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战 重实用 求实效——青云谱区以“智治”为引擎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

对照中央政法委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要求,青云谱区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为宗旨,以“重实体化运行、强民安预防、保民生服务”为目标,以“融机构、融数据、融资源”为理念,以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为抓手,以现代科技为支撑,探索出一条符合时代特征、满足人民期盼、体现青云谱特色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建立新“体系”

打造社会治理“综合体”

为强化顶层设计,青云谱区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区委政法委牵头,20多个部门参与,建立起党政主导、部门主责、基层主抓的领导工作格局。区级负责整体推进,街道一级负责固本强基,社区一级负责落细落小,打造权责明晰、上下联动的三级社会治理体系。

同时,该区创新运营模式,青云谱区综治中心突破原建设加移交的传统模式,采取以企业为主投资、政府购买服务、技术托管运营、绩效考核付费的新模式,选聘专业技术团队保障中心智能运转,将人防、技防、智防“三防合一”,实现治理要素的深度融合,达到“一降三提升”治理效能的倍增结果。同时,统筹机构整合,按照“多元融合、组团服务”的原则,以“1+N+1”(一个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多个部门融合、一张社会治理网)的“融机构”模式,将数字城管、12345政府服务热线、应急指挥平台与综治中心并行运转,15名工作人员实行集中办公,由区综治中心统一领导、管理和考核。

搭建新“平台”

构建民安民生“融合网”

青云谱区注重科学建“网”。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为关键,打造大整合、高共享、深应用的智能化平台——社会治理大数据应用平台,着力把三级综治中心打造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智能监管中心、智能服务中心和智辅决策中心。该区还注重资源整合,打通信息联通渠道,将公安、司法、应急、城管等20个部门数据整合融入到区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大数据平台,实现各类数据资源的深度融合。

同时,注重多网融合,以现有综治网格为基础,将其他各类网格统一整合为社会治理网格,赋予网格“全要素”,使网格员、社区干部以及前端执法人员等分散的社会治理碎片化力量重新聚合,实现“融资源”。全区674个网格融合了公安、交警、应急、司法、环保、市管、消防、街道综合执法等8大职能部门,组建893名全科网格员,构建了“社会治理一张网、解决问题一体化”的社会治理体系。

完善新“机制”

形成多方参与“共治圈”

为规范流转机制,青云谱区按照“三分三统、巡办分离”原则,将事件上报与事件处理分离,将群众、网格员通过社会治理APP收集的问题全部汇入综治信息化平台,分流派单到相应职能部门限期办结,反馈办理结果,促使群众诉求和服务事项在网格内能快速响应和处置,促进民生民安深度融合,建立事件“响应及时、运转顺畅、处置得当”的社会治理运转模式。

规范协作机制。区、街道两级综治中心定期分析形势、研判问题,提前进行风险评估,适时做出工作部署,确保将各类矛盾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区综治中心牵头协调、强化指导,各部门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形成协调联动、化解社会矛盾和处置突发事件、综合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群防群治工作的合力。

规范考核机制。坚持重点事件督查、督办、登记销号和通报制度,按照城市管理类、民生服务类、综治工作类等类别,对事件实行跟踪管理。由区综治中心分别考核社会治理事件受理、处置和反馈情况,定期通报考核结果,并作为综治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不力、激化矛盾,酿成重大恶性事件的责任人,严格实行责任倒查。

该区以综治中心实体化为载体,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手段赋能社会治理,弥补基层社会治理“实体化”短板。利用大数据能力和运营经验将分散的社会治理人防力量和技术力量深度融合,提高社会治理“智治”全方位水平,逐步实现综治中心作为数据中心、事件中心、调度中心、决策中心的能力,努力打造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闭环体系。青云谱区综治中心自去年9月投入运营以来,已受理各类群众诉求4万余件,处置率达95.64%,满意度96.37%,有效推动了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 严伟 南昌日报记者 欧阳雨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