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和孫思邈在他們的著作中都強調醫德,內容有何不同?

李伯禺


醫乃仁術,道德是醫學的本質特徵,是醫療衛生工作的目的,

醫務工作者在社會生活中擔負著維護人們的健康預防,診治疾病的任務,在醫療活動中,不但要求醫師要有醫療技術,醫療設備,而且要有與醫師職業特點直接相關的高尚的職業道德,歷代醫家都認為,道德高尚是醫師角色的重要特徵,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做醫生,

醫師角色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是與醫師良好的職業道德直接相關的,具有崇高道德境界的醫師既是廣大醫務工作者的代表,也是廣大醫務工作者的傍樣。


用戶中醫調理關合印


醫德,是一個醫療系統的標準配置之一;每一個醫務工作者,在入學時都會拿到一本關於學校的簡介,其中就有醫學生的“道德思修”的內容。

醫聖張仲景和醫神孫思邈的醫德思想,外在的表現方式上看起來不一樣,其實最初的本心是“醫者仁心”。在我的理解認為:也就是說“思想要端正,態度要誠懇”。




水晶之戀G


我的觀點如下:

張仲景: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

張仲景以濟世救人、普同一等、仁愛為懷的事業準則。他以戰國名醫扁鵲為榜樣,主張繼承發揚古代醫學家德高藝精的優良傳統。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序中說:"餘每覽越人入虢之診,望齊侯之色,未嘗不慨然嘆其才秀也","越人"即秦越人、扁鵲,他制定了醫家"驕恣不論於理"、"信巫不信醫"等六不治行為準則,並提出"人之所病,疾病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的技術要求。在"舉世昏迷"的社會里,張仲景"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張揚著仁術濟世的主張。"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對於病人,他一視同仁。從傳說中可以看出,他給皇帝和達官看病,也給凍壞耳朵的窮苦百姓治病。他看病態度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力求保證醫療質量,反對"相對斯須,便處湯藥"的草率態度。

孫思邈:患者如至親,同行勿相輕

唐代名醫藥王孫思邈不但熱愛中醫,而且喜好經史佛老之學。他認為“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冤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這是何等高尚的醫德,何等景仰的修為。在孫思邈所言中,我們明顯地感受到他視患者如至親的接診態度。我想這裡面有兩個重要的原因:第一,醫學是一門救人的學問,醫生是一個救人的職業,如果你不把患者視為至親,那麼你何以會竭盡全力地去進行救治而心底無私呢?其二,我們的收入來源於患者,從這個層面上理解,患者無疑堪稱我們醫務工作者的衣食父母。與至親又有多少差別呢?試想,如果我們的醫患關係昇華為“至親”關係,那麼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還是件難事嗎?雖然造成如今日益緊張的醫患關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我們醫務人員的一些作風確實亟需轉變,要樹立“服務型”理念,不要一副居高臨下的姿態,拉遠了與患者之間的距離。在對待同行之間關係的問題上,孫思邈認為:“夫為醫之法,不得…道說是非,議論人物,炫耀聲名,詆譭諸醫。”由此不難看出,他雖然在他所處的時代是首屈一指的名醫,但是他在同行面前仍然是謙恭的典範。與其相比,我們的一些醫務工作者是否感到汗顏呢?正因為孫思邈有如此高尚的情操,所以才能心如止水地精研醫學,不斷到達一個又一個醫學高峰。而我們如果取得點成績就沾沾自喜,動輒道同行之短長,同室操戈,如何潛心醫學,又何談造福於患者呢?所以,我們在搞好醫患關係之前把“醫醫關係”處理好是很有必要的!


唐明國亮


他們醫德相同,書裡內容目的相同,真實讓病人健康,沒錢人和有錢人一樣治病,古人都是醫德醫術讓當代人遵敬。救病人首要責任,病人都心裡知道他們是救命善人。今天西醫從西方學習醫術醫德,倪海廈在美國住幾十年,他全明白,他講西醫是破壞,西華中醫迷失方向,病人呼救吶喊心願都不明白。病人和醫生的目的是療效病好。讓病人花最少的錢治好病。醫院開頭二百不斷交費化驗檢查,變來變去幾十萬錢沒了,病人死了藥還留下多少萬的沒用了。牛頭不對馬嘴,白鼠的藥用人身上,張冠李戴,治療濫竽充數現在癌才多。我幾十年把治病希望放在醫生身上治不好。六年前多個要死病在身上了。家窮沒錢去醫院自己學中醫了。這不都沒死還越來越好。漢朝張仲景孫思邀他們醫術醫德,永遠流傳世界,他們思想指引醫生走入正確軌道。西醫破壞當然沒醫術醫德,但是崇洋西醫的人不明白。有權有錢出名利。中醫張仲景是太守,孫思邈李世民給他總理他不幹,心甘情願做布衣。沒德之人別學醫害人。


董芳142365933


知而為知知

不知為知

我是個業餘求學中醫中草藥學的

同一個病人

下藥

藥量不同

就現實看按舊方的藥量

只能多吃幾天

藥性退化

人的病毒比從前人強大

醫德傷失

不只是醫療

一切失衡嘍

一切向錢看

誰之過?

十個人難說有一個

而且他們的方法理論很高的吸引患者

的出發點

治病救人

於現實都不符合

一面提倡製造有病

一面大喊救死扶傷

把醫療當做產業支持

天理何在

良心何在

也就傷失了人道

人道主義


獨一無二123375106


中醫是國粹。孫思邈是醫聖,主張救治天下蒼生,醫德是根本,否則是竊賊。聖賢之道,惠普百姓。精醫術,德性高。才是醫生之責,民族之魂。此新冠肺炎看穿了卑賤之人。公立醫院不能減少,而因全面恢復。國外私立醫院與國內的私立醫院都是一丘之貉,唯利是圖,貪生怕死。因此,國家引起高度重視,確保國計民生,人民群眾享受的幸福生活。


萬衛國


張仲景和孫思邈在他們的著作當中都強調醫德,內容有何不同?

關於這個問題我有一下觀點,他們兩個,都是我國古代的明醫聖手,懸壺濟世,治病救人,我基本上沒有讀他們兩個的著作。張仲景醫德高尚散盡家財,救治病人於水火。孫思邈,醫德高尚,他就知道都是病人,在他眼中沒有高低貴賤。這是我的個人理解!





易知354


博大精深的中醫中藥代表中華民族繁衍強勝之一。大自然山山水水的生成了草木本綱,本綱草木精湛又生成了萬物生靈,生靈萬物生成了最高端人類,因此人類的生生息息與萬事萬物的聯繫,與草木本綱的聯繫,這是感應,人與自然的感應。多災多難中華民族的古代繁衍發展到如今,離不開中醫中藥的救治與貢獻。本民間美術雕塑畫家創作的雕塑畫《好藥藏深山,國醫甚精彩》自去年即己亥年十月開始,到如今,己完成大半,估計再化半個月完成了,希望各位多多指正。









新文藝復興oK


本人認為張仲景側重於對強調於病人身份,他認為一視同仁。主張仁術濟世。上至君王下至貧民,他看病的態度 認真負責,力求保證醫療質量是他眼中的醫德。不分身份對所有病人一視同仁。這就是他認為的醫德。

而孫思邈,從“患者如至親,同行勿相輕”中可以看出,他側重於醫生本身對於病人的態度,有醫德,認真負責來自於自身對病人的看法。道說是非,議論人物,炫耀聲名並非醫生所為,救人才是目的。這是他的醫德,

不管是怎樣,醫德葉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一,身為醫生,救死扶傷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不能因為某些不良的行為改變自己的德行,畢竟行為不良的人是少數,他們不能代表社會大部分人的行為,尊重醫生 是我們應該值得做的。


殘局之象棋人生


醫聖張仲景以《傷寒雜病論》著稱於世,主要在於其醫理暢明,醫術精湛,立法用方,堪為典範。而對其高尚的醫德思想,後世則率多忽略,惟孫思邈對張仲景的醫德思想頗為敬重,從某種意義上講,孫思邈的醫德思想,是在繼承和發展張仲景醫德思想的基礎上形成和完善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