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讓你想起的詩是哪首?有什麼意義?

雞鳴白鶴


昨天上午,早餐之後,我隨手翻看自己的收藏圖集之時,突然看到了一張“一個少女在側耳諦聽大海”的圖片,靈感突現,於是提筆寫下一篇拙文----《原創.恬靜》。

當時,看著圖片上的大海那水天相接、波瀾壯闊的雄偉壯觀氣勢,突然間讓我想起了,同樣雄偉壯麗、氣勢磅礴的五嶽之尊----泰山。

同時,自然而然的也使我想起了詩人杜甫在《望嶽》裡,描繪氣勢雄偉、高入雲端的泰山的兩句幹古絕唱:“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正是因為這兩句千古絕句,才讓我想起了詩人杜甫的傳世佳作《望嶽》這一首詩。

《望嶽》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 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據史料記載,這首詩是詩人現存詩中創作年代最早的一首。同時也是詩人第一次登上泰山有感而發的傑作。

當時,詩人站在五嶽之首泰山頂巔,心中頓生無限感慨,於是揮筆寫下了這一首千古絕唱。

全詩結構嚴密、形象鮮明,朝氣蓬勃、氣勢雄渾,意蘊深遠、意境開闊。

詩的前六句實寫泰山之景。

第一句詩人巧妙地運用了設問的手法,寫出了自己初見泰山時的興奮、激動和驚歎之情。第二句詩人以遠望的特別視角來描繪了泰山拔地通天的極高之勢。

第三、四句,詩人從近望的角度展現了泰山雄偉壯麗的奇景。

第五、六句,詩人仔細觀察下所見的泰山之景。

最後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全詩的畫龍點睛之筆。不但抒發了詩人不畏艱難、勇攀高峰的凌雲壯志,更重要的是這兩句詩句表現出來的昂揚向上、拼搏進取的奮發精神。

正是這兩句詩,千百年來一直激勵著無數的人積極進取、奮發圖強。同時也正是因為如此,這首詩才成了流芳千古的絕唱。

泰山,更是因其雄偉壯麗,氣勢磅礴而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崇高的象徵。








東方之光8628


坐在電腦前,頭卻看著窗外,身在浙江玉環,突然想起李白寫的一首詩《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我的家鄉是湖北利川市,疫情原因沒有回老家,就一直待在工作的城市。離開老家已經2年了,家裡爺爺奶奶早已相繼去世,但還有很多親人在哪裡,叔叔伯伯,嬸嬸阿姨,弟弟妹妹,哥哥姐姐,還有出生了還沒有見過一次的小外甥。想家了!很想去看看祖屋,童年就是在祖屋,哪裡有爺爺奶奶生活的痕跡。



需要奮鬥的青春小陳


突然讓我想起的詩是李白的《俠客行》:

趙客漫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踏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今早起來看到院子裡落滿了白雪時,無端地就想起了太白的這首詩。進而想起了小時候看過的一部武俠劇《天涯明月刀》。

在劇情裡,男主角傅紅雪的父親就像詩裡說的那樣,是一位英俊瀟灑,武功高強的武林高手,當真可以十步殺一人。

看那部劇時,我才十幾歲,不能明白故事裡的很多事情,只是依稀覺得傅老爹很厲害。那段劇情是傅老爹和妻子在雪中賞景,妻子在撫琴,一曲盡,傅老爹說:“夫人請我聽了這麼好的曲子,為夫無以回報,今日藉著這漫天飛雪,請夫人賞紅雪!”

傅老爹口中的紅雪,不是紅色的雪,而是前來取他性命的敵人的血染紅的雪。他也確實像太白這首詩所言:十步殺一人。

後來,男主出世,母親為他取名:紅雪。也許就是憶起當時她的丈夫那般英武不凡的姿態吧。

這故事當真是存在於我腦海深處的記憶了,也不知為何,看到這漫園大雪,就是忍不住給翻找出來了。

想著,昨夜大地應當是霜雪映天,只不過吳鉤不復,趙客也只能翻來史書閱覽那墨跡早已乾涸的名字罷了。

至於這首詩對我的意義,也無外乎就是一首豪放的名作對於一個愛好文字之人的心靈衝擊。初讀時驚豔,復讀時感慨,三讀來,只剩下深深的無奈。

驚豔那平淡的文字中展現出來的華美圖畫,驚豔那古代文人墨客的豪氣沖天。感慨那青史無常,卻給人留下濃郁的厚重感,感慨那時光如此匆忙,卻也不忘收納所有的美與心傷。無奈,也就只能是嘆息好人不好命,總不免艱難困苦。

這一首寫盡俠客情懷的流傳千古之作,也不知染了後世多少人的情,醉了後世多少人的意。

小可不才,亦為其中之一。

今人不識古時月,今月也曾照古人。

這世上的所有回憶,都曾伴隨著深深的感動。

願明月清風總不棄,照應故人思。





空鏡無痕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杜甫的《絕句》

對春天的陽光明麗、惠風和暢、鳥語花香感受至深,詩人無須觸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溼和沙礫的溫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體會又加深了對飛燕的輕盈、鴛鴦嬌慵的視覺印象,從而使詩人的整個身心都沉浸於柔美和諧和春意之中。 反覆誦讀此詩,你也會有春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覺。此詩的成功不但在於作者善於觀察物象,更在於作者善於體察物情。


星火文娛天地


因為剛到杭州,讓我突然想起的是白居易的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詩人的何日更重遊,這一次都遊不夠的心情更說明了杭州之美,美不勝收。

怪不得南宋小朝庭,只剩半壁江山,依舊紙醉金迷。

然而,疫情過後的杭州卻與古南宋大不相同,井井有條的復工復產,到處是一片繁忙,杭州人民正戴著口罩,謹慎地努力拼搏著,杭州一片美好。



陳新鑑


  • 在全球新冠疫情爆發,面對疫情帶來的各種不確定性的這一刻,我突然想起蘇東坡的那句詞:“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句詞出自東坡的《定風波》,整首詞如下: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東坡人到中年被貶黃州,一日與朋友們外出時遇雨,沒有雨具,同行的人狼狽,“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唯獨東坡達觀、超然。事後東坡作了這首詞。


第一句“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很富哲理性。人生的遭遇,亦如風雨,就比如眼前的疫情,既然避不開,我們何必自己在精神上製造緊張,如若因為緊張而慌亂,不僅於事無補,反而容易讓我們在風雨中跌倒,節外生枝,倒不如坦然處之,淡定前行。


第二句“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可見東坡面對逆境時仍知足和堅持,常常令我感動。沒有馬,沒有雨具,“誰怕”,東坡仍知足勵前。哪怕“一蓑煙雨”,全身都在風吹雨打中,東坡依然吟嘯徐行,走自己的路。


第三句“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讀至此,我彷彿跟著東坡經歷了一番風雨,“微冷”,看到山頭那西斜的太陽,心中卻升起一種親切和溫暖的感覺。我們都知道風雨之後終究會晴,不論現在我們經歷什麼挫折和困難,一切一定都會過去,只要我們有一份定力和持守,前方一定陽光燦爛。


  • 最後一句“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也是我最喜歡的。人生風雨時常有,我們應當不畏懼,不退縮,迎著風雨向前,堅持走自己的路,待風雨過後再回首,一切都會歸於平靜,那時在我們的心中,既沒有風雨,也沒有晴天。

東南飛筆尖上的世界


唐朝詩人杜牧的《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想起了這首詩,是因為經過了疫情,終於不用宅在家裡,春光明媚,萬象更新,一切生機勃勃的景象。一年之計在於春,開足馬力全面復工,春意盎然的景象隨處可見。現在是早春,面對樹木的含苞待放,嬌豔欲滴,不禁也寫了一首現代詩,表達此時此刻的心情,只爭朝夕。

《枝頭上的早春》

冬天收起了怒吼,

春天爬上了枝頭。

春風伸出了輕柔的手,

喚醒了熟睡的白玉樓。

不經意間張開了小口,

猶如粉團裡夾著荔枝肉,

含苞待放,不笑更嬌羞。

這裡幾束,那裡幾朵,

“春天來了”,大家呼朋喚友,

在大地上輕歌曼舞。

忽然間,花骨朵兒抖了抖,

暗香浮動,悄悄把蜜蜂誘。

無論多麼風情萬種,

也擋不住春的腳步。

似乎還沒玩夠,

有些惆悵,有些憂愁,

待到山花爛漫時,

韶光似水最難留。


飛魚蝸牛


看到你的提問我反而首先想到的是毛主席的那名言“落後就要捱打”,不錯,就是這句話。這次疫情以來,中國的政府和百姓都作出巨大犧牲奮力抗疫,既為自救也是為了防止疫情向其他地方輸出,而且待疫情好轉以後,中國又慷慨捨己地開始幫助其他國家和地區。可是,即便如此,那些防疫不力的外國各界人士無視中國為其爭取的2個月緩衝時間,反而恬不知恥地將所有責任都歸咎於我國,有些人士還厚顏無恥到要求中國對他們進行賠償,真是夠扯淡的。這也充分表明了中國的還不夠強大,回想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起源於北美,可曾有人稱呼為“北美流感”,可曾有人要求米國進行賠償,所以說“打鐵還是要靠自身硬”,努力吧,騷年們!


塵世白丁


周敦頤的《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就覺得把它作為人生的準則。

現在的花花世界物慾橫流,充斥著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為了自身利益出賣他人,有人利用他人的善良進行敲詐,有人因為害怕而不敢伸張正義,這個世界逼迫著我們同流合汙。為了維護自己的安全滿足自己的慾望,人們不得不出賣自己的靈魂,做著明知不對卻不得不為的事情。

雖然我們要順應時代的發展,但我希望自己能夠順從自己的良心,在紛紛擾擾的世界獨善其身,做個善良正直的女子。


有想法的呆瓜


當然是李白《行路難》,“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閒來垂釣淥波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無問東西,共克時艱,雲帆直掛,滄海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