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用天真打敗智慧,泓水之戰千里送人頭,有人管這叫“仁義”


宋襄公用天真打敗智慧,泓水之戰千里送人頭,有人管這叫“仁義”


讀《子魚論戰》


《子魚論戰》論的是宋襄公楚成王泓水之戰


周天子賞封給各個諸侯國國君的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大類。


雖然齊桓公那麼厲害,也只是侯爵,宋襄公才是真材實料的天子之下最高公爵。宋襄公若不是商朝後人,作為周天子要善待的前朝代表,他也不可能被封為最高級的“公爵”。


*子魚論戰前傳


話說,齊桓公就是在那場下拜受胙的葵丘大會上,拜託爵位過人的宋襄公,日後照料一下齊國未來的繼承者,齊國太子昭


果不其然,齊桓公一死,齊國就內亂。太子昭奔赴宋國,找宋襄公叔叔求救。


可宋國只是小國,不過爵位高而已,沒多大實力。要說宋襄公實在是好心,起碼對於有難的人,他的行為總是溫暖的。就算自己沒那麼大能力,也接納了出逃的太子昭,之後他快病死前還接納過被眾國驅趕無處可去的晉國流亡公子重耳。


雖然沒那麼大實力,可以保證帶著齊國太子昭殺回齊國去,但是宋襄公還是盡全力實現諾言。他召集了各個諸侯國,呼籲大家一起把齊國太子護送回國繼承主位。


小國就是小國,有實力的都沒理他。也還好,最後還能召集到幾個更小的國家一起出發。反正齊國太子昭能即位為齊孝公,確實是宋襄公的功勞。


開拓疆土、軍事強大的春秋霸主有幾大身份象徵性活動,一個幫助他國立新君,一個召集諸侯開會,最後是被周天子賞賜些什麼以得到官方肯定。


宋襄公現在做成了一件,齊國不就是他幫忙平定下來的嗎?還有,怎麼說他都是擁有前朝王室血統的人,在目前的諸侯爵位來說,也是最高的,內在血統和外在爵位都如此高貴,也許,再完成一個象徵性活動,就能做霸主了咧?


於是他打算找人開會。由宋襄公主持,叫了齊國和楚國和某些不來的諸侯國在

鹿上見面,鹿上之盟


一個前任霸主國,一個熱門下任霸主候選國,能去就算給面子了。楚成王本來就很不爽宋襄公在自己面前裝作老大的樣子,還主持會議呢,也不看看自己有幾斤幾兩。


宋襄公居然開口讓楚成王把手下的幾個小弟(附屬國)送給自己。宋襄公想著,要做老大啦,沒有多幾個小弟不像樣啊。


這個邏輯真真是不知道說什麼。你要是夠強大,而不是抓著所謂公爵的身份在那裡自我感覺優越,多少個附屬國沒有啊,用得著向別人要?再說了,自己沒有,就讓別人給,這算什麼道理啊?


楚成王又氣又好笑,當做笑話一樣答應了。開完會之後,楚成王已經在心理謀劃著收拾宋襄公了。沒辦法,宋國軍事實力在楚成王眼裡就是個渣,現在還這樣白日做夢。


歡天喜地的宋襄公,以為自己真的馬上可以拿到楚國的幾個附屬國,於是決定召開第二次會議,主要辦理宋楚附屬國的交接手續。


因為在孟地會盟,叫孟之會


*子魚論戰


會議之前,子魚,就是宋目夷,宋襄公的異母哥哥,智慧賢德人口交贊。他也是姓“魚”的始祖。


子魚勸他的傻弟弟:

“楚成王不是省油的燈啊,你不要被騙了”

宋襄公仁心仁術,回說:

“我真心實意對他,他不會騙我的”


子魚再勸:

“你多帶兵去,以防萬一”

宋襄公仁心仁術,回說:

“我要和他們友好相處,怎麼能帶兵呢”


子魚再再勸:

“那你先去,我帶著軍隊在不遠處做安全保障”

宋襄公仁心仁術,回說:

“你帶我帶都是帶,我們要以示誠意,不能帶”


唉,遇到一個這麼天真的,真是操碎了心啊。子魚只好說:

“那行吧,我在國內守著,一旦接到消息,馬上趕過去救你”

宋襄公仁心仁術,回說:

“你不要亂來,你還是跟著我去吧,我親自來監督你”


“起碼你坐輛戰車去吧,發生什麼事還可以跑快點啊”

“不行,我可是盟主是榜樣,說不帶兵就不帶兵,車也坐一般的乘車”


然後就在這次真誠的會晤期間,宋襄公被楚成王一舉拿下,扣押住了。好在子魚先逃回宋國組織士兵守衛城門,死活不開門,不然宋國立刻就得亡國。


不能得手的楚成王只好押著肉票離開了。


宋國攻不下,留著個宋襄公在身邊也沒用。但要是殺了宋襄公,會造成負面社會輿論,又不能殺。怎麼辦呢?


已經很久沒有進貢給周天子的楚成王,這次給周天子的至親魯國意思意思,會意的

魯僖公又召集了一次大會,叫薄之會,會上為宋襄公求放過。有了臺階,楚成王便可以順理成章放人了。


宋襄公最終回到本國後,還是不能忘懷做霸主的成就感,就發兵攻打鄭國(楚國小弟)。鄭國向楚成王求救。楚成王圍宋救鄭,直搗宋國本城。宋襄公只能收回在鄭國的兵力,往家裡趕。


泓水之戰,終於要打響了。


公孫固勸宋襄公不要出戰:

“你雖然是商朝王室後人,但是早就已經改朝換代,因為老天爺已經拋棄商朝。你還想復興它,是不可能成功的。老天不會幫你的。”


宋襄公:不聽不聽,叔叔我們不聽。


戰場上,宋軍已然排列整齊,隨時可以開打。但楚軍不遠萬里趕來,還沒渡過面前那條大河。


子魚對宋襄公說:

“人家那麼多人,我們那麼少人,現在是機會,趁他還沒渡過河,我們快點進攻,殺他個措手不及!”

宋襄公仁心仁術,回說:

“不行,人家還沒準備好,我是君子,要等他準備好”。


楚軍剛渡過河,全軍雜亂還沒排列好隊伍時,子魚又請求趁機進攻。

宋襄公仁心仁術,回說:

“不行,都說了要等人家準備好咯,我是君子,要等他休息整頓拿好兵器再說”


等到楚軍整頓好軍隊,適應水土,兩邊開戰。最後,宋襄公仁心仁術,傷了一隻大腿,死了一堆士兵,其中包括整支國君護衛敢死隊。


就算是死傷慘重,舉國怪責,宋襄公還是不覺得自己的理念有什麼問題。

君子

不重傷,不禽二毛,

為軍

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

君子,不會傷害已經受傷的人(砍了人家一刀,就不可以砍第二刀,這喚作慈心),不抓老人(只要是年齡上去了,就要無條件呵護,管你是不是剛剛殺人放火還拿著刀對著我,這喚作孝心),

打戰時,敵人有困難,絕對不能趁機打劫,因為這樣不公平。


“商朝是亡了,但是作為後人的我,也是有身份有形象有道義的人,絕對不會在人家還沒準備好時就敲響戰鼓!”


去年買了個表,你的士兵都是宋國人的兒子啊,拿人家的命來換你的仁義?


子魚心裡嘔氣啊,教訓宋襄公:

“說你不懂,你就真的不懂。敵人那麼強大,我們已經是劣勢了,要是還不能把握各種小機會,哪裡有可能翻盤?那是老天爺給你的機會,你都要丟掉!就算他們處於不利地勢時我們趁機進攻,都還不能有十全把握呢!敵人被你砍了一刀,你就大發慈悲不砍第二刀,真的要慈悲的話,不如一開始就不要砍人家啊。要是敵人派一堆老人上戰場跟你打,那你是不是就直接投降啦?因為你不肯傷害老人啊。”


如果真的那麼懂心疼人,一開始又何必去招惹人家?就是因為這裡言行不一,才有那麼多人說宋襄公是假仁義吧。他是不是假仁義,我不知道,我只是相信,仁義和貪心可以同時存在。仁義佔據心理的時候,就會做出仁義的言行,貪心把仁義心理擠到角落時,仁義就會被忽略,但不是不存在。


“戰機戰機,什麼叫做戰機,就是利於作戰的時機。什麼才是利於作戰的時機,就是敵人有困難的時候,敵人還沒整頓好的時候。這種時候不進攻,你還等過年?”


想要用仁義來稱霸天下,卻不知道那是經歷明爭暗鬥血戰勝利後,在終點才能做的事情。有了實力,才能講仁義,講了才有人聽。


沒有物質基礎,誰有空來追隨你的精神文明?現在的明星大腕舉辦那一堆堆慈善晚會,不都是有了錢以後才能作的SHOW嗎?


真正懂得光明之意義的人,是那些經歷過黑暗的人。宋襄公的仁義,只是不經世事的仁義,未經過生活考驗的小孩的善良,根本不是真正有內涵、有歷史、有思想的仁義,不是懂得邪惡但更懂仁義的成人善良。成人善良,才叫魅力。


泓水之戰後,宋襄公重傷,第二年就死了。宋國空有個公爵爵位,再無作為。


而楚國勢頭更盛,直到後來和重耳晉文公的城濮之戰,才真正受挫。


泓水之戰後,商周以來“成列而鼓”的作戰方式,被更實用有效的“詭詐奇謀”取代,成為主流。


說真的,要是按宋襄公的觀念,打戰還有什麼好打?等雙方心理生理人頭武器都準備好,沒有所謂佈局所謂計謀,那不如直接點人頭,誰人頭多,就直接宣佈勝利好啦。


宋襄公的霸主夢,是從鹿上之盟開始的,在孟之會

上受重挫,薄之會上被調停。


唉,魯僖公召開的薄之會,依著楚成王的暗示為宋襄公求情,也算是為了給宋襄公的美夢畫個還算體面的句號吧。但宋襄公沒那個覺悟,當真浪費復活點。


想當初,宋桓公病重時,當時還是太子的宋襄公,求父王把君位傳給子魚。讓國,不是讓座啊,國都能讓,宋襄公是真的非常信仰自己那一套仁義世界觀。說他真心也好裝蒜也好,他是真的做了。


子魚知道後,言辭拒絕:

“他連國家都能讓給我,他才是真的仁者無敵,我不能要。”


也是,就算宋襄公真心想讓,子魚無論是有心接受還是拒絕,都不可能答應的。為表清白,子魚還暫逃衛國去了。真是的,我多想有一個富二代朋友,整天就喜歡買吃的喝的穿的住的,買回來之後又不喜歡留著,最後不耐煩地塞給我,全是我的了!我的夢想啊,這個子魚倒好,跑了。


嘿嘿,暗黑假設一下。


也許當時在宋國內,雖然宋襄公才是太子,但是子魚的名氣更大,民心更偏向他。隨著宋桓公日益病重,即位之事逼到眼前,出現了那麼一幫大夫表示要推選子魚來繼承君位。


那麼宋襄公怎樣才能保證自己的太子之位穩固呢?當然是讓位啊,置之死地而後生。我敢讓,還誇你賢德,你敢接嗎?接了你還算賢德嗎?不接是吧,那你記好了,我可是讓過了,你自己不要而已。


宋襄公即位後,重用歸來的子魚。


這時問題來了,既然知道兄長的仁德和智慧,為什麼之後不好好聽人家的建議呢?宋襄公是單純頑固講仁義,還是對這個優秀的哥哥心存芥蒂所以抗拒他的意見呢?


啦啦啦,不知道,也許都有,也許都沒有,也許他只是不懂在那個時代生存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