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号文两攻坚丨市委政法委探索社会治理“智治”新模式

聚焦一号文两攻坚丨市委政法委探索社会治理“智治”新模式

网格管理员协助端掉大型地下“黑油”窝点

今年市政府“一号文”提出,要大力建设法治政府,加强民生领域立法;大力建设响应政府,切实发挥网格管理员队伍的普法宣讲、前端干预和劝导影响作用,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延伸;大力完善基层治理,加强东莞“平安文化”建设,加强社会服务管理“智网工程”建设,优化入格事项和指挥调度体系,强化专职专业化队伍建设,深度挖掘社会治理数据资源,探索东莞“智治”新模式。

根据“一号文”部署,市委政法委将进一步强化部门联动,推动执法力量下沉,提高整体管理效能,并逐步拓展网格服务功能,推动水、电、气、通信等民生服务入驻网格。进一步加强东莞“平安文化”建设,通过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提高了群众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和参与度,营造了“人人友善、人人平安”的浓厚氛围,形成了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

大力建设法治政府

将电动自行车管理列入立法计划

近年来,随着东莞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越来越多,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渐明显,电动自行车以其便利性高、使用成本低的优势,成为市区物流和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比如说外卖和快递的运送,电动自行车可以很好地走街串巷,为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提供了便利,我市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在逐年增加。

聚焦一号文两攻坚丨市委政法委探索社会治理“智治”新模式

然而,部分电动自行车驾驶员为缩短出行时间,违反交通规则,闯红灯、逆行、占用机动车道行驶现象频繁出现,交通事故多发。电动自行车的违章行驶、出租屋因电动车充电起火而引发火灾事故时有发生,已经成为我市城市管理的“痛点”。

针对我市电动自行车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必须及时调整当前的相关政策,完善对电动自行车的规范。“立法一小步,文明一大步。”专家指出,当公共交通体系仍不能快捷有效地提供全方位公共服务时,当电动自行车仍然是众多家庭重要的交通工具时,监管就必须保持立法目的与手段之间的恰当平衡。

“一号文”特别规定,要大力建设法治政府,将电动自行车管理列入地方性法规立法计划。目前《东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经纳入我市2020年地方性法规立法计划建议的项目中,《条例》将通过政府立法的形式,为我市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路面管理,交通事故处理提供法律依据。

大力建设响应政府

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延伸

2019年5月22日,万江胜利社区网格管理员在巡查过程中协助查处一制售假酒窝点,现场共查封疑似假酒约400箱,涉案金额达100余万元。同年7月13日,莞城兴塘社区网格管理员在巡查时发现一外卖电动车充电站点,违规停放电动车,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相关部门接到报告后,现场拆除充电电池300多个,并拆除全部充电插座及电线,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聚焦一号文两攻坚丨市委政法委探索社会治理“智治”新模式

网格管理员联合查处一违规存放200多吨危险化学品工厂

“一号文”提出,要大力建设响应政府,在全市网格原安排网格管理员的基础上叠加公安、消防、应急、城管、市场监管等执法人员,以及水、电、气、通信等服务人员,切实发挥网格管理员队伍的普法宣讲、前端干预和劝导影响作用,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延伸。

聚焦一号文两攻坚丨市委政法委探索社会治理“智治”新模式

市委政法委透露,目前我市综合区域跨度、街道走向、人口疏密、管理难易程度等因素将全市划分成2838个基础网格,实现各园区、镇(街道)辖区基础网格的全面覆盖、边界清晰、管辖权属明确。按照全科网格的建设理念,目前公安、消防、应急、城管、市场监管等5个职能部门共有16类138项入格事项,全市网格管理员按照“采办分离”和“五步闭环”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扎根基层一线作用,广泛开展问题隐患排查、前端干预、劝导影响和政策宣传等工作,与各入格部门建立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各类网格事件(问题隐患)得到快速、精准、有效的处置。

接下来,我市将进一步强化部门联动,推动执法力量下沉,提高整体管理效能,并逐步拓展网格服务功能,推动水、电、气、通信等民生服务入驻网格。

大力完善基层治理

加强东莞“平安文化”和 “智网工程”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东莞经济迅速发展,来自五湖四海的外来人口不断涌入,东莞成了本外人口严重倒挂的城市,是典型的陌生人社会。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多,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生产力保障的同时,也给东莞社会治理带来严峻的挑战。

聚焦一号文两攻坚丨市委政法委探索社会治理“智治”新模式

网格管理员协助查处一制售假酒窝点

市委政法委表示,我市企业登记用工超过500万人,企业是开展“平安文化”建设主阵地。借助异地商会的作用,市委政法委通过将异地商会积分制管理和平安文化建设深度结合,推出企业平安文化建设“十个一”工程,引导商会和会员企业开展平安文化共建,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推广平安文化,并融入当地文化、企业文化充分发挥地缘、乡情和链接各方资源的优势,帮助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提升企业员工思想认识和平安意识,最终促使每一名员工能成为在企业是干事创业的优秀员工、在社会是遵纪守法的良好市民。2019年,全市“两抢”犯罪同比下降49.78%,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平安文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聚焦一号文两攻坚丨市委政法委探索社会治理“智治”新模式

“一号文”提出,要加强社会服务管理“智网工程”建设,优化入格事项和指挥调度体系,强化专职专业化队伍建设,深度挖掘社会治理数据资源,探索东莞“智治”新模式。

对此,今年,市智网办将编制“智网工程”信息系统智能化提升三年规划,围绕我市争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全国试点的总体目标,对“人口管理、城市管理、应急处突”三个方向对入格事项进行全面的优化调整。以“智网工程”指挥调度中心为基础,加快市域社会治理运营中心建设。梳理调整隐患处置流程,落实各层级、部门对隐患处置的责任。建立快速响应工作机制,及时应对突发事件和有效承接专项任务。从组织架构、人员队伍、后勤保障、业务技能、装备投入、品牌形象等方面着手,打造一支“素质高、作风优、业务精、纪律严、装备全、形象佳”的专职化、专业化队伍,全面提升网格管理员队伍建设水平。

全媒体记者 吕晓敢

聚焦一号文两攻坚丨市委政法委探索社会治理“智治”新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