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斬殺過很多名將,也沒有怕過誰,為何遇到甘寧卻不敢出戰?

GBPSC


關羽懼怕甘寧的說法,來自於《三國志.甘寧傳》中的一段記載。

不過,細讀記載、綜合當時形勢,關羽退軍,是因為甘寧看出了關羽不願“真打”,而關羽,真的不願意“真打”。

相關記載顯示:雙方都不願真打

後隨魯肅鎮益陽,拒關羽。羽號有三萬人,自擇選銳士五千人,投縣上流十餘里淺瀨,雲欲夜徒涉。肅與諸將議。寧時有三百兵,乃曰:“可復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對之,保羽聞吾咳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肅便選千兵益寧,寧乃夜往。羽聞之,住不渡,而結柴營,今遂名此處關羽瀨。——《三國志.甘寧傳》

這則記載,有幾處值得玩味。

1、關羽選五千精兵抵達淺水處,不急著徒涉,而是揚言晚上徒涉。

如果是正常的戰役機動,辛辛苦苦跑了十幾裡,能渡河就趕緊渡了唄,為何要等晚上抹黑渡河?而且,你晚上渡就晚上渡,為何要大張旗鼓,揚言要渡河,就怕別人不知道呢?

如果是要調動敵人,調動敵人目的已達到,為何又沒有下一步動作呢?

2、甘寧如果可以擒拿關羽,好好埋伏著直接擒關羽不就好了嗎?即使擒不到關羽,擊敗關羽,也是大功一件呀!何必非要咳嗽,讓關羽不敢來呢?

3、關羽和甘寧是不是太熟了一點?關羽隔著江就能聽出是那咳嗽聲是甘寧的咳嗽聲?

顯然,這次對峙,不是正常的戰鬥,而是一場大家都不願真打的武裝對峙。

事件時間有爭議,但無論發生在何時,不願真打都是主旋律

對於這次事件發生的時間,目前尚有爭議,主要有兩種說法。

1、發生在孫權襲取南三郡時。

孫權討要南三郡無果,派呂蒙率軍2萬,攻取南三郡。劉備聞訊,率軍5萬,趕赴公安,令關羽進入益陽。孫權令魯肅率軍1萬,抵達益陽,阻止關羽深入,另召呂蒙迅速趕赴益陽前線。最終,因曹操攻取漢中,劉備懼怕西線有失,與孫權和解,交割長沙、桂陽而罷。

認為“關羽瀨”時間發生在此時的理由是:孫權襲取南三郡時,關羽軍的兵力都是三萬,而且魯肅和關羽都是在益陽對峙。

2、發生在孫權襲取南三郡之前的一次小型軍事邊境衝突。

理由是:《甘寧傳》中,此事發生在“皖縣之戰”之前,而攻破皖城的戰鬥,發生在孫權襲取南三郡之前。而且,“關羽瀨”事件中,關羽是“號三萬”,而不是南三郡衝突中的有兵三萬。

本人傾向於認為,這不是一次小型衝突,就是孫權襲取南三郡的衝突中。


益陽在長沙郡腹地,鄰近南郡和武陵郡,孫權軍如此深入,應當不是一次小型邊境衝突。

不過,本人才疏學淺,這種學術問題,還等專家答疑。

但是,無論事件發生在哪個時間段,孫劉之間還沒有決心徹底鬧翻,都是無疑的。

魯肅、關羽,各自單刀赴會,可見,雙方對於和平,是有誠意的。

既然襲取南三郡時,雙方都不願翻臉,在此之前,大家更沒有翻臉的決心了。

雙方都不願意在南三郡消耗太多軍力

孫劉爭奪南三郡的歷史,很說明問題。

1、孫權派諸葛瑾出使,索取劉備所佔的荊州部分(包括南三郡及南郡、武陵);

2、孫權派官吏去南三郡,被關羽驅逐;

3、呂蒙奪南三郡;長沙、桂陽接到勸降信就投降了;零陵被呂蒙一番欺騙,被迫投降。

4、劉備聞訊,率五萬大軍回師公安,令關羽進軍益陽;孫權令魯肅率軍一萬去益陽“堵”關羽,並令呂蒙回師救援;

5、曹操攻取漢中,劉備急忙講和;雙方而是以湘水為界,重新分割荊州屬地。

對劉備來說,南三郡幾乎沒有部署什麼防禦力量,以至孫權可以迅速拿下;(甚至考慮過直接委派官吏接收)

對孫權來說,在劉備處於被動,主動求和的情況下,不但沒有趁機“敲他一筆”,反而歸還了已經佔據的零陵,和平誠意很足!

顯然,面對曹操的巨大壓力,雙方都不願意在此長時間消耗太多兵力。

在這種大環境下,無論關羽還是魯肅,都不敢,也不願真的上演萬人規模的“全武行”的。

以既成事實為目的展開的博弈遊戲

在這種不願徹底翻臉的領土博弈中,“既成事實”,是地盤歸屬最重要的環節。

1、南三郡沒有太多駐軍,誰的軍隊去了就是誰的。關羽準備佔據長沙等地,形成既成事實。

2、魯肅進軍益陽的目的,就是為了“堵”住關羽,保住既成事實。關羽,想去佔地盤?先過了我這關!

3、由於東吳已經搶佔了地盤,關羽只能利用局部兵力優勢,做出不惜一戰的武裝威懾,爭取逼退魯肅!(關羽有兵3萬,魯肅只有1萬)

4、關羽揚言渡河,是下最後通牒。

魯肅原本希望利用江河,進行“不接觸對峙",堵住關羽渡河。但是,關羽找到了可以徒涉的淺水區。

關羽揚言晚上渡河,就是放出最後通牒:大江已經阻擋不了我們了。我現在不馬上過河,是為了給你時間撤退,免得大家起誤會。

現在,輪到你選擇了!夠膽,你就來打!

5、甘寧用咳嗽,強硬回答最後通牒。

甘寧咳嗽,就是告訴對岸:關羽,我們就在這裡,要打你就打唄!

甘寧之所以說:“保羽聞吾咳嗽,不敢涉河”,不是相信關羽怕他,他只是相信:關羽本來就只是做樣子,不敢真打!

之所以甘寧要增兵,是因為就他本部那300人,嚇不住人。不管關羽願意不願意真打,可以直接先吃了你這300人的豆腐再說(規模小,不影響大局);而增加1000,輔以虛張聲勢,可降低衝突可能,當然,即使真打,甘寧1300人,在岸上對抗5000徒涉之軍,不至於讓敵人吃豆腐!

畢竟,再是和平博弈,也不能讓人吃豆腐!

6、關羽撤軍,是理智選擇。

關羽的目的原本就只是武裝威懾,並非真的想要與魯肅大打出手。

恐嚇失敗,他只能回去,另尋良策。

關羽輸掉了這場博弈,因為:他真的不願真打,而甘寧,看出了他不願真打!

這是我的個人見解,不周之處,還請大家指教!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關羽斬殺過很多名將,也沒怕過誰,為啥遇到甘寧,卻不敢出戰?




三國的關羽與甘寧,曾經有過兩次較量。第一次是《三國志.吳書.甘寧傳》記載 : 【 ……肅選千兵益寧,寧乃夜往。羽聞之,住不渡,而結柴營。權嘉寧功,拜西陵太守。】這段記載說,甘寧在魯肅領導下,鎮守益陽,與關羽對陣。關羽挑選精銳五千,準備繞行到益陽一條河流上游,十多里淺灘處,夜裡涉水偷渡。這個情報,被吳軍偵探到,魯肅召集甘寧等將領商議,甘寧當時只有三百兵,對魯肅請求說,再給五百兵,願前去對敵關羽。保證關羽聽俺甘寧咳嗽,不敢涉水,如果關羽偷渡,必然被吾擒獲。魯肅欣賞甘寧,給了甘寧一千兵。但關羽也探聽到吳軍動態,知道甘寧前來對敵,於是停止行動,就地紮營。由於關羽取消軍事行動,給孫權解了圍,孫權很高興,嘉獎甘寧,拜甘寧為西陵太守。



這件事情的背景,從《三國志.先主傳》可知,發生在建安二十年(215),劉備諸葛亮那時,已經幾年前去益州,當時剛剛拿下成都。聽到孫權令呂蒙襲奪長沙、桂陽、零陵三郡,劉備十分惱火,瞧 :【 先主引兵五萬下公安,令關羽入益陽。】劉備親率五萬大軍,不遠千里,自益州前來問罪,孫權多少有點慫逼。就在雙方劍拔弩張、將要開火時【曹公定漢中,張魯遁走巴西。先主聞之,與權連和……分南郡……西屬,引軍還江州。】曹操平定漢中,還有進一步攻益州的意思,益州壓力太大,劉備只好與孫權講和,訂立盟約,分荊州、長沙、江夏、桂陽等給孫權,自己又重新返回益州。



在關羽獨自守荊州期間,孫權兩次襲擊荊州,這是前面的一次。再就是四年後,即建安二十四年(219)著名的關羽走麥城那次了。可以看出,這次劉備親臨前線,是一次大的聯合軍事動作,鑑於西部有曹操虎視眈眈,東邊孫權躍躍欲試,劉備選擇忍讓,關羽自然不能對著幹,必須從大局出發。顯擺武力,冒險進攻,就會傷及蜀國整體利益,關羽作為一方大員,不會不明白。另外,這本來就是關羽準備的突然行動,既然已經被敵人察覺,成了公開的秘密,主動終止那是智慧,是清醒,而不是怕敵軍。



關羽、甘寧的第二次較量,在《三國演義》中,這就是著名的單刀赴會。那一次,由於關羽識破魯肅詭計,一直緊緊握住魯肅不鬆手,而且一手提刀,面色凝重,埋伏在一旁,準備出擊的甘寧、呂蒙只好按壓士兵,忍氣吞聲,眼睜睜看著關羽,宴會上斥責首長,連關羽手下的周倉,都搶上去插言,事後又揚長而去。(229)


流譽後


所謂關羽怕甘寧,只是甘寧自己吹出來的狂話,也純粹是個笑話,甘寧雖是水賊出生,武力最多也就一流水準,亡命之徒而已。記得合肥之戰那會,孫吳十萬兵被張遼八百精騎衝殺的哭爹叫娘,周泰豁出了自己身家性命,帶了傷才把孫權掩護逃跑,當時甘寧不就跟在孫權邊上,都擋不住人家,落荒逃命而走。你說人家張遼都沒怕包括甘寧在內的孫吳十萬大軍,憑什麼關羽會怕他一個甘寧?其實甘寧敢於口出狂言,是明知關羽不會真正離開荊州跨水奪城,才敢說點大話,也是給自己人聽的,讓大家知道自己也是個狠角色,就連關羽都因為害怕自己才不敢過來打一架,所以,你們得老老實實服從管理,不要有三心二意。當然他說的話關羽也聽不到,人家本來就是守荊州的,吳蜀聯盟大局為重前提下,是不可能來搶孫吳地盤的,哪有功夫跟小兒一般見識。如果二人在兩軍陣前,你讓甘寧這樣說說看?是關羽的青龍偃月刀比不了張遼,還是甘寧比顏良文丑厲害?何況當年關雲長單刀赴會又不是沒見過東吳的陣勢,甘寧小兒不是在場嗎?雖有賊心,顯然賊膽還不夠大,關二爺根本不屑一顧。


俞鍾陳曲


關羽可不是怕甘寧,而是魯肅這邊還有1萬多人呢,他只有5千人,自然不會輕易冒險。

關羽和甘寧對峙發生在建安二十年,劉備奪取益州以後,孫權向劉備索取荊州,但是劉備說要等奪取了涼州以後再歸還,孫權大怒,一面派呂蒙攻打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一面派魯肅率軍萬人前往益陽,阻擋關羽的援軍,兩軍隔著湘水對峙。

在魯肅和關羽對峙期間,關羽親自選精銳5千,在益陽上游十多里水淺處打算趁夜涉水渡河。魯肅得知以後和眾將商議,甘寧請纓率本部300人,另外再增調500人,前去駐守,阻擋關羽渡河。最後魯肅給了甘寧1000人,共計1300人去駐守。關羽得知以後果然沒有渡河,而是在河邊安營。

關羽沒有渡河,不是怕了甘寧和他手下的1300人,而是魯肅的大軍就在旁邊,相距不過十多里路。如果關羽開始渡河的話,甘寧一旦發現,肯定會派人通知魯肅,吳軍的援兵不用多少時間就會趕來。

這樣一來,關羽勢必會遭到甘寧和魯肅兩路人馬的夾擊,渡河作戰本身就是一件風險很大的事情,萬一水流有變就可能會失敗,而且吳軍又有兵力優勢,關羽自然不會輕易冒險。

所以關羽並非怕了甘寧,而是吳軍有備以後,再渡河風險太大,所以他選擇了按兵不動。


不沉的經遠


一、江湖名將

三國雖是亂世,卻造就了一大批名將,所謂有什麼樣的歷史環境,便出現什麼樣的人才。關羽之所以被後世敬仰成為武聖,除了自身素質和獨特個性外,更要得益於三國這段特殊的歷史環境。因為三國就是一段極具“個性”的歷史時期,自然召喚有個性的人,關羽由此應運而生。

而今天要說的這位名將也是如此,他便是東吳的“江湖名將”甘寧。之所以說甘寧是江湖名將,是因為在三國時期很少有將領擁有江湖綽號,哪怕如關羽,但甘寧卻被老早就有了個江湖綽號,叫:錦帆賊。

這是因為甘寧在少年時,便大有“梁山好漢”的做派,聚攏起一彪人馬橫行四方。只要給甘寧面子,那麼甘寧便會替你“行俠仗義”,如果敢輕慢他,那對不起,哪怕是地方官吏,照殺不誤,故而《三國志》中,給了此刻的甘寧八個字的評價:輕俠殺人,藏舍亡命!

這不是“梁山好漢”的做派是啥?但甘寧牛就牛在,他不僅只喜歡爽快的“江湖生涯”,還喜歡讀書,所以當他二十多歲時,便意識到了這樣的“好漢生活”不是真正的大丈夫所為。故而橫行江湖的好漢錦帆賊隱去,一位橫行三國的“鬥將”,橫空出現了。

公元194年益州劉焉病逝,甘寧反叛出益州歸順了劉表。但劉表也容不下甘寧,因為劉表之所以統治荊州,就是因他跟荊州豪強勢力聯了手。而甘寧雖立志當大丈夫,可身上的江湖氣十分重,兩方氣質就不一樣。

且劉表也早已失去了銳意進取的心,甘寧很快便發現了這點,所以甘寧就依靠了黃祖。但依然是悲劇,因為黃祖他就出身於荊州黃門,代表著豪強勢力,豈能看中江湖習氣濃重的甘寧,哪怕甘寧打敗了孫權。

故而最終甘寧選擇了歸順孫權,一下子孫權的手下因甘寧的到來,而出現了兩派,一派是以呂蒙為首的,力挺甘寧,須知呂蒙就曾經是甘寧類的人物,自然喜歡甘寧,於是對孫權道:天下未定,鬥將如寧難得,宜容忍之。

而張昭卻認為甘寧素質太差,不堪重用。好在孫權比較欣賞甘寧,所以甘寧終於尋到了一個滿意的平臺!甘寧很快便展現出其驚人才華,從此橫行三國。

二、關羽不敢爭鋒

公元213年,曹操攻打濡須口,孫權親征,給了甘寧三千人馬當先鋒,結果甘寧親選出一百兵士組成“敢死隊”,來了個夜襲曹營,如旋風一樣在曹營內橫衝直撞,無人敢擋,然後全身而退,無一損傷,喜得孫權大叫:曹操有張遼,我有甘興霸。

用甘寧對張遼,這個評價對甘寧來言,幾乎算頂天了,因為對於孫權來言,張遼恐怕是他見過的最猛的大將,差點活捉了他。但對於甘寧來言,張遼算啥?他要向最牛的名將關羽發起挑戰。

關羽在三國中的地位誰都清楚,以至於許多名將一聽關羽的名字都心裡打鼓,就更不要說,敢小看關羽了,但甘寧卻豪言道:“關羽算啥?我咳嗽一聲,就嚇得他不敢渡河!”

此事是發生在公元215年時,關羽進攻魯肅鎮守的益陽,當時東吳方面得到一個恐怖消息,說,關羽要親帶五千兵馬自淺水處渡河。急得魯肅立刻跟眾位將領商討怎麼辦?其實這哪裡是商討,因為道理很簡單,關羽渡河你就阻擊。

三、死後成“神”

隨著三國時代的結束,許多三國名將由於功勳卓著,都漸漸成了神,其實最牛的依然是關羽,直至武聖封號。那麼甘寧呢?

甘寧的成神之路,也很順暢,在宋朝時(宣和五年),宋徽宗便追封甘寧為武惠王,從此開始享受“神的待遇”,到了南宋初年,甘寧再進一步被封為:武惠昭毅王,跟著就又被追封為了“昭毅武惠遺愛靈顯王”。

顯然甘寧死後成神,是在兩宋之交時,尤其是南宋。之所以發生這種情況,其實依然是歷史環境造就的。畢竟南宋的主要地盤都在長江以南,這時候當年東吳的名將們,自然就會格外被重視了。

但無論怎樣,甘寧死後成神,是完全擔當得起的,甘寧以“江湖豪氣”為底蘊,一生敢於亮劍,生前橫行三國,死後成神名至實歸!


Z先生說


三個吹出來的沙皮都幹不過呂布!還牛逼傻?出發點不一樣,胡吹的力度就不一樣!吹大了是英雄,沒被吹的是狗熊!


幸福生活103759586


這種事情是有原因的,劉備駐荊州,一直是關羽統領一萬水軍。關羽是山西人,對水軍指揮操練作戰肯定不十分熟練,戰鬥力比不上陸地。甘寧長期生活在荊州,對荊州人物環境十分熟悉,投靠孫權,引東吳水軍與關羽水軍爭鋒,當然是東吳水軍歷害多了,只有當時荊州水軍統帥蔡瑁張允指揮的水軍可與東吳水軍抗衡。當時又是孫劉聯盟的緊密時期,關羽也不會因一時之氣與東吳水軍爭高低,為將者應權衡利弊,蓄時待發,怎能與亡命之徒甘寧爭雌雄呢。要是在疆場上,兩個甘寧在手提八十二斤重的青龍偃月刀關羽面前試試。


劉坤忠120


不是說不敢,關羽的職責和重任是鎮守荊州,不是廝殺,如果兩軍對壘恐怕甘寧未必是二爺的對手。


雪域異鄉人


對岸有軍隊駐守後。你渡河一半後,甘寧肯定出擊,關羽就算取勝也損失慘重,關羽不是傻子,他是去爭取更多的領地,而不是冒這種險消耗自己的實力


肉郎阿漆


並非不敢出戰,應該是謹慎用兵,讓甘寧兩軍對壘挑戰試一試看關羽敢不敢出戰再說,就怕甘寧沒那個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