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竟然連犀牛的生存都能影響到!

之前有一篇文章裡我們簡略的提到過黑犀牛的生存現狀,不知道有沒有人有印象?今天來多聊一聊這個看起來笨重蠢萌的大動物。


病毒竟然連犀牛的生存都能影響到!


新聞速報:

保護非洲黑犀牛工作取得階段性勝利!


犀牛,作為地球陸地上體型僅次於大象的動物,得益於它的體積和“暴脾氣”,在陸地上本是沒有天敵的,但就因為它的角被人類看上了,整個族群成為盜獵者的重要目標。從1960到1995年之間,失去了整體數量的98%


中國境內的最後一頭野生犀牛被獵殺於1922年。生存在中國的犀牛,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期,但就是由於傳說中的“犀牛角有極高的藥用價值“,野生犀牛已經永遠消失在中國的山林中。


非洲犀牛有兩個分支:黑犀牛和白犀牛,其實都是偏灰色的那種顏色,區別只是體型和相貌。就像魚香肉絲裡沒有魚一樣,有些名字總是誤導我們 :)


病毒竟然連犀牛的生存都能影響到!

黑犀牛是極度瀕危,白犀牛是臨近瀕危,我們今天的新聞裡主要討論的是更瀕危的黑犀牛。


由於人類對犀牛角的痴迷,盜獵在非洲十分猖獗是眾所周知的,在2015年,一個比較嚴重的一年,平均每天就有3.7頭犀牛被殺死。


各國政府和保護組織都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在保護瀕危野生動物,黑犀牛儘管還是每天被虎視眈眈的盜獵者盯著,但是數量總體是在一點一點的逐步回升中。


病毒竟然連犀牛的生存都能影響到!

2019年的數據表明,由於各國政府對偷獵背後的有組織犯罪團伙採取了更強有力的措施,偷獵活動進一步下降。


近六年來黑犀牛的數目以平均每年2.5%的速度在增長,在2018年預計現存的黑犀牛已有5,630頭,最近的報告又表示有顯著的增長。


拯救黑犀牛的艱苦努力包括將一些個體從既定群體轉移到新的地點、擴大物種的範圍、確保可行的繁殖協助以及加強執法力度打擊盜獵。


即使現階段貌似保護工作產生了一點勝利,但離真的使犀牛脫離瀕危威脅還很遠。


病毒竟然連犀牛的生存都能影響到!

如今,除了上述政府和非盈利組織的努力,像世界上很多別的能長久的事情一樣,保護犀牛也要靠利益的驅使。


現在有大約一半的白犀牛和近40%的黑犀牛在私人土地上或由社區管理的土地上。對他們來說犀牛可被視為一種財產,是他們發展旅遊業的重要工具。


所以,當旅遊業能帶來豐厚的利益的時候,他們都會盡全力去保護犀牛,同理,當保護犀牛並不能帶來利益的時候,這可能被當作一個額外的開支被削減掉。甚至有出售野生犀牛換取鉅額利益的。


在全球面臨新冠威脅的今天,旅遊業重創,保護犀牛的成本愈發的沉重。


應該沒有人想到,一個人類的傳染病還會影響到遠在非洲大陸犀牛的生存吧。


病毒竟然連犀牛的生存都能影響到!


希望犀牛們也加油挺住,和人類一起度過這個難關!堅持住數量增長的勢頭,躲過黑暗中的獵槍。


(不好意思,寫著寫著發現,這篇寫到後面好像沒有那麼正面……)


提到過黑犀牛的文章擴展閱讀:


https://www.worldwildlife.org/species/black-rhino

https://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20/mar/19/win-for-conservation-as-african-black-rhino-numbers-rise


病毒竟然連犀牛的生存都能影響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