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國家寶藏》——當天才比你還努力,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奮鬥。


重溫《國家寶藏》——當天才比你還努力,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奮鬥。

最近又在重溫《國家寶藏》,中央電視臺大型文博探索節目。


看到千里江山圖,一個十八歲少年的願景如此宏遠、闊大。驚豔又惆悵。

重溫《國家寶藏》——當天才比你還努力,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奮鬥。


當天才比你還努力,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奮鬥。


壹、

十七歲那年,是王希孟人生中比較重要的一年。

那一年,他通過了藝考,得以入官廷畫院學習,滿心憧憬,前路光明。

“在畫院要好好學習,聽先生的話!”父親一如既往地嚴肅。

“不要惹事,和別人好生相處處,凡事多留個心眼。”母親也和平時一樣語重心長。

“知道了知道了,我會的。”他答應著,迫不及待的樣子。

日色漸朗,王希孟跳上馬,一聲唿哨,雀躍而去。

在歷史上,這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天,什麼大事都沒有發生。

但讓我們記住這一天,是北宋徽宗政和二年的某日。在這一天,十七歲零七個月的王希孟離開了家,奔向遠方。


重溫《國家寶藏》——當天才比你還努力,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奮鬥。


在前面,東京汴梁,無數風景在等著他。他那名垂千史的一生,也由此開啟。


貳、

這一年,北宋畫壇風起雲湧、競爭激烈。

老一輩米芾剛剛歸隱,中生代張擇端隨即崛起,幾家爭鳴。

“快看快看,清明上河圖嘿,畫的可真好。”人們嘖嘖生嘆。

有人高興有人愁。

王希孟向宋徽宗進獻了一幅又一幅畫,沒被看上,說:“還欠點火候”。

小酒館裡,王希孟端起一碗3度的米酒,一飲而盡。

小廝勸:“少爺啊,要不咱回家吧,在哪兒不是畫呢?”


不。只有在這裡才能畫出我要的東西。我要把這錦繡山河描繪下來,讓它萬世流傳。他說。


叄、

王希孟每天都很努力。

白天,他在畫院練習。晚上回去一盞油燈總是亮到很晚。休沐的時候,就背上畫夾,出門寫生、採風。

他畢竟是塊金子,總會讓人看見他的熠熠光輝。兩個月後,微宗終於覺得他還不錯,遂收為學生,親授畫藝。一朝成為天子門生。

這天,天子導師讓他畫幅畫。他就走上了精益求精的路。

“少爺,這可是上好的阿膠啊,您不要了嗎?”小廝問。

“好的我都拿來畫畫了,剩下的不能用,拿回去給你娘吃吧。”

“哎喲少爺,這可是上品的藍銅礦和孔雀石啊,您拿榔頭幹啥?”

“我要敲碎用它上色啊。”

……

半年時間。第一遍水墨打底,第二遍點染赭石色,第三遍水綠色,第四遍疊染石綠色,第五遍石青色,中間間或硨磲點綴。

重溫《國家寶藏》——當天才比你還努力,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奮鬥。


五遍疊加,層次分明,璀璨奪目,千年不敗。


肆、

政和三年春天,皇家園林新延福宮落成。與此同時,小徒弟王希孟獻上一幅長卷。


重溫《國家寶藏》——當天才比你還努力,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奮鬥。


泱泱大國,壯麗山河。


“山峰層巒疊嶂,奔騰起伏;江水煙波浩渺平遠無盡。山水間有屋舍村落、橋樑渡口、樓閣亭榭,細微處可見眾多畫中人物在行旅、幽居、捕魚、觀水、遊玩。”


皇上龍顏大悅:“這就是大宋的的千里江山圖,這就是朕夢寐以求的千里江山!”


宋宗將這幅畫賜給了宰相蔡京。


這位著名書法家在畫上題跋:“政和三年閏四月八日賜。希孟年十八歲,昔在畫學為生徒,召入禁中文書庫,數以畫獻,未甚工。上知知其性可教,遂誨諭之,親授其法,不逾半歲,乃以此圖進。上嘉之,因以賜臣京,謂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自古天才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


獻畫之後,王希孟銷聲匿跡。


有人說他耗費心力過甚,不久後去世了;也有人說他後來向徽宗進獻《千里餓殍圖》被徽宗賜死,之後卻離奇消失了。


無論如何,這是“王希孟”這三個字第一次,也幾乎是最後一次,出現在歷史長河之上。這位天才少年的結局,至今仍是個迷。


十三年後,靖康之亂。沉迷藝術、疏於政務的宋徽宗沒有保住江山,被金人所囚。山河破碎,風雨飄搖,唯有這幅《千里江山圖》,在千年的浮浮沉沉中,得以保全。


重溫《國家寶藏》——當天才比你還努力,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奮鬥。



重溫《國家寶藏》——當天才比你還努力,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