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名將白起為何禁止士兵吃羊肉?

吃貨小小站


長平之戰,名將白起為何禁止士兵吃羊肉?對於這個問題,不少人都認為是當時秦軍少羊缺肉。實際並不是,這恰恰是一代“殺神”的細節代表。

說及長平之戰,恐怕多數人都不熟悉,但談及紙上談兵,恐怕很多人都恍然大悟。長平之戰和紙上談兵所講之事就大致相同。

春秋戰國,諸侯爭霸。在春秋後期,又以秦國、趙國兩國國力最為鼎盛,長平之戰的勝負就徹底奠定了究竟誰才是最終的贏家,那這長平之戰究竟和吃羊肉又什麼關係?

其一:禁止吃羊肉,標誌著戰事進行到白熱化

長平之戰前期,廉頗據守不出,秦軍也無可奈何,只是趙國臨時換將,將只懂“紙上談兵”的趙括換上陣。

畢功於一役!此戰若是勝,秦國自然勢不可擋,統一六國指日可待;若敗,趙國勢頭無二,秦國從此無力再爭。所以,這一仗只許勝不許敗!

其二:細節決定成敗

趙括熟知兵法,白起身經百戰。想要一舉殲滅趙國45萬大軍,並非易事。所以白起步步為營,將趙括一點點引入圈套中。

在這期間,稍有“風吹草動”,都是白起不允許的。而吃羊肉,那股子獨特的羊羶味,堪稱“香飄十里”,若是不加以遏制,趙括就算只會“紙上談兵”,也會察覺到其中的不對勁。

所以士兵禁止吃羊肉,改吃牛肉,並非羊肉短缺、也不是士兵不喜歡羊肉。要知道陝西羊肉泡饃出了名,雖說羊肉泡饃是從隋朝傳下來的,但吃羊肉卻是陝西最早的傳統之一。秦國士兵喜好羊肉,這是無可置疑的!

而白起禁止吃羊肉,則是為了防止這種喜好成為失敗的理由。這或許就是細節決定成敗,只有真正註定細節,最終才能取得成功,事實也是如此,最終白起大勝,成就了一代“殺神”之名!


逍客文新論


細節決定成敗。白起軍中禁吃羊肉,便是很好的詮釋了這句話。

白起一生征戰,無有敗績,取決於他對待每次戰役的心思縝密,對每一個細節的把控。


長平之戰前夕,白起忽然在軍中發佈一條軍令:禁止生火造飯,吃冷食,最後,禁吃羊肉,改吃牛肉。

秦人愛食羊肉,不信看如今的羊肉泡饃依舊出名,所以對白起突然改吃牛肉的事情非常費解,但身為大頭兵,咱也不敢說,咱也不敢問,反正有的吃就行。

但白起低估了一個吃貨對待美食的感情,結果有一個士兵就私自藏了些羊肉,等到熄燈睡覺,偷偷爬起來吃。


羊肉的香味兒把同軍帳的其他人都聞醒了,大家也饞了好久了,跟著一起吃了起來。

正當大家吃的美的時候,白起進來了,給他們加了點“餐”:一人二十軍棍。

看到幾個人捱了軍棍有點不服氣,白起就說了:

“這全軍上下成千上萬的軍帳,你們以為我是怎麼知道你們吃羊肉的?你們聞聞自己身上,羊肉的腥味50步開外都聞得到,我能聞得到,敵人就聞不到嗎?”

士兵聽到白起的訓斥,才知道自己犯了大錯,別看小小的羊肉,真有可能在戰鬥中提前暴露自己軍隊的位置,讓趙軍佔了先機,不知道多少人因此而喪命呢!


接下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正是秦軍的紀律嚴明,白起誘敵深入,將趙軍引入包圍圈,整個趙軍被白起包圍,最終集體投降。

白起為徹底摧毀趙國有生力量,坑殺了這45萬趙國俘虜,一代戰神由此成了殺神。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明離子


我是無月,感謝你的提問,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也是前陣子剛聽說在長平之戰中,還有這樣一件事。

白起到達長平前線後,頒佈了一道指令,那就是嚴禁士兵食用羊肉,改為食用牛肉。

大家現在看多了影視劇,劇裡的大頭兵們在戰時吃飯,都是伙伕們搬出一籮筐一籮筐的饅頭來,然後再是一桶又一桶的白粥,就這麼白粥就饅頭吃。

也有伙伕們支起一張桌案來,將饅頭放在上面,邊上是一大桶粥,士兵們排成長隊,一個接一個過來領饅頭和粥。

其實啊,一般情況下,士兵們吃的沒那麼差。打仗是要拼力氣拼勇氣的,讓士兵們吃飽,吃好,是將領們非常在意的事,因此,肉是必不可少的。

軍隊打仗的時候,輜重部隊除了運送糧草,還要驅趕成群的牛羊豬,還有一車車的酒。

當年秦國軍營就有吃羊肉的習慣,喜歡吃羊肉的朋友都知道,羊肉吃起來是很香的。

但是白起卻禁止士兵在長平之戰中食用羊肉,有秦軍士兵忍不住,偷偷吃羊肉,被發現後還受到了責罰。

據說白起這樣做,是為了不讓趙軍發現秦軍的行蹤,畢竟吃了羊肉身上就會有羶味,而在長平之戰中,秦軍恰恰有一部分部隊採用了迂迴的戰術,夾擊趙軍。

不過我認為這個說法不是很可靠,因為吃牛肉也一樣會有味道的。先秦時期,其實人們製作食物還是非常簡單的,沒有那麼多的珍饈佳餚,軍營裡的肉,就是水煮,放點鹽,或者烤熟放點鹽,這樣處理的肉食,肯定是有腥味的。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長平之戰末期,戰爭進行到了白熱化階段,秦將白起下令將士禁食羊肉,改為牛肉,這樣做既有鼓勵士兵士氣的作用,同時對取得最終勝利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01:吃牛肉是一種巨大的精神獎勵,激勵士兵拼命

戰國時期,牛是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民間禁止殺牛吃肉,即便是病死、老死了,百姓也不能私自宰殺,必須將屍體上交國家,否則就要嚴懲。

按照周禮傳統,只有周天子才可以吃牛肉,一般的國君都沒資格吃。雖說到長平之戰時,沒人把周天子當回事,高級官員也能吃牛肉了,但普通百姓想吃一頓牛肉則難如登天,吃牛肉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長平之戰的勝負關係到秦國未來的國運,為了取勝,秦昭襄王親自到河東動員,如此重要關頭,貴族吃牛肉的禁忌就被打破了。讓普通士兵吃上夢寐以求的牛肉,可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刺激。

02:吃牛肉可以減輕物資運輸

戰爭消耗巨大,自然需要運輸,光靠人力運輸遠遠不夠,馬匹都投入到戰場上了,耐力久的牛就派上了用場。

這就涉及到戰爭成本的問題了。如果繼續吃羊肉,運輸就是大難題;倘若把運輸過來的牛吃了,這就可以節約很大的成本。

有人說了,秦軍把牛吃了,後方怎麼耕作?事實上,自秦惠文王攻佔巴蜀之地後,秦國後勤保障相對其他國家要豐富得多。

說到底,讓士兵吃牛肉,是國家實力的體現。

03:吃牛肉可以更有效的進行隱蔽

還有一種因素,就是羊肉味道很大,大部隊吃羊肉,風一吹老遠就能聞到,這對作戰很不利。

大家都知道,長平之戰秦軍之所以能夠取勝,就是秦軍隱蔽前進,突然截斷了趙軍的糧道。如果士兵吃味道大的羊肉,則很難做到這一點。

綜上所述,白起讓士兵吃牛肉,既是一種巨大的精神激勵,對促進戰爭取勝也極為有利。


小楊品史


前言:

究竟是“殺神白起”、還是“戰神白起”?我想這都不重要,反正在戰亂縱橫的戰國時代,白起的誕生正好迎合了“時勢造英雄”的潮流,那個時代反倒正需要這樣的一個英雄。我沒有見過白起馳騁疆場、指揮作戰的英雄場面,但我看過《大秦帝國之崛起》中的白起。我個人認為,白起生在那個時代,身為一代國之將軍,治兵打仗、縱橫兼併是他的天職本分,所以說,我認為白起在歷史上根本沒有罪過可言。不過我們今天先不討論白起有無爭論,來看看白起對士兵的一個奇怪要求——禁止吃羊肉!

長平之戰後期:熟肉變冷肉、羊肉換牛肉

長平之戰後期,白起於營帳中查看地圖,準備著一次對趙軍的奇襲計劃。臨行軍之前,白起突然下達了一道軍令“熟肉變冷肉、羊肉換牛肉”,這樣的命令下達之後,秦軍將是結譁然驚訝。因為秦人大多自小食用羊肉為主,而且多年以來行軍打仗的伙食皆為羊肉,如此突然地變羊肉為牛肉,是不是有著小題大做呢?

白起一生縱橫沙場,大小數戰七十多場,均無敗績。論起軍功戰績來看,白起當之無愧戰國第一,白起之所以突然施用“熟肉變冷肉、羊肉換牛肉”的策略,而且還是兩軍對陣之際,自然由他的道理。我們接著往下......

其間:士兵偷藏羊肉的故事

因為對牛肉的胃口不適,秦軍軍營中一名士兵偷偷溜進了廚帳,偷了一包羊肉帶回了營帳當中。待深夜來臨,這名士兵耐不住胃口,便悄悄地將這包羊肉打開,自己一個人開始了“獨享其樂”。只不過羊肉的羶味比較濃重,剛吃過晚飯的士兵因為對羊肉有嚴重的依賴性,所以很快便聞出了羊肉這“似曾相識”的美味,於是眾人皆紛紛揚揚地圍湊了過來,爭相吃了起來。

吃肉過程中,白起從帳外突然而至,原來白起早就料想到軍中會有此類事情的發生。對於軍紀明知故犯,按照秦國律法,白起命人將吃肉者一併偷肉者拉出去重打二十大板,殺雞儆猴,以肅軍法軍紀。

忌食羊肉:白起的縝密心思

白起大怒道:“本將軍早就料到,眾將士對此‘牛肉軍令’深感牴觸,今夜特來巡查。為何我能這樣準確地知道爾等在此吃羊肉?今夜無風,五十步之外,皆能聞到此營帳裡的羊肉味,如果有風,能飄香多遠?全軍將士都吃羊肉,氣味又能傳多遠?爾等的行為,就是明確告訴對手我們的精確方位!這個伏擊戰我們還怎麼打!”

原來白起突行“牛肉令”是這個緣故,因為現在已經處於長平之戰的後期,雖然秦軍把握住了戰機,但面對趙軍卻仍然不能掉以輕心。再加之此次秦軍同趙軍打的是伏擊戰,羊肉羶味太重,如果遇到風天,那麼這羊羶味就會隨風飄到很遠的地方。這樣一來,“敵明我暗”的優勢就會改變,秦軍的地理位置也會被趙軍根據羊羶味而確定。

筆者結語:

《孫子兵法》中說:多算多勝,少算少勝,不算無勝。名將白起連羊肉羶味都算到了,焉有不勝之理?白起臨陣“牛肉令”的實行對於後世人而言,尤其是對領軍打仗的將軍來說,這個舉動說明了一個道理。戰場上,吃飯也能決定勝負,謀略膽識固然重要,但“精打細算”也為關鍵!


亮郎才不盡


這個問題,九州君為你解答,絕對不落俗套,合乎邏輯和情理!

長平之戰中,秦國名將白起之所以下令禁止士兵吃羊肉,更改為醬熟牛肉,其主要目的就是避免因羊肉羶味濃烈而提前暴露秦軍的舉動,進而影響戰略和戰術的部署。

有些朋友提出質疑,認為幾十萬大軍或行或駐,其行蹤早就被對方派出的斥候發現了,哪還需要通過聞羊肉的氣味來暴露?

這個觀點乍一聽覺得有理,但其實是這些人讀史不細僅憑藉常規認識予以猜測所帶來的錯誤之見。要搞清楚這個問題的真相,我們必須先來還原一下彼時“長平之戰”的戰前態勢。

秦趙對峙之下,兩軍相繼換將

長平之戰最早是因韓國上黨郡的歸屬權爭端而起。公元前260年,秦將王齕率領秦軍向駐守長平的趙國軍隊發起進攻,與其對壘的是趙國名將廉頗。老成持重的廉頗在初戰失利之後便開始堅守不出,想讓秦軍不攻自退。無奈之下,秦國便派細作到趙國國內散步流言,說秦軍最怕的並非廉頗,而是精通兵法的趙括。不料趙王果然中了反間計,認為廉頗著實窩囊,於是臨陣換將,用毫無實戰經驗的趙括換下了身經百戰的老將廉頗。

而當秦國知道趙軍換將之後,心裡樂開了花,悄悄的用名將白起換下了王齕。為了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秦軍這邊嚴令:換帥一事作為最高機密,洩密者格殺勿論。

長平之戰的戰術還原

趙括坐鎮前線之後,一改廉頗龜縮防守的持久戰策略,四處尋機與“王齕”一決高下,企圖一戰擊垮秦軍。而趙軍這樣的意圖和心理,恰恰是白起所希望的。

於是,白起命秦軍主力與趙軍稍一交鋒便佯裝敗退,且戰且退的“咬敵”戰術成功將輕敵的趙軍引誘至預先埋伏好的地界。同時又偷偷派出一支兩萬五千人的精兵繞道突襲趙軍的後方,截斷他其退路,此外還命一支五千人的輕騎兵不斷的穿插和攪局,最終將趙軍分割成兩個孤立的單元,並分而圍之。最終,趙軍主帥趙括突圍失敗後被射成刺蝟而亡,45萬趙軍悉數被坑殺。

實際上,秦軍除了上述所提到的三支隊伍外,還有另外兩支,提前埋伏在兩側山林之中,只待趙軍入甕之後,便得令殺出,協助中軍主力合圍趙軍。

隱蔽奇兵是“攻其不備,出其不意”之戰術需要

“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孫子兵法.始計篇》

綜上兩點,我們知道了白起之所以被稱為戰國第一名將,他絕不是把所有部隊集合一處,傻傻的和趙括拼殺的,而是按戰前預設的計劃,分兵多處,正奇結合,最後實現戰略合圍。

這樣的情況之下,除了正面對壘的部隊可以旗幟鮮明、大搖大擺的暴露給趙軍之外,其他的“奇兵”和“埋伏”必須要做到極度隱蔽,才有可能實現戰場上的“攻其不備,出其不意”。

因此,回到樓主所提出的問題上,白起在安排用於埋伏和突襲的部隊之時,特意下了一道軍令:

軍兵只配發醬幹牛肉,而不配發羊肉,更不得私自帶有羊肉。其目的,正是為了避免這些“奇兵”因為萬千人眾一起吃羊肉,而導致羶味隨風飄散,進而被敵軍斥候察覺而暴露行蹤和戰術意圖。這個道理,其實和前文所述的白起悄然來到前線替換王齕一樣,都是為了隱蔽自己的意圖,製造敵人的錯覺,從而在敵人失去戒備的地點和時間,給予敵人以突然襲擊。

《孫子兵法》雲:多算多勝,少算少勝,不算無勝。白起在軍事上的成就絕不是偶然所得,而是真正的做到了算無遺漏、兵者詭道。


歡迎關注@九州歷史雜談 帶給你別的平臺所沒有的歷史哲思。


九州錚史


泫氏谷坑殺趙軍40萬,歷來古書所寫甚少,大多古書也被焚書坑儒滅跡了。其戰事情節都是後人添加上去的。直到2013年才被當地一個耕地的農民挖到屍骸而證明有這一場戰事,這個地方就是山西省高平市東西梁山之間丹河附近河谷地帶。當從伏擊這件事來說,沒有十倍的兵力,古人是不敢出伏兵切斷敵人後路的。還有冷牛肉和冷羊肉哪個都不騷,更不能香飄百里。秦朝以後500年才出現香料從西方傳入。


藍天居士


戰國時期,七雄爭霸。在群雄林立的中原,趙國與秦國之間的一場史詩級戰役最終成為了人們口中津津樂道的佳話。這場戰役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長平之戰,在長平之戰中,趙國的四十萬大軍被秦軍圍困長平,無路可退,最後四十萬降軍被秦國名將白起坑殺,成為一段駭人聽聞又令人感懷的史話。

不過白起為什麼要在長平之戰中讓士兵們禁止食用羊肉呢?這其實也是有講究的,所謂成功者不會放過一個細節,白起給人的印象除了那位冷酷無情的“殺神”外,其實他也是一位很注重細節的人。

不給士兵們吃羊肉,就是白起所注重的細節之一。要說秦國吃羊肉,在那時候就是很普遍的一個習慣了。就比如說今天陝西人對羊肉的熱情,這就很好理解了,一個地區的飲食也代表了一個地區的文化縮影,所以早在戰國時期,秦國人就十分喜愛吃羊肉。

但不給士兵們吃羊肉,絕對不是因為軍糧不充足的原因。長平之戰是秦國佔據地勢的一場埋伏圍攻戰役,秦國必是準備充足而來,而且秦國的後備工作其實做得很好,在吞併蜀國之後,秦國從來不缺產糧基地,所以根本談不上軍糧缺乏。長平之戰時,白起不允許士兵吃羊肉,但是改為了吃牛肉。

不給士兵吃羊肉——除了這件規矩外,白起還特地規定不準軍營內的士兵生火做飯,只允許吃冷食。不允許吃羊肉與不允許生火有著同樣的道理,那就是羊身上獨有的氣味。

吃過羊肉的人肯定都知道,羊肉的味道不像牛肉那樣內斂,羊本身具有一股很強的腥羶味,在經過烹飪之後雖香,但是味道依舊很重。當時就有史料傳,雖然白起不給秦軍吃羊肉,但是還有士兵私自藏了羊肉,等到半夜時分拿出來烹飪了吃,結果羊肉的香味傳得整個軍營都是,所有的士兵都起來一嘗羊肉之鮮美。

後來白起知道了這個事情,重罰吃羊肉的這些士兵。士兵問白起有什麼證據證明他們吃了羊肉,白起說這還不簡單,你們身上羊肉的味道怕是敵軍都能聞得一清二楚了。

所以原理歸根結底還是怕羊肉的味道暴露了軍營位置。畢竟趙國在當時算得上和秦軍勢均力敵的國家,如果不提前規劃計策,秦國是極有可能打不過趙國的。長平之戰是一場埋伏戰,目的就是為了打趙國一個出其不意。所以白起限制士兵吃羊肉,就是為了不讓羊肉獨有的氣味散播出去,最後導致趙國軍隊發現了秦軍所在、提前撤走,而後埋伏也無法收網,長平戰役就會迎來失敗。

想了解更多有趣的歷史,就關注那樣的歷史挺有趣吧。


那樣的歷史挺有趣


首先聲明一點,這件事兒我沒聽說過,我只是看了一下其他人的問答,然後稍微分析了一下這個事情。

這個事情看上去十分合理,為什麼第一秦國大家誤以為全都是陝西人?陝西人愛吃牛肉羊肉或者說牛羊肉泡饃嘛?所以秦國人特別喜歡吃羊肉啊,這個時候羊肉又因為什麼東西不能夠去吃呢,第一羊肉太香了或者帶有一種異味,很容易被其它人偵測到,第二羊肉這東西不大幹淨。

很多人得出來一個結論,說武安君白起不讓秦國的軍隊吃羊肉,尤其是在長平之戰的時候。

但是這件事情其實仔細想想就知道很假,而且很多東西根本就經不起推敲。

第一從長平之戰的結果來看趙國為什麼會突然發動襲擊?其實很多的矛頭都指向了趙國的糧食供給趙國,這個時候糧食都不夠吃了秦國的軍隊,可想而知,雖然秦國最後打勝了,關於這,一筆帶過,但是到最後連武安君白起都上了戰場,可見秦國的秦昭襄王決心在這一段時間莉哥。可結束這場戰爭的決心,為什麼會這麼做?很大原因便是當時的秦國已經負擔不起,再不打完,這場戰爭就會活活拖垮秦國。

所以說秦國這個時候糧食已經捉襟見肘,很難支撐下去了,在這種情況之下還要奢侈的用羊肉來餵飽士兵嗎?

跟大家說一個知識點,其實全世界生產的糧食是夠全世界人吃的,但是還是有很多饑荒存在,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當然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點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糧食很多都拿去喂牲口了!

有人就說了,這個時候軍隊進入到關鍵的時刻,肯定是要大幅度的犒勞自己的士兵,殺兩隻羊這算什麼?可是問題便是,當時的秦國軍隊的糧食都是自備的打仗的時候,除非真的到了萬不得已,秦國士兵所攜帶的糧食都是自備的,在這種情況之下,可能對於我們來講很正常的犒勞士兵對於秦國人來說是一件不能理解的事情,因為打仗本身就是過去賺取功勞,本身就是秦國的士兵有求於秦國的軍隊,(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這個時候要秦國的軍隊去巴結秦國的士兵?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便在於長平之戰整個經過。

長平之戰的經過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對質對質了大概三年,在這期間雙方都是面對面的對質,其修築的工事規模,即便在千年結束之後有人過去考察,仍然存在,在這種情況之下,你烤羊肉容易暴露目標,這一點變得不存在了,為什麼雙方都是互相對峙的?這個時候你在哪裡?對方清清楚楚,你烤羊肉會暴露目標,豈不是滑天下之大吉?

第二個階段是趙國的士兵突擊秦國的士兵,此時秦國的軍隊處於一種被動接納的地步,這個時候趙國掌握的主動權隨時可以進攻秦國,這個時候趙國進攻的目標,可不會因為一兩點兒羊肉味兒而改變,在進攻之前必定是制定了詳細的計劃,在這種情況之下烤羊肉暴露目標,又成為了一個笑話。

第三個階段,秦國的士兵包圍趙國的士兵,至於說這其中的因果,我想大家不必我說,自己分析都已經瞭解了。

無論怎麼說,從戰爭的經過以及當時秦國實際的情況來看,能吃什麼就吃什麼,而作為消耗糧食的大戶,這些牲口肯定已經提前處理,或者是已經轉移到其他的地方,秦國士兵想吃羊肉簡直就是一種奢望,而且吃羊肉暴露目標這樣的說法也顯得有些不切實際。


漩渦鳴人yy


這是戰爭的需要,長平之戰是個伏擊戰,伏擊要想成功,就不能過早的暴露自己。白起身經百戰,對每一個細節都要求嚴格,這也是戰勝的必要因素。

秦國地處陝地,本地生產牛羊,所以秦國士兵都有吃牛羊肉的習慣。羊肉雖然好吃,但是也有一點不好,就是羊肉特有的羶味會傳播很遠。

為了這次伏擊戰的勝利,白起在軍中禁食羊肉就是出於對氣味散發的考量。如果趙國人因為這個提前發現了自己,對戰爭是不利的。

白起不僅下令禁食羊肉,就連明火都不讓生。所有人一律吃冷食,就連白起自己也是一樣。

這一戰的起因是由於韓國戰敗,割上黨郡賠償給秦國。但上黨郡郡守馮亭不願意投降秦國,就私自把上黨郡獻給了趙王。趙王貪圖佔便宜,就接受了上黨郡的投降,並派大將廉頗去守長平,以防秦軍來攻。

秦王一見到手的鴨子飛了,自然就不高興,出兵攻打趙國。趙國連連失敗,退守丹河東岸,秦軍也未能再進一步。

趙國派人去和秦國議和,秦王假意答應。秦國還想其他國家釋放出秦趙兩國和好的消息,於是魏國和楚國都不再出兵幫助趙國,趙國陷入孤立無援狀態。

秦國還在趙國散佈謠言,說秦國人最害怕名將趙奢,如今趙奢的兒子趙括已經長大成人,老子英雄兒好漢,趙括一定能打敗秦軍。

趙王本來就對廉頗拒不出戰很有意見,覺得有損趙國形象。現在出現了秦軍的“剋星”趙括,趙王毫不猶豫的換下了廉頗,讓趙括上任。

此時秦軍的將領也換成了白起,但是趙括不知道。趙括出兵攻打秦軍,白起假裝不敵,向後敗退。趙括就率軍出擊,一直追到秦軍營盤,但是趙括卻無法攻破。

此時白起將趙括後路截斷,又將趙軍進行分割,趙括被迫就地紮營,築城固守。

趙括被圍46天,強行突圍時被射殺,趙軍群龍無首,向白起投降。白起將趙軍全部坑殺,一共45萬人,只將240名年紀較小的士兵放回。

這一仗,正是白起的縝密的算計,才將趙軍成功引入包圍圈。戰爭,來不得半點疏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