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盧說照片】等待、搶抓“決定性瞬間”


【老盧說照片】等待、搶抓“決定性瞬間”


【老盧說照片】等待、搶抓“決定性瞬間”

(老盧說照片)


等待丶搶抓 "決定性瞬間″

一一從陳薇院士一

幅照片說開去

盧 愚

白雲蒼狗,

波譎雲詭,

紅口白牙,

眨眼變黑……

這就是網絡信息的特色。它就像"九頭變色鳥"那樣,一會一個顏色,你永遠不知道它從哪兒飛來,也不知飛去哪裡!

圍繞陳薇院士的信息就是這個樣子,一會兒說她在注射研製成功的疫苗,一會兒又說是在打預防針,一會兒又是"闢謠之闢謠"…....

除了"網絡油子"們在其間的翻炒之外,這也顯示: 人們鍾愛的新興媒體,確實有著輕率、輕賤,甚至變異的先天痼疾!

正經人對待它的辦法只有一條: 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現在,子彈終於飛落,"實錘"消息還是從傳統媒體電視上傳來了一一

3月16日,陳薇院士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正式進入人體臨床試驗!這和美國疫苗恰好同一天發佈,不過美國是沒經過動物試驗,直接用於人體。我們顯然穩妥地比他早了一個階段!

圍繞陳薇院士的照片發了不少,先看這一幅 :

[圖片見文前第一幅]

這是陳薇院士在做試驗,光線、構圖、環境交待,都是合格的。但沒有人會記得住它。

為什麼呢?因為這種照片只有" 說明力 ",而沒有"表現力"!

它的圖像加上說明詞,只給人交待了一個事實一一這是陳薇院士在工作,僅此而已!缺乏視覺衝擊力,和深度聯想力。我們國內記者的作品,90%都是這種說明性的。這樣拍攝比較輕鬆,也照樣掙到了考核分。

但一個有事業追求的記者,不能僅止於此。應該千方百計,去追尋拍攝真正有 "表現力″的作品。

什麼才是有"表現力″的呢?

就是畫面裡有"決定性瞬間",有視覺衝擊力,能表現事件本質價值、吸引讀者思索的照片。

再請看這幅照片:

[圖片見文前第二幅]

這才是有"表現力"的照片!

陳薇院士研發成功埃博拉病毒疫苗之後,挽救了成千上萬非洲人的生命,為鑄造牢不可破的中非友誼,作出了重大貢獻。於是,感恩的人們,把她抬起來拋向空中。這幅照片,生動形象地展示了這一新聞事實的本質價值,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使人過目難忘,看完之後能引起許多畫外的思索和聯想。

從攝影技巧角度來說,作者在現場既機警又冷靜,他在陳薇被拋在空中最高點的時候,快速果斷地按下快門,抓拍住了這一個"決定性瞬間",成就了這一幅優秀作品。

所謂"決定性瞬間",就是最有"表現力"的那個瞬間。提出這一概念的,是紀實攝影大師布勒松。他曾用老式的50鏡頭,拍攝一個人跨越小水灘的畫面,當人體騰起到最高點時,他才果斷地按下快門,拍下一幅優秀的有動感的作品。他說,那個人起跳、落地和半高的位置,都不是"決定性瞬間"!

同樣,在眾人剛抬起陳薇,或者人體落下、接住、放地的時刻,都不是"決定性瞬間",只有拋在最高點、陳薇笑容燦爛那一刻,才有最豐富的表現力。

現在,我們的相機和手機,早都有了千分之一秒以上的快門速度,需要的只是拍攝者在現場的冷靜觀察,屏息等待,當動作達到"決定性瞬間"的那一剎那,疾速果斷地按下快門!

相機、手機的傻瓜化,為我們爭取了許多技術操作的時間,每個人,包括自媒體,都能抓到"決定性瞬間",關鍵是要有一個靈活的腦瓜,在生活中要留心作個"有心人"!

《今評媒》平臺,期待著更多朋友在生活中抓到的佳作,我們將一一評點推出!

2020,3,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