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靖難之役後,朱棣是怎樣對待大哥朱標的妻子和兒子們的?

孫見福


依其功績,朱棣可稱為一代明君;可依其走向帝王寶座的路數,堪比商紂,令人不齒。

原本,朱元璋欽定的皇太子是朱標,朱標命薄,比自己老爹死得還早,這讓老朱再在自己眾兒子中難以選擇接班人了。好在朱標有五個兒子,朱元璋很喜歡朱標的二兒子朱允炆,就立其為皇太孫。

朱元璋駕崩之後,朱允炆登基,燕王朱棣就開始在北京鬧事,後來帶著燕軍一打到了南京,並稱帝,朱允炆是被燒死還是逃走?至今還是個謎。


朱標原有一妻一妾,妻是常遇春之女常氏,她為朱標生嫡長子朱雄英和老三朱允熥。朱雄英早夭,常氏在生下老三時難產而死;妾是尚書呂本之女呂氏,他為朱標生了老二朱允炆、老四朱允熞和老五朱允熙。

所以,“靖難之役”後,朱標的妻子只有呂氏,兒子呢,除了朱允炆外,還有老三朱允熥、老四朱允熞和老五朱允熙三人。


呂氏在朱允炆當上皇帝之後就被尊為皇太后,靖難後,朱允炆親媽呂氏就降格了,從皇太后降為皇嫂;朱棣把方孝儒等一班建文舊臣清理得差不多了以後,這才把自己的嫂子接來,收斂自己凶神惡煞的模樣,作小女兒形狀,開始聲淚俱下地來了個被逼無奈的解釋;由於帶頭謀反,殺人放火,罪惡昭彰,兒子也為此而下落不明,呂氏根本不聽他的,朱棣也均可奈何了;不過呂氏此後也只能在朱棣的管控下生活了,朱棣知道先要穩住她。

同時,朱棣取消了大哥朱標的太子稱號,這樣無異於取消了呂氏的稱號,降低了她的地位,歹毒啵?


隨後,朱棣命她和11歲的兒子朱允熙一起到懿文陵為丈夫朱標守陵,這個是時候,她已經被貶為“懿文太子妃”,4年後,這母子二人死於朱允熙府邸的一場“意外”火災。

24歲的老三朱允熥和17歲的老四朱允熞已經成人,懂得什麼是殺父之仇,無形中對朱棣形成了一各威脅,朱棣坐北朝南後,便將吳悼王朱允熥和衡愍王朱允熞召回,廢黜為庶人,又將哥倆囚禁到了鳳陽,也沒有什麼歲月靜好,先是朱允熞莫名其妙地死掉了,後是朱允熥也突然暴斃。


總結,朱標的妻子和兒子都沒有得到了好死,明眼人都知道這是朱棣為粉飾自己得位的正統性,殺人滅口作出的措施,在皇權面前是沒有親情的。


希望星晨58298869


1402年,靖難之役後繼位時,朱棣年僅42歲,這個年紀分明是帝王如日中天之時,可雄風依舊的朱棣卻在此後的20多年裡,未生下過一個子嗣。

是朱棣忙到沒時間寵幸妃子?答案顯然不是,畢竟男人生孩子只需要三兩分鐘,再怎樣忙,這個時間終歸是有的。

民間傾向於認為:壯年繼位的朱棣之所以一直無所出,乃是因為他奪位不正,且繼位後幹了太多傷天害理的事,遭了報應所以無所出。

這些傷天害理的事裡,除了將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和侄孫朱文奎弄“失蹤”外,還包括:用極其陰冷的方式“處理”了太子大哥朱標的妻子和兒子們。

朱標是明太祖朱元璋與馬皇后的嫡長子,因為出身高貴且是長子,他成了朱元璋最理想的皇位繼承人。他一生共有五個兒子,其中,除長子朱雄英夭折外,其他四子在他英年早逝後均在世。

朱標這五個兒子中,皇長子朱雄英和皇三子朱允熥為太子妃常美榮所生。常美榮是常遇春的長女,於洪武四年時,被朱元璋親自下詔冊封為朱標的太子妃。後不幸因生朱允熥去世。

其他三子,即建文帝朱允炆、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熙,均為繼任太子妃太常寺卿呂本的女兒呂氏所生。影視劇中朱允炆

在講究尊卑、嫡庶的古代,朱標這五個兒子的身份地位都非常尊貴。自然,他們在皇位繼承上,都比篡侄子位的朱棣更加名正言順。

這種名正言順,也便成了他們下場淒涼的鋪墊。

朱棣繼位後,一直在苦苦找尋朱允炆下落的同時,時刻擔憂著大哥的兒子們會回來奪回皇位。皇位對朱棣的誘惑力有多大,他內心深處的擔憂就有多重。

臥榻之上,豈容他人酣睡,睡眠質量越來越差的朱棣“清理”大哥朱標的兒子們終究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最初,朱棣對大哥朱標的孩子們和老婆還算客氣,畢竟面子工程得做足。實際上,這些“客氣”僅僅是他等待時間的過程罷了。

朱標的三子朱允熥本非常受寵,畢竟,他是太子妃常美榮拼了命換來的孩子。建文帝朱允炆在位時,曾封這個弟弟為吳王。

可未等到朱允熥去往封國杭州就藩,朱棣就篡位成功了。於是乎,朱允熥的人生也開始發生了驚天逆轉:他先是被降為了居漳州的廣澤王,隨後又被召回京師貶為了庶人,再後來,則被囚禁在了鳳陽,後暴斃而亡。

朱允熥的一生無疑是被永樂帝朱棣捏在手裡的一生,說來,朱棣亡朱允熥著實是費了一番功夫的。朱棣處置大哥朱標的四子朱允熞的手法,與處置其三子朱允熥的手法,幾乎是完全複製粘貼的。影視劇中朱標

相比之下,朱棣清理大哥五子朱允熙的手法明顯就與處置他幾個哥哥不一樣了。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相比哥哥們,他年歲最小。

皇叔叔朱棣篡位時,朱允熙年僅11歲,這個年紀在任何年代都是尚未知事之時。可即便如此,朱棣也未放過他。

朱棣先是將徐王朱允熙降為了朱允熙,這個路數與朱棣對付哥哥們的手法一致。所不同的是,緊接著,朱棣並未繼續給他降級或是貶為庶人,而是讓他和母親呂氏一起去了懿文太子陵,給父親朱標守陵墓去了。

公元1404年,朱允熙被永樂帝改封為甌寧王,"不遣之國"世奉太子祀。聽這架勢,朱允熙和母親頗有能倖免於難的意思。

然而,這之後僅僅兩年,年僅16歲(剛剛成年)的朱允熙和母親便因府邸中莫名起火,被活活燒死。

好在,朱允熙死後,得了一個“哀簡”的諡號,說來,這結局終歸要比其他幾個哥哥強。

朱棣做了如此多,是否就能安心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即便最終已經得了民心,坐穩了江山,也處置了大哥的眾兒子們,朱棣也依舊不安心。

為此,他甚至幾次三番派鄭和下西洋,名義上是為建立邦交、鞏固政權,實際上卻多少是為探尋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

可惜,直到朱棣辭世,他也未能探尋到朱允炆的下落。這便也意味著,他繼位後一直生活在擔憂和恐懼中,如此巨壓下,加上國事繁忙,竟導致他在位23年,未生下過任何子嗣,這在歷史上,真真算是奇事一樁。

是報應否?誰知道呢?


記者李滿


朱棣當上了皇帝之後,是如何對待嫂子和侄子們的呢?

四個字,滅絕人性!

朱標有六個兒子,大兒子和小兒子早夭,剩下了四個,老二朱允炆,老三朱允熥,老四朱允熞,老五朱允熙。


老二朱允炆

朱棣攻入南京之後,發現宮殿火光沖天,朱允炆不知所蹤,有人抬出了數具燒焦了的屍體,無從分辨是男是女。至此,朱允炆死還是逃了,成了歷史懸案。

朱棣繼位之後,花了一生時間去尋找朱允炆,不僅派了鄭和從水路上尋找,還派了胡濙從陸路上尋找。

鄭和一無所獲,但胡濙找了十六年之後,據說找到了朱允炆,原來朱允炆根本沒有離開中國,而是藏身在了江蘇吳縣普洛寺內。

然而,胡濙找到朱允炆之後,發現他已病入膏肓,奄奄一息了。等胡濙趕回北京,連夜向朱棣彙報之後,朱棣嘆了口氣,說了句“讓他自生自滅吧!”

不久之後,朱允炆病死了!


老三朱允熥

朱允熥是太子妃常美榮生的第二個兒子,生完第二天,太子妃就死了,朱標悲痛萬分,將對妃子的愛都傾注在了這個孩子身上。

朱允炆繼位之後,封了朱允熥為吳王,可還沒等朱允熥前往杭州就藩,朱棣就攻入了南京城,至此他的人生髮生了驚天大逆轉。

先是被降為漳州廣澤王,後又被召回,貶為老百姓,幽禁在老家鳳陽,不久暴亡。

老四朱允熞

朱棣處死朱允熞的手法,與處死朱允熥出奇的一致,幾乎就是原版複製。

先是將朱允熞降為懷恩王,不久之後,與朱允熥一同貶為庶民,囚禁於老家鳳陽,不久死去。


老五朱允熙

朱棣處死朱允熙的手法,與前兩個侄子略有不同,先是將朱允熙降為敷惠王,後又將朱允熙連同母親呂妃,一起攆入了朱標的陵墓,說是給朱標守陵。

兩年之後,朱允熙和母親居住的房子突發大火,二人均被燒死於屋內,誰放的這把火?

除了朱棣,還能是誰!

至此,朱標的四個兒子和一個妃子都被弄死了,朱棣終於可以安心了!


一半秋色


(成祖朱棣)

1402年,谷王朱穗和曹國公李景隆發動金川門之變,向燕軍投降,朱棣率領軍攻入南京,南京皇宮失火,建文帝朱允炆與太子朱文奎不知所蹤。為期四年的靖難之役以朱棣的勝利而告終。

朱棣篡位之後,殘酷懲處了堅持效忠建文帝的臣子。如翰林學士黃子澄,兵部尚書齊泰皆被肢解殘殺,子嗣十五歲以上者也全被處死,不滿十五歲者和旁支宗族發配邊疆,家中女眷充入教坊司為妓。

對於大臣如此,朱棣對其大哥朱標的幾個兒子,也就是建文帝的弟弟,朱棣同樣是心狠手辣。

朱標活到成年的兒子一共有四個:太子朱允炆、吳王朱允熥、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𤐤。

朱棣一上臺就取消朱標的明興宗廟號,重新追諡為懿文太子。接著先是將朱允熥、朱允熞、朱允𤐤由親王將為郡王。

隨後,又以不能忠直輔佐建文帝為由,把這三個侄子廢為庶人,圈禁了起來。

最後這三人的結局全部以暴死告終。

至於到底真的是病死還是另有隱情,明眼人心中自然知曉。

朱標的這個三個兒子中,可能只有吳王朱允熥留有後代,明代稱之為“吳庶人”。直到明英宗時期他們的境遇方才好轉。

而建文帝的留下的唯一一個兒子朱文圭,也就是朱標的孫子,也被朱棣囚禁了起來。朱棣奪權之時朱文圭僅僅2歲,可能是覺得他對於自己的威脅不大,朱棣沒有讓他暴斃。

朱文圭被圈禁了五十多年,也是到了英宗時期才被放了出來。據史料記載,重獲自由的朱文圭百感交集,由於被囚禁多年,他連牛馬都不認識了,獲釋沒多久就死了,他的後代被稱之為“建庶人”。

(明英宗曾被景泰帝長期囚禁於南宮,之後重奪帝位的他深知被囚之苦,力排眾議將朱標的後代全部予以赦免,恢復了他們的自由)

到南明時期,風雨飄搖的弘光政權為了收攏人心,才將靖難建文諸臣和宗室平反,追復原封號。


千佛山車神


朱標之死是導致明朝的一個轉折點,朱元璋花費了幾十年的精力培養朱標,為的便是讓他成為一個更優秀的皇帝。

可誰知道,朱標竟然在37歲那年病死了。

朱標死了之後,朱元璋又將希望放在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的身上,所以他又花了很多精力去培養朱允炆。

只不過朱允炆卻遠不如他的父親朱標,不僅在能力上不如朱標,在性格上也是如此,朱標是仁厚,朱允炆卻是憨傻,也沒有自己的主見,聽風便是雨,總是別人說什麼他便信什麼,缺乏自己的判斷力。

黃湜、齊泰說應當削藩,說了一通有的沒的,朱允炆聽完之後覺得所言有理,於是在時機不成熟的情況下便決定削藩。

那時候的朱允炆坐穩了皇位了嗎?沒有,朱元璋臨死前之所以命令諸王不得入京奔喪,為的便是讓朱允炆能夠順利即位,朱允炆那點斤兩朱元璋可太清楚了,沒個幾年時間朱允炆別想坐穩皇位。

可是黃、齊二人急於立功,急於給自己增加政治籌碼,朱允炆這邊才即位,他們那邊便迫不及待地忽悠朱允炆削藩了。

於是,由於黃、齊之輩的盲目削藩,終於引發了“靖難之役”,朱允炆白白將皇位送給了朱棣。

朱允炆作為一個皇帝,沒有自己的主見,沒有自己的判斷力,更沒有識人、用人的本事,也無怪乎他會在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讓朱棣翻盤,被朱棣給打敗了。

他用的那個李景隆,打不過朱棣,喪師數十萬便算了,朱允炆也沒追究李景隆的責任,可是朱棣兵臨城下,李景隆那廝卻背叛朱允炆,跑去給朱棣開門,這是人乾的事嗎?朱棣都覺得李景隆無恥,所以後來將來給他圈禁了。

朱棣雖然打著“清君側”的旗號一路打到南京城,可誰都知道他不僅要“清君側”,更要“清君”,他是要自己當皇帝,朱允炆再傻也知道這一點。

所以在朱棣攻入皇宮之前,皇宮便已經著起了火,死了不少人,據說朱允炆和他的皇后、長子朱文奎便死在了這場火中。

只不過,也有人說朱允炆並沒有死,死的只是替身罷了,朱允炆早已經通過暗道逃出了皇宮,此後才不知所蹤。

除了朱允炆之外,朱標實際上還有四個兒子,即長子朱雄英、三兒子朱允熥、四兒子朱允熞和五兒子朱允熙,朱雄英、朱允熥系常氏所生,朱允炆、朱允熞和朱允熙則系呂氏所生,朱棣“靖難之役”成功之後是如何對待他們的呢?

實際上,朱雄英早在8歲那年,也即1382年的時候便夭折了,他的母親常氏則在1378年生下朱允熥之後便死了。

所以,在“靖難之役”後仍然在世的只有呂氏和朱允熥、朱允熞以及朱允熙四人。

呂氏是洪武年間太常寺卿呂本之女,朱允炆即位當了皇帝之後被尊為皇太后,不過靖難之後,朱棣當然不會再允許她是皇太后,所以降為“懿文太子妃”。

呂氏雖說是朱允炆的生母,可也是朱棣的皇嫂,他也是打著“清君側”的旗號攻入南京的,自然不敢拿呂氏怎麼樣,但也將她“發配”去給朱標守陵。

說是守陵,實則是軟禁。

當時被打發去和呂氏一起給朱標守陵的實際上還有時年11歲的朱允熙,當所有人以為朱允熙可以因此保住性命的時候,四年之後卻又發生了“意外”——朱允熙的府邸發生了火災,朱允熙竟然被活活燒死了!

朱允熙再怎麼樣也是一個王爺呀,府裡下人丫鬟伺候著,一個15歲的少年王爺竟然能夠被活活燒死,豈不怪哉?

只能說朱棣的手段太狠辣,朱允熙的存在對他而言始終是一個隱患,雖然年幼,但也得斬草除根。

當時24歲的朱允熥和17歲的朱允熞,相對於朱允熙而言更具威脅性,所以朱棣一即位便將他們二人廢為庶人,然後遠遠地囚禁到了鳳陽。

他們被囚禁在鳳陽可不意味著便可生命無虞,先有朱允熞不明不白地死去,後有朱允熥突然暴斃。

靖難之役後,朱標的遺孀和兒子沒有一個有好下場,全部被朱棣給斬草除根。

即便將朱標的遺孀和兒子殺完了,朱棣也沒有完全放心,因為他自己也懷疑當年在皇宮裡被燒的人不是朱允炆,所以一直派人在外四處搜尋朱允炆的下落,以期能夠徹底剷除這個後顧之憂。

倘若朱標仍然活著,又何至於此?

倘若朱允炆能有朱標的幾分本事,恐怕也不至於此。

朱允炆之失天下,不僅在於他能力不行,也在於他沒有朱棣那麼狠,只能說朱允炆真的沒這個命。


史不知味


靖難之役以後,朱棣佔領了南京城,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雖然此時大明江山還是姓朱,但是卻從朱標一脈落到了朱棣一脈手上,此時的朱棣雖然已經稱帝,但在他心裡一直有塊“石頭”壓著,因為自己是篡位得來的江山,而朱標一脈才是大明的正統正根所在。那麼,朱棣是怎樣對待朱標妻子和兒子們的呢?


朱標是朱元璋的大兒子,按照“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規矩,朱標成為了大明王朝接班人的人選。然而,朱標卻跟皇位無緣,在他37歲這一年就死去了。朱標死後,朱元璋並沒有在兒子中再選接班人,而是在朱標一脈選擇繼承人,也就是他孫子這一輩的!


朱標共有六個兒子,其中他的大兒子和小兒子早夭,而剩下的四個分別是:老二朱允炆,老三朱允熥,老四朱允熞,老五朱允熙。在這四個人中,朱元璋選中了朱允炆為接班人,而最終朱允炆也繼承了皇位,但是由於他的削藩制度惹怒了燕王朱棣,所以才有了後來的靖難之役,朱允炆在這場戰役中下落不明(表面證據顯示朱允炆自焚而死)!

靖難之役過後,朱標一脈只剩下了老三朱允熥,老四朱允熞,老五朱允熙。在當時老三朱允熥和老四朱允熞已經成年,被朱允炆封分在外地,朱棣稱帝后,就把他們招回了京城,剝奪了他們的封號,隨後又把他們貶到鳳陽老家守祖陵,然而就在不久後兩人便雙雙暴亡了!



至於老五朱允熙由於當時還小,所以由他的母親(朱標的呂妃)帶著,朱棣稱帝后曾優待過他們一段時間,但不久後,朱棣便將他們倆貶去為朱標守陵。就這樣,在兩年後的一天,朱允熙母子倆居住的房子突發大火,母子倆都被燒死在了屋中!


隨著朱標一脈全部死去,朱棣心裡的“石頭”也放了下來,至於他們真正的死因,朱棣應該最清楚不過了!


唐古看今


趣談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當時的朱棣,非常開心的騎著自己的戰馬來到了南京城下,突然之間出現一位大臣,並且告訴他,你不可以當皇帝,皇帝只能讓朱允炆當。這句話,讓朱棣非常羞惱並且揚言要殺掉他。這位大臣突然之間站起身來指著朱棣說道:你今天哪怕殺了我,殺了我全家,我也不怕你。

朱棣繼續說,你信不信我殺你九族?你殺我十族又如何?那位大臣非常硬氣的說道。當然在歷史上所有的硬氣都是需要付出血的代價的,不久之後這位大臣死了,而與此同時伴隨了整個明朝以及整個封建王朝最為傳奇的血腥制度,殺九族。不好意思,殺九族已經無法形容此次血腥了,在殺九族的同時往上翻了一個維度,殺十族正式誕生。

事件回顧

上面的那位大臣是方孝孺,整個明朝初期的才子、政治家、最有名氣的文人書生,與此同時僅僅因為一句話便被朱棣殺了十族。

說這個故事和今天我們需要去講的這件事情有什麼聯繫嗎?

表面上來看並沒有,但只要挖到底就不難發現,朱棣對於任何膽敢觸犯皇權的人都殺紅了眼,甚至毫不留情,因為此時的朱棣絕對不允許自己費了4年時間拼死拼活拿下來的大明皇帝,突然之間被別人鑽了空子。

這也就不難理解接下來與朱標相關的妻子兒女的悲慘下場了,因為在朱棣看來這些人全都是不穩定因素,必須要及時抹除,如果他們不死,朱棣將寢食難安。

朱標共有6個兒子,4個女兒,與此同時有兩個媳婦,還有一些妃子,原本想整一個表格,把他們的生平往事以及如何死去通通做一個記錄,現在好像沒有什麼必要了,畢竟在朱棣當上皇帝之後的不久的一段時間裡面,他們將統統死去,並且死因各不相同。

呂妃為朱標生下了4個兒子,大兒子自然而然的當上了皇帝,也就是朱允炆,剩下的三個兒子當中死掉了一個,當朱棣佔領南京城之後將剩下的兩個兒子通通剝去爵位,並且關押在一個小木屋裡面,十五年之後意外死亡,死因不明。

除此之外,朱標的太后和他的小兒子在朱棣當上皇帝之後的第2年裡面突然遭遇了一場大火,在這場大火當中,母子二人通通被燒死,無一人生還。

沒錯,這就是事實

朱棣在當上皇帝之後做了兩件事情,表面上來看,這兩件事情非常小,卻已經決定了朱棣對於自己大哥的後人的一些處理態度。

第1點朱棣未經允許擅自更改了歷史記錄,比如在對應史籍當中,朱元璋由原來的非常喜歡大兒子朱標變成了非常喜歡自己的四兒子朱棣,並且非常討厭朱標,奈何當時的朝廷勢力迫不得已才將自己的大兒子立為皇帝。

第二點,朱棣肆意的抹黑朱允炆以及與朱允炆相關的後宮宮女、朝中大臣、民間勢力。這一切都做完之後,自然而然的不能允許朱標子孫這樣的後患存在,因為朱允炆的名聲似乎還算不錯,未來在某一天他突然出現或者由朱允炆的其他兄弟率領天下的兵馬前往討伐朱棣的話,那必然是一件麻煩事,既然斬草就要除根。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希冀大家點贊、評論、關注,小生在此謝過!】


趣談唐宋元明清


朱標和朱棣的關係怎麼樣

史書上關於朱標和朱棣的關係介紹的很少,但在朱標當時還是太子的時候,在眾多藩王中威信是很高的。朱標的性格與朱元璋完全是不同,從小接觸儒家思想,性格仁慈寬厚,對弟弟們十分關愛,弟弟們曾多次犯錯,當然也包括燕王朱棣在內,都是朱標從中調解,向朱元璋求情,才使他們免受責罰,弟弟們對這位大哥是很信服的。如果朱標不死,繼承皇位,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皇帝!
朱標(影視劇照)

太子為人友愛。秦、周諸王數有過,輒調護之,得返國。有告晉王異謀者,太子為涕泣請,帝乃感悟。帝初撫兄子文正、姊子李文忠及沐英等為子,高後視如己出。帝或以事督過之,太子輒告高後為慰解,其仁慈天性然也。---摘自《明史》

你要說在朱元璋的幾個兒子當中,哪個兒子跟他性格最像?答案就是朱棣!朱元璋晚年的時候,一度懷疑朱棣將要謀反,朱棣裝瘋才躲過此劫。
朱棣

靖難之役後,朱棣當上了皇帝,雖說是被朱允炆逼得,但畢竟這個皇位是從自己的親侄子手中奪過來的,畢竟名不正言不順!朱棣鞏固皇位的手段,跟自己的老子朱元璋有的一拼。

讓我們看看朱棣是怎樣對待朱標的妻子和兒子們的?

朱標有兩個妻子:常氏、呂氏,五個兒子:老大朱雄英、老二朱允炆、老三朱允熥、老四朱允熞、老五朱允熙。

常氏是常遇春的長女常美榮, 17歲嫁給朱標,朱元璋親賜的太子妃,老大朱雄英和老三朱允熥就是她所生,再生老三的時候難產而死。而老大朱雄英八歲時就死了, 沒有給朱棣動手的機會。

在常氏去世後,朱標就娶了呂氏。老二朱允炆、老四朱允熞、老五朱允熙都是呂氏所生。當年朱棣攻下南京金川門後,就被朱棣請到自己軍營中,當時朱棣還特意向她講述了自己不得不起兵的原因。當然,這不過是做做樣子給明朝的臣子百姓看。後來,呂氏在回去皇宮的路上,宮中突然起大火,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終,朱棣曾派人去找過,但都沒有找到,人間蒸發了一樣。後來朱棣就廢掉呂氏的太后之位,改稱她為懿文太子妃。
建文帝(影視劇照)

老三,老四、老五都在朱棣即位後,先是被降了職,緊接著老三、老四被就召回京城廢為庶人,囚禁在了鳳陽15年,兩人都在同一年1407年先後離奇死去。說老三暴病死的,估計令人難以信服。

老五與母親呂氏被朱棣發配到朱標的墓地為其守墓,兩年後也就是1406年,死於一場大火中,母親呂氏則下落不明。他們的死雖然沒有明確證據是朱棣所為,但明白人都看的出來!
朱允熙(影視劇照)

結語:

朱棣為了鞏固自己皇位,不惜殘殺迫害同族,不可謂不狠,比起老子朱元璋的手段則更狠!如果你是朱棣,你會怎麼做?歡迎大家討論!


燈下螢火學歷史


朱標是明太祖朱元璋與馬皇后的長子,朱元璋對其寄予厚望。在李善長的推薦下,朱元璋任命當時的學者宋濂為朱標的老師。朱元璋自立為吳王后,朱標便被立為世子,當時他只有九歲。朱元璋稱帝后,立朱標為太子。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五月,三十七歲的朱標英年早逝。朱標的次子朱允炆被朱元璋立為皇太孫,當時朱允炆尚不到十五歲。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駕崩,二十一歲的朱允炆登基即位。

朱允炆上位伊始,為鞏固皇權,著手對藩王進行削藩。朱允炆的叔父燕王朱棣乘機兵變叛亂,發動了“靖難之役”。這對叔侄的帝位之爭從建文元年一直持續到建文四年,戰爭的結果便是朱棣攻破南京,朱允炆下落不明。而朱棣對朱允炆的遺臣們的打擊也是非常冷酷而殘忍的。文學博士方孝孺被誅九族後遭活剮而亡;兵部尚書鐵鉉、刑部尚書暴昭等都被朱棣折磨慘死。那麼在這次浩劫中,朱標的妻子及兒子們又會遭到朱棣的如何處置呢?


朱標先後有兩位太子妃。元妃常氏就是開平王常遇春的長女。常氏在洪武四年(1371年)被朱元璋冊封為太子妃,當時常氏只有十六歲。常氏為朱標誕下二子,分別為虞懷王朱雄英、吳悼王朱允熥。朱允熥生於1378年,也就是在生下此子後,常氏因難產而亡,年僅二十四歲。

朱標的繼妃為太常寺卿呂本的女兒呂氏,呂氏為朱標生育了四子,分別為建文帝朱允炆、衡閔王朱允熞、徐簡王朱允熙及朱標第六子(早夭,未命名)。

靖難之役後,呂氏被朱棣趕出皇宮,與幼子朱允熙居住在朱標的寢陵,為朱標看守陵墓。在1406年時,呂氏的府邸莫名其妙的失火。在這次火災中,呂氏喪生。


朱標的兩位太子妃為其生育了六個兒子。其中常氏所生的長子朱雄英在八歲時夭折,呂氏所生的第六子也在未命名時早夭。而呂氏所生的朱標的次子便是建文帝朱允炆。眾所周知,建文帝在靖難之役後不知所蹤。那麼,朱標的其他三子在靖難之役後境遇如何呢?

吳悼王朱允熥,生母為常氏,是建文帝的異母弟。朱允熥十七歲時,祖父朱元璋為其選定兵馬指揮趙思禮的女兒為妃。朱允炆即皇帝位後,晉冊這個弟弟為吳王,領藩杭州。可朱允熥還未來得及就藩,靖難之役就爆發了。

靖難之役後,朱允熥就被朱棣貶謫為廣澤王,打發到漳州去了。又過了幾年,朱允熥被廢為庶人,被關押於鳳陽。後來在1417年,三十九歲的朱允熥突然暴卒。


衡閔王朱允熞是建文帝的同母弟,他在建文元年晉封衡王,但因為靖難之役的緣故,也未就藩。朱棣稱帝后,朱允熞被貶為懷恩王,被流放到建昌。後來又與三哥朱允熥同時被廢為庶人,關押於鳳陽,於1414年卒,年僅二十九歲。

徐簡王朱允熙在靖難之役後被貶為甌寧王,與母親呂氏為父親朱標守靈。1406年,朱允熙與母親呂氏死於一場離奇的火災,年僅十五歲。

朱標的兩位太子妃和六個兒子,除了元妃常氏、長子朱雄英和第六子死於靖難之役前,其餘一妃及四個兒子均無善終。其中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其餘三子,或暴卒或鬱鬱而終或葬身火海。以朱棣冷酷而殘忍的性格,對朱標的家眷必定會斬草除根。


歲月是一條河流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 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朱棣,他是在明朝比較有名的皇帝。早些年朱棣被封為燕王。


朱棣當時並不滿意朱允炆的統治,朱允炆曾要削藩,朱棣後來造反,這就是歷史上,朱棣發動的靖難之役。

朱棣在這場戰爭中勝利,他成功登基之後改元永樂,自從這件事之後。他又是如何對待他大哥朱標一家的?


當時朱標因病去世,走的比較早。朱標有5個兒子,其中就包括朱允炆。這也是朱允炆後來為什麼即位,朱允炆後來失蹤了,不知去向。朱標的大兒子夭折了,老三被朱棣削了王位,被朱棣關了起來。後來朱標的三兒子比較離奇的死去。

至於老四跟老三的死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在被囚禁當中,爆體身亡。這些看似比較的悄無聲息,無跡可尋,可到底誰在背後操控,可想而知。除了朱棣還能有誰?至於朱標剩下的小兒子,開始被朱棣栽培。細心的培養,所有人都覺得朱棣終於還有點良知。


朱棣留下朱標的小兒子唯一的香火,安排他到朱標的墓前盡孝道。本以為朱棣不會趕盡殺絕,會一直留著朱標的小兒子。可世事難料,尤其是帝王的心思。這件事沒過了多久,朱標的小兒子突然遭遇了一場大火,也就是那場大火,朱標的小兒子也死了。

自古帝王最為薄情,在朱棣的身上讓我們清楚的看到了。朱標的一家可謂是無一活口,除了朱允炆失蹤,沒有遭遇慘死,其他的子女全部意外而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