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遊”老牌出版社 聽編輯推薦文藝書單

昨天下午,“雲遊出版社”系列直播第四站走進文藝氣息滿滿的紹興路,小洋樓裡的上海文藝出版社,在直播鏡頭前褪下神秘面紗。志達書店店長邵莉莉、上海文藝出版社副社長李偉長,輾轉文學室、理論室等編輯部格子間,在線“安利”一波波文藝書單。

出版人的日常究竟是怎樣的?文學暢銷書做出爆款有何秘訣?明媚春光穿過這家滬上老牌出版社每層樓的彩色花窗,也見證了傳統出版人探索線上閱讀推廣的新玩法。“上海書展·閱讀的力量”2020特別網聚啟動以來,上海文藝出版社已舉辦直播講座、線上讀書會等近20場活動,在多個網絡平臺發佈,與網友相約“雲端”上的閱讀生活。

“不好做”的原創文學,如何開發矩陣產品線

作家金宇澄的長篇小說《繁花》加印47次累計銷量近百萬冊,曾摘得茅盾文學獎;90後作家王佔黑《空響炮》在文壇“一炮而響”,成為備受關注的新生代作者之一;網絡小說《大國重工》《朝陽警事》《苗疆道事》從網站躍至紙上推出單行本……從“拴住”名家到挖掘新銳,從嚴肅文學到懸疑推理科幻等類型文學,孕育多種可能性的矩陣產品線日漸成熟。

任何一家出版社都不可能把所有好作家的好作品一網打盡,只有選擇。這就更需要出版人對作品藝術價值的精準判斷與真誠呵護,與作家以心交心。精準的文學判斷力、與作家平等對話的專業性,似乎也從這次直播中窺得一斑。依次化身“主播”的多位編輯舉起“看家寶貝”,無不如數家珍。

“作家、出版人孫顒的《風眼》就是從我們這幢小洋樓出發,講述了編輯部的故事,也復刻了時代轉型時的眾聲喧譁。”文學室主任李霞在線“劇透”——“讀者們如果仔細研讀,也許會發現鏡頭裡的某個會議室或角落在小說裡真實‘復活’。”

專業的文學解讀之上,要成功“帶貨”,也離不開頗具“網感”的花式吆喝。“作家範遷的小說《錦瑟》,在圈內很有口碑,你們熟悉的影視演員陳沖去年還在舊金山喝咖啡時順手做了書模,帶動了一波流量。”志達書店所在的悅悅圖書天貓店助理,不失時機地在留言上“彈幕”——“寶寶們,這部小說就是第59號寶貝,趕快點擊左下角購物筐,一鍵收入購物車,點贊數破萬後抽獎說不定還有機會中到簽名版!”

無論是作家林白《說吧,房間》重版喚醒女性對生活和情感的重新思考,程乃珊小說系列典藏紀念版與陳丹燕“上海三部曲”挖掘上海本土題材,還是韓松“醫院三部曲”曾被劉慈欣評價為“高踞塔尖的三維科幻”,青年作家鄭在歡《駐馬店傷心故事集》、張敦《獸性大發的兔子》、張玲玲《嫉妒》等位列豆瓣熱評“網紅”,編輯們沒有一味“照本宣科”,而是為每部作品打造了量身定製的“在線推廣文案”,不乏“金句”和“吊胃口”。

作家那多的推理小說新作《騎士的獻祭》封面,出現在編輯的電腦上,順勢來了波預告——新書預計下半年上市。“更多就不劇透了,小說也在籌備影視創作中,懸疑迷們就安心期待吧!”

大部頭進小口袋,陪讀者一起把“厚書”讀薄

一本本書的臺前幕後故事,以動態、接地氣的拉家常方式,呈現在手機屏幕上。點贊過萬截屏抽獎、盲盒福袋贈送、不定時發放優惠券,也帶動了直播間的熱度和人氣。志達書店總經理羅紅透露,此前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大火,團隊和出版社琢磨著策劃類似版本——跟著書店直播的鏡頭,推開一家家出版社的門,走進去看一看,見證牆內牆外的熱鬧與安靜,請讀者瞭解從想法的產生到擺在書架上的背後故事。

“和作家交心、以專業態度和精準服務留住版權,是出版社多年來的理念,一代代老編輯接力,不斷累積了豐厚資源。”上海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鄭理,在鏡頭前細數“家底”,他強調“做書其實也是在關注人”,好編輯要有“毒”眼光,發掘出好的作者和選題產品。而無論是當年學者易中天橫掃市場的百萬級暢銷系列,還是眼下策劃推出的“小文藝口袋文庫”、讀城、知物系列、企鵝“鵜鶘”書系等,抑或大幅改版“瘦身”後的《小說界》雜誌,無不是陪讀者一起把“厚書”讀薄,讓文藝人文類話題也能驚豔“出圈”,自帶時尚指數。

比如人物傳記《艾略特傳:不完美的一生》的各項數據就很喜人,重印多次,在2019年幾乎橫掃各類文藝暢銷書好書榜單,讓責編肖海鷗也十分驚喜。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已然遠去,如何借力提升好書的“熱搜指數”和“能見度”,也是擺在面前的現實考題。“身處電子閱讀時代,紙質書怎麼做得吸引人挺考驗出版人的。之所以花力氣打造口袋本,在我看來,易攜精緻的小開本正是未來閱讀趨勢之一,呼應並捕捉細分的市場訴求是不可或缺的。”理論室主任胡遠行在鏡頭前坦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