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現在很多媽媽很容易崩潰?同樣帶娃這麼累,為什麼我們自己的媽媽們當年都這麼過來了也沒說啥?

大寫人


我爸媽在九十年代初生了我哥和我,她在我們成長過程中常常會和我們說起那時候她帶我們的心酸和奔潰歷程,例如她揹著還不會走路的我,牽著剛會走的哥哥,到山上割草砍柴,她幹活時就把我們放在草地上,回家時肩上挑著柴火,揹著我,哥哥獨自走在前面。因為在天黑之前就給幼小的我們洗了澡,被晚歸的奶奶看見一頓痛罵,接著奶奶砸了我們家的鍋碗瓢盆,我們一家四口只能挨著餓相擁而泣。太多太多心酸淚,我的媽媽也崩潰過,但是那個年代只求溫飽,咬咬牙慢慢拉扯大兩個孩子。

我從不認為當母親的容易,我也不認為當父親的很輕鬆,他們也曾因為帶孩子崩潰過,只是那時我們年幼,沒有一丁點兒印象


恆寶媽呀


我們媽媽那個年代,房子是單位分的,或者家裡蓋個小房子,沒有私家車,我們也沒有那麼多的比較,最多就是你的自行車比我的貴點兒。

但我們當媽了,更多的不是對孩子有多累,是生活很累。白天我們在單位和男人一起拼事業,下班回家輔導作業,計劃這個月的車貸房貸。

如果回到我們小時候那個年代,我們也不會覺得累啊,大家都住小房子,都是自行車'孩子都不上課外班。


用戶2101850122062


以前帶娃的要求是什麼?能吃飽就行,其他不管。現在帶娃的要求是什麼?吃飽穿好,品學兼優,有特長。以前比哪個成年人混得好,現在比哪個孩子學習好。

0-3歲的孩子,以前病了,反正沒什麼好醫療水平,也沒多少閒錢,拖一拖,小毛病就好了。現在的孩子,不論大小毛病,各種掛號、排隊、打吊瓶、有時候小毛病,醫院還能給你整出大毛病來。我女兒一歲一個月時,湘雅附三掛急診,驗了血,白細胞數量巨多,醫生說:如果這結果是真的,那我們全家就慘了,估計是白血病,當場就把我嚇到腿軟,話都說不清了。後來,複查結果白細胞數量更高了。結果打了兩天吊瓶,退燒了,醫生讓回家吃藥,再後來,反覆了,斷斷續續搞了一個月,一直在看醫生,還看出肺炎了,馬上住院,煎熬了三天,退燒了,醫生說是:肺炎。住了五天院,用了三千多。這就是一個感冒,放在以前,吃點藥完事了,如此簡單。

3-6歲,幼兒園,各種學前補習、才藝學習提上日程了,看誰家的用心,誰家的孩子能幹,家長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了。還有各種手工作業,多到家長懷疑人生。我手工特別差,我是吃過不少苦頭的。

6歲終於混進小學了,本以為可以鬆一口氣了,教育改革了,除了語文、數學家長需要每天檢查、簽名之外,還要全面發展,閱讀打卡、背誦打卡、健身打卡、各種節假日手工、各種紀念活動……沒完沒了。好不容易週末了,還沒完,別人家的孩子週一到週日,每天放學後都在培養才藝,你不給孩子整一兩個,好像都沒把孩子重點培養一樣,怎麼著也得整一個吧。我們家喜歡美術,就報了美術。

話說回來,現在經濟條件好了,人的素質越來越高了,所以社會對新一代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所以,我們的辛苦,也是為下一代做準備,為社會做貢獻。

累了,苦了,咬咬牙,加油吧!


靜雲媽媽


現在的媽媽比以前的媽媽辛苦多了。我小時候,作業家長不會檢查,做完作業各種瘋,家長覺得作業完成了玩一下沒關係。也沒什麼特長班,到小學畢業才交了50塊錢去學了一段時間的舞蹈。初中一樣。高中就更管不上了,最多叮囑一句,好好讀書。現在從一年級開始就緊迫跟進,各種特長班輪番上,說是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我們那個年代沒有這樣的說法,更沒有知識改變命運的說法,那個時候流行的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易明夜


年代的不同,人們思想觀念、教育方式和環境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社會現象。

以前的媽媽們,就比如我的媽媽那個年代,(我的媽媽60年代),那個年代普遍男人在外掙錢,女人在家相夫教子。不流行女人拋頭露面出去掙錢。那時候的人們都沒怎麼上過學,我媽媽說她家裡姊妹多,條件不好,家裡重男輕女思想嚴重,都先盡著男孩子上學,所以我舅舅上了高中,而我媽媽只上了小學畢業。我家農村的,所以媽媽除了照顧我們還要種地,餵雞,餵豬,增添家裡收入。那時候的老年人年齡稍微大點就感覺身體不怎麼好,那年代人們太辛苦,而且吃的也不好,所以我奶奶那時候六十多歲,也不怎麼幫我媽帶孩子。媽媽也從不埋怨一句,村子裡大家都是比孝順。在農村物資比較匱乏,大家日子都過得緊巴的年代裡,家裡一有點好吃的時候,媽媽都趕緊給老人送去。我家裡姊妹三個,都是媽媽一手帶大我們,那時候,天空是那麼的藍,路上沒什麼汽車,也沒有什麼壞人,我們都是自己走路去上學,放學自己回家,作業都是自己該寫了就自己去寫,老師們好像也從來沒有說這說那,我們沒事了就一群小夥伴們開心放肆的玩耍,童年比較自由快樂。而媽媽平時也比較忙,還要下地幹活,還要給我們做鞋子,還要挑水回家吃(那時候農村沒有自來水),還要給我們一日三餐做飯,洗衣服,基本上沒什麼功夫管我們,忙得很,媽媽也是真心辛苦,不容易!

現在的年代不同了,物資條件越來越好,馬路上車是那麼多,社會上三教九流的人也多,人販子更是猖狂無比,作業是那麼多,各種輔導班更鋪天蓋地。現在都是優生優育,每家可能都是一個到兩個孩子,媽媽們都不可能放心自己的孩子自己上下學,所以辛苦的媽媽們每天都是在送孩子、接孩子的路上奔波著。隨著社會的開放,提倡男女平等,所以媽媽們還都必須上班掙錢,替男人們分擔房貸車貸等各項開支,所以媽媽們何談幸福二字?家裡有老人給幫忙的還好點,沒人幫忙的,也就自己每天像個陀螺一樣在轉了!做完一天的工作,晚上回家還要做飯輔導孩子作業,讓孩子們完成老師佈置的各項任務,家長們使出渾身解數,儘量讓孩子的作業在老師那得到滿意。所以現在的媽媽們容易嗎?能不崩潰嗎?

不管在什麼時候,作為媽媽都真心不容易,犧牲最大的就是她們,心疼所有媽媽們!希望所有的男人們都能體諒理解自己的妻子,所有的孩子們都能體會媽媽的一片苦心,長大了好好孝順她!所有的媽媽們,你們都是最偉大的人!一起加油!!!





TY撥雲見日


我小時候家人幹農活,家裡沒人,四歲就能帶著弟弟到處玩,上一年級還能帶著弟弟去,他在學校門口玩著等我放學,從小到大父母都沒管過我的學習,不管我考最後一名還是全校第一,父母都不參與,早餐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是自己管自己,中午要幫一家做好米飯,等父母回來做午飯吃,中學後父母開診所沒那麼快回家,都是自己做飯自己吃。有一兩件玩具,沒去過遊樂場,上小學開始洗自己的衣服。現在自己帶孩子能這樣帶,十個我都能管


王京149095279


是因為現在的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都比較高,希望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相比我們小時候能吃飽穿暖是首要事情,孩子學習興趣等培養父母是不管的,我的印象裡媽媽會催促我寫作業,但從來沒檢查過作業,更不要說陪著寫作業了。

不過不管怎麼說,父母養大兒女都不容易,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困難。當代的父母都是沒吃過苦的,抗壓能力差,但是對於孩子沒辦法親生的,咋也得忍呀!


向陽的曲子


我們以前那個年代非常的窮,父母都忙著掙錢,小孩子都是放養式的[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記得小時候沒上學前都是跟村裡一幫男孩子上躥下跳的,一直到上學後才沒有,然後每次放暑假時我媽就路邊隨便叫輛摩的把我送去外婆家,也不怕我會被摩的師傅載去賣了[捂臉],有時候還會遇到不認識外婆家的路的摩的師傅,老媽就叫外婆提前到大馬路接我,每次我都好怕師傅把我載迷路了[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想靜靜]


飄碎的蒲公英


我也是初為媽媽,一個人帶孩子和工作我覺得,沒有多麼崩潰吧,而且我每天給我娃都是一日三餐按時吃飯,睡覺按時,帶他出門玩,打掃衛生洗衣服什麼都不耽誤,婆婆帶孩子遇到好婆婆有人幫你自然好,遇到糊塗蛋婆婆不幫你也不抱怨,畢竟沒有血緣關係。



莫亍


我覺得兩個不同的時代,就是兩種不同的經歷。不知道城裡孩子是怎麼樣的,我來說說我一個90後農村小孩的成長。

我媽說的,我剛出生沒多久我媽就把我送到了外婆家,兩歲的時候我已經會自己穿衣服了,三四歲就跟著哥哥表哥他們在村裡亂跑,上樹打鳥,下水摸魚。上學了也是自己走路上學,放學自己走路回家,來回要一個多小時,那時候的小學沒有午餐的,中午要麼自己帶飯要麼還是走路回家吃口飯就得去學校。我爸媽完全沒有時間管我,最多就是回家給我做頓飯。有時候我嫌路遠中午我就不回家,在學校餓到下午放學,他們也不會去找我。

初中在鎮上住宿了,我爸就只去學校給我開過一次家長會,開學時送我去,放寒暑假時去接我回,週末時就自己坐三蹦子回到村口。

高中在縣城住宿,開學放假都是我自己了,不管大包小包,都是自己一個人扛回家。高三時因為我生病了,胃病,一個月沒回家,一個月瘦了三十斤,一回家我媽都差點認不出我。

大學,依然是一個人,我爸媽甚至都不知道我讀什麼大學。

出來工作,徹徹底底習慣了一個人。

或許是缺少父母的關心,對任何人的關懷都感激涕零。

直到我有了我自己的孩子,我才知道,原來父母能有多愛自己的孩子,走開一步都掛念萬分,餓一頓都心疼得不行。

其實,我也不怨我爸媽,他們不是不愛我,他們一生為生活奔波勞累,只是沒有時間表達他們的愛而已。

時代不同,生活水平不同,經歷也沒有可比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