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武器代差帶來的實戰差別有多大?

秋水攬星河


武器出現代差,基本上可以認定為是先進一方對落後一方的降維打擊,落後的一方對先進一方几乎毫無還手的能力。

例子1,第1次鴉片戰爭的時候。

英國軍隊的裝備遠超當時的清朝,結果在戰鬥中,清軍對英軍的攻擊效果極差。

雖然在這場戰爭中雙方經常發生火槍火炮的對峙,但是,兩年多的鴉片戰爭打下來。英軍的陣亡數竟然是69,!

而清軍卻陣亡3100多人。

而且不要忘了,英軍來到東方是橫跨萬里之遙的勞師遠征。

戰爭期間清軍也是想到了各種戰術,比如說,對英軍戰艦進行夜襲。

如果是200年前,怎麼著也會對英軍戰艦造成一定的殺傷,因為那個時候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在防禦夜間攻擊的時候極為笨拙,所以夜間使用火船攻擊效果極佳,無論是東方的料羅灣大戰,還是西方的無敵艦隊之戰火船夜襲的戰術都曾經大規模應用。

可是,19世紀時代已經變了,夜襲的戰術竟然不能傷到英軍分豪。

面對清軍數百條火船的攻擊,英軍戰艦輾轉騰挪,竟然都躲了過去。反而火船卻顯得笨拙無比,最後沒燒到英軍的戰艦,還把河面上的民船給點著了。

例子2,機關槍發明之後,騎兵的作用大大降低。

騎兵在歷史上因為其超強的機動性和衝擊力成為戰場上的主宰。

沒想到的是,火藥武器的出現因為其巨大的威力讓騎兵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但是,畢竟一開始火藥武器的射速還是比較慢的,雖然重騎兵淘汰了,但是輕騎兵仍然在戰場上大顯身手。

然後,隨著機關槍的發明,每分鐘數百顆子彈的射速,超過1公里的射程,徹底讓騎兵失去了在戰場上大顯神威的能力。

著名的1898年恩圖曼戰役,在幾分鐘之內,以騎兵為主的5萬兵傷亡2.3萬人,讓當時的隨軍記者丘吉爾吃驚不已。

第3個例子,海灣戰爭了。

不斷有人把這個例子拿出來訴說武器代差所帶來的巨大的優勢。

確實,海灣戰爭爆發之後,美軍的導彈、隱身戰機,突破了伊拉克軍隊的防空網,肆無忌憚的對這個國家的關鍵設施進行轟炸。

強大的偵察系統隨時監控伊拉克空軍的動向,伊拉克戰機一旦起飛就將其擊落。

於是,當地面戰開始之後,伊拉克上空幾乎看不到他自己的空中力量。

這才給了A-10攻擊機大展身手的機會,成為當時對地面部隊殺傷效果最強的武器。

海灣戰爭,美軍傷亡1000多人,伊拉克傷亡10萬多人!


遊者走天下


越戰的時候,著名的胡志明小道必須經過一個大橋,美軍一直在轟炸那座橋,8個月裡去了200多次,每次幾十架扔了幾萬噸炸彈,都只是炸壞橋面,主要橋墩都在,幾天或者一週又修好了,後來有了激光制導炸彈,就去了一趟十幾炸彈個下去徹底炸燬再也修不起來了,這就是代差。如果是現在,戰斧導彈飛過去一發入魂,又差了一代。轟炸精度從500米到5米再到50釐米,這裡算3代。。。。還有個例子,二戰德國虎王坦克所向無敵,因為它有100毫米正面裝甲,當時坦克炮打不穿,虎王的88毫米炮能打穿120毫米裝甲,一炮一個,過了僅僅10年,T55裝甲就300毫米了,好像是105毫米炮,打虎王跟打幼兒園小孩一樣,又過10年T64出現,800毫米裝甲125毫米炮,T55是小學生,再10年T80出現,1000毫米裝甲125毫米炮能打穿900毫米裝甲,同時還有獵殲系統,可以行進間開炮。如果扔個T80去二戰,基本上帶多少炮彈就能幹掉多少坦克,而且消滅敵方坦克的速度和敵方坦克出現在射程裡的速度是一樣的


黑山老妖37625003


武器差代實戰中差別是很大的。武器性能優異的一方取勝的機率要大。

我們以飛機是同代 ,近距離空空導彈性能不同舉個例子:甲方的導彈過載50個G。尋的採用熱紅外成像。而乙方導彈過載40個G。尋的採用普通熱紅外線。

明顯可以看出甲方導彈機動性好 抗干擾能力好。明顯在空戰中佔優。

但,我們也應當看到。現代戰爭不是單兵種對抗。是多兵種聯合作戰。取長補短,發揮出自己的優勢。

如果飛機不是同代 ,可以把防空體系做的性能強大一些。把預警機的性能做的強大一些。把超視距空空導彈的性能做的強大一些。完全可以擊落先進一代的戰機。

總之,要使自己強大起來。“亮劍”精神很重要!但也必須跟上新軍事革命的步伐!建立起信息化部隊。


劍雨1358


武器代差能影響到戰爭的形勢這個是肯定的,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武器裝備越先進,己方的優勢也就越大。如果一支軍隊擁有先進的武器、前衛的戰術理念,以及優秀的士兵,那麼這支軍隊的戰鬥力將會被最大的體現出來,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上個世紀90年代初的“海灣戰爭”,這次戰爭是美軍自越南戰爭後發動的第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同時在冷戰期間因軍備競賽的而誕生的各種高科技武器裝備也在這場戰爭中被投入使用,導致的結果就是對號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伊拉克軍隊造成了“降維打擊”。

所以,武器代差所帶來的優勢在海灣戰爭中被體現得淋漓盡致,也說明了曾經的“人海戰術”在以高科技武器裝備為主導、追求精確打擊的現代化戰爭中已經起不到任何作用了,或者直接可以這樣說,當武器之間的代差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任何的戰略、戰術都不堪一擊,伊拉克軍隊為什麼會被“秋風掃落葉”般擊敗?除了武器裝備落後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仍然拿著二戰時期的戰術打法去硬碰聯軍以高科技武器裝備武裝起來的現代化軍隊,也就是說,伊拉克一方不管是武器裝備,還是作戰的戰術理念,都全方面落後於聯軍,這種情況下被碾壓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因此,武器代差其實對戰爭的影響是很大的,因為先進的武器裝備帶來的,還有先進的戰術理念,在不同的時代,軍隊作戰的戰術理念是不一樣的,舉個例子,你們覺得二戰時期軍隊會有“信息化戰爭”、“精確打擊”這樣的概念麼?肯定沒有,同樣,沒有隱身戰機的國家,打仗時會想到利用隱身戰機去突破對方的防空網麼?想不到,也不敢想,畢竟連隱身戰機都沒有,想到這種打法又怎樣呢?因此,只有擁有先進的武器裝備,才會衍生出配套使用的先進戰術,這兩個其實就是相輔相成的。

當然,我這樣說並不是“唯武器論”,先進的武器和戰術理念很重要,但是前提都是要有優秀、合格的士兵,否則的話,即使拿著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裝備,可能也有人會打出冷兵器戰爭的效果,比如那個賣石油的,擁有一票先進的美系裝備,然後被一群遊擊武裝分子給按地上摩擦了,這樣的軍隊基本上也就放棄治療了,武器再先進也沒用。


哨兵ZH


戰爭中,代差基本=屠殺。火器-冷兵器、高科技-傳統武器……這屬於不可抗力因素。


天泉橋上隨緣客


武器代差帶來的實戰差別還是很大的,但也不能一概而論,所以說才有了今天的戰爭理論“非對稱戰爭”,簡單的說就是用自己最厲害的矛去攻擊敵人最薄弱的盾,從而贏得整個戰場的主動權或者說勝利。


當然我們不能迴避一個事實,那就是不論怎樣只有不斷地加強自身的發展才能不至於永遠的落後和捱打。集所有力量於一個部位,這就是冰雹在這裡所說的“強矛”,這也是面對整體實力超過自己,正如題目中所說的“代差”,去攻擊對手整體中最薄弱的部位。

所以說單從一個簡單的武器裝備的差距去看作戰效果並不全面。舉幾個例子,這幾個例子裡都有很大的武器代差,但結果卻完全不同。第一個,來說朝鮮戰爭,可以說我們與美帝聯軍來說武器裝備的差距不是一點點,甚至都不能說是簡單的“代差”問題,但是最終的結果怎樣?我們勝利了。



第二個例子美帝引發的越戰,裝備水平也是代差極大,但是越猴在有利的支援下,同樣讓侵略者陷入泥潭而無法自拔,直到最後的無奈撤兵。第三個例子,同樣是美帝在伊拉克,同樣的裝備天壤之別,但是美帝在極短的時間內佔領了伊拉克,推翻了薩達姆,結果呢?到現在美帝還是深陷其中,越整越亂。


所以綜合來看,武器的代差一定會起到很重要的戰場勝負的作用,但並不絕對。綜合的把手中的力量合為強矛,而通過整體的對對手的分析,查找其薄弱,從而以己之強去擊敵之弱,勝負誰又能料到呢?


冰雹藍天


單從代差武器的交手上說,往往是一邊倒的屠殺


華少59246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都不要說現代,就說說清末鴉片戰爭時期。

大家是不是發現一個奇怪現象,就是洋鬼子的艦隊亂竄,而滿清的水師根本就沒有出現,只能靠炮臺。

而炮臺和洋人艦隊對抗,最終結果必然是慘敗。

從1840年往後70年,唯一滿清炮臺打贏的只有第二次大沽口之戰。

那還是僧格林沁玩陰的,讓英法聯軍認為炮臺清軍已經開溜了,直接闖入白河,結果在炮臺前面擱淺了。

這樣炮臺打不能轉動的活靶子,如果這樣再不贏,那就沒話說。

為什麼會這樣?

這就是武器存在差距,還不能說是代差。

以滿清水師為例,基本就是民船、商船上放一些武器。

而滿清由於嚴格控制民間商船發展(怕人民藉機造反),導致民船、商船水平遠遠落後西方。

也就是說,如果是滿清和英國的商船,同樣安裝一種型號的大炮,英國商船可以比滿清商船多幾倍甚至十幾倍數量大炮。

那還能不贏嗎?

況且,滿清的所謂水師不但船爛,炮也很爛。

且不談火炮質量,由於船小,也就放不下幾門炮,很多船隻有大號火繩槍。

這玩意如果遇到英國的軍艦,連靶子都不如。因為靶子好歹不會自己爆炸吧,這些軍艦上面有火藥,很容易爆炸。

至於炮臺好歹比滿清水師要強,但由於滿清火炮技術較差,雖然在第一次鴉片戰爭雙方火炮原理相同,但英國火炮的威力、射程、精度都強出一截。

大家都是2000斤的火炮,英國火炮就要強的多,相當於滿清3000、4000斤火炮。

所以,英軍往往可以在滿清炮臺火炮的射程外,將炮臺轟碎。

即便雙方都在對方射程內,但滿清火炮質量差的結果是,精度極差。

往往一場戰鬥開炮數百發,只有1發擊中,造成一艘洋人軍艦輕傷而已。

這邊,炮臺已經中炮幾百發,打成廢墟了。

在這種武器差距明顯的 作戰中,光靠士兵什麼勇氣沒什麼用。

試問,如果你開炮200多發只能1發擊中敵人,造成幾人死傷。而同一時間對方能發射四五百發炮彈擊中你,造成幾百人甚至上千人死傷,你能撐得住嗎?

況且死撐又有什麼意義?根本不能對敵人造成什麼損失,等於是尋死。


薩沙


再多的理論分析,也不如用實際的戰爭來證明,因為實戰是檢驗武器代差產生如何影響的唯一標準。


首先舉例說明目前正在進行的戰爭:敘利亞內戰。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敘利亞政府軍面對敘利亞叛軍和極端組織的多方面攻擊,由於聲勢浩大,敘利亞政府軍的武器優勢在極端的時間內,就不復存在,敘利亞政府軍和敵人的武器大多不存在代差,人多的敵人打的敘利亞政府軍節節敗退,2015年最困難時期,敘利亞政府軍只控制全國20%的土地,失敗只是時間問題。

可是2015年,俄羅斯開始介入敘利亞內戰,由於武器裝備的代差優勢,俄羅斯帶著敘利亞政府軍一路過關斬將,攻城略地,目前控制全國超過65%的土地。並且把叛軍主力包圍在伊德利卜,如果不是土耳其加以保護,敘利亞內戰可能早已經結束。


這場戰爭,就是武器代差產生差別的代表戰爭之一!也讓俄羅斯首次帶著自己的武器,打了一場現代化的較大規模戰爭,證明了俄羅斯武器裝備的性能。如果不是土耳其和西方世界暗地裡支援敘利亞叛軍和極端組織部分先進武器,俄敘聯軍收復的速度更快。

要說到武器裝備代差的代表性戰爭,還是不得不提兩次海灣戰爭,戰爭的主角是美國和伊拉克。尤其是第一次海灣戰爭,武器裝備的代差所帶來的戰果,讓全世界瞠目結舌:原來戰爭還可以這麼打。

戰爭一開始,美英聯軍就使用空軍優勢,迅速摧毀了伊拉克空軍和防空設備,獲得制空權,再加上電磁干擾和壓制,癱瘓伊拉克指揮系統,從此美英空軍如入無人之境,為所欲為!伊拉克軍隊只能聽到戰鬥機的轟鳴聲,時不時本方目標被擊中,而看不到敵人,逐漸崩潰,直接投降。


美國在兩次海灣戰爭當中,使用了精確打擊的概念,比如精確制導炸彈和巡航導彈等武器,再加上衛星的運用,伊拉克軍人都不知道這些東西,戰爭一邊倒就變得不足為奇。

當初的薩達姆,有了第一次海灣戰爭的教訓後,還堅持認為陸軍才能決定戰爭的勝利,人的意志可以決定戰爭結果。可是他不知道這些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武器裝備差不多,雙方實力相差不下的情況下,戰術和人的意志可以佔據優勢。結果就是第二次海灣戰爭,也就是伊拉克戰爭,讓薩達姆丟了性命。

所以大規模的武器代差往往能夠決定戰爭的結果,這也是為何所有國家,在努力提高武器裝備性能的原因。


資訊所長


不大,如果你說海灣戰爭之前的不算,那站門就來說說在海灣之後的科索沃戰爭,實際上南聯盟與美軍的軍事代差甚至比伊拉克還大。但南聯盟打滿全場最後還能全身而退,美軍能達到目的的原因是轟炸民用設施(軍事方面一直取得不了有效的打擊)把南聯盟拆回了石器時代。

當然你說殺平民,摧毀民用設施,搗毀基礎設施工業設施算不上有效的戰爭行為,我覺得當然算。但和你說的代差帶來的差別並沒有多大的關係,畢竟只要你佔上風,沒有武器代差這些你同樣也能做。

美軍之所以始終無法對南斯拉夫軍隊進行有效打擊的原因,主要是南斯拉夫軍事力量師從蘇聯,非常善於藏兵和建立假目標,美軍一直不願意投入地面作戰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敵情始終不明朗如果地面作戰翻了船那問題可是相當的嚴重,於是美軍的狂轟濫炸殺了比軍隊(軍隊前前後後傷亡千把人,其中還有很大一部份是和叛軍作戰導致的)多上百倍的南斯拉夫平民。伏擊F117隱身戰鬥機,針對戰斧式巡航導彈地形匹配的弱點進行偽裝,使得戰斧導彈無法找到目標都是科索沃戰爭中的亮點。

所以還是那句話,戰爭永遠靠的是人,不是武器。裝備最好的美製武器的沙特軍隊被拖鞋軍在也門打的哭爹喊娘,現在還在上演呢,不知道接下來沙特軍隊被全殲的戲碼還會不會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