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人失業,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應該怎麼辦?

老董會客廳


中年人失業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到中年時,還處於這種提問風格的思維方式!這就難辦了!別覺著老鬼在危言聳聽!如果您到中年且處於失業或者面臨失業,請花點時間聽聽老鬼的建議!

一、都到中年,考慮問題、請教問題時,還處於“不接地氣”的狀態下——非常可怕的現象!

稍微理智一點的人都應該知道:真想得到別人的意見、建議、思路、方法等等分享。你得所說自己的基本情況啊!只是說“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讓別人從何說起?!別人能給出多高價值的內容呢?!

老鬼也是中年人了,因此不認為應該給您留什麼情面。到了這個年齡時,如果心態、思想還“飄”著,還不能沉下來。還不能站在換位思考的角度來提問,那就沒治了!

用這種描述情況、提出問題的方式,是想讓別人給你提供一堆雞湯?還是給您幾個 大理念?還是安慰安慰你,讓你舒服點?.......

用這種提問的方式,別人怎麼給您出一些切實可行的意見、建議供您參考?沒幾個人傻到給您提供幾個工作種類供您挑選的!例如,有人告訴你:沒事的!你可以在悟空問答回答問題,每個月能收入好幾千塊呢!......別人如果給你這些建議,那就是腦袋有問題了。因為根本不清楚你的寫作能力、潛力如何!

因此,當只處於中年階段,而且面臨失業、處於失業狀態時,一定不能飄著了!越是著急的時候,越不能飄!你飄起來了,誰都幫不了你的!


二、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只有兩條路!

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肯定不能在家裡閒著吧!那就只剩兩條路了:1、繼續找工作唄!2、想辦法 自己單幹。還能怎麼樣?

1、繼續找唄!只是需要調整一些“要素”了

除了自己單幹之外,只能是繼續找了。訴苦沒任何意義。

①、什麼叫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這個“合適”您是怎麼定義的?工作種類、薪酬待遇等等,您的標準是什麼樣子的?如果按照您設定的目標不能達到,是否需要調整?

您別捨不得調整啊!您捨不得調整,人家用人單位可以“捨得不用你”!

②、您求職的渠道、通路是否足夠寬?

老郝我不清楚您是通過什麼途徑、什麼方式找的工作啊!(您自己都不描述,讓老郝猜啊?)是否需要調整一下?

老郝可是被一些正在求職的朋友們的舉動給樂蒙了!專門找那種網絡上非專業招聘的網站找工作。然後就那麼打電話、找面試的機會。

老郝告訴你:有些小單位、不正規的公司,摳摳索索的到了:不願意付費在專業求職門戶網站上進行招聘!——這樣的企業只會在那種小網站裡面貼一些招聘小廣告!你想通過這種非專業網站裡面的招聘信息找工作?.....

③、你求職過程中的“工具”製備時候專業、有吸引力?

簡歷準備的怎麼樣?是否有吸引力?是否有可能讓那些篩選簡歷的人資專員盯上並且給你面試的機會?

別覺著人到中年了,就不由自主的偷懶、簡化,甚至感覺簡歷沒多重要,自己的工作 精力、實力才是最關鍵的。——人家得給你機會了,你才有機會展示你的實力啊!

④、你面試的過程、面試的技能、水平怎麼樣?是否需要提升?

老鬼也曾經面試過一些中年求職者。有些可能礙於臉面,參加面試的時候不由自主的想擺譜!有些對於面試不夠重視,總是用簡單的語言來表示自己很厲害......

或許有些中年人真的實力強勁,但面試就是面試。我作為面試官也不認識你啊!你表現不得當,我怎麼能判斷出你到底是真的有實力還是裝的呢?

還有些求職者,因為比面試官年齡還要大一些。表現出來的那種感覺,讓面試官很不舒服。

咱找工作來了!請一定端正態度才好啊!

很多中年人在找工作 過程中,犯了一系列的各種可能的錯誤。這些都是需要改進的。

2、自己乾點兒什麼也是可以的(或者是自己創業)

可以自己單幹,也可以進行創業。當然要結合很多因素來綜合考慮了。

無論自己單幹,還是進行創業,也都是需要系統的自我評估與梳理、準備的。也不是靠別人給提供幾個項目、業務方向之後,自己挑選一個就馬上開始的。


老郝知道一件事情:反正你不能閒著!你得動起來!你得改變原來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你需要與時俱進的做自我調整、自我提升!


三、老郝想到了一個故事:鷹的重生。這和我們中年人面臨危機時的狀態是一模一樣的。

有關“鷹的重生”的文章網絡上可以輕鬆找到。

講述的就是本來擁有七十歲壽命的雄鷹,在其四十歲時面臨的生死抉擇問題。大家可以 去看一看。值得朋友們思考

對了!——原來有個別留言者說:那個鷹的重生的故事是假的!——你管它真假幹什麼?!有什麼意義?你需要的是從中感悟我們作為中年人應該怎麼辦!動不動就跑題、就習慣性的當槓精?有毛病!


以上供參考吧。

歡迎【關注】老鬼,每天分享職場、銷售、口才、人脈類實戰內容。

越多 分享,越多收穫!


老鬼歸來


什麼叫合適的工作?

說明你還沒山窮水盡,你可以繼續扯淡,幻想,混幾年……

我有個大哥,在韓國打拼了二十多年,賺了大概三兩百萬積蓄這樣吧,可惜,回國不久就發現嫂子被某金融殺豬盤給坑了,各種什麼他媽貴金啊,期貨啊……最終事情處理好了後,不僅分文皆無,還欠了一百多萬外債,有信用卡,有哥們的,有親戚的……而且,也沒有工作了,孩子正要考大學,嫂子被騙後精神狀態也不是很好,你說,我的大哥要不要比你慘?

然後他兼職了一個送餐員,非午餐送餐時間就跑閃送,晚上還去某超市守夜(基本就是睡覺),兩年時間就還清了債務,目前孩子已經在名校上大學了,你說,他找到合適的工作了嗎😊


漠然


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真的不敢斷糧。但是因為某種原因事業,也要勇敢去面對,尋找解決辦法:

一、聯繫自己的親戚朋友,看看能不能幫忙推薦新的工作機會。

40歲再找工作,最好的方式就是內推,通過親戚、朋友、同學、之前的同事做推薦。只要人品OK,我相信肯定會有內部推薦的機會。

二、線上發佈簡歷

雖然線上招聘以30歲以下人群為主,但是很多行業也會招聘中年人。

比如房地產中介、保險銷售、司機等崗位對年齡沒有限制

三、整合自己之前的經驗和資源,創業,看看能不能結合自己的核心能力,在某些領域找到出口,去創業。

現在資金渠道發達,只要你項目好,多在線上找找資源,一定會有合適的合夥人找到你 。

四、如果一直做體力工作,中年失業,就要考慮做一些強度沒那麼大的體力工作,例如保安、物業管理等崗位。

總之,失業不要慌,慢慢找,用心找,只要不放棄,會有合適的工作,加油!



房產說理


按年齡推算,問題中所指的中年男人,應該是70後,40幾歲的那一撥人。

這撥人出生的時代,造成他們普遍學歷不高,大多數只是初中高中文化程度(中專大專畢業的,基本上都進了行政事業單位工作,混得好的,目前都是單位的中流砥柱了,混得次一點的,也是單位的中層了。當然,就算沒有混上一官半職,也有文憑在那裡擺著,基本上不會失業)。

也就是說,失業的基本上是在企業工作的工人。他們參加工作前,沒有上過技校系統學習過專業的東西,基本上是進企業後跟師傅學。中國人都有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保守思想,關係一般的人,誰會真心實意地教你?

加上自身平日裡又不愛鑽研學習新技能,得過且過。在科技日益發達、就業競爭如此激烈的當今時代,尤其是在民營企業工作的中年男人,如果沒有無人替代的一技之長,失業是早晚一兩年的事。畢竟企業不是慈善機構,老闆對一起創業的元老兄弟都下得去手,你算老幾?

失業就失業吧,重回職場打拼的機會是不大了。除了認命,又能怎麼樣?

好在70後這一撥人都是從苦水裡泡大的,能吃苦耐勞。建議去學實際點的技術,自主小本創業。

比如,學個普通廚師,街邊支個攤位,做點特色小食生意什麼的。再就從事一些重體力的工作,環衛工啊,建築工啊…… 總之,想想上有老、下有小,一大家子人要你賺錢養家餬口,你就會有動力了——沒有也得有,因為你是男人。

最後送給中年失業男人一句話:上吊自盡是一種解脫,好好活著是一種勇氣。


企管加油站


作為同齡人,我想說三句話:

第一,要正視現實。人到中年,上有老人,下有孩子,失去經濟來源,會讓生活很拮据,陷入困頓。但這並不是最糟糕的事情,更可怕的是,長期失業會讓一個人變得焦灼、煩躁,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消磨掉鬥志和自信,徹底摧毀一個人。

我認識的一個部隊老營長,自主擇業後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雖然他每月都可以領到退役保障金,生活無憂。但是長期脫離社會,加上老婆經常埋怨,整個人精神狀態特別差,四十多歲的人看上象六十歲的老頭。任誰也不會想到,他曾經是個意氣風發、英姿勃發的優秀軍官。

所以,要儘量避免陷入長期失業的狀態 ,要積極尋找機會,爭取儘快就業。

第二,要腳踏實地。所謂找不到合適工作,就是高不成低不就。你看上的工作看不上你,看上你的工作你又看不上。換句話說,就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合適的工作,不是你想要的工作,而是你能找到的最好的工作。在我看來,暫時沒有理想機會,就應該從能找到的工作做起。實在不行,試試送快遞、做代駕。轉機,不是想出來的,而是在奮鬥中發現的。

第三,還是得學習。我的母親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我上初中的時候,我家從農村搬到縣城。那時候我父親身體不好,不能工作,靠我母親一個人支撐家庭 。她到了縣城先是到飯店打工,後來開始租攤位賣衣服,雖然就是個普通的小商販,但是也養活了一家人,成功的讓我上了大學。對她來說,從一個農民轉變成一個生意人,雖然是不值一提的小生意,仍然是非常不容易的。我記得那時候,她把衣服的料子名稱、價格記到一個小本上,一遍一遍的背,特別下功夫。從她的身上,我感覺只要肯努力,人會有很大的蛻變。

我對題主的另一個建議是:如果可能,還是要學點東西,有個一技之長,接下來的路會好走很多。

以上,希望對題主有用。


雷人說


謝謝!人到中年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很正常,2019年裡更是如此。而我就處在這個階段,在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情況下先找了一份保安工作過度一下。說白了其實找工作不是急的事,慢慢的找,在你經濟能力允許的情況下建議多學點知識,多參加一些職業技能培訓班,掌握一技能。另外在休閒時到外多跑跑企業,瞭解一下各行各業的應招信息或是到人才招聘現場瞭解,這樣在選擇找工作上有了更多的信息和篩選。同時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來選擇你自己相對應的工作。

雖然目前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但是隻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去找總有一天會找到的。

預祝我們成功,加油!




微笑2361


這正是我現在的狀況。工作還在努力尋找中。說實話。中年男人不敢失業。現在的我。西然失業了。在家裡玩。但玩的一點也不痛快。總覺得心裡空嘮嘮的。心慌,清晨起來。打開大門就是消費的開始。壓力山大。連抽菸都變便宜了。其實也不是找不到工作。只是3000,4000的工作。真的養不活家裡。高一點的吧,沒手藝?就算是去工地。都沒有人要,工地都是一幫一幫的村裡人。你一個人去工地根本幹不下來。木工,泥工都不會。能幹啥?擺地攤也幹了幾年。現在全國都在搞綠化。文明城市。擺地攤很難生存吶。城管交警都來管。想進個廠吧,還沒人要。年齡偏大。想學門手藝吧?條件不允許。現在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實在找不到合適的。只能去物流上班。苦力。


青花葉


人到中年,沒有比這更讓人深思的話題了。

1

甲骨文裁員的時候,大家關注的焦點不是N+6的賠償方案,而是那些離不開公司的中年人,拉著橫幅抗議:“我們要工作,我們要養家!”

賠償夠多了,還賴著不走,一點也不能引起人的同情。

在職時公司給了你們好的福利,裁員時給了你們好的賠償,你們非但沒有記住公司的好,反而認為:是公司拋棄了你們,斷了你們的飯碗。

在這次裁員中,甲骨文可謂相當厚道。先是給員工說明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甲骨文不得不進行研發體系和商業模式的轉變和調整,以確保持續為客戶帶來最大的價值。對於被裁人員除了補償之外,還提供職業規劃服務,幫助他們順利完成職業轉換。

職業規劃要靠公司、職業轉換也要靠公司,這次靠到底了。

這些福利也不足以消除,對他們來說太突然、一時無法承受的對未來的恐懼。

我們看看這些人當初入職時是多麼的優秀,如今又如何淪落到了這個地步。

甲骨文在90年代的中國,可謂牛氣沖天、風光無限,招聘本科起步,碩士最好,博士很多,最為苛刻的條件是隻要北大清華畢業的。那時候大學生都不多,北大清華畢業的更是少之又少。

或許,這次被裁員的人,就有這個時候進去的,你說他有多優秀。

這樣的外企在90年代很多,好不容易進去了,享受著無可比擬的高薪資、高福利和低壓力的工作,他們非常享受。

近幾年隨著中國的發展,企業也越來越強大,不知不覺中我們發現當年那些響噹噹的名字已經久違了。Moto、諾基亞、北電、思科、Oracle、東芝、索尼、IBM、雅虎、亞馬遜,如今在何方?

甲骨文在中國日益沒落的過程,至少也有十年的時間,給了很多人足夠的時間去準備,其中就有很多工程師選擇離開了甲骨文,另尋發展。但還是留下了一批人,沉浸其中,對外部市場的變化未知未覺,當初擠破頭才進來的優越感一直在他們的血液裡流淌著。

只是這次, “中關村最大的養老院倒了”,是真的。

在中國,這樣的企業還有多少?你在不在裡面?福利好、薪資高、工作輕鬆,和甲骨文的員工一樣活的很光鮮。

如果這一天來了,身在其中的你,是否已做好了準備,有能力的離開?

2

最近幫朋友公司找一名人力資源經理,獵頭推薦了一位候選人,看簡歷還不錯,便約面談。

A畢業於某重點大學人力資源專業,十年工作經驗、兩份工作經歷,職位做到了人力資源經理,最後一份工作全權負責人力資源工作,直接對老闆彙報。

在正式面談前相互聊了一些無關緊要的話題,感覺A的綜合素養、職業態度還不錯,就進入正式的環節。

談到實際工作操作時,A在理論上都能泛泛而談,對照簡歷中薪酬、績效模塊操作經驗,卻發現實際操作能力比較基礎,這與所在的企業生態環境也有關係。

完了我們綜合評價是否錄用時,朋友對其綜合素養較為滿意,只是專業這塊有些顧慮,和我的意見一致。錄用培養的話,公司剛好在組建集團公司,各個事業體發展勢頭不錯,他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和鍛鍊,應該還不錯,但薪資只能從這個崗位的低位開始(其實與A的期望不大)。

當招聘負責人和A溝通的時候,出於我意料的是A由於薪資的差異,放棄了這份工作!

我當時給朋友分析,A讀的是重點大學、本專業,在畢業時比較有優勢,順利進入一家房產公司,行業的福利一直都不錯,但在企業裡面人力資源做的都不專業、深入。重新再找工作,把自己放在人才市場上來衡量,專業處於中等偏下,薪資期望中等偏上,這樣就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特別是今年大家都在精簡人員的時候。

大概半個月後,朋友給我打電話,說A想來公司上班,徵求我的意見,我說還是算了。

這件事,讓我思考:工作的前十年應如何平衡成長與薪資?不要錯把平臺當成能力。

3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企業和個體都極其相似,只有那些與時俱進的企業和個體才能在時代的舞臺上揮灑自如,每一個當下,他們一定是在無比自律和憂慮的驅動下奮鬥的。反觀那些面臨危機、挫折突然不能自拔的企業和個體,他們一定是沉浸在曾經的輝煌裡時間太久。

職場中如何保持與年齡相符的競爭力,這個問題越早明白越好,越早行動越好。

即使現在過得不錯。

明天能活成什麼樣子,在於完成今天的任務後對明天所做的準備。你連今天的任務都應付了事,談何為明天額外準備。沒有準備,到來的明天和今天一模一樣、一成不變,讓你看不到未來,這是一場可怕的、隨時都有可能發生的災難。

一個職業人失去了職業能力,還有多可怕?

為明天準備,是重要而不緊急的事,大多數人錯就錯在把它當成了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

華為海思芯片的備胎計劃,始於28年前;阿里的雲計算始於10年前;很多我們知道的牛人,當我們知道都時候,他們已經準備了很多年。當初是誰讓他們這樣做的?自己。

一個人說自己不知道如何去做,大多是沒有足夠的自律和勇氣去改變和堅持。開始的時候會很苦,但不開始會一直很苦。

所以,怎麼去做?我很少給出建議。

你一定知道,運動很重要,但是沒有去運動;你一定知道,讀書很好,一年也沒讀幾本書;你一定知道,工作中多付出、多鍛鍊很重要,但還是選擇做完自己的事儘早下班,等等。

知道自己有很多事要去做,現在還沒有去做,這就是答案。


思者在


巴菲特說過:“當大潮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恕我直言,中年人失業後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根本原因只有兩點:自己沒能力、自己沒遠見。沒有能力就無法勝任現在的工作,沒有遠見就是無法適應職場發展。

所以你要先從自身找原因:多年工作經歷是真正的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還是平平淡淡的在混日子?

有不少人認為人到中年,職場競爭力明顯不足:很多公司也都是招聘35歲以下的人了,導致中年人一旦失業以後就很難找到新的工作。也有人說自己沒有學歷,沒有一技之長,不知道做什麼。雖然這些現象和原因都是存在的,但是並不能說明中年人就沒有競爭力了,就找不到工作了,因為每個人都會有適合自己的工作和位置。


我們觀察可以發現,很多公司的中高決策層仍是中年人,因為他們有經驗,精力也不差,多年以來的職場努力,積累非常豐厚;但是也有一大批中年人一旦失業了,不知道自己做什麼合適,找不到自己擅長的工作,心裡很慌,每天還是靠投簡歷一家一家的去面試,內心煩悶。

之所以會出現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職場人生,就是自己之前種下的因,導致現在收穫的果。因為你沒有好好的規劃自己的職場,沒有好好的沉澱自己經歷。

雖然現在感到無所適從,但是仍然是有機會的,因為中年人正值奮鬥的年齡,只要能夠認清現實,正視自己,那麼從現在開始重新出發依然為時不晚。

具體的建議給你分析如下:

第一、職場中年人,必須要做一次深刻的自我思考和定位

我們經常說要做好個人的職業規劃,擺正自己的位置,自我剖析。這不是在喊口號,是真正需要落地的規劃,是必須要自我思考和定位的內容。特別是對於中年職場人來說,多年的職場經歷更需要系統化的來了解自己,規劃未來。

給你三步分析法來做自我職場生涯的思考和定位

1、自己的性格如何,選擇相匹配的工作方向

作為中年人已經不像剛畢業的大學生那麼單純了,都是經歷過風雨的人了,不輕易表現出自己的情緒和弱點的,不少中年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是帶著面具去偽裝了自己,因此表現出來的性格特徵具有很強的迷惑性,甚至有時候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一個什麼性格的人。

首先你要拋開性格本身的優劣勢來正視自己的內心:究竟是喜歡平穩的生活狀態還是喜歡有挑戰的和折騰的生活狀態。二者沒有絕對的對與錯,都是有發展方向的,要自我思考更偏向於哪一種。

如果你喜歡平穩,那麼你的工作方向就奔著穩定持續去發展;如果你內心渴望挑戰和折騰,那就奔著承擔更多的壓力和責任的方向去發展。

分析過自己的性格,未來的職場生涯就可以有目標的去擇自己所愛。

2、自己目前掌握的專業知識和能力如何

中年人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好高騖遠,也容易無所適從。很多中年人總覺得自己雖然有多年的工作經驗,但是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擅長做什麼;也有很多中年人總覺得自己什麼都能幹,什麼也幹不好,這就是沒有分析自己真正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的結果表現。

你要思考在你之前工作生涯中,哪一段的經歷是有最成就感的,哪一段的經歷是持續時間最長的,這兩點就構成了你職場生涯專業能力的沉澱期。

你要在這段時間最長、最有成就感的職業生涯中去分析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積累,這就是你的擅長點。

這點就是你準備找工作有力的武器,這是你能夠創造價值的地方。

3、認準行業和目標,做一個自始而終的職場人

有很多中年人之前可能有十年的工作經驗,十年中更換了好幾個行業,跳過好幾家公司,這就是很多人的軟肋。

如果沒有一個堅定的目標,一直在那裡跳來跳去,浪費的只是時間,沒有太多的職場沉澱,一旦失業,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幹什麼。

你一定要明白,未來的職業選擇要認準一個行業,或者一個相關的行業,不要經常見異思遷。思考一下,你未來準備去哪個行業,然後盯著這個去找工作。

總結:中年人先要認清自己,才能夠再出發,沉下心來仔細問自己幾個問題:我是一個什麼性格的人?我擅長做什麼,做出過什麼?我準備未來在哪個行業內工作?把這幾個問題首先要解決掉。

第二、職場中年人,必須要分析一下自己的圈子

你有沒有發現有這麼一種人:職場中年人,每天都有很多人找他幫忙,一旦失業以後,一堆人伸過來橄欖枝,根本不用去投簡歷,也不用費心思的去面試。

因為他在這個圈子裡邊有很多人脈資源,大家都知道他的能力,不管去哪個公司,都是有人牽線搭橋的,這就是非常成功的職場生涯。

中年職場,拼的已經不是能力和學歷了,拼的是人脈和資源,此乃真理也。

因此,作為中年人職場人必須要分析一下自己的圈子,即使你沒有太優秀的圈子,但總歸是有一個圈子的,這個圈子太重要了。

1、自己以往的同事

我為什麼把自己以往的同事們作為先說的群體呢,因為以往的同事很可能還在一個行業內,也是你比較熟悉的行業,你再次工作的領域很可能也就在這裡。所以先把你之前的同事分一下類:A、自己很熟悉的,也有聯繫的;B、不是很熟,但是也聯繫過;C、不熟悉,但是見面還能夠想起來。

策略就是:迅速聯繫A類同事,看能不能給你介紹工作;找時間問問B類同事們都在做什麼,側面打聽空缺職位;激活C類同事的關係。

中年職場,別想著投簡歷去面試找工作了,讓別人給你介紹工作才是第一位的選擇。

2、自己以前的客戶

自己以前服務的客戶也是對自己再就業很有幫助的。對於客戶來說,你在職的時候是服務過他們的,他們多多少少會給你一些面子,之前也是有利益往來的,現在你沒有工作了,找到這些客戶們一樣是可以解決工作問題的。

3、以前的合作伙伴、同行

以前的合作伙伴你們是有業務往來的,以前的同行你們也是有過交談的,不管怎麼說大家都是有存在交集的地方。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大家還在這個圈子,不指定以後誰能夠用上誰呢,所以你要經常和這些人去聯繫溝通,看有沒有合適的機會。

4、自己的親戚朋友

我把親戚朋友這個圈子放在了最後,就是想著如果你能夠自己通過多年的職場積累解決問題,就少去麻煩親戚朋友。親戚朋友當然也是自己的圈子之一,但是打交道會有很多顧慮,沒有辦法的時候也是要啟用這些關係,放低姿態即可。

總結:中年職場人更重要的就是自己的人脈資源,自己的圈子如何,這是自己不可替代的優勢,也是自己再次崛起的助力之一,所以要思考這這個問題。

第三、職場中年人必須要培養起來自己的第二職業

很多中年人的工作並不穩定,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被辭退了。因此我一直都建議職場人要有自己的第二職業。所謂的第二職業就是你日常培養起來的,有穩定收入的,當第一職業無法突破自己的時候,你就可以選擇第二職業來過渡了。

英國哲學家曾經提出過一個第二曲線的說法,也就是當你第一條職業道路到了頂峰以後,即將走下坡路了,你的第二職業曲線就要開始成長起來,逐漸彌補第一職業的劣勢,將第二職業轉化為第一職業。

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很多媒體人都在做自媒體的緣故了:傳統媒體如果不能夠支撐起來自己的職業生涯的時候,他們轉變成自媒體的形式,二者有相關之處,但是又不完全一樣,可以作為第二職業來進行發展。

如果你未來不想在失業以後找不到工作,那你從現在起就要培養起來自己的第二職業,這個將會是你未來職場再次發力的重要能力。

第四、職場中年人必須要參加系統化的培訓,將自己的知識由點成面

中年的職場人是不是覺得自己看著什麼都能做,但是又感覺什麼也做不精。這是因為你的經驗和知識都是點狀分佈在你這麼多年具體工作中的,沒有系統化的梳理,所以你才覺得自己沒有什麼一技之長。

1、把自己工作積累的點串聯成一個面

我舉個例子:如果你是做策劃相關工作的,平時做了產品培訓工作、又做了方案策劃、又做了推廣策劃等。你一旦失業總覺得自己也就是一個寫方案的,也就是僅僅熟悉上一家的產品而已,會覺得自己沒有什麼積累,無所適從。

其實,你的工作中有很多專業點,但是你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的方法論。你如果將你的工作串聯起來,你會發現你熟悉的是整個產品的策劃流程:功能設計、產品培訓、銷售策劃、產品推廣、銷售閉環等等,你只需要把這幾點整體形成自己的思路和想法,那你去另一家公司做一個部門經理應該不是問題。

2、終身的去學習知識

中年人積累的知識和經驗並不是能持續的滿足時代和公司的發展需要,不斷的補充新知識才能夠立於不敗之地,中年人更需要學習,更需要充電和賦能。

學習的方法有幾種:向行業前輩諮詢,專業書籍研讀,本職工作的思考,同行討論等,這些點是需要自己去摸索。

第五、要擺正姿態,擁有空杯心態

中年人找不到工作,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自己高不成低不就的姿態導致:太基層的工作不願意去做,太高端的工作又沒有空缺,人家也不一定會要自己,所以才會一直覺得沒有合適的工作。

我認為現在的職場,找工作並不容易,特別是沒有什麼積累的中年人,更是受到很多公司的嫌棄,因為如果沒有一技之長,是比不過那些90後的,太現實,太殘酷。

作為職場中年人,也是要適當的放低姿態,帶著學習的心態去看待新的工作,拋棄之前的趾高氣揚,拋棄自己習以為常的職場毛病,重新認識自己,重新面對未來,這樣肯定是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的。

後話:

作為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職場中年人,危機感無處不在。但是我們自己也要爭氣,有能力,也要有遠見,未來仍要靠我們去奮鬥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可以關注我:職場、管理、職業規劃統統搞得定。創作不易,尊重原創。


沈理職談


找不到工作,這是一個很危險的信號。

如果沒什麼儲蓄、家庭負擔重,我建議拋下所有的面子及目前所有的資金壓力,打個比方:如果有車子,就把車子賣掉變現,走路、坐公交車都好,先把自己的面子打掉,你才可能重新歸零重新一段新的征程。

面子擼掉之後,向親朋好友、左鄰右舍,都可以徵詢未來的意見和建議,或者請求入夥他們做得好的事業,在這份新事業中跟著別人慢慢學,把這一段時間熬過去。(當然,前提是你們非常清楚彼此的為人。)重新看到生活及事業的希望,心態保持健康向上。

在穩定心態的情況下,再積極學習及根據家庭情況思考自己合適的創業路徑,然後小成本再創業。

其實只要心理健康向上,精神不被打倒,一切都會朝正向前行的。一點小建議。祝你健康開心,永遠正能量。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