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抓“二次創業”歷史窗口期惠州將提升“城市能級”

爭創國內一流城市,打造集聚創新動能的“第二島鏈”,提升城市能級,發揚“嶺東雄郡”的雄武氣魄……

7月30日,惠州市委十一屆六次全會上,惠州市委書記李貽偉代表惠州市委常委會作講話時,釋放不少新思路、新提法。李貽偉提出,發揮粵港澳大灣區東岸戰略腹地和樞紐門戶優勢,爭取在未來十年把惠州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城市。

南方日報記者留意到,此次講話全文1萬餘字,用時1小時。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講話中6次出現“城市能級”,成為高頻新詞之一。“能級體現一個城市的勢能,競爭力體現一個城市的動能。”李貽偉提出,要加強對城市經濟的研究,提升城市能級,使城市更有特色,更有吸引力。

他還表示,如果把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看作廣東創新發展的“第一島鏈”,那麼惠州就處在“第二島鏈”上,對剛剛孵化出來的成長型創新企業有較大的吸引力。關鍵要研究如何打通跟“第一島鏈”的連接點,讓更多的創新資源在惠州聚起來活起來。

●南方日報記者 周歡 羅銳 葉石界 張峰 劉光明寶 廖鈺嫻

談爭創一流▶▷打造先進製造業基地創新活力之城

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為惠州搶抓機遇、勇立潮頭打開歷史性窗口,廣東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為惠州打造成為功能區的引領者、提升城市能級帶來黃金機遇。

全會提出,以新擔當新作為開創工作新局面,必須把握規律、爭創一流,走出惠州發展的新路子。“惠州有著無可比擬的空間潛力優勢,要有不甘平凡的渴望,要有爭創一流的雄心,學習一流,追趕一流,躋身一流,發揮粵港澳大灣區東岸戰略腹地和樞紐門戶優勢,爭取在未來十年把惠州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城市,打造國內知名度極大提升、國際影響力逐漸顯現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創新活力之城和令人嚮往的現代品質城市。”

如何向這一目標邁進?李貽偉表示,要更好研究發展規律,在高質量發展競爭中佔據主動。石化產業是惠州的優勢產業,要打造世界級的綠色石化產業基地,為廣東打造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提供支撐。新能源產業是新一輪國際競爭的戰略制高點,要研究如何拓寬大亞灣石化區發展空間,在周邊謀劃建設新材料園區,同時用好稔平半島空間大、資源豐富的優勢,打造大灣區重要戰略支撐點。電子信息產業進入變革突破、融合發展的階段,惠州要抓住5G的機遇分得一杯羹。

全會提出,要善於把握創新要素流動規律,打造集聚創新動能的“第二島鏈”。既要以戰略眼光抓“大象型”“獅子型”的大項目,讓大企業頂天立地,也要讓“羚羊型”企業鋪天蓋地。

惠州市科技局局長周章玉認為,要在理念、政策和營商環境上達到較高的水平,要對創新政策進行全面梳理,因為高質量的發展體系首要的是形成創新驅動的體制機制。同時,要加快孵化器和加速器的建設,以承載“第一島鏈”的成長型創新型企業,在其即將發力的時候爭取整體引進。“目前正在梳理,針對惠州的產業特點有目的地成立新型研發機構,以形成對產業的支撐。現正和有關機構洽談引進國內一流的人才團隊,謀劃建設工業互聯網創新研究院。”

全會還提出,構建現代化的經濟體系,更為關鍵的是要推動實體經濟與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之間協同發展,緊抓創新第一動力,研究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若干措施,構築人才磁場引天下英才而用之,融入現代金融“活水”激活實體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

周章玉透露,該局正在和市金融局策劃打造惠州的創投引導基金。計劃引進省的一些基金資源,再由市政府出一部分資金,設立市一級的母基金,並支持各縣區設立子基金,以此為創新型企業和產業的壯大提供金融支撐。

談城市能級▶▷立足功能定位提升城市品質和能級

在提升城市能級方面,全會提出,能級體現一個城市的勢能,競爭力體現一個城市的動能。惠州處於珠三角核心區連接粵東北和閩贛的重要區位,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潛力,要立足功能定位提升城市品質和能級,發展壯大城市經濟,加快推動城市更新,使這座城市變得更加有特色,更加有吸引力,更加有競爭力。

李貽偉表示,惠州處於珠三角核心區連接粵東北和閩贛的重要區位,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潛力,要立足功能定位提升城市品質和能級,發展壯大城市經濟,加快推動城市更新,使這座城市變得更加有特色,更加有吸引力,更加有競爭力。

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教授級高工姜洪慶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惠州這是抓住了“牛鼻子”。他表示,惠州在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進程裡,作為連接港深與粵東沿海地區乃至閩贛區域的“門戶城市”充滿機遇,但也要有緊迫感,在現在的交通環境下“門戶”並非意味著“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對城市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姜洪慶認為,對於惠州最重要的就是完善機制、完善服務,提高城市各個方面的發展效能,變得更加有特色和吸引力。

全會還提出,提升城市能級,要突破空間資源瓶頸,提高城市經濟密度,防止攤大餅。要改進現有土地管理方法,提高土地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以質量效益論英雄,實現更有效率、更有秩序的發展。

惠州市國土資源局黨組副書記袁貴平認為,全會沒有空話,切中了城市的要害。在用地工作上,儘管近年來有了提升,但用地結構、節約集約用地水平仍然有待進一步提高,批而未供和低效用地等問題也一直存在,這些點都有待提速。

袁貴平介紹,伴隨城市的發展,接下來的工作將集中到全會的要求上來。不斷提高用地效率和服務,突出解決好企業用地難問題。同時減少低效供地,讓好地都用到刀刃上,推動城市實現更有效率、更有秩序的發展。

全會還強調,發展城市經濟,必須加強對房地產的研究,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過熱的房地產開發就像“發酵的大餅”,雖然大但不頂飽,吃一口、少一口,一開始有些收益,但隨著時間推移“邊際效應”遞減,過度開發也會擠佔製造業發展空間,可謂得不償失。

談“二次創業”▶▷打造全國對外開放新高地和廣東開放發展新支點

改革開放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惠州將以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新擔當新作為,努力開創惠州工作新局面。李貽偉表示,要以開放的姿態搶抓改革開放“二次創業”歷史機遇,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如何建設更加高效的交通體系?全會提出,要在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建設骨幹交通設施的同時,多想辦法自籌資金,抓住關鍵環節,在打通內外快速通道、優化路網連接上下功夫,把交通體系建設得更加方便快捷、更加四通八達。

全會提出,要塑造更加開放、更加進取的城市性格。李貽偉表示,要秉持更加開放的心態,在參與推動“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深莞惠經濟圈(3+2)建設中找準方位,最大限度釋放空間潛力,特別是要抓住機遇,科學謀劃中韓(惠州)產業園規劃建設,借鑑國際合作園區先進經驗,研究有利於創新合作的體制機制,積極探索對外經濟合作新模式,打造全國對外開放新高地和廣東開放發展新支點。

惠州還將努力打造一流效率城市。全會提出,針對群眾和企業反映突出的問題,支持政府進行大力度、高效率的改革,重點是審批制度、管理制度的改革,在審批方面要做減法,能減則減,能不審就不審,真正做到審批最少、流程最短、服務最優。

談功能區“引領者”▶▷因地制宜進行差異化考核

惠州如何落實全面實施以功能區為引領的區域發展新戰略,使原來單一發展模式的“跟隨者”轉變為各自功能區的“引領者”?

全會提出,在全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中,惠州整體屬於珠三角核心區,但也有沿海經濟帶的部分,自身也是“一體兩翼”,有核心優化發展區,有兩翼重點拓展區,還有生態發展區。“所以我們要探索符合實際的靈活的發展道路,各個縣區也都要根據基礎條件、資源稟賦和發展階段,各盡所能,各展所長,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是本著天時、地利、人和的綜合發展,而不是一個模式的發展,通過差異化發展實現區域協調發展。”

今後,惠州將因地制宜推動差異化高質量發展,打造各自功能區“引領者”。李貽偉表示,要加快形成以高質量為主導的考核指標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體系,針對不同區域的發展定位和起點差異,因地制宜進行考核。

全會明確,結合主體功能區規劃,不搞一刀切,有的地區可以不再考核生產總值,有的地區不再考核工業產值,生態補償機制也要相應建立起來。比如,龍門是山區縣,以生態保護為主,就沒必要硬性考核它的工業產值。

惠州擁有良好的生態優勢,如何讓綠水青山成為競爭力、生產力?全會提出,釋放生態紅利也能創造“金山銀山”,充分發掘惠州生態資源豐富的優勢,還可以孕育出生物醫藥、生命健康、養生保健、健康旅遊等大健康產業。

惠州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局長嚴戈科認為,面對惠州大健康產業目前規模不大、集聚效應不強等現狀,要拓寬延伸產業鏈,形成“健康+”聯動效應;要做大做強項目,統籌和整合縣區的康養資源,增強大項目帶動示範效應,重點打造羅浮山、濱海養生帶、中韓產業園醫學美容等特色示範區,構建多層次、規模適度、協同發展的大健康產業體系。

談鄉村振興▶▷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遊則遊

“必須遵循鄉村發展規律,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時制宜,不能把城鎮化的理念簡單照搬到鄉村。”全會提出,加強對農村的研究,加快推動農村振興發展。要堅持以城帶鄉,促進鄉村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發展、社會治理與城市融合。

全會強調,要把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作為重點,大膽探索推進農村土地制度、集體產權、集體林權等改革,推動土地使用適度集中,變土地碎片為連片,推廣多種經營模式,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遊則遊,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

惠州市委農辦主任朱曉文認為,全會對鄉村振興發展的表述,內容很實在,理念舉措都很貼近現實。

在他看來,此次全會透露出接下來將更注重鄉村動力的培育。特別是要將財政資金的槓桿作用發揮出來,引入更多市場力量,撬動企業、金融和社會資本的投入,這與傳統靠財政來扶持不一樣。“要像研究工業經濟那樣研究農村經濟,像研究城市治理一樣研究農村治理等,思路很清晰。這些理念都為接下來惠州的鄉村振興特別是打贏46個省級貧困村的脫貧攻堅戰指明瞭方向。”

惠州市農科所所長鍾元和表示,全會關於鄉村振興的內容真正立足惠州城鄉發展不平衡的現實來尋求解決方案。“我覺得是非常符合當前農村實際的。畢竟每個村情都不同,不能用一種方式覆蓋所有。”

“跟過去分割看城與鄉的發展不同的是,全會特別提到鄉村振興要跟城市結合起來,要以城帶鄉,將鄉村和城市有機統一起來規劃佈局,才能真正體現城鄉融合的理念。”他說。

鍾元和還注意到,全會還提到不要急於求成。“這是比較科學、客觀的認識。農村發展不平衡不是一時半會能解決,不能過於強調時間節點的目標,否則很容易造成數據達標,百姓未必能真正受益。”他說。

談治理能力現代化▶▷“強市”的最終目的是富民惠民

社會治理是一篇大文章,如何做好社會治理工作?全會提出,要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鞏固提升“法制副主任”“復退軍人之家”等社會治理品牌,發揮群團組織的樞紐作用,積極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廣泛參與社會治理,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強市”的最終目的是富民、惠民,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會提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實現“學有優教、病有良醫、老有善養、住有宜居、行有通衢、治以法尊”,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擦亮“惠民之州”品牌。

談加強黨的建設▶▷將探索建立績效考核新體系

全會提出,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打造擔當作為幹部隊伍,為開創惠州工作新局面提供堅強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

惠州將點燃廣大幹部幹事創業激情,對敢擔當、敢創新的改革者,群眾口碑好、業績突出的實幹家和不去跑、不去要而是埋頭苦幹的“老黃牛”,要表彰嘉獎,及時大膽用起來,讓幹部看到只要真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組織上是不會埋沒的。

惠州將探索建立績效考核新體系,對不同領域、不同崗位的幹部實行不同的考核方式,激勵幹部擼起袖子加油幹。比如,縣區幹部的收入可以高於市級機關幹部,鎮街幹部的收入也可以高於縣區機關幹部,對村居幹部的收入,也可以採取多種靈活的方式,進行分層分類績效考核。

全會還提出,把各級黨組織鍛造得更加堅強有力,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加強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帶頭人、第一書記、法制副主任、駐村幹部、大學生村官等五支隊伍建設,加強黨組織對各類基層組織的全面領導。

此外,還將馳而不息正風肅紀反腐,對幹部要加強全方位管理,加強黨內監督,管好關鍵人、管到關鍵處、管住關鍵事、管在關鍵時,特別是要把各級各部門一把手管住管好。

■延伸

開放、規律、一流

成全會高頻詞

發展、改革、開放、城市能級、一流、規律……南方日報記者梳理發現,在此次惠州市委全會上,除了出現不少新提法,也有不少高頻詞。這些詞頻繁出現背後意味著什麼?

從詞頻分析來看,此次講話中,“發展”一詞出現了100次,包括高質量發展、創新驅動發展、產業發展、農村發展等。凸顯“發展是第一要務”對於惠州這座經濟發展在全省尚處於中游的城市的重要性。

在講話中,“改革”出現22次,包括深化改革、體制機制改革;“開放”出現了21次,其中“改革開放”出現9次。

“全市上下都要有這種開放的心態和進取的意識,對改革不要冷嘲熱諷、袖手旁觀,而是包容讚賞、加油鼓勁,既鼓勵自己,也鼓勵他人,從而把惠州的城市性格打造得更加開放、更加包容、更有活力。”講話中如是強調。

值得一提的是,“城市能級”出現6次,成為此次講話中的高頻新詞之一。如何提升城市能級和競爭力,著力點在哪裡?全會強調,要加強對城市經濟的研究,城市經濟學是一門大學問,既包括交通、創新、產業、金融、生態,也涵蓋教育、衛生、體育、文化藝術等,這些方面的提質升級都需要深入研究。

要善於把握創新要素流動規律,尊重市場規律,不能是違背自然規律的發展,必須遵循鄉村發展規律……記者梳理發現,“規律”在此次講話中出現了16次,也成為一個出現頻率較高的詞彙。

“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符合客觀規律,把握經濟規律,率先建立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才能在新一輪發展競爭中贏得先機、佔據主動、取得優勢。”全會提出。

此外,記者梳理發現,此次講話中,“城市”出現了38次,包括城市治理、城市能級等;“問題”出現了26次,主要是找準問題及解決方法;“一流”出現了10次,包括爭創一流、一流效率等;“功能區”也出現了4次,包括打造各自功能區“引領者”。

南方日報記者 周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