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不負好春光 冰城黑土備耕忙

人勤不負好春光 冰城黑土備耕忙

方正縣德善鄉水稻育苗基地裡,鄉親們趕在育秧期到來前扣好大棚。

驚蟄過後,廣袤的黑土還未解凍,但在冰城的鄉村裡,人們已經開始辛勤勞作,“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備春耕時節,沒人敢懶散。

與往年不同,在這個戰“疫”的春天裡,備春耕面對諸多挑戰。為此,哈市全面落實我省“惠農黃金十條”政策,全力支持備耕、穩產保供。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靠著廣大農戶的勤勞和智慧,冰城鄉村搶農時、促生產、創新備耕方式。截至3月25日,全市水稻扣棚、育秧備土、做床等已全面完成,水稻種子下襬基本到位。

突出一個“早”字

今年,哈市備春耕突出一個“早”字。3月10日,阿城區的大田裡白茫茫一片,一腳踩下去積雪沒過腳脖子。但陣陣農機轟鳴聲彷彿已把冰雪覆蓋下的大地喚醒。豐收村王茂屯的鄉親們頂風冒雪,忙著把秸稈早離田。只見農機靈巧轉身,輕鬆把直徑超1.5米的秸稈卷抓起、裝車……離田後,秸稈不但變廢為寶加工成生物質燃料,更能確保春播順利進行。

大田裡,農戶備耕忙。大棚裡,早已春意濃。賓縣永和菜業種植基地的暖棚裡,芹菜、生菜、油菜、小白菜長勢喜人、生機盎然。企業正式復工後,每天近2萬斤鮮菜,出大棚、上餐桌。冰城百姓的“菜籃子”不空,也得益於一個“早”字。“我們提早落實春季生產計劃,1600畝大棚的菜苗提早培育完成。”企業的負責人李慶堂說,只等天再暖一些,大規模種植也要提早啟動。

體現一個“新”字

今年,哈市備春耕體現一個“新”字。要備春耕,先買良種。幾天前,五常市常堡鄉的農戶頭一回體驗了“足不出戶備春耕”新模式:省事,掏出手機隨時能在鄉里建的微信群裡找到商戶買種買肥;省錢,鄉里春耕便民服務隊早替鄉親們把價砍到最低;省心,不出家門,種子化肥就送進院門。

網上買,還要送得到。賓縣交警部門為生產資料運輸開設“綠色通道”,支持農資經銷企業與農戶“點對點”配送,出新招破解農資下襬“最後一公里”問題。尚志市為春耕助力“加油”,專門成立了送油下鄉小分隊,把柴油送到農戶家門口。

備春耕,要備農資更要備技術。“哪裡不會點哪裡”,通河縣的農戶備耕種地遇到啥技術難題,專家開設的“空中課堂”就能解決,縣農技中心的專家線上為農民支招講種田,10餘名“大拿”輪流主講,鄉親們獲益匪淺。

春耕描繪新圖景

農戶“線上”買農資、申貸款、學技術,用新方式備春耕;相關職能部門扮演新角色,推出新舉措,齊心為備春耕做好服務。

經過多部門和鄉親們共同努力,截至3月25日,農作物種子已加工9.5萬噸,佔需求的88.8%;下襬9.9萬噸,佔總需求的92.3%,其中:水稻種子下襬3.33萬噸,佔需求的100%。化肥庫存92萬噸,佔總需求的101.8%;下襬76.5萬噸,佔總需求的84.6%。農藥庫存6030.6噸,佔總需求的100.2%;下襬3465.5噸,佔總需求的57.6%。柴油庫存17.4萬噸,佔總需求的91.1%;下襬11.2萬噸,佔總需求的58.6%。農膜庫存9883.5噸,佔總需求的96.5%;下襬8429.7噸,佔總需求的82.3%。水稻智能化浸種催芽車間檢修、大中棚清雪、扣棚全部到位。五常、尚志水稻已浸種888噸。

抱團播種新“希望”

“想要黑土刨金,從備耕開始,就得向科技要效益”,延壽縣加信鎮信合有機稻米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們表決通過:今年水稻種植面積定在1.2萬畝,其中有機覆膜稻5000畝。“藏糧於技、藏糧於地”才能增收,他們還決定在備耕時引進水稻新品種、推廣種植新技術。

“我們從今年備春耕開始三合一,一家稻米龍頭企業+6個合作社+3500個農戶,抱大團兒闖市場。”方正縣松南鄉的米企和農戶,從備春耕開始就計算著企業增效、合作社增強、農戶增收這“三筆賬”。

合作社的發展是鄉村振興的縮影。忙春耕、勤備耕,哈爾濱人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在黑土地上為今年的豐收塗上底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