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權的衰弱:日本天皇為什麼是世界上最慘的國君?

在如今的世界中,仍然有許多國家保持著君主制,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施行君主立憲制的英國與日本了。而日本在諸多君主制或施行過君主制的國家之中,又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異類,即日本的皇室乃是“萬世一系”,自天皇誕生起至今都是同一個家族,沒有更換過血統。

王權的衰弱:日本天皇為什麼是世界上最慘的國君?


當然,日本皇室因為“萬世一系”所付出的代價就是,即便在世界史中,日本皇室也是少有的混得比較差的幾個皇室之一。尤其是在武士當政的時代,天皇的權力與權威甚至被臣子凌駕,真的是非常慘。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在平安時代至室町時代的這段時間裡,天皇的王權是如何從高高在上跌落谷底的。

攝關政治

若說起天皇王權衰弱的原因,就必須要提一提平安時代出現的“攝關政治”與“院廳政治”了,我們就按照出現的順序,先說說“攝關政治”。

所謂“攝關”,就是指“攝政”、“關白”這兩個不屬於“律令制”體制內的官職,在天皇繼位時因為年幼、病弱等原因無法施政時,朝廷就會任命一位“攝政”,代為管理朝政。在平安時代以前,攝政都是由皇室出任,例如中國人非常熟悉的“聖德太子”,就是攝政。

王權的衰弱:日本天皇為什麼是世界上最慘的國君?

藤原良房


到了平安時代時,藤原氏的嫡流“藤原北家”出身的藤原良房在日本貞觀八年(866年)的“應天門之變”後以天皇外祖父的身份出任攝政,這也是第一位臣子出身的攝政。等到了藤原良房的養子藤原基經當政的時代,藤原基經又開始出任關白。在這以後,雖然朝廷一度不再設立“攝關”,但是最後佔據朝廷高層的藤原北家還是在與天皇的鬥爭中獲得了勝利,從而形成了藤原北家以天皇外戚的身份,在天皇年幼時出任攝政、成年後出任關白的慣例。

本質上來說,藤原北家的“攝關政治”其實與東漢的“外戚政治”是相同的,攝關家的在內鬥中不斷地擴大權力,掌握了朝廷的實權,將自己凌駕於百官之上,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繼承權。

院廳政治

作為國君,天皇自然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大權旁落,可是朝廷高層幾乎全是藤原北家出身的公卿,在朝廷之中天皇想要與攝關家鬥爭明顯是不現實的。於是,經過幾代天皇的苦熬,到了白河天皇統治時,他想出來了一個辦法,就是院廳政治。

應德三年(1086年)十一月,正當壯年的白河天皇宣佈退位,讓位給兒子堀河天皇。從實際情況來看,白河天皇在退位之初並未有奪取朝廷實權的野心,只是為了保證皇統能夠在自己的子孫中傳承而已。不過,由於天皇年幼朝局不穩的緣故,許多人都希望白河天皇在退位後也能夠處理政務,因此白河天皇便開設了“院廳”,以“太上天皇”的身份開始發號施令,這便是院廳政治的由來。

王權的衰弱:日本天皇為什麼是世界上最慘的國君?

白河天皇


若從歷史的角度出發,“攝關政治”雖然左右王權,掌控朝政,但是仍然保持著律令制國家的體制,形式上天皇仍然是日本之首,表面上仍然是無人能夠凌駕於王權之上。然而,“院廳政治”的出現卻打破了這一局面,由於“院廳”是帶有私人性質的行政機構,“院廳”便完全繞開了律令制下的太政官制,使得朝廷的體制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加速了律令制的崩潰。

有的人可能不理解“律令制國家”是什麼。“律令制”是日本參考唐朝制定的體制,通俗點說就是制定一部法律,規定天皇是日本的老大,天皇之下有12345678910JQK等公卿,協助天皇的統治國家,只要大家維護律令制,維護法治社會,那天皇就永遠是老大。

“攝關政治”就是在12345678910JQK這些公卿和天皇之間增加了“攝政”或者“關白”的職位,雖然這倆職位都不屬於法律規定的範疇內,但是仍然逃不脫上面應付天皇,下面應付百官的命運,形式上律令制仍然是比較完整的。

“院廳政治”就不大一樣了,“院廳”裡最大的是太上天皇,上皇權力的來源不是律令制,而是血緣,也就是天皇的父親這個身份。既然本朝以孝治天下,那親爹說的話天皇是不是必須要聽?天皇都聽了,攝關和百官理論上是不是也必須要服從天皇?

而院廳裡的臣子,也就是被稱為“院近臣”的這批人,許多出身都不算高,有的甚至是神官、和尚出身,這些人按照家格在朝廷裡最高也只能做到“太政官”裡的“次官”,無法出任太政大臣等職位。然而這批人卻因為院廳政治而雞犬升天,成為“太上天皇”的左膀右臂,朝廷實質上的肱骨大臣。“太上天皇”和“院近臣”都不是律令制體制內的東西,相當於日本出現了朝廷之外的另一個“朝廷”,自然會對舊貴族與律令制形成衝擊,也打擊了天皇的權威。

王權的衰弱:日本天皇為什麼是世界上最慘的國君?

影視劇中的鳥羽帝


保安四年(1123年),在白河天皇的操控下,鳥羽天皇退位,其子崇德天皇登基。此時日本出現了兩個“太上天皇”,那麼該由哪位上皇發號施令呢?於是,在出現複數的太上天皇時,真正掌控實權的那一位“真·太上天皇”就被稱為“治天之君”,與其他上皇做區別。

權門體制

“治承·壽永內亂”(源平合戰)結束後,源賴朝建立起了鎌倉幕府,此時的日本處於一個二元體制之下,鎌倉幕府牢牢掌握著東日本的土地,雖然幕府的許多御家人在西日本也有封地,但是因為許多“地頭”都留在東國的緣故,西國的大部分土地仍然是被院廳為首的朝廷所控制著。

也正是因此,在鎌倉幕府的源氏將軍絕嗣以後,朝廷與幕府之間才會爆發無謀倒幕的“承久之亂”。鎌倉幕府的首席御家人(首席家臣)北條義時以幕府執權的名義,命令幕府軍西進京都,最終打敗了支持院廳的武裝,將“治天之君”後鳥羽上皇、土御門上皇、順德上皇流放,同時廢黜了當時繼位不到三個月的仲恭天皇。

王權的衰弱:日本天皇為什麼是世界上最慘的國君?

承久之亂


當時的北條家雖然掌握了幕府的實權,但是理論上北條義時不過是鎌倉幕府的一介家臣罷了,乃是天皇臣子的臣子。但是,就是這個陪臣出身的北條家卻將三個上皇流放至遠離京都的島嶼,並廢黜了仲恭天皇的皇位,這是自日本誕生以來都沒有過的事情,日本皇室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不過,好在當時鎌倉幕府也不是鐵板一塊,北條家也不想斷絕皇統落人以口實,北條義時之子北條泰時便擁立後鳥羽上皇的侄子後堀河天皇繼位,同時讓後堀河天皇的父親、未繼承過皇位的守貞親王出任“治天之君”,施行院政。

承久之亂後,鎌倉幕府沒收了許多皇室與公卿的領地,此時不光光是天皇,連治天之君都是幕府擁立的,原本還算平衡的二元政治的天秤,已經開始向鎌倉幕府傾斜了。不過,為了防止引起巨大的混亂,鎌倉幕府保留了皇室,保留了攝關、寺社等勢力的存在,日本在這時候開始形成以“治天之君”君臨包含幕府、攝關、寺社等莊園領主在內的“權門體制”。

“權門體制”下,治天之君並非是傳統意義的國家君主,而是負責統轄幕府、攝關、寺社等權門的一個“盟主”。例如,在蒙古入侵日本以前的文永五年(1268年)時,忽必烈派出的使者在鎌倉幕府的指示下被送到了京都,以待聖裁(治天之君)。從這裡可以看出,當時武家雖然是權門中實力最強的,但是在對外的外交關係上,依舊是要遵從治天之君為首的院廳旨意。

王權沒落

元亨元年(1321年),後醍醐天皇廢止了院廳政治,想要恢復天皇親政的體制,隨後他又在元弘三年(1333年)打倒了自己改革朝政的攔路石鎌倉幕府,建立起了“建武朝廷”。

王權的衰弱:日本天皇為什麼是世界上最慘的國君?

足利尊氏


後醍醐天皇心中理想的建武朝廷是仿照中國皇帝那樣的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國家,但是這樣一來必然會影響到莊園領主,也就是之前“權門體制”下武家、公家、寺社這些地主的利益。於是,這些在地領主為了維護利益開始抵抗後醍醐天皇的建武朝廷,最終團結在了武士足利尊氏的麾下。

足利尊氏擁立了廢帝光嚴天皇為“治天之君”,讓其弟光明天皇繼承皇位,這一順應民心的恢復院政之舉迎來了大量莊園領主的支持,足利尊氏也因此建立起了日本的第二個幕府室町幕府。足利尊氏雖然像北條家那樣擁立了“治天之君”與天皇,但是足利家的天皇卻是在沒有象徵天皇王權的“三件神器”下登基的,這無疑又是將天皇從高高在上的皇位上給扇到山溝裡的重重的一巴掌。注意,這不是誇張的修辭手法,當時後醍醐天皇被足利尊氏趕到了大和國的吉野,不得不在山裡建立朝廷,自稱“南朝”,與足利尊氏擁立的“北朝”對立,日本自此進入了南北朝時代。

然而,因為室町幕府的內訌,南北朝在南朝正平六年(1351年)時名義上統一(正平一統),北朝的崇光天皇被廢。次年南朝軍趁著北朝兵力空虛之際攻入京都,綁走了北朝的光嚴上皇、光明上皇、崇光上皇以及廢太子直仁親王(崇光上皇出任天皇時的皇太弟,因為“正平一統”的緣故也被廢)。

室町幕府自詡為鎌倉幕府的繼承人,其統治的合法性也是來源於皇室,然而因為三上皇以及廢太子被南朝綁架的緣故,讓室町幕府的變得岌岌可危起來,當時留守京都的足利義詮不得不向南朝提出和談,但是卻被南朝的強硬派公卿給拒絕了。

實際上,這次足利義詮提出的和談,是南朝唯一一次與室町幕府公平和談的機會。

正平七年(1352年)三月十五日,室町幕府的內訌已經結束。足利義詮得到了佐佐木道譽、細川顯氏、土岐賴康、赤松則祐、山名時氏、斯波高經等人的支援,重新奪回了京都,不久後又擊敗了御駕親征的南朝天皇。

王權的衰弱:日本天皇為什麼是世界上最慘的國君?


此時的室町幕府再度佔據優勢,不再承認先前的“正平一統”。但是由於三個上皇和廢太子都被南朝綁走的緣故,北朝的皇位與“治天之君”處於真空狀態。若幕府之上沒有天皇的話,那幕府權力的合法性來源於哪兒呢?

就在這個時候,室町幕府發現崇光上皇的弟弟彌仁親王因為出家的緣故,在南朝軍隊佔領京都時不在朝中,逃過了一劫。於是,室町幕府便擁立彌仁親王登基,即後光嚴天皇,同時讓後光嚴天皇的奶奶廣義門院出任“治天之君”。雖然沒有先例,但是因為室町幕府整體實力要強於南朝的緣故,南朝公卿們也只能對女性“治天之君”乾瞪眼,最多也就能發揮阿Q精神諷刺挖苦一下而已。

廣義門院這個“治天之君”既沒有繼承過皇位,又不是男性出身,無疑是又一次的對皇室權威的挑戰。只是,這一切在室町幕府看來已經無所謂了,因為足利家領導下的室町幕府已經無所畏懼,他們不再想恢復鎌倉幕府那樣的權門體制,而是想建立一個真正屬於武士的武家政權。

室町幕府在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時期統一了日本的南北朝,而之前倍受正統性質疑的北朝皇室也堂而皇之地成為日本唯一的天皇。在這樣的情況下,皇室也不得不依附於給予自己軍事、經濟支持的室町幕府,表面上天皇制度依舊被保留了下來,治天之君與天皇也仍是室町幕府的主君,但是實際上他們卻都已經變成了幕府的傀儡,武士手中的玩物。


王權的衰弱:日本天皇為什麼是世界上最慘的國君?

足利義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