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并非难以沟通,想打破叛逆,关键在于学会“共情”


导语

孩子叛逆只是人生中极其微小的一段历程,也是在正常不过的行为表现了,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孩子的青春期也是至关重要。

案例分析

李女士生气地挂掉电话,又一次被自己儿子小明气哭了。听来一阵唏嘘不已,母亲怎么会被儿子气哭了呐?原来自己的儿子正处于青春期,不好好上课,老师课堂上做些小动作。

青春期的孩子并非难以沟通,想打破叛逆,关键在于学会“共情”


老师实在是管不住这个小痞子,就时常给李女士打电话,说是自己管不好,要李女士管好再送进学校。每次李女士一说自己的孩子小明,小明就很没有耐心,只要李女士多说两句,小明就开始大吵大闹。李女士也没有办法,很是无奈。

大家都经历过青春期,也知道青春期的孩子已经有了自我想法,他们的叛逆大部分是父母不习惯孩子的突然长大,没有把手放开;还一直觉得他们独自干不成事情;觉得他们还小,仍旧需要来自父母的帮助。

但是与之相反,孩子们已经觉得自己长大,可以独立自主地做成一件事情,并且他们为了彰显自己的独立,他们也极其不愿找父母帮忙。父母的关心和孩子的独立之间的矛盾造成了父母苦口婆心的劝说,孩子却一句话都听不进去。究其原因还是父母不理解孩子,没有与孩子达到“共情”。

青春期的孩子并非难以沟通,想打破叛逆,关键在于学会“共情”


一、什么是“共情”

“共情”通俗点讲,就是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事情。把自己带入到孩子的角色,身临其境,用平等交流的态度和孩子“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当然最忌讳就是用所谓的旁观者角度,一个父母对儿子的角度看待问题。

这样只会加深亲子间的矛盾。

二、为什么家长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的“共情”?

1.父母觉得自己说的永远是对的

父母对孩子天然上有一种优越感,也就是成年人对待婴儿时的感觉。父母认为自己生活了那么多年,必定是经验丰富,孩子还不懂人情世故。

自己的经验之谈肯定会让孩子少走一点弯路。可是孩子却似乎不领情,面对父母的经验之谈嗤之以鼻。

青春期的孩子并非难以沟通,想打破叛逆,关键在于学会“共情”


2. 父母觉得孩子还小,没必要在乎

孩子无论走多远都是自己父母的孩子,无论多大都还是一个小孩子。当孩子青春期的时候,孩子突然间长大,而父母却对此不感冒,仍旧把孩子当做小时候对待。孩子难免会厌恶,从而不听劝告。

三、共情的好处

1.孩子拥有同理心

父母对孩子“共情”,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事情,会得到孩子的认可。我们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对孩子而言至关重要,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便是如此。当父母对孩子有“共情”,那么孩子也必会受孩子影响成为一个同样共情的人。

2.孩子变得更加自信

父母站在孩子角度为孩子考虑事情,和孩子做朋友,鼓励孩子。孩子得到父母的肯定和鼓励,必定会有信心做事情。久而久之,一件事有一件事的信心积累,必定能够使孩子更加自信,从而成功成才。

青春期的孩子并非难以沟通,想打破叛逆,关键在于学会“共情”


四、父母应该怎么做?

1.要考虑孩子的感受

孩子总归要长大,这是人世间不可避免的规律。孩子也总会离开父母的臂弯,去自我翱翔。但是有些父母却把孩子长大标志看成是孩子无理取闹的表现,是坏孩子的行为。这是一个多么可笑的论调!

父母依旧用以前对待婴儿的方式对待青春期的孩子,不考虑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没有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那孩子相应地就会抵制和厌恶。所以,父母应该懂的“共情”,考虑孩子感受。

2.和孩子敞开心扉平等的交流

青春期的孩子虽然外表坚强或者说是嘴硬,但是他们内心依旧只是个比较大一点的孩子,也需要父母的关心和爱护。

青春期的孩子并非难以沟通,想打破叛逆,关键在于学会“共情”


只是这种爱护是需要把孩子当做一个小大人对待,而不是以前还认为他们只是一个孩子。父母应该与孩子平等交流,把他们当成一个小大人,敞开心扉听听他们的想法,适时地给他们一些建议。

3.要尊重孩子,维护孩子尊严

青春期时孩子是爱面子的时期,这时候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也有了自己的小秘密。父母应该刻意地规避一些,尊重孩子们的隐私。父母们要相信,只有给予孩子们应有的空间,他们才能够和父母敞开心扉交流。

才能有困难时找你们帮忙,做错事情会主动和你们道歉。

青春期的孩子并非难以沟通,想打破叛逆,关键在于学会“共情”


总结

如果孩子青春期叛逆的时候,父母只是一味的认为孩子是坏孩子,除了打骂和一些不入心的假大空教育,没有对孩子设身处地的考虑,永远不会和孩子达到共鸣。也永远不会把孩子从弯道上掰扯回来。所以,父母面对孩子的叛逆,不应该用暴力解决,而是和他们处于同等位置,听听他们的想法,帮助他们共度难关。


让你我共同探讨孩子的成长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