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節市人民檢察院關於疫情防控期間復工復產企業及員工的法律風險提示【民事篇】


1、違反傳染病防治法、勞動法的規定,拒絕執行疫情期間企業用工規定或採取復工復產防控措施的,有什麼法律風險?

【法律風險】《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第七十七條:“單位和個人違反本法規定,導致傳染病傳播、流行,給他人人身、財產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勞動法》第五十四條:“用人單位必須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安全衛生條件和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對從事有職業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應當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案例】2020年2月10日,攀鋼重慶鈦業公司復工後未嚴格按照重慶市市疫情管控要求進行管理,發生一起聚集性疫情事件,造成該公司2名員工確診,1名員工無症狀陽性感染,造成131名密切接觸員工隔離觀察。

檢察官建議:雖然人社部最近表示醫療行業以外的行業員工工作期間感染新型冠狀肺炎病毒不屬於工傷,但是《傳染病防治法》和《勞動法》都規定了用人單位對員工勞動期間的安全保障義務,只要員工發生感染,用人單位均需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在此,檢察機關建議企業:一是在疫情期間招錄員工時,增加新型冠狀肺炎病毒的體檢項目,或加強與員工來源地、員工經常居住地、企業所在地疫情防控單位的聯繫,對員工提交的沒有感染新型冠狀肺炎病毒方面的證明、體檢報告等資料認真審查並複印保存,從源頭上避免感染人員參與企業復工復產。二是依法與員工簽訂書面的勞動合同、僱傭合同等,及時報送勞動監察部門備案,建立規範完整的員工名冊,避免他人利用企業因用工手續不完善問題,以代表員工維權,非本企業的人員假冒企業員工提起勞動爭議仲裁、虛假民事訴訟對企業進行敲詐。三是勞動合同、僱傭合同中制定員工如實報告病情、生活軌跡,不傳播謠言等誠信條款,對故意隱瞞病情、生活軌跡,或是傳播謠言等導致傳染企業其他員工、顧客,造成企業停工停產、減工減產等嚴重後果的,依法追究員工的民事責任。四是企業對員工在非工作時間和非工作場所違反疫情防控等原因被拘留、追究刑事責任或員工突然消失,失去聯繫等異常情況的,應及時報案或調查清楚情況後,依法作出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僱傭合同的通知義務並固定相關證據,謹防被失聯員工提起勞動爭議仲裁、訴訟時,因通知程序不合法承擔責任。五是清理企業員工情況,對沒有返崗的員工查清原因並保存相關證據,對不是因不可抗力原因拒絕返崗,長期脫崗損害企業合法權益的,可以通過協商、申請勞動爭議仲裁、提起訴訟等方式解除勞動關係,及時止損。六是根據企業所在地防控政策規定,按時報送企業工傷保險等社會保險的員工信息、繳納費用,依法繳納農民工工資保證金等,既可以有效減少企業突發疫情時的經濟壓力,也可以避免因違反法律規定被相關職能部門處罰或勒令停工停產導致省小錢吃大虧。七是結合企業實際,加強與工會組織的聯繫,制定企業疫情防控工作制度,組織員工學習並加強執行檢查,對違反企業疫情防控工作制度的員工,依法固定相關證據,以備作為企業扣減員工工資、解除勞動合同、開除等處理決定時有據可查。八是為員工提供如口罩等復工復產必備的勞動防護用品,做好領用防護用品的領用登記。企業為員工提供食宿的,應加強職工宿舍公共區域的日常消毒,進出宿舍人員管理,從正規商家進購食品原料等。

2、企業以非法融資渠道解決復工復產資金困難,有什麼法律風險?

【法律風險】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六條:“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案例】我市威寧縣包工頭李某某因承攬工程缺乏資金,遂向從事套路貸的蔡某某借款80萬元用於週轉,李某某實際獲得蔡某某借款74萬元,借款三年期間,李某某共償還蔡某某380餘萬元,但蔡某某仍強迫李某某出具虛假欠條、借條多份並據此提起民事訴訟,將李某某多年苦心經營積累的財產全部據為己有。

檢察官提示: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不少企業復工復產都面臨著資金短缺的難題。目前,銀行等金融機構紛紛出臺面向復工復產企業的金融服務綠色通道,政府部門也不斷加大對復工復產企業的資金幫扶力度。企業資金困難是暫時的,也是短時的。企業面臨融資困難時:一是千萬不能病急亂投醫,貪圖便利去借高利貸、套路貸、非法網貸。目前法律准許的民間借貸年利率一般不能超過年息24%,最高不能超出年息36%,個人長期從事盈利性放貸活動屬於違法犯罪行為,出借人收取“砍頭息”違法,“換借條”後形成的虛假債權不受法律保護,非法網貸、套路貸已被作為黑惡犯罪進行打擊。如果企業已被上述違法借貸“套牢”,即使法院已經作出生效民事裁判、調解認定合法,公安機關認為屬於民事糾紛的情況下,仍可通過向公安機關報案,申請檢察機關監督、向紀檢監察部門舉報等方式予以維權。二是企業如果通過資產置換、增資擴股等方式籌集資金的,儘量聘請律師等專業人士起草、審核合同條款,從合同是否公平合法,是否存在歧義、陷阱等進行反覆推敲,簽訂合同時最好每頁要求合同各方簽字用印或使用騎縫章,避免合同內容被偷換。如合同履行需要股東大會、股東會、合夥人會議等討論決定的,應先召開相關會議取得授權後再訂立合同,避免因無權簽訂合同被追究責任。合同履行需要辦理變更公司章程、工商登記、採礦許可證、不動產登記等的,可以約定一個較長辦理期間,避免因客觀原因不能辦理變更登記導致違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