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之爭劉邦勝,但他為什麼沒有誅殺項羽全族,反而對他們封官加爵?

小梁動漫


《史記》——“諸項氏枝屬,漢王皆不誅。乃封項伯為射陽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項氏,賜姓劉。”

根據《史記》的記載來看,劉邦在弄死項羽之後,對項羽族人很不錯,不僅沒有大範圍屠殺,而且還給一部分人進行了封侯。

項羽曾經將劉邦打的屁滾尿流,在鴻門宴讓劉邦成了一個借尿遁的笑柄,而且項羽還差點烹了劉邦的爹,殺了劉邦的妻子,為啥劉邦戰勝項羽之後,卻並不拿項羽的族人進行洩憤呢?

其實稍微瞭解劉邦的人都知道,劉邦是什麼人?他從亭長幹到皇帝,除了胸懷大志外,他還有著“無賴”的一面,為了成功,劉邦是不擇手段的人,他為了保命,根本不要什麼臉面,藉著尿遁就跑了,只要能保住性命,些許的侮辱和沒面子並不重要。

這一點項羽一輩子都沒學會,直到烏江自刎那一刻,還死要面子活受罪,並沒有成熟一點的跡象,也正是因為項羽的幼稚,將大好江山拱手讓給了劉邦。

劉邦的心思

項羽要烹了劉邦的爹,劉邦怎麼說的?他讓項羽顧及當年他們的情分,給他留一碗肉湯喝。這樣“不孝”的劉邦,真的是這樣無恥之人嗎?其實不是,他的內心是在滴血,他的行為只是不想露怯,不過他確實是為了江山,為了自己的霸業,親爹也都能捨出去。

說到這裡,大家也都能看出劉邦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了,他是為了成就大業能夠捨棄一切的人,包括自己的尊嚴和親爹。就更不用說勝利後的一點點大量了。

劉邦逼死項羽之後,江東紛紛投降劉邦,只有一個魯國不投降,後來看到項羽的頭顱也選擇了投降。

劉邦收項羽楚地的時候,並沒有遇到多大的阻擊,所以劉邦對他們也沒多大的恨,在勝利之初,劉邦迫切需要的是一個安穩的天下,當時的劉邦,以大業為重,他當然不會做出屠殺項羽族人的事情,讓江東之地成為一個隱患,他為了長久考慮,選擇做一個“仁義之君”,殺人不如誅心,這和諸葛亮七擒孟獲一個道理,都是想要一個永久的安定,劉邦確實是雄才大略,在大局面前,他沒選擇洩私憤,而是選擇利用善待項羽的族人,換取天下歸心。

封侯的都是什麼人

在項羽的族人中,除了不殺的那些人,還有一部分人劉邦給他們封了候,如果只是安撫,真的有必要封侯嗎?萬一項羽族人真的有反心,這樣封侯豈不是給自己埋下隱患嗎?劉邦當然不是傻子,如果你仔細看看他封侯的都是些什麼人,你也就不會有這樣的擔心了。

“乃封項伯為射陽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項氏,賜姓劉。”

再看《史記》的這段話,你會發現封侯的有四人,分別為射陽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

射陽侯,大家都熟悉,正是項伯。項伯是誰啊?那是在鴻門宴中救了劉邦的項氏族人,更是在項羽要烹劉邦爹的時候,出言救下劉太公的人,說得好聽點,這項伯是項氏中親劉邦的人,說得難聽點,這項伯就是一個吃裡扒外的叛徒,利用自己的身份,給劉邦做項羽身邊的奸細,這人對劉邦奪得天下,取得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劉邦封他的候,其實就是在勝利後給自己的“臥底”封賞,沒什麼稀奇。

再看這個桃侯,這個桃侯叫項襄,這位仁兄在公元前205年的時候,被著名漢將灌嬰給收拾了,當時他沒有選擇捨生取義,而是選擇了歸順劉邦。所以,項羽死了之後,項襄不被殺很正常,他早就投降了劉邦了,自然不會受到牽連。後來這個項襄還在平叛淮南王黥布中立功,封侯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平皋侯項他,也是被灌嬰給收拾了,投降的時間比項襄還早一年。至於玄武侯,沒啥記載,也就不多做說明了,估計這個玄武侯被封侯後就被處理了,所以沒人提起,怕犯忌諱。

說到這裡想必大家也看明白了劉邦為啥在弄死項羽後為什麼不屠殺項羽後人了,首先是因為項羽的族人並未拼死抵抗,同時,劉邦也是為了安撫項羽的族人,鞏固大漢未來的統治,至於封侯,與其說是在封項氏族人的侯,還不如說是在封劉邦自己人的侯,畢竟她們幾個早就是劉邦的人了,而且他們還改了劉姓。


野史日記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掀開了天下反對暴秦的序幕。不久,項梁、項羽叔侄在殺死會稽太守殷通後,也舉起了義旗,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兩年後,劉邦率軍攻佔了咸陽,秦朝滅亡了。不過,天下並沒有因為暴秦的滅亡而陷入平靜,因為項羽和劉邦又展開了多年的楚漢之爭。最終,楚漢之爭以項羽在烏江自刎身亡、劉邦取勝而告終。

在楚地,項氏是當地的大家族,擁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影響極其深遠。但我們不能將當地所有姓項的人都列為項羽家族的人,我著重講述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項家人,例如:項伯、項襄、項他等人。

項伯

項伯是項羽最小的叔父,早年喜歡行俠仗義。在秦國統治時期,項伯曾經犯下殺人罪,跟張良一起躲在下邳,所以兩個人的交情非常不錯。

在鴻門宴中,項伯曾經保護過劉邦,對劉邦有恩。也正是因為如此,漢朝建立後,項伯被封為射陽侯,並賜姓為劉,封地在今天的江蘇寶應縣射陽湖鎮一帶。

項襄

項襄楚國名將項燕的第三個兒子,在公元前205年的定陶戰役中被灌嬰擊敗,便歸順了劉邦。其實,項襄歸順劉邦不單是因為戰敗了,更是因為項襄性格比較溫和,看不慣自己殘暴而衝動的侄子項羽的所作所為,早已經對他心灰意冷了。

歸順劉邦後,項襄很長一段時間都默默無聞,直到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反叛,被賜予劉姓的他才以大謁者的身份跟隨劉邦平叛。叛亂平定後,劉襄擔任淮南太守,並封為桃侯。

項他

項他是項羽的侄子,在政治方面的才能比較突出,先是擔任魏相,後來出任柱國,是項羽勢力中的重要骨幹。後來,在彭城之戰中被劉邦手下大將灌嬰俘虜了。漢朝建立後,項他先是賜予劉姓,之後被封為平皋侯。

綜上所述,項羽敗亡後,其項氏一族人並沒有遭到劉邦的屠殺,他把整個項羽的族人都封為侯爵,並且全部賜姓為劉。解剖來看,封爵是為收買人心,外表給人以寬容大度的處理方式。賜姓則完全抹去了項羽整個家族的印記,本是姓項,搖身一變以後都姓劉了。不得不說劉邦的這個辦法真是聰明,沒殺一人,既籠絡了人心,還完整地滅亡了項氏一族,順便壯大了自家劉姓的勢力,妙哉。


簡史趣聞


項羽和劉邦爭霸失敗,烏江自刎之後,項氏族人中的主要支脈就是項羽的小叔父項伯一脈。他在漢朝還是受到了較為良好的待遇的。而其他的族人也沒有被殺,《史記》記載,:“劉邦赦項氏皆不誅,賜姓劉氏。”所以後來的漢朝歷史上項氏一族的記載就少了,因為都已經改姓了劉氏。

項伯早年曾經殺人,因為張良的營救才倖免於難,因此他與張良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也間接和劉邦搭上了關係。鴻門宴前夜,項伯趕到劉邦軍中向張良與劉邦告知鴻門宴的詳情,劉邦向項伯許以聯姻之誼來拉攏項伯。項伯因為一直屈居於侄子項羽的領導之下,非常不得志,所以很欣然地接受了這項合作的條件。在鴻門宴上,劉邦事先已經有了準備,率先便化解了酒席上的殺氣。項伯又在項莊舞劍時親自出面干涉,使得劉邦得以逃生。可以說項伯對於劉邦有救命之恩,項羽死後,劉邦感恩賜項伯為劉氏,封為射陽侯。漢朝中的桃侯、玄武侯、平皋侯等都是原項氏族人。

劉邦之所以赦免項氏全族,主要就是因為要顧及全國的政治影響,消除不良因素,使國家儘快統一。項羽死後,他的部下大多歸順劉邦,但是隻有魯地沒有被平定。因為項羽早年被楚懷王封為魯公,這裡是他最早的封地,這裡的人民想要為項羽死節。劉邦本來想要屠城,但是考慮到影響問題,就將項羽的屍身以王公的禮節安葬在了魯地,這裡才得到了平定。赦免、分封項氏族人的原因大致也和此相同,劉邦受到諸侯的擁戴成為天子,書面上記載就是因為“功最高,德最厚”。所以,他更要不遺餘力地施惠給眾人以彰顯自己的仁德,增加政權的合法性。項氏一族雖然是楚國的大家族,但是群龍無首已經失去了力量。項梁項羽叔侄二人最早起兵得到擁護就是因為一個“項”字,實際上是憑藉先祖項燕的威名來團結楚國百姓。而劉邦賜項氏子孫為劉姓就等於從項家後人手中抽走了最有力的一張王牌。

以後的項羽後人只能永遠在劉姓之下效忠劉氏江山,再也沒有起兵反抗的本錢,冒險行事只能落得個失敗收場。雖然項伯的行為廣受詬病,但是卻實際上保存了項氏的後代,所以後世中也往往以“先知先覺”來評價項伯。

歡迎下方評論,如有不足之處,還望指正


看不見的角落


劉邦是「寬厚長者」,跟項籍那種殺神不一樣,不因個人喜怒而殺人,中國人講究絕滅繼絕,對於失敗的貴族不趕盡殺絕,秦王子嬰就沒被劉邦殺。

當然這絕不是說劉邦是天使,劉邦一樣殺人,但劉邦是成熟的政治家,只排除應該排除的政敵,而不會基於喜怒濫殺無辜,比如幾個異姓王被殺了,因為異姓王不利於天下安定,但趙王張敖因罪降爵一樣沒有死,還有長沙王照樣保留,我覺得如果韓信滿足於封侯,盧綰自動請罪降爵,大概率是可以保平安的。

而項氏對天下威脅不大,自然可以放過了。

而項籍不一樣,可能是因為兒時經歷了滅國之戰,親人痛失,對項籍的心理產生很大的影響,心理極致扭曲,動不動屠城滅族。


az2777


劉邦安定天下後,不僅沒有殺項羽族人,還封項伯為射陽侯、另封項羽族人為桃侯、平翱侯、玄武侯,賜劉姓。

那麼劉邦這麼做是什麼原因呢?

1.劉邦本就寬厚待人,在史記中記載劉邦: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所以平定天下後,劉邦也沒有殺項羽族人。

2.做給天下英雄看,為顯示自己的寬宏大量,劉邦不得不這麼做,因為天下才定。如果別人發現自己殘暴不仁,那麼又要起戰事。

3.罪不至家人,呂雉和劉太公曾經被項羽俘虜,項羽也沒用殺他們。

4.項羽已伏誅,他的族人已經沒有了威脅,分封反而會讓他們心存感激。






這裡歷史獨好


首先項羽小劉邦20多歲,空有其表,毫無政治頭腦,反觀劉邦,善於心計,為人有城府,而且很善於抓住政治的制高點!

為什麼劉邦沒有殺項羽全族?

講具體的原因就比較多了。

第一是項伯不僅幫助了劉邦。還幾次於困境解救了劉邦。然後張良又是項伯的救命恩人,劉邦也待其不薄。在鴻門宴上,范增讓項莊舞劍,欲殺劉邦。於是項伯同其一起表演,阻止了項莊,並給予劉邦脫身的機會。而後,項羽要烹殺劉邦的父親時,項伯又替他說情,劉邦父親才得以保住性命!

第二劉邦一直以來都是將佔據道德優勢作為信念的!而項羽用人多疑,唯親是舉,看重出身,小肚雞腸,不願給屬下太多封賞,以至他曾經的人才心腹很多都離開了他。劉邦卻禮賢下士,用人不疑,唯才是舉,且非常不吝嗇對於屬下立功後的分封賞賜。因此項羽曾經諸如韓信之輩的將領都投奔了劉邦。項羽度量沒有劉邦寬廣,導致最後自殺失天下!

所以,自漢代開始官方一直都是遵崇儒家的思想治國的,才有了後來的大漢天朝,四海臣服!直到今天我們還是遵儒的!

所以創業也需要抓住道德的制高點,不管你是怎麼想的,是什麼樣的人,在外界的形象上一定要懂得包裝自己!創業將會事半功倍!

有想創業的和正在創業的讀者,我們可以互加關注,一起煮酒論創業!

謝謝各位讀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