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的孩子,玩了3個小時電子遊戲,能揍嗎?

家庭教育汪老師


那就要看玩的是什麼遊戲了。如果是18X什麼的,該揍還是要揍。普通的電子遊戲,又沒損害到身體什麼的,那玩就玩吧,沒什麼大不了的。為這跟孩子生氣?有那口氣你留下暖暖肚子好不好?

請你告訴我,7歲的孩子,他不該以玩耍為天職嗎?你打算讓他怎樣?

或許你為他設想好了未來的方針,希望他按照你的思路成長……那你克隆一個自己來實施不好嗎?何必為難孩子?

其實,可以講最簡單的道理。“7歲的孩子玩了3個小時電子遊戲”,這件事到底有什麼罪過?

為這就要打?你的做法與中世紀歐洲愚民搞的“魔女審判”有什麼區別嗎?你沒打算把孩子綁起來燒了呀?

就因為“7歲的孩子玩了3個小時電子遊戲”而打孩子,為的是什麼?為的是孩子嗎?拍拍你的良心——如果你有的話——好好想想,這不就是為了維護你那不值一提的“家長權威”嗎?

樹立家長權威的方法有的是。用這麼一個無稽的理由打孩子,好漢,你這個思想水平也沒超過7歲呀。


純鈞LHGR


大家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七歲的孩子玩了3個小時的手機電子遊戲能揍嗎?看見孩子玩遊戲我們當家長的氣不打一處來,恨不得立馬爆打一頓解解氣,打完看他哇哩哇啦的哭,心裡又開始難受自責。

可是這樣做完該是自己後悔,可是確定揍完他,下一次他不玩遊戲了嗎?還是一樣的玩遊戲。

現在人人手不離機機不離手,大人玩手機都上癮,一會不看就想摸摸,這樣的環境當中孩子慢慢的也拿手機玩遊戲,我個人覺得受環境影響!一時半會難改掉。

今天中午我兒子因為玩手機遊戲時間長,我讓他放下手機,說了好幾遍就是聽不見一樣,我氣得吼他一聲,這才捨得放下手機,到我面前哭喪著臉說我就玩一會不行嗎?我看見因為玩遊戲和我頂嘴,我恨不得耳朵給他擰掉,後來忍住我那揚起的手,開始和他掰扯玩遊戲的害處。

玩遊戲對眼睛不好,對頸椎不好,嘟嘟嘟我說一堆不好,他越聽越煩最後聽我嘮叨的哭了,說為啥你們大人都可以玩手機,我們不能玩,開始她一大堆大人玩手機遊戲嘮叨我起來了,聽完我又可笑又氣,一會說我忍不住笑起來了,他說著自己也笑起來了,[我想靜靜][我想靜靜]後來說媽媽以後我每天玩一會就可以了。

就這樣我忍住沒有打他,從他開始的情緒不滿到最後的放聲大笑,我覺得孩子的思想好奇怪。

說不定我打一頓解決一時的氣憤,改善不了他什麼,以上代表我個人觀點。[淚奔]



農村彩虹在西北


我覺得如果因為是孩子自己的原因,例如看管他的人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等因溺愛他,玩了3個小時,可以揍一次,讓他記住不可以玩太長時間。我認為孩子從小就不讓他玩遊戲就對了,玩遊戲的時間可以和孩子一起看書畫畫或出去玩,作為家長就不能偷懶放任孩子玩遊戲。


見者得福


你好,很樂意和你一起聊聊這個話題!

我認為7歲的孩子,玩了3個小時電子遊戲,理論上該揍,該狠揍,事實上不能揍!

首先,7歲的孩子雖然年齡小!但是已經有了強烈的自尊心,捱了揍心裡會有大面積陰影。他自己會懷疑、否定自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大家都不喜歡自己,進而會產生自卑心理!長大了也不敢和別人正常交往,結果要用一生去治癒童年!

其次,學會“以暴制暴"的方法。小孩是大人的複製品!他玩了3個小時的手機,犯了錯你就用暴力揍他!以後他遇到問題,他也會

用自己的拳頭解決問題,“以暴制暴"的方法他一學就會!有一天,等你老了,他長大了,你打不動了,沙包大的拳頭不知道會不會落在你身上!

最後,你是不是應該檢討下自己?為什麼孩子玩3個小時的遊戲?這3個小時家長在幹嘛呢?自己經常機不離手,不能做個好榜樣,不能高質量的陪伴孩子,為什麼要把責任都推到孩子身上?孩子的錯,其實都是大人的錯!這話很有道理,舉起拳頭時,是不是應該反省下自習做的對不對!

總而言之,能和平解決的問題,還是靜下心好好商量下,不要動用武力解決!衝動是魔鬼,下手需冷靜!千辛萬苦養個奢侈品,要輕拿輕放,畢竟孩子是用來愛的,不是用來

揍的!


愛做夢的彩虹蝸


有這樣一句名言:“棍棒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心靈更為懦弱,更為固執。”揍孩子一頓,可能收效甚微,也大概率換來一個更沉迷電子遊戲的孩子。我想,發問的這位朋友需要弄明白幾個問題:

第一,孩子是怎麼迷上電子遊戲的?可能是成長環境中,家長太忙,孩子太孤單,生活也很單調乏味,電子遊戲的虛擬世界填充了孩子空虛的心靈;

也可能是家長在家裡時,長期手機不離手,或者經常打遊戲,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也迷上了電子遊戲。

弄清了孩子迷上電子遊戲的原因,就好針對性的解決。

第二,孩子是什麼時候開始玩遊戲的?要是很早就迷上了,家長有沒有加以勸阻?都是胖揍一頓嗎?還是聽之任之?如果勸阻了,為什麼效果不好?

孩子若是剛剛迷上,家長更要好好選擇制止的方式方法。不要簡單粗暴的揍一頓,揍完了,可能孩子會哭鬧一場,心裡並不服氣,還可能繼續找機會玩遊戲。

第三,孩子是怎麼打開電子遊戲的?誰給的手機?家長設置了密碼沒?7歲的孩子,對手機功能的利用應該還不很熟練。

現在手機很智能,家長可以充分利用開機密碼,定時關機,人臉驗證等功能,增加孩子打開遊戲的技術難度。

定時關機可以大大的縮短孩子連續玩遊戲的時間。孩子能連續玩3個小時,家長需要好好反思,是不是該多關注一下孩子的休閒時間?是不是該幫孩子一起做好時間管理?

提醒一下,一定要把控好手機的支付密碼,不要關聯大額銀行卡。近期兒童花鉅額充值遊戲幣,打賞主播的案例確實太多了。

希望能幫到你。





小鹿成長堂


能不能揍問問你自己?七歲孩子應該是上一年級,現在疫情沒有開學,孩子每天在家裡的生活,你又引導他安排好嗎?如果沒有,請問孩子大把的時間幹嘛?

你有空的時候會不會打遊戲、刷劇?你是有控制力的大人,七歲的孩子大腦發育不成熟,控制力還不完善,這麼多時間,如果不引導他安排好,他玩電子遊戲的時候沒有監督,事後發現了生氣發火,把所有的責任推卸給孩子,把孩子打一頓,認為就可以解決所有的事兒。

這個鍋,你說孩子背的冤不冤?

第一,電子遊戲可不可以玩?

每個家長可能有不同的答案,但我相信你能看到這個時代是一個電子化的時代,孩子是跟著時代來的,這個時代的孩子完全不接觸電子產品,我認為不太可能。

加上很多孩子交往的主題都是遊戲,如果孩子一點也不玩,他會不會無法融入到其他小朋友中間?

第二,電子遊戲怎麼玩?家長需要引導孩子…

孩子小,沒有自控力,而且他只憑天性去做事。

就像孩子吃糖,如果你不讓他看到吃糖,會損害身體和牙齒,完全的放任他,他就會管不住自己,一直吃。

玩電子遊戲也是一樣,一開始玩時如果你沒有跟他商量,形成約定,孩子覺得好玩,又沒有人管他,他當然會一發不可控。

我們家孩子可以玩電子遊戲,但事先商量好,30分鐘。開始玩定上鬧鐘,時間到鬧鐘響,自己關機。這就是習慣的養成。

這個過程中需要家長設計,更需要家長協助孩子做監管。孩子玩三個小時,中間家長幹嘛去了?沒有監管,孩子玩再久也正常。

第三,看到孩子玩三個小時電子遊戲就生氣,想去暴揍他一頓,這種情緒背後有什麼?

這是特別自然的情緒轉嫁,看到孩子玩遊戲,多數家長會有自責產生,而自責產生的內是不舒服的感覺,所以人的潛意識會把這種情緒轉嫁出去。

父母常做的是把這種情緒轉嫁給孩子,“你不聽話,你管不住自己~”當所有的責任推給了孩子,我們做父母的就沒有錯了,所以我們就變得心安理得,認為孩子有錯,是孩子導致我們生氣。

如果我們不反思自己,經常把情緒轉嫁給孩子,孩子的委屈就會積壓,最終會導致親子關係的惡化。為什麼有些父母覺得為孩子付出了很多,孩子卻不領情?

因為很多時候你在無意識中傷了他的心…

所以下一次再因為孩子的事讓你生氣的時候,問問自己,情緒從哪兒來?關注點從孩子身上,收回到自己身上,如果你開始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並找答案,你的孩子一定越來越優秀。

我是心理諮詢師蓮君,為你的教育加點陽光💕


親子故事蓮君說


您好,我是ACE清塵曉樂,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十條: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創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環境,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禁止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遺棄未成年人,禁止溺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不得歧視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殘疾的未成年人。第十一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關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狀況和行為習慣,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適當的方法教育和影響未成年人,引導未成年人進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預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菸、酗酒、流浪、沉迷網絡以及賭博、吸毒、賣淫等行為。第十二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正確履行監護職責,撫養教育未成年人。

所以您打罵自己的孩子屬於違法行為,希望您使用科學教育方式來培養孩子。


ACE清塵曉樂


家長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直入主題:不能,但是孩子玩兒三個小時遊戲不適合。

這個問題應該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如何管教孩子,一個是孩子是否可以玩電子遊戲。

先說電子遊戲,蘋果的創始人喬布斯不給他的孩子任何手機和電子產品,因為這個東西對孩子的成長沒有益處,所以能多晚就多晚讓孩子接觸這些東西。

接下來是重點,如何管教。

我們要知道,批評對孩子的成長是沒有益處的。想想我們被老闆批評的時候就知道了,一邊罵著老闆,一邊想辦法不被老闆發現錯誤,但絕對不會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

體罰更沒有益處。因為在體罰的時候,不論是我們的態度,語氣,還是表情,都不會太好。而兒童對外在的環境是非常敏感的,他們會感受到非常嚴重的心理壓力。誰說是為了孩子好,他們現在還沒有那個邏輯能力,只知道父母不愛他們了,心裡會有很大的壓力。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管教?

說實話,7歲就開始沉迷電子遊戲,是一件很嚴重的問題,這代表著他之前在幼兒時期就有很多時間在看電視或者打遊戲。否則不會這麼小就開始沉迷。

最好我們可以用其他東西代替電子遊戲。比如出去旅遊,逛逛城市內的名勝古蹟。要不然跟孩子玩一些親子游戲,像是我來比劃你來猜(鍛鍊表達能力),合作類的桌遊等。

成癮的問題不是心理原因,而是生理原因,就好像戒毒一樣,強制效果很差,還會影響親子關係和學習成績,七歲又沒有足夠的思維邏輯能力去聽你講道理,所以只能用其他有益的遊戲替代。

因為具體原因和情況不瞭解,只能提出這些建議。具體如何做,還有家長自行判定。

教育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只能根據實際情況去判定。


盾牌教育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迅速,手機的功能也是越來越齊全,很多軟件都在吸引著大家的眼球,用戶們紛紛下載試用,而對於孩子們來說,他們最感興趣的,就是各款遊戲軟件。這也是目前最令家長們頭疼的問題,越來越多的孩子沉迷於手機遊戲,經常是吃飯、上廁所手機都不離手,假期、週末也不踏出房門一步,目光只停留在手機屏幕上。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家長們都在討論:

你們家孩子一天玩多長時間手機?也不止從什麼時候起,孩子和同學之間討論的問題不再是學習,而是:你現在是什麼段位?你最喜歡哪個英雄?

手機在短時間內迅速成為了孩子最好的“朋友”,家長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一、孩子為什麼會沉迷於手機?

1、家庭氛圍環境影響,與父母缺乏溝通

康康是一個剛升上初中的男孩,剛剛離開家庭的他放飛自我,彷彿獲得了自由。康康從小就很喜歡玩手機,爸爸媽媽也經常忙於工作,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沒怎麼看重。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於手機的喜愛程度已經達到了沉迷,正處於青春期的康康不聽家長和老師的話,因為太想玩手機,所以偷偷摸摸地把手機帶到了學校。康康的學習成績直線下降,老師去宿舍找康康談話,沒想到正好撞見康康在玩手機,隨後,班主任通知康康的父母來學校進行談話。回家後,爸爸媽媽選擇暴力教育孩子,對康康進行打罵,康康卻沒有改過之意,反問道:“你們現在才想起來管我?早幹嘛了?”

康康的做法固然是不對,但我們也能發現,父母的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是有錯誤的,等到孩子犯錯誤之後進行打罵,遠不如在孩子犯錯之前解決問題,阻止事情的發生。由於缺乏溝通教育,康康從小就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和父母的關愛,不僅導致親子關係直線下滑,同時也影響了孩子的學習與成長。

2、手機功能齊全,吸引力強

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手機的更新換代速度也是非常迅速,智能機變得十分普及,對於大人來說,手機帶來的是便捷,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能帶來方便,但是對於孩子來說,手機很可能是弊大於利的存在。

一方面,手機上的軟件很多,信息齊全,特別是隨著學習軟件的不斷增多,孩子們只要在學習中一遇到難題,就立馬打開手機尋找答案,長期以往,孩子不但失去了思考的能力,甚至還會產生惰性依賴。另一方面,由於學習枯燥,孩子能在手機中得到精神的放鬆愉悅,能在遊戲中找到快感,也正是因為如此,一旦孩子對手機和遊戲產生了興趣,便會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其中,在學習時也只是一心想著遊戲,對於玩手機的慾望日漸強烈,便會發展成為“手機癮”。

3、家長常玩手機,為孩子樹立錯誤榜樣

家長在孩子眼中,就像是一個標兵、榜樣,他們會在潛意識中認為,家長做的事情都是正確的,自己都是可以模仿的,所以若是家長也經常在孩子面前玩手機,這會讓孩子也理解為手機是可以經常玩的,手機對於生活和學習是沒有影響的。

上週聚會時,閨蜜就一直抱怨個不停,她說自己的女兒天天都不專心學習,只要在家一有空就玩手機,老師佈置的作業有時候都完不成,閨蜜在抱怨這些的時候,也並沒有停下正在刷小視頻的手。所以,有時候孩子養成的壞習慣和家長是有很大關係的,家長如果不做好模範帶頭作用,又有什麼理由去責罵孩子呢?

二、孩子沉迷玩手機有哪些危害?

1、影響學習,分散注意力

“你什麼段位了?我昨天玩了一晚上也沒贏一局。”“我昨天贏得不少,但我後半夜都在補作業,困死我了。”上班路上路過小學校門口,聽到兩個小孩子的對話,先是覺得現在的小孩子很好笑,為了玩個遊戲可真拼,但同時又覺得心情複雜。孩子的首要任務是學習,但是他們卻把遊戲放在第一位,沉迷手機,精力耗盡才開始學習,祖國的花朵正在被虛擬的手機遊戲摧殘。

當孩子沉迷於手機和遊戲,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虛擬的遊戲世界裡,上課的時間、課下的時間滿腦子都想著遊戲,無法集中注意力,必定會直接導致學習成績的下滑。

2、影響孩子身體發育,導致視力下降

孩子的健康是家長最關心的,因為孩子們處在發育階段,身體發育還不完善,若是長時間看手機,對於眼睛必定會有一定的傷害,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近視。其實除了近視之外,長時間玩手機還有可能引發其他的眼部疾病,比如長時間盯著手機屏幕,會感覺屏幕出現彩色,頭暈目眩,用眼過度引發視覺疲勞、乾眼症等等。

3、可能誘發心理疾病

手機網絡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誘惑,孩子們處於好奇的心理,便會接觸遊戲、愛上游戲,進而沉迷遊戲,很多青少年已經不是單純地為了放鬆身心而玩遊戲,更多的是依賴於和迷戀。

近些年來,因為手機和遊戲引發的家庭事件也是不計其數,2017年,安徽發生了一件震驚社會的事情,十四歲的少年因不滿媽媽限制自己玩手機,提刀將自己的媽媽殺害,事情發生後,少年還鎮定自若地睡大覺。在所有人唏噓指責這個男孩時,其實是在指責手機網絡帶來的負面影響有多大,這個男孩的做法已經不僅僅是青春期的叛逆,而是因長期沉迷於遊戲而產生了心理疾病。

三、家長應怎麼幫孩子戒除“手機癮”

1、和孩子約定玩手機的時間

孩子的情緒變化是非常快的,他們對於事物的感知也是很敏感的,所以在控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上,切不可猛地切斷孩子與手機的接觸,否則可能會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和抵抗情緒,達不到想到的效果,甚至可能適得其反。

要想循序漸進地幫助孩子戒除“手機癮”,就要提前和孩子約定好玩手機的時間,比如今天玩一個小時,明天玩四十分鐘,這樣以此類推,控制好孩子玩手機的時間。除此之外,還可以用“做家務”獲取玩手機的時間,或者各軟件中的“青少年模式”來幫助孩子。

2、為孩子樹立好榜樣,減少使用手機次數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是最值得信任的人,也是最親近的人,父母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帶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孩子面前,父母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則。當然我們知道,作為成年人,工作、人際關係都是需要手機來溝通交流的,使用手機是在所難免的,但是為了孩子,在限制孩子玩手機之前,首先要減少自己使用手機的頻率和次數,或者是儘量不要經常當著孩子的面拿手機,這樣才能讓孩子心服口服。

3、幫助孩子篩選有益的內容

週末去朋友家做客,一進門便看到朋友在帶著她六歲多的孩子一起玩手機,而且兩個人都玩的非常入迷,我非常不理解朋友的這種做法,孩子這麼小,怎麼能帶著他一起玩手機呢?

朋友聽了我的想法後哈哈大笑:“這是我給兒子剛下載的數學樂園,今天是第一堂課,所以我和他一起聽講,每週只有兩節課,每節三十分鐘,他可喜歡了呢!”看著她的兒子抱著手機認真聽課的場景,實在是太美好了。

手機本來就是有弊有利的,若是能合理地利用有利的地方,促進孩子的學習,必定是一件好事,而關鍵就在於內容的選擇上。家長可以幫助孩子篩選有益的內容,監督孩子瀏覽的內容是否健康有益,既能促進親子關係,同時又能更好地幫助孩子。

4、多與孩子溝通,發展其他興趣愛好

想讓孩子戒除“手機癮”,首先就要讓孩子從手機中走出來,走出家門,多接觸外界的人和物,作為家長,也要儘自己的能力,幫助孩子創造這樣的機會。例如週末帶著孩子去郊遊,多多接觸大自然,或者是做一些有氧運動,讓孩子感受到手機之外的更多美好的事物,培養孩子其他的興趣愛好。再或者家長可以聯繫孩子的朋友、同學,讓同齡人之間相互交流,一起探索,培養新的興趣愛好,這樣一來,孩子就會將注意力從手機上轉移出來。

想要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最好的方法就是家長也參與進來,和孩子一起成為其中的一員,成為孩子的榜樣,相互監督,陪伴孩子成長。手機的危害一直都是人人皆知的,越來越多的孩子也深陷手機的“魔爪”中,家長不能靜觀其變,而是要有所行動,成為孩子的一面鏡子,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懷抱,迴歸家庭,戒除手機癮,不要讓孩子在手機中尋找溫暖。



小智食玩


揍不揍要具體原因,具體分析,

1.如果你孩子在玩的時候,你沒有和他約定時間,那不應該揍。反之孩子違背了你們說好的事情,說好玩五分鐘,玩了三小時,那應該揍一下。

2.如果你孩子一直在玩,你沒有安排別的事情給他去做,比如學習,或者其他的,你總不可能什麼都不給,讓你孩子看電視,玩空氣吧。這種情況不能揍,反之,你安排了他要學習,或者去進行體育鍛煉,他沉迷遊戲拘不接受,就應該揍一下。

3.教育孩子,要有耐心,他還小,你需要為他安排好每日的時間,以免他在萌芽之中浪費了黃金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