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食廳:如何深入實施食品安全信用監管?張守文支“八招”

近日,現任黑龍江東方學院食品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哈爾濱商業大學常務副校長、教授、原黑龍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常務副局長張守文做客中國經濟網議食廳,就在當前的特殊時期中如何強化信用監管、落實企業的食品安全主體責任這一話題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的“雲端採訪”。

聯合懲戒機制日益完善 各地開展仍不平衡

近年來,各地陸續建立完善了食品生產經營者食品安全信用檔案制度,逐漸完善食品從業人員違法後行業禁入和食品行業“黑名單”制度。

“各地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與金融銀行系統共同建立了食品安全金融徵信體系和聯合懲戒機制,這是推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和大監管的一項制度創新,通過將食品企業的食品安全失信行為與金融機構(銀行等)信貸掛鉤,形成市場倒逼機制,督促和強化食品企業誠信自律,守法經營,保證食品的質量和安全。”張守文認為,目前誠信信息採集的食品企業不斷擴大,信用評價方法更加科學,聯合懲戒機制日益完善,倒逼食品企業強化主體責任意識的成效十分明顯。

但與此同時,他也指出,各地在開展食品安全與金融機構聯合懲戒機制方面很不平衡。“有的地方不夠重視,推進力度不大,工作進展遲緩,法律法規制度缺失,信用信息還不能共享共用,企業失信信息徵集還不夠廣泛,聯合懲戒的標準不夠明確,執行中存在困難,這些問題與新時代新形勢的要求很不適應。”

八大方式推進食品安全信用監管

發達國家食品安全監管的成功經驗證明,深入實施食品安全信用監管制度,是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長效機制和最根本的措施。

“通過推行食品安全信用監管,可以調動社會各方面共同推動食品安全聯合懲戒機制的實施和運用,促進食品安全保障由單純依靠政府監管向多方主體參與、多種要素髮揮作用的公共治理轉變。”張守文表示。

那麼,食品安全信用監管制度在我國將通過什麼行之有效的方式推行?對此,張守文提出了八點建議:

一是在新時代要全面加強食品企業信用監管,完善食品安全信用監管制度,構建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基於信用的失信懲戒、守信激勵機制,實現“一處失信,處處受限”,進一步提高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誠信意識。

二是完善食品企業食品安全信用檔案制度,完善食品從業人員違法後行業禁入和食品行業“黑名單”制度,儘快將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納入信用聯合懲戒範疇,提高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違法成本。

三是在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與金融機構聯合懲戒機制的基礎上,充分借鑑鐵路、民航系統對嚴重失信人員限乘高鐵、飛機的成功經驗,進一步強化和細化食品安全信用監管的具體措施。

四是新時期應進一步構建食安監管部門、金融、自然資源、海關、稅務、政府採購、鐵路、民航、交通等更多部門聯合懲戒機制,實施範圍擴大到所有地區、所有食品(食用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積極探索將網絡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等新業態納入聯合懲戒範疇。

五是進一步重點推進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對失信食品企業從嚴聯合懲戒機制,構建“紅黑”榜單,金融機構對失信的食品企業實行差異化信貸政策。對守信的食品企業予以降低貸款利率、增加授信額度等獎勵;對失信的食品企業予以提高貸款利率、不予貸款等懲罰,督促食品企業更加遵規守法,做誠信企業,生產道德食品。

六是積極探索運用智慧監管手段,加快構建統一高效的全程可追溯、互聯共享的食品安全信用信息管理平臺,完善企業信用信息動態共享機制,不斷提高各類食品企業的基本信息和不良信息的採集效率,實現轄區範圍內食品安全信用信息互聯互通、資源共享。

七是推進企業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工作,強化不合格產品和違法違規企業信息披露、企業自我聲明和信用承諾,實現“陽光監管”。將企業責任主體信息、企業生產許可信息、企業食品安全承諾書、食品添加劑使用情況、日常監管信息等向社會公示。督促和警示食品生產企業全面履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推動食品安全社會共治,促進食品產業健康發展。

八是鼓勵各級各類食品行業組織、社會信用服務機構積極參與食品企業信用記錄建設,通過各種渠道依法依規蒐集整理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失信信息。鼓勵廣大人民群眾如實舉報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相關失信行為信息。

企業需堅持誠實守信 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

在張守文看來,對一個企業來說,誠實守信是企業的“形象”、企業的品牌、企業的信譽,是企業興旺發達的基礎,誠以致信,信以致遠。誠實守信也是企業的生命,是企業生存之本。企業只有講誠信,才能贏得顧客的信賴,才能贏得市場,沒有信用,企業就會失去客戶,失去市場,失去生存發展的空間和希望。

“如果食品企業為了追求最大利潤而弄虛作假、以次充好、假冒偽劣和不講信用,儘管也可能得利於一時,但最終必將身敗名裂、自食其果。”張守文指出,我國一些企業之所以能興旺發達,持續發展,做大做強,走向世界市場,儘管原因很多,但“誠信為本”肯定是最重要的因素。

目前,全國各地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陸續復工復產。新冠肺炎疫情使得食品行業遭受了很大的經濟損失。對此,張守文表示,在當前這個特殊的時期裡,食品行業和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更要認真地落實企業的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守住底線,誠信經營,自覺地做道德企業,生產加工良心食品,為廣大消費者生產加工出更安全、更美味、更健康的食品。(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王城 劉瀟瀟 項佳麗)

本文源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