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怪重”地名整治動了誰的蛋糕 究竟讓哪些群體如喪考妣

2018年12月,民政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的通知》,對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中央制定該政策的起因是本著利國利民,提升文化自信,規範命名秩序。可是,筆者發現最近有部分群體在看到政策將要執行時,如喪考妣。像盲人摸象一般對政策評頭論足,彷彿改了地名就像要把自己抽經扒皮了一樣。

“大洋怪重”地名整治動了誰的蛋糕 究竟讓哪些群體如喪考妣

大、洋、怪、重

筆者看過很多評論大致總結了以下幾類反對的群體:

一、損害到自身利益的群體

部分群體所住小區、街道或者所擁有的公司企業名字本身就存在著“大、洋、怪、重”的

問題,他們嫌麻煩或者本身素質的侷限性看不到政策帶來的長遠的影響,因此這部分人固執的站到了更名政策的對立面,對政策執意詆譭誹謗,自以為能夠讓國家政策為自身利益所服務,實則是以卵擊石,貽笑大方。

二、喜歡雞蛋裡挑骨頭的群體

總有這麼一群人,你會發現,大到無論是政策法規,還是新聞事件,小到日常生活,閒談淺論,總要站出來趾高氣揚的批評一番,好像自己不發言別人都會把他當啞巴,格局低,氣量小,不瞭解國情民生,不尊重國家大政方針,那您還是少說話吧。

三、精美精日精國外的潛在漢奸

如果說前兩類人反對地名整改政策是跟自己利益掛鉤,或是國人性格的陋習,那麼這第三類人就妥妥的是在國外敵對分子控制與影響下故意而為之了。這類人或是家族與國外有利益淵源,或是迷失在國外月亮圓的自我欺騙中,更有甚者是直接受到國外某些惡毒勢力的蠱惑。當現實稍有不如人意時,他們便如跳樑小醜般粉飾一下外表就行從幕後走到臺前,一切以辱罵挑撥離間地名整改政策與人民群眾的關係,實在是可惡至極。對這類人,我奉勸諸位定要保持足夠的警惕心,此等小人,應群起而攻之。

四、人云亦云,毫無主見之群體。

這類人做事大都沒有主見,宛如井底之蛙,夏蟲語冰,不瞭解現狀,不辨析政策,哪種思潮佔據主流他們就跟著耀武揚威,一起怒懟真理,好像跟著大多數才能風光無限。像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又像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總之,網上出現的反對聲可能確有地方政府對政策的誤解與矯枉過正,但我們任要理性發聲,甚至於向有關部門遞交相關意見及建議,卻完全沒有必要去抬槓更名政策。

“大洋怪重”地名整治動了誰的蛋糕 究竟讓哪些群體如喪考妣

其實,我泱泱大國上下五千年史,就一個地名而言我們有理由可以做到不重,不洋,不怪,不妄自尊大,只要肯去翻翻書,用心琢磨,不對洋地名長跪不起,完全可以做到典雅優美,回味無窮。像地名以當地傳說,居民特色,傳統建築,獨特生物為起筆思路,怎麼會大洋怪重呢?像住宅小區,我們多少的古典文章,唐詩宋詞可以直接拿來用,月落烏啼,春堤翠曉,在河之洲等等,像企業公司,我們取之文龍,寧康,懷遠,德澤,方曉信手拈來,更何況我們再去翻書佐證,豈不是更有韻味。

“大洋怪重”地名整治動了誰的蛋糕 究竟讓哪些群體如喪考妣

當海南省、廣東省等全國多地民政部門列出不規範地名清單,多個建築物、居民小區等被認定取名不規範時,我看到的是這個國家,孕育了偉大文明的國家正在以積極進取的心態努力更正兒時的過失,以充分的自信回顧文化旅程,我們必須相信並且要與族群實踐,讓前輩再次信任看重先賢文著,讓後代堅定選擇不斷傳承。時刻警惕,不要迷失在唯外即優,為己即劣的自卑論中,抬頭看,九州已是斗轉星移,日新月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