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城裡學生每月最少要上千元生活費,農村孩子上大學每月還寄錢回家

故事:城裡學生每月最少要上千元生活費,農村孩子上大學每月還寄錢回家

老黃和妻子兩個人都有工資,可供一個兒子讀大學,卻感到很吃力,除了交學費,兒子每月的吃用還要好幾百元,這實在是個沉重的負擔。

老黃感慨著對妻子說:“我們的收入算是不錯的了,供一個孩子讀大學都這麼難,不知道鄉下那些窮苦人家是怎樣送孩子讀大學的。”

妻子說:“我怎麼知道?有閒心你自己到鄉下去問問。”

雙休日,閒來無事,老黃真的騎車到鄉下去了,他想去探個究竟。老黃的兒子有個鄉下同學叫楊壯,家裡很窮,讀中學的時候常向老黃的兒子借錢買飯票,現在楊壯和老黃的兒子在同一所大學讀書,楊壯是苦柳村人,老黃決定,就到苦柳村去看看楊壯的父母。

老黃騎一輛舊摩托車,半小時後就到了苦柳村。村頭有棵大榕樹,樹下有個水潭,一個小男孩在潭邊放鴨,老黃向男孩打聽,男孩用手中的小木棍向大榕樹後面一指,說:“小店旁邊那家就是。”

大榕樹後面有一個小雜貨店,店旁有一座泥瓦房,泥瓦房的牆壁都傾斜了,牆上還有好幾處大裂縫。這種危房怎麼能住人?做牛棚還差不多呢!老黃呵斥放鴨的男孩:“你小小年紀,竟敢騙我!”

小孩說:“我沒騙你,那真是楊壯的家,不信你自己去看。”

老黃半信半疑地走進了那個破屋子,屋裡有一對老年夫妻,一問,果然是楊壯的父母,他們正拿著一封信,看見老黃進門,就高興地請老黃幫著讀信。

信是楊壯寫的,信封已經拆開了,老黃問:“你們不是看過了嗎?”

楊壯的父親說:“是請人讀過一回了,我們還想聽一回。”

老黃理解他們思念兒子的心情,就展開信,很認真地讀了起來:“爸爸、媽媽,你們好!這個月寄兩百元錢回去……”

老黃詫異地問:“怎麼?你們的兒子還寄錢回家?”

楊壯的父親說:“是呀,入學的時候借了不少錢哪,要繳學費嘛!”

老黃問:“可楊壯去哪弄錢?他自己要上課,在學校吃用也要花錢。我兒子和楊壯在同一所大學讀書,他每月最少要我寄一千塊錢,楊壯怎麼反倒有錢寄回來?”

楊壯的父親說:“我兒子上完課去做家教,每個月有八百塊錢收入,他用六百,寄兩百回家還債。”

老黃又讀了下去:“爸爸、媽媽,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我又找到了一份家教。這家人每月給六百元,別的同學嫌少,不願幹,轉讓給我。以後我做兩份家教,你們不必為債務操心,注意休息,別累壞身體。要是你們累壞了身體,那我會比負債還要難受的……”

老黃再也讀不下去了,他的淚水已經流了下來。

老黃讓楊壯的父母說說平時是怎樣教育孩子的,可兩個莊稼人竟說,他們從來沒有教過孩子什麼。老黃想:鄉下人樸實,不願意張揚,我乾脆叫他們給兒子回封信,他們在回信中自然要教育一番兒子的。於是他就問:“你們不想給兒子回信嗎?”

楊壯的父親說:“想回,可不會寫字。”

老黃說:“我幫你代筆。”

楊壯的父親高興極了,立刻到旁邊的小雜貨店買了信封和郵票,家裡有楊壯用過的練習本,本子上還有兩三頁空白的,正好撕下來當信紙用。

老黃興致勃勃地給楊壯的父親代筆,滿以為他會說出許多教育兒子的話來,可是,楊壯的父親只講了十來句,一頁紙都沒寫滿就結束了,而且說的全是套話,看樣子,楊壯的父母並不是謙虛,他們似乎真的沒怎麼教兒子。可他們的兒子為什麼那麼好呢?老黃百思不得其解。

老黃在信封上寫好姓名、地址,再把那張寫有十來句套話的薄紙折一折,塞到了信封裡。信封空空的,乍一看還以為裡面沒有信。楊壯的母親說:“信封太空了,還可以再裝一點東西。”原來,楊壯有頭疼的老毛病,從小就是父親把一種草藥磨成粉給他服用的,這個學期他忘了把藥粉帶去。

於是,楊壯的父親便把一小袋藥粉攤得平平的,裝到信封裡。他得意地對老黃說:“你瞧,一點也看不出來。”

老黃說:“是看不出,但可能超重了。”

楊壯的父親詫異地問:“寄信不能超重?”

老黃說:“對,一封信不能超過20克。”

楊壯的父親一聽,特意把這封信拿到隔壁的小店,用店主的天平秤稱。幾分鐘後,他回來了,說:“真是巧了,如果把信紙取出來,這封信剛好20克,一點也不超重。”

楊壯的父親真的把老黃代寫的那張紙取了出來,丟到了灶肚裡。

老黃問:“你把那張紙取出來,這還是信嗎?純粹是一個藥袋子了。”

楊壯的父親一邊粘信封口,一邊說:“管它呢,能把藥寄到兒子手裡,比什麼都好。”

看著夫妻倆高興的樣子,老黃忽然明白了:楊壯收到一封裝著藥粉的無字信,該有多少感慨湧上心頭?這樣的父母,怎麼會沒有一個好兒子呢?王立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