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問題:在中國,很多人都得到祖墳前叩拜,為什麼?

用戶3641187884455


中華民族是人類社會最古老的民族,也是人類文明延續發展沒有中斷的民族。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講求:水有源,樹有根,人有宗。所以我們中國人講究:認祖歸宗!中華民族是大孝大義的民族。天地君親師,這是家家戶戶人人的基本敬拜的牌位!其中親,在世的時候,就是侍奉雙親,去世了在實際生活中的祭拜中就是祖墳。因此,每年的清明節就是中國人上墳祭拜的時節。

由於各種原因,日常生活中我們有些人不能參加春節、清明、七月半的祭拜。因此,很多人就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去祖墳祭拜🙏。還有一個原因 ,中國人喜歡把國和家發生的大事在家祭時告訴已經離去的親人。就是陸游的詩中所說的“家祭無忘告乃翁”。這就是中國人到祖墳祭拜的原因。


方園之聲


不要忘了,中國是一個儒教國家,幾千年了,很過的習慣,很多的傳統,要說改變的話,可以說,幾乎沒有這個可能性。一直到今天,雲南、廣西、貴州等省份人們的心中,清明節要比春節重要的多。什麼意思呢?春節可以不回家,清明節要是不回家祭祖的話,是要被別人在背後戳脊梁骨的。

那麼,為什麼中國這麼重視這個問題呢?

現在在中國的農村,還存在大量的祠堂,而在這些祠堂供奉著的,就是本族的祖先。

在沒有祠堂的地方,也有相當多的地方,至今保留著祖墳。

這叫什麼?筆者認為,這叫中國的傳統文化,這叫中國優良的傳統習俗、習慣。

如果說中國人是有神論的,祭拜祖先就是一個最真實的體現;如果說中國人是無神論的,祭拜祖墳更多的是一個心裡上的安慰。其實無論是哪一種,在祖墳前的叩拜,都是中華孝道最直接的表現。

舉一個例子。當你去祖墳叩拜的時候,你可能連這位祖先的樣子都沒有見過,因此在你的心中,最真實的反應就是其他人都拜了,所以我也要拜。其實不然,一個家族中的所有人,從量子的角度講,是會產生信息溝通的,量子學定義為量子糾纏。唯一的區別是,你可能感受的到,或者感受不到。

但是實際上社會發展到現在,更多的是,通過這樣的一個行為,讓許久沒有見面的親友可以見面聊聊,敘敘。這不也挺好的嗎。

最後說一句,千萬不要小看祭拜祖墳的事情。因為,很多事情,有你知道的原因,更多的是,這些原因是你不知道的。老祖宗傳承千年的習俗,不會是沒有道理的。


老祖宗的智慧


這個問題提的既可笑,又可怕。可笑的中國很多人都到祖墳上叩拜,你卻不明白原因,可怕的是這麼多年了你還沒明白原因,這是名符其實的“數典忘祖”。

我們不是孫悟空,從石頭裡崩出來的,我們是父母上一輩、再上一輩、再上若干輩,一代代繁衍下來的,沒有祖宗便沒有我們,這是根連根、根連樹、樹連枝、枝連葉的關係。紀念他們便是緬懷先祖,便是孝敬父母,便是尊重自己,便是教育後代:我們是堂堂正正、有祖有宗、有爹有孃的、有姓有名的中國人,是中華民族光榮的一份子。



漢江庸叟


去親人墳前叩拜,即是一種美德,也是文明中國傳承下來一種傳統習俗。我們每個人都有逝去的親人,心中難免有一絲痛苦和憂傷,通過這種祭祖方式,或是告慰,或是緬懷與追憶,就如同親人永遠活在心中。其實親人墳前叩拜,最重要一點是學會感恩,教育下一代我們從哪裡來,是誰賜予我們生命,時刻不能忘本,要牢記前輩遺囑與重託!有時候,我們悲傷時,就不禁想起愛我們的親人!與之傾訴!親人啊,你們還好嗎?我們可以從逝去的親人那裡傳遞一種莫大正能量,鼓舞自己,提醒自己,更要為心中的那個人永遠活著,堅強,絕不言敗!我想,生活本該這樣!



yanghan12


題主說的祖先墳前叩拜其實是祭拜祖先的一種方式,也是老輩流傳下來最常見的祭拜方式。每個地方的風俗不同,比如說有墳前燒香、獻花、食物祭拜等,哪怕是清明為祖先墳頭除除草。說說話,告訴祖先最近成果,家裡發生什麼事等,都屬於祭拜祖先傳統。以及對已逝長輩的思念。飲水思源,本人認為祭拜祖先,不忘本是值得提倡的。


那麼叩拜祖先,意義何在。

  1. 祭祖的意義是慎終追遠,更表現源遠流長,寄望於後裔的繁昌,所以行事之時,嚴肅、隆重、恭敬、誠摯,全發自中國傳統的倫理思想。

  2. 重視祭祀祖先,是中國禮儀的顯著特點。這是因為祭祀祖先具有良好的社會教化功能,有助於培養社會成員的品德,加強社會成員之間的團結,維護宗法社會的穩定。

  3. 國人對先人的祭祀是道德信,是表達情感的詩意之舉,是發自個體情感的感恩與緬懷。

  4. 禮俗文化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人文精神。


中國傳統裡為什麼會有叩拜祖先習俗

在古人的觀念裡,祖先不僅是與自己具有血緣傳承關係的先人,同時祖先靈魂不滅,常常具有超人的能力,令人依賴或者畏懼。就這樣,在很早的時候,祖先觀念便與鬼神觀念相結合,發展出“祖先神”和“祖先鬼”的觀念。


劉三缺


從民族角度來說:

中國有一個詞叫“飲水思源”,個人覺得我們祭拜祖先一方面因為對祖先功績和民族歷史的敬重,另一方面也是教育子孫後代“不忘民族初心,不忘傳統文化,保持民族凝聚力力”的一種方式,於是有了我們祭拜炎黃蚩尤,有了各地的先賢祠。飲水思源,這個詞後來成為了“交通大學得校訓”,也就是現在的西交大和上交大。

從個人角度來說:

有句很好的話: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不在,人生只剩歸途。我覺得多數人都像我一樣被這句話深深地感動過。

人世間最寶貴的情感是父母子女之情,每個人都是在父母生養哺育下,在親人長輩關愛教育長大,這使得人們在成長過程中有小時候對親人長輩有深深的依戀,長大了我們懂得了感恩,群體的感恩最終形成了民族文化中的孝道文化。可以說絕大多數人一生中的最美好溫暖的記憶都是在親人陪伴和關愛下獲得的,所以有一天親人長輩衰老離去後,我們會去緬懷,這是情感的喚醒和回憶的重溫;我們會去祭拜,這是個人情感的一種傾述和釋放表達。

總之,個人覺得,不管從民族還是個人來說,對先人的祭拜是初心的喚醒和愛的表達!



真知百曉聲


三個意思。

第一是對先輩的感謝,感謝有他們才有我們!

第二是為了將先輩的思想傳承下去!

第三是為了教育孩子,說簡單了就是告訴孩子們:“以後我死了埋在這個地方,你們要來”!活人對死人乾的任何事都是做給活人看的,讓活人有所感觸,不然毫無意義!


天道乾元


人們大多都懷有把先人敬若神明的心態的,在祭拜先人的同時也祈求先人庇佑子孫一切順意丶安祥。同時也向後輩傳遞著宗族宗親這種情懷和傳播孝德的意識,時時刻刻提醒後人不能忘了祖先,更不能忘了自己的根!


雙力888


首先這是民族的文化。

因為中國在新文化運動中對民族文化比較徹底的格式化,我們民族從低生產力效率的格式磁盤,變為了高生產率的磁盤。就是說新文化運動給中國帶來的結果就是解放了生產力,更加適應民族資本主義的生長了。

如果你對叩拜祖先覺得是迷信,是因為當時你家族格式的比較徹底。要說徹底好,還是不徹底好?一句話概括“取其精華 去其糟粕”。這樣說來,一個人在這個社會中找不到自己的根,找不到一個歸宿,是非常痛苦的。而祭祖這種形式就是把這歸宿直接給你,你不用去找了,也不用考慮。

中華民族的文化包容性太強,這個新文化運動思想的進入,讓我們民族更加理性,更加豐富和強壯。這幾年我們國家對傳統文化的重新重視,說明了國家意識到了只聽德先生和賽先生的話是不好是的,就算是馬爺(馬克思)的思想也是需要改進的。只有不斷的改革反思,才會讓我們民族不迷茫!


薩蘭士


在中國,宗教,是舶來品,中國人祭拜的是祖先,供奉的是祖宗牌位。這可能是許多國家沒有的,至於為什麼恐怕沒人說的清楚,歷史就是這樣沿襲下來的。

我們不妨用現代科學的角度分析一下。就是遺傳,為什麼人與人的智力、體力喜好會有那麼多差異?因為遺傳,從哪裡遺傳下來的?自己的祖先祭拜是對祖先的一種感恩,也有特定的節日。

我們不妨再從流行病的角度分析一下,為什麼不管多流行的感冒都有人沒事呢,因為祖先得過而且自身免疫戰勝了它,產生了抗體,如何面對這種病菌在基因裡記錄下來,使後人對這種病菌具有先天免疫。所以我們要祭拜。

我們不妨再從“迷信”的角度考慮分析一下,我們認為親人離世的是肉體,先人的靈魂一直在環伺我們周圍保佑我們祝福我們,以夢的方式啟迪我們,所以我們不僅叩拜,還有在清明為他們打掃居所、送去開銷、十一還要送去禦寒的衣裳,一些術士將祖墳比喻成大樹的根,在世的我們是地上的樹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