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探源之北周上

蔣志格


孝武帝永熙三年,宇文泰改韓姓侯呂陵氏。王德姓烏丸氏。

按古天子賜姓泰尚為人臣,故不書賜姓,但云改姓。

按《魏書孝武帝本紀》、《周書文帝本紀》俱不載 按《周書韓傳》深沈有遠略,太祖為丞相,引為錄事參軍,賜姓侯呂陵氏。大統初遷行臺左丞。 按《王德傳》德與寇洛等定議翊載,太祖加徵西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平涼郡守。及魏孝武西遷,以奉迎功進封下博縣伯,邑五百戶。行東雍州,事在州,未幾百姓懷之。賜姓烏丸氏。大統元年拜衛將軍右光祿大夫。

按《通鑑綱目》永熙三年冬十月,以宇文泰為大丞相。文帝大統元年,宇文泰改侯植,姓侯伏侯氏。

按《周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侯植傳》植少倜儻,有大節,容貌奇偉,武藝絕倫。正光中起家奉朝請,尋以功拜統軍,遷清河郡守。後從賀拔嶽討万俟醜奴等,每有戰功,除義州刺史,及齊神武逼洛陽,植從魏孝武西遷。大統元年授驃騎將軍都督,賜姓侯伏侯氏(按北史作侯伏氏)。

大統 年,宇文泰改蘇椿姓賀蘭氏,李和姓宇文氏。

按《周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蘇綽傳》綽弟椿性廉慎沈,勇有決斷。大統初拜鎮東將軍、金紫光祿大夫,賜姓賀蘭氏。 

按《李和傳》和少敢勇,有識度,狀貌魁偉,為州里所推。賀拔嶽作鎮關中,乃引和為帳內都督。以破諸賊功,稍遷徵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尋除漢陽郡守。至大統初,加車騎將軍、左光祿大夫、都督,累遷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夏州刺史,賜姓宇文氏。

大統四年,宇文泰改王盟,姓拓王氏。

按《周書文帝本紀》大統四年,趙青雀據長安子城,太祖攻破之,賜姓事不載。

按《王盟傳》盟字子仵,明德皇后之兄也。魏文帝東征,以留後大都督,行雍州事,節度關中諸軍。趙青雀之亂,盟與開府李虎,輔魏太子出頓渭北。事平進爵長樂郡公,賜姓拓王氏。按《北史作》拓拔氏。

大統九年,宇文泰改陸通姓步六孤氏,劉亮姓侯莫陳氏,李賢妻吳姓宇文氏。

按《周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陸通傳》通少敦敏,好學,有志節。文帝在夏州,引為帳內督,以迎孝武功,封都昌縣伯。大統元年進爵為侯,從禽竇泰復弘農沙苑之役,力戰有功,又從解洛陽圍,從平青雀錄前後功,進爵為公。與於謹討劉平伏,加大都督。從文帝援玉璧,進儀同三司。九年,高仲密以地來附通,從若干惠戰於芒山,進授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太僕卿,賜姓步六孤氏,進爵綏德郡公。 

按《劉亮傳》亮本名道德。大統元年,以復潼關功,進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尋加侍中,遷大都督。亮以勇敢見知,為時名將,兼屢陳謀策,多合機宜。太祖乃謂之曰:“卿文武兼資,即孤之孔明也。”乃賜名亮,並賜姓侯莫陳氏。十年出為東雍州刺史。

按《李賢傳》高祖及齊王憲之,在襁褓也。以避忌不利,居宮中。太祖令於賢家處之六載,乃還宮。因賜賢妻吳姓宇文氏,養為侄女,賜與甚厚。按高祖以大統九年,生於同州,故李賢妻賜姓附此。

大統十二年宇文泰改侯植姓賀屯氏

按《周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侯植傳》植從太祖破沙苑,戰河橋,進大都督加左光祿大夫、涼州刺史。宇文仲和據州作逆,植從開府獨孤信討擒之。拜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封肥城縣公,邑一千戶,又賜姓賀屯。按宇文仲和以大統十二年叛,故載於此。

大統十三年,宇文泰改蔡佑,姓大利稽氏。辛威姓普毛氏。按《周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蔡佑傳》佑有膂力,便騎射。太祖在原州,召為帳下親信。太祖還夏州以佑為都督。及侯莫陳悅害賀拔嶽,從討破之。又從迎魏孝武於潼關。大統初從太祖擒竇泰,復弘農戰沙苑,皆有功。又從太祖戰於河橋。九年,太祖與齊神武,遇戰於邙山,佑所向無敵。十三年賜姓大利稽氏,進爵懷寧郡公。

按《辛威傳》威少慷慨,有志略。初從賀拔嶽,征討有功。及太祖統嶽之眾,見威奇之,引為帳內,尋授羽林監。從迎魏孝武因攻回洛城,功居最。大統元年拜寧遠將軍,累遷通直散騎常侍。從擒竇泰,復弘農戰沙苑。並先鋒陷敵,勇冠一時從於謹破襄城。又從獨孤信入洛陽,經河橋陣。十三年賜姓普毛氏,出為鄜州刺史。


\u000f��U\u001bKw�


姓氏探源之北周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