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事業單位今明兩年雙雙擴招!大學生迎來就業新行情

國企、事業單位今明兩年雙雙擴招!大學生迎來就業新行情

外匯天眼APP訊 : “金三銀四”是往年大學生春季招聘最好的時節,今年卻因遭遇新冠疫情而顯得變數重重。

為了給874萬大學生吃下“定心丸”,決策部門在連續推出研究生擴招、事業單位擴招之後,25日又宣佈國有企業將連續兩年擴大招聘高校畢業生的規模。

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吳江對第一財經表示,如果通過此次擴招,國企和事業單位吸納40%左右的大學生,那將對今年的大學生就業起到積極作用。

“國企、縣級及以下的事業單位是有吸納高校畢業生潛力的,而且更多年輕人借這個契機進入國企和事業單位,對這些單位來說也是一筆難得的人才儲備,”吳江說。

國企今明兩年擴招大學生

人社部副部長遊鈞在25日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國有企業要連續兩年擴大招聘高校畢業生的規模,並且不得隨意毀約,不得將在本單位實習的期限作為招聘入職的前提條件。

此前,相關部門已經推出了研究生擴招18.9萬,專升本擴招32.2萬以及今明兩年事業單位空缺崗位主要用於專項招聘高校畢業生的舉措。

大學生就業是我國當前“穩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就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鬍春華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調研“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開展情況。胡春華聽取了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的就業情況和麵臨的突出問題。

胡春華指出,受疫情等因素影響,今年就業形勢十分嚴峻複雜,穩就業任務艱鉅繁重。遊鈞在發佈會上也表示,今年高校畢業生874萬,創歷史新高,加上往屆離校未就業的畢業生,就業的壓力本來就比較大,又遭遇疫情突發,畢業生實習求職都會受到影響。

智聯招聘最新發布的一項面向2萬名2020屆畢業生調查顯示,截至目前,有四成應屆生拿到offer。這一比例較去年同期下降了34個百分點。普通本科和專科生就業壓力較大。去年同期應屆生簽約率為14%,當前應屆畢業生簽約率為10%。其中,雙一流院校畢業生簽約率為15%,普通本科院校、專科院校為9%。

調查還顯示,超過五成應屆生感到就業形勢較難。51%的應屆畢業生認為今年就業形勢非常艱難,新冠肺炎疫情更是雪上加霜;41%認為雖然有難度,但可以接受。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表示,今年受疫情影響,高校畢業生春季招聘受到衝擊,目前的簽約率和意向就業率都低於去年,慢就業比率進一步提高。在這種情況下,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增加招聘,可以為高校畢業生提供更多崗位。

吳江表示,往年大學生就業主要是靠市場發揮作用,民營企業是主渠道,但今年的疫情使得市場流動性明顯降低了,市場信號不足提升了大學生就業的難度。在這種情況下,通過政府吸納就業彌補市場信心是必然的,國企、事業單位以及政府機構都應該發揮吸納就業的作用。

3月23日,根據國資委黨委實施國資央企“抗疫穩崗擴就業”專項行動的部署,中國石化宣佈追加3500人高校畢業生引進專項計劃。這是中國石化首次在一年內兩次組織高校畢業生招聘工作,年度引進計劃超過1萬人,是2019年的2.3倍。

可以預期,接下來將會有更多的國有企業嚮應屆畢業生伸出“橄欖枝”。吳江認為,過去國企在吸納大學生方面發揮的作用不足。通過這次疫情,國企應該建立“蓄水池”來培養人才。與民企相比,國企有這個能力也有責任,這對國企長遠發展也是至關重要的。

吳江建議,國企吸納大學生的比例應該在25%,約200萬左右,再加上事業單位吸納的數量,總數可以達到40%,即300~400萬之間。若能達到這樣的數量,就可以對今年應屆大學生以及往年未就業大學生的就業產生非常積極影響。

一線基層事業單位將成為擴招主力

3月18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強化穩就業舉措的實施意見》。該意見提出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鼓勵中小微企業吸納就業,對符合條件的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擴大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基層服務項目、應徵入伍等招聘招募和碩士研究生、專升本招生規模等等。

中組部、人社部兩部門已於近日下發通知,要求今明兩年事業單位空缺崗位主要用於專項招聘高校畢業生(含擇業期內未落實工作單位的高校畢業生),給高校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吳江認為,通知中所提到的事業單位主要是指公益二類的事業單位,包括公共衛生、教育科研、農業科技等方面,而且縣級及以下的此類事業單位將是擴招的主力軍。一方面是因為基層和一線有人才需求,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國大學生中有65%的生源是縣以下的,縣裡解決大學生就業是有條件和潛力的。

同時吳江也表示,此次事業單位擴招大學生是與事業單位改革聯繫在一起的,大批過去擔當行政職能的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正在壓縮,目標是壓縮到10%,今後90%的事業單位是公益二類,這類事業單位將逐步破除編制的束縛,這也將有助於擴大大學生的招聘規模。

現實情況是縣級單位由於薪酬以及發展前景不足等問題對大學生的吸引力不足,雖然從檔案數據來看,有60%以上大學生的檔案是在放在縣一級,但很多人並不在縣級工作。

擴大基層就業規模是人社部提出的5條擴寬大學生就業渠道的舉措之一,遊鈞提出,開發一批城鄉社區等基層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崗位,擴大“三支一扶”計劃等基層服務項目招募規模,暢通民營企業專業技術職稱評審渠道。

去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鼓勵引導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的意見》已經提出了一系列暢通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的舉措,比如完善編制管理、職稱評審、人才招錄和柔性流動政策,為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提供製度保障。

“對於大學生來說,應該轉變觀念,不要再把事業單位想成鐵飯碗。對於人才老化的事業單位來說,通過這次疫情擴招可以擴大它的用人自主權。更多年輕人進入後能夠盤活事業單位的資源,讓事業單位變成一灘活水。”吳江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