益和股票分析等等。大众比较熟悉的任泽平就是做宏观分析出身的。

很多炒股的普通人,可能会认为券商的研报没有价值。这里主要指的是股票分析的研报。股票分析师要做的工作,不仅是要分析相关的行业,还会分析具体的上市公司。而这类研报的关键部分,就是对上市公司进行基本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估值,从而做出推荐或给出其他意见。

  • 首先,估值不准确的可能性就非常高。

  • 第二,券商属于卖方,分析师和上市公司一般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也可以看到,券商研报都是以看多为主,相对来说不是那么客观,指导意义也就不那么大了。
  • 最后,我国的大大小小的券商也非常多,研报也存在着良莠不齐的情况,同时同质化也比较严重,这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券商研报的参考价值。

总结

所以说,我认为总体上来说,券商研报是有一定价值的。

普通人看券商研报,应该更注重看研报中的分析方法,并加入自己的独立思考。学会分析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七宝饭财经


为什么说大多数券商的研报都没有价值呢?主要是三点原因:

第一、中国股市券商研究都是看多,不管大盘是6000点,还是5000点,券商对上市公司发布的研报都是以看多为主,要么是推荐,要么是强烈推荐。看不到看空的研报。这意味着,无论股票什么价值,什么估值,在券商报告中都是值得买入的,从事物的客观运行轨迹来看,显然6000点和5000点时很多股票是高估的,事实证明这些研报都是胡编乱造。

前几个月市场上终于出现了一两份敢于看空的研报,看空的是中信建投和中国人保,结果马上遭到市场炮轰,买了这两只股的骂券商,大盘受影响下跌了股民骂研报,之后就没有看空的研报了。这其实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看空就要被骂,只能被动看多,但所有股票都具有很高的价值都值得买入的评级本身是不符合事实的,只不过是一件“皇帝的新衣”。

第二、对于券商来说,发布研报仅仅是一份工作。A股目前有3000多只股票,根据Wind统计,自2017年至2018年,年产研报量由5.9万份攀升至16.4万份,增幅近200%。进入2018年以来,虽然沪深市场的走势疲软,可是卖方分析师仍然笔耕不辍,每天全市场发布的研报产量超710份。

每天有710份研报产生,每天真的有那么多机会吗?可想而知,大部份研报就只不过是工作的标准化产品而已,写也得写,不写也得写,就如同学生每天需要交作业一样,那么这些研究报告的质量便可想而知了,很多都只不过是凑数字的东西而已,不可太当真。并且还有些分析师存在“百发百不中的情况”,即他们看涨你就做空,他们看空你就做多,成功率惊人的高。

第三、券商一般会找涨得好的股票来重点分析发布研报,如果你去找一只很冷门的股票来看,会发现,很少有券商分析师会跟踪,给出相关的研究报告。但是你找一只涨得很好、很热门的股票来看,会发现跟踪的券商分析师很多,并且有些分析师一周可以发布一篇唱多的研报。

因为这些股票有人气,发布了关注的人多,券商分析师如果分析冷门股,没人看,他就觉得付出与收益不成比例。如果很热门,大家都很关系,发布的研报就成为热门,大家就会关注他,如果越涨越吹,大家就会认为他非常准确,提高知名高,之后就是升职加薪评新财富,迎聚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殊不知这些短期过度暴涨的股票,有时候就是唱多的研报配合,吸引散户买入,然后机构主力实现顺利出逃。


财经宋建文


券商研报还是有价值的,关键是需要我们认真的筛选,当然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功力,但是对于多数人来说,券商研报的可参考性还是比较强的。

为什么有人会说券商研报没有价值呢?

券商的研报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这里和大家简单的交流一下。首先,这个是券商研究所的工作,每天要发大量的研报。一年365天,中金搞了一万份研报,粗略算平均每天生产27.57份研报。我们假设研究所共有百人,20个团队,则每个团队日产研报1.3份。这种大量,实际上只就是日常的工作而已,如果从研究角度,这里的质量还是需要审视一下;其次,券商多是卖方,也就是研报都是看多的,大家很少见研报说哪个产业不行,哪个公司不行吧,所以客观性没法说;

不过,券商的研报还是需要区别看到,其价值总体还是比较大的

“存在即合理”,券商的研报,大家要两面去看待。从机构到个人还有很多的企业,实际上每天都在看着研究报告,还有不惜花大价钱去购买研报的。从逻辑分析以及前瞻角度,券商研究报告还是有价值的,当然从卖方的角度,部分研报或许有“水分”,但瑕不掩瑜,大家需要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券商的研报。

券商的研报当中,大家多去看看一些数据和分析的逻辑,而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自己再做一个筛选,把券商研报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


郭一鸣


研究报告,多么高档的资料,写研究报告的人,多么高端的人士,在我没有入行之前,同样这么认为,但随着时间的增长以及自身能力的增强,逐渐演变成为了研究报告?不管是谁写的,在其最后的估值阶段,我都习惯性的打个问号,这个市盈率估值是否合理?给与的未来盈余是否处于正常范围?买入评级的数据支撑以及逻辑是否足够?

一系列的问题逐渐从脑海中诞生,逐渐在后续的工作生涯中,对于以往神圣的分析师,有了打心底的改变,的确有非常厉害的分析师,但是也的确有不值一提的分析师,出自他们手里的研究报告,的确无法得到部分有足够经验及自行分析能力的投资者,你只需要记住一点,一名没有实战经验的分析师所撰写的报告,我的确找不到其中的价值所在,换言之,纸上谈兵的东西你也能学到,问题是市场从来都是千变万化的,没有出现过一成不变的相同,有时候客观数据还不行,主观判断同样不能少……

为什么90%的券商研报都没有价值?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说过,分析师分两种,一种是买方分析师,另一种是卖方分析师,这两者都是分析师,可却有明显的不同。

所谓卖方分析师,就是券商等机构的分析师,他们的研究报告当然是可以看的,但是,对于其文章最后给出的结论,不可全信,你需要加入自己的逻辑,否则你持有三个月浮亏50%,这并不是什么不会出现的事情,理由很简单,卖方分析师几乎都没有实战经验,同时他们的报告需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太过得罪某上市公司,而是券商分析师无法得出最为客观的参考建议,因为这个市场没人能够肯定的说某股票要涨,那么市场参与者看到的最后结论往往都是出于中性的。

买方分析师则不同,公募或者私募的分析师就是典型的买方分析师,他们对某上市公司进行研究或者写研究报告必须给出是否值得买的看法,这份报告对基金经理的影响极大,换言之,需要更为客观以及分析师主观上的认识,毫无疑问,他们给出了参考建议虽然同样不一定能涨,但是从全面性、可参与性来说远远高于券商分析报告。

从这两点上,你似乎应该可以看出为何券商研究报告为何大多没有价值了,我们不妨找一份不点名的券商分析报告来看一下,也就是解读一份券商的研究报告……

比如今天是7.15日,前两天东方财富的中报业绩预告出来了,业绩预增45%-66.5%,于是好多的券商便发布了对于该标的的研究报告,我们找了某券商写的分析报告,简单的进行一个解读。

这篇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有五点:

1、公司业绩预告及分析

2、证券业务的增长

3、基金代销的增长

4、财富管理的动态

5、投资建议

事实上内容并不多,甚至可以说还有点少,换言之,这并非一篇全方位的分析,而只是给出了其中业绩增长的动态可能,你甚至可以把这份研究报告看作是把分散内容进行的一个总结,当然了,你得暂时抛开第5点。

对于第一点,毫无疑问这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的消息,那么这份研究报告对业绩增长进行了分析,提出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证券业务的增加,体现了平台及运营结合下的净利润上升,也就是所谓的公司业绩超预期理由了。

第二点则告诉我们,证券业务增长主要是受益于市场情绪提升,对于这一点,但凡知道券商是周期股的投资者,都能直接得出原因,也就是说这等同于一句废话,券商在熊市更熊,在牛市更牛,这甚至可以称为炒股的常识,倒是结尾的65亿可转债能够提高后续公司的规模奎章这一点有一些意义,同时你需要注意,变相来看也就意味着东财有着几十亿的可转债,会不会在未来发生债券违约的情况?咱不能只说好的,不提潜在的问题。

第三点的基金代销,想必还是哟很多投资者不知道东财有个天天基金网,具有代销基金的资格,二季度的增长也不小,事实上这依旧受益于市场情绪提升的原因,换言之,券商业绩增长大概率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股市整体表现不错,如果像去年那样的系统性熊市,你拿什么来增长?投资者都关着门睡觉,券商的业绩自然无法得到增长了。

第四点意义相对较大一些,提到了财富管理,东财的公募基金即将面世,这的确是增加了东财的财富管理短板,事实上,东财还拿到了期货资格,换言之,现在的东财基本就是全牌照的标的了,这对于东财的发展来说的确是好事。

最后一点的投资建议,直接就给出了对于东财2019-2020年的净利润预测,以及对应市盈率的预测,这一点让绝大多数投资者都是懵逼的,请问,你是如何得出这两组数据的?别说是普通市场参与者不知道,就是我这种从业10年的人,也无法准确想到起估值的方法跟理由。股票某种意义上讲,不同于商品,不是商店定个价,我们付钱就行的情况,你得告诉我,这估值时怎么计算出来的,否则,我无法相信你的数据是否足够客观,或者逻辑足够明确。

总结

券商的个股分析报告一般都挺简单,不像行业研究报告那么复杂,但是,我要考虑的是为什么东财的业绩预告没有出来之前,券商不写买入评级的报告?业绩预告刚出来就出现了遍地的东财研究报告?这足以说明在不确定性下,券商分析师也无法得出让自己信服的结论,你说呢?

那么总结来看,券商的研究报告的确大多数都无法满足投资者,理由已经不需要我多说了,我们需要更多的在研报的基础上提出自己能想到的疑问,这些疑问都能得到合理的数据解释,那么这份报告某种意义上讲才具备价值……


关注易论,为您带来更多优质原创内容。


易论招财圈


不仅是券商研报,还有出版的书籍,刊物的文章,网络文章,以及各种会议,还有平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都是绝大部分没有价值。只有少量有价值。

研究报告,有的分析师团队,一天出一篇报告,有啥用啊?搬弄文字,没有思考的研报是没有价值的。真正有价值的研报,需要大量的收集资料,筛选资料,理解资料,再形成自己的思路,才可以构思一篇研究报告,这种报告才是有用的,但是这种精品报告极少,分析师写多了这种需要大量思考的研报,产出少,KPI会比较低,直接影响个人收入,因此大多数必须走高产出研报数量的路线,毕竟都要买奶粉的。高产的结果就是有价值的少。

书籍也是这样,东拼西凑一本书,没有自成体系的思路和观点,但是语文好,写的看起来很有道理,可是没有启发性观点。有的人写书极快,几个月写一本书,没价值。只有用尽心思去写的书,长期思考的结果写出来,经得起考验,才是管用的。有些书写几百页,东拼西凑其实一句话就可以把它的全部内容讲清楚。

开会也是这样,开会追求形式,长时间讲不到核心要点,几句话讲完的事,非要讲一个多小时,十个会议的内容,本来5分钟可以沟通完毕,非要用十个会议开沟通。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是,谈一天的事,其实可以总结起来,几句话全部讲清楚,这也是90%的无效沟通。

以上举例,与研报大部分无价值是同理的。

信息太多,不像古时候靠口碑传递文字信息,不好的根本传不开,依靠网络则不同,需要自己具备超强的识别能力,鉴别哪些研究报告是有用的。


西格玛的化学


我们参与股市投资十余年,除了最开始初期的“小白阶段”以外,其他工作时间百分之六十的时间,是在看券商研报。对“百分之九十的券商研报没有价值”这般言论,表示不赞同。我们不否认,券商研报中确实存在“水分”的研报,可吸收价值低。但是,绝大多数的券商研报,都有一定的价值性。

教你如何看研报!

看研报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如果对投资不是极为感兴趣,一天看上几份恐怕就失去了耐心,随后的时间,甚至抛之脑后,未来也就不再看研报了。这种方式看研报,势必没有半点利处,并且未来对自己投资将产生误导作用。

1、研报,要坚持看。

股市有多少家上市公司?很多投资者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可却这又是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怎么讲?股市约有3700家上市公司,如果一位投资者将所有的上市公司全部调研一遍,就算是1天一家的速度,也需要10年的时间。而这10年的时间,又有着不同的变化,调研的过程根本跟不上改变的节奏。

或者说,投资者全部实地调研上市公司是一件极为不划算且耗时量巨大的事情。这就能券商研报的重要性了。普通投资者,甚至专业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根本无法全部实地调研上上市公司,而不同的券商研报、分析机构对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有调研。势必能缩短你对股市上市公司的认知时间,最大化了解信息。

虽然市场有“眼见为实、耳闻为虚”,但是面对庞大的调研工程量,研报的作用性与价值性十分凸显。

一份调研报告,可能胡乱写,这是没有根据的。如果券商报告胡乱写、没有根据的写,势必对其的信用造成很大影响。研报主要服务的是专业机构、基金,造成了信用危机,谁还会购买呢?所以,券商研报并不会毫无根据的书写,思维逻辑肯定是符合的,就看深入谈及程度。

如果看研报只看一份、两份,我们认为还不如不看。怎么讲?有的上市公司一个月有着高达20份的调研报告,并且未来还会有研报发出,你仅仅看了一份两份,就能看出端倪?显然是不可能的。

研报,要坚持看,只有多看、勤看,才能在研报中提炼出重要的信息,也能对上市公司所发生的的事件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2、研报的分析要理性的看。

看待研报,是重要的辅助,但并非绝对。很多投资者能发现一个问题,研报中说的很好,可是实际股票价格就是不出现上涨。当然,因为此等情况的存在,致使投资者不再看研报。我们不否认,确实存在这般情况。

所以,研报的分析要理性的看。我们可以反向思考,如果研报说的很好,这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就能大幅上涨,那么还需要写研报吗?根本就不需要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肯定就是实地调研书写研报的分析师了。可是,为什么不是呢?就是因为,研报与实际股票价格的反应存在一定的隔阂。

股价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研报的分析占比弱,这一点需要投资者情绪,也要保持理性。但是,研报的影响占比弱,不代表其没有价值。研报重要的是将每一个阶段或者上市公司每一件事情,进行梳理,然后通过调研分析师自己的认知与分析,书写出来,这需要理性看待。

3、没有价值的研报,看完只有,也无需灰心。

我们不否认券商研报中,确实存在没有太大价值的研究报告,或者10分研报中有3-5份研报所讲到的内容具有重复性、没有太大价值。但是,研报的内容传达的是调研分析师对实地调研、事件分析、内容分析的呈现,不同的研究员看的事情是一样的,并且研究员的水平也是不同。

所以,在此情况下会存在没有太大价值的研报以及内容的重复性。我们认为,这些事情是能谅解的事情,毕竟研报的内容性重复,说明大家都在关注这件事情,有不同的观点或者有相同的观点,说明市场对此的观点偏利好或者不同、利空等偏向。而没有太大价值性的研报,通常我们会将分析点以及对数据的分析,详细的查看,虽然价值性低,但并不代表没有,只是需要投资者静下心来思考。

只有正确的分析研报内容,才能将价值提炼出来!

研报的内容,是需要提炼的,并且越多份数的研报,可提炼的价值也就越是丰厚。比如,一家上市公司拟最近出了10份研报。这些研报中,难免会有一些重复性,这就需要将重复的内容进行提炼,分析出是偏利好还是偏利空,如果有深度研报,还能从数据中分析出详细的影响情况。这样提炼出来的内容,能很好力证是偏利好还是偏利空。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研报没有什么价值呢,从表面上看,确实如此。但,研报中会有一些数据预测,这些内容也是可提炼的优质内容。因为能从中对比出,多数券商对上市公司未来情况的预测好与坏。

当然,如果一家上市公司最近半年、一年的时间都没有研报发出,这种情况,对上市公司而言,并不是好事,说明券商不太愿意出研究报告。

综上所述:我们并不认为百分之九十的券商报告没有价值,认为绝大多数投资者并没有坚持、理性、合理以及正确的看研报。研报的内容,只有在正确的分析以及提炼内容的情况下,才能将价值体现出来。


厚金说


以个人情况来说,首先,我对大盘和热点分析不感兴趣,对不熟的股票也不是很感兴趣,对于熟悉的股票,我更倾向于用自己的方法去分析。其二,我想了解的财经信息从网站上看更丰富,我想学习的投资知识看书更系统。


时光2020


中国股市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做空机制,做为卖方研究员,他们得卖出去研报,得有人愿意买,而做为特定的行业研究员,不管这个行业前景好或不好,公司有没投资价值,大多数的观点都要以看多为前提写研报,所以大家看到的研报都是乐观的,买入和增持占比最高。如果研究员都写看空,卖出,减持,估计研报卖不出是小事,被定义为恶意做空才是最严重的!等哪天股市可以双向操作获利的时候,那时的研报价值更高。

总的来说,研报只是参考,让投资者理性认识行业中的专业知识,至于买什么股票,还得结合公司竞争优势,资产的定价估值,最重要的是你的能力圈,看得懂,看得透企业的发展前景就是你的投资目标!


a139363702


我就做过调研,通常一手最新资料都是给机构用的,通常也不公开,公开资料一般都是办公室看我们资料编辑的,而且时间滞后,所以看不看都没什么用,市场玩的就是速度,我先你建仓,先你跑路,留下你,在站岗,这就是市场!


英超曼彻斯特联


知道什么叫卖方研报这点就知道是什么会事了,因为他们买的基本肯定不会告诉你而告诉你的他们基本上也不会买,就算是他们要买也早就买了而且获利丰厚了,说白点就是找接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