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素媛》:一樁暴行,需要多少善良才能抹平?

就在新冠疫情還在韓國肆虐期間,韓國又爆出了一件駭人聽聞的大案——“N號房”事件,瞬間引爆輿論。

事情大概是這樣的:

從2018年開始,以“博士”趙某為首的案犯們,在社交平臺Telegram建立多個秘密聊天房間,發佈分享了大量性犯罪視頻,包括強姦、當眾自慰、吃糞便,甚至包括身體殘害、性侵未成年、將活體塞入體內等令人髮指的內容。


到事發為止,其中一條內容的累積在線觀看的人數高達26萬人,而韓國男性人口僅2500萬,相當於每100個韓國男性中就有一名觀看過!。


讓人更可恨的是,74名被害者中就有16名未成年,其中最小的竟然只有11歲。

其中很多行為的性質惡劣程度,大大超乎了人們的想象。不由得讓人想起前些年韓國那兩部改變社會的電影作品:《熔爐》與《素媛》。

韓國《素媛》:一樁暴行,需要多少善良才能抹平?

電影《素媛》海報

1

於是,這兩天,我又看了一遍《素媛》。

《素媛》看完,心頭百感交集,深切同情對小素媛的悲催遭遇,痛恨於強暴者的殘暴與人性泯滅,還感動於小素媛的堅強懂事、素媛父母及其朋友的付出與支持……在觀影的過程中,我一次次被這些情緒沖刷心頭,讓我或悲或喜,但心頭還有股莫名情緒像是種子一樣,在腦中紮根,不斷生長,難以釋懷。

直到化為這樣一個問題,才讓我找到了釐清這股情緒的路徑:一樁惡行,究竟需要多少善良才能抹平?真的能抹平嘛?

2

首先,在《素媛》中,我看到了人們對於“惡行”的不同態度與立場。之所以不同,在於“惡行”與他們的距離遠近。強暴者與受害者是“惡行”的兩極,其他人圍繞兩極,展現出不同的態度。

對於“惡行”最無感的,或者說最想否認“惡行”存在的人,當屬強暴者本人。

強暴者,是個猥瑣的社會最底層人員。在日常生活中,他活得像螻蟻一樣卑微,是被社會所忽視的群體,幾乎沒有“存在感”。在生活中,這類人比起一般人來說,內心往往更沒有道德底線,犯起罪來也更為喪心病狂。一旦條件允許,他們會最殘暴的方式施加在他們能夠殘害的對象上。而他們施害的對象,都是比他們更弱的人群,如老弱病殘等。因此,只有7歲的小素媛,下雨天一個人撐著傘,美麗、單純、善良,卻成了獻祭給撒旦的無辜羔羊。痛哉!痛哉!

韓國《素媛》:一樁暴行,需要多少善良才能抹平?

《素媛》劇照

世間總有惡人出沒,惡行發生在所難免,不過,社會總體上是安全的,因為我們對於“惡行”會給予最嚴厲的懲罰。懲罰機制是維護一個社會安全的底線。一個社會的失序莫過於對“惡”的寬容與縱容。而在《素媛》中,韓國的司法機構對於“惡行”顯然過於寬縱,

影片中,警察們明明目睹了素媛所遭遇的令人髮指的暴行,卻還是一副公事公辦的模樣,遵守著所謂的“程序正義”,在取證環節一次次戕害素媛深受重創的幼小心靈,讓觀眾一次次感受著制度性的冷漠。如果警察的冷漠還是出於“程序正義”,那麼電影中法官的表現,絕對是一種制度性冷血。這些法律哪裡是在維持社會的正義啊,分明是“惡”的保護傘與催化劑!。

電影中,素媛媽媽對這種制度性的冷血,做了撕心裂肺的怒轟,讓人感受到一個母親的絕望。

3

相比於《熔爐》,《素媛》更多是一部“正向”的電影。

導演的敘事重點並不是討論“惡行”本身及其發生機制,而是通過展現“強暴者”的可鄙,以及司法機器的冷漠與冷血,來彰顯善良的普通人為消弭“惡行”所造成傷害所進行的可貴可感的努力。

其實,一個人可能永遠無法理解別人的痛苦,除非我們自己也有過類似經歷。對於別人的痛苦,陌生的人最多給予的是同情性的支持,但永遠無法體驗當事人所承受的一切。同情會讓人們伸出援手,給予自己力所能及的幫助,就像影片中素媛爸爸的老闆和同事所進行籌款募捐。但是,又因為無感,不能理解素媛父母痛徹心扉的悲傷,讓他們只能說些諸如“看開些”““能保住命就是萬幸”的安慰話。只是,這樣的安慰,不僅蒼白無力,更讓人無法接受。

真正給到素媛父母支持的,是影片中的心理醫生。她除了具有很強的專業知識,她自己的女兒也曾遭遇過類似的事情,而且後來她女兒還自殺了。因此,她能夠深切體會素媛、素媛父母的痛苦,並從專業的心理治療角度幫助素媛及其父母走出這一事件所造成的心理創傷。

對於心理醫生來說,使命就是:“惡行”已然發生,那就讓“惡行”的造成的心理影響降到最低。父母是孩子的天,是其最大的依靠與支撐,從心理層面上輔導與教導好父母的心理狀況,在某種程度上比輔導孩子自己更為重要。

韓國《素媛》:一樁暴行,需要多少善良才能抹平?

《 素媛 》劇照

4

《素媛》最讓我感動的是,父親(柳承龍 飾演)的轉變與父愛的堅忍。

他開始是一個連給女兒梳頭都不會的粗心男人,每次給小素媛起床梳頭時,都搞得一團糟。不過,當小素媛慘遭不幸時,他開始默默地為素媛做很多事情,比如他體貼地為女兒裝糖果到小肩包,以掩飾人造肛門塑料袋產生聲音。其中的用心之細微,不就是父愛的最好表現嗎?

讓我淚溼雙眼的電影一幕,是父女和解的那一幕。為了讓女兒能走出封閉的狀態,酷暑時節,爸爸身穿厚厚的“可可夢”的道具服,孤立女兒前行,為女兒帶來歡笑。當女兒猜測出了父親的身份,牽起父親的手,走回家,為父親拭去滿臉的汗水,

在那一刻,我相信親情開始驅除“惡行”在心間生成的惡魔。從此,在小素媛內心中,父愛厚重的溫暖開始消融深藏於幼小心靈的恐懼。

5

當然,真正承受了“暴行”所造成深切痛苦的人,還是小素媛。包括素媛父母所有的其他人,都只能給予支持,無法分擔。

惡,之所以為惡,不只是因為作惡者的喪盡天良、毫無人性,也不只是因為作惡者明明知道自己的惡行可鄙可恨,卻百般抵賴、毫無愧疚,更在於他的暴行所造成的傷害,會徹底地改變了一個人的命運,讓受害者從此生活在傷害的陰影之中,而事後無論多少多少人的善良,可能都無法抹平。

電影最後,有一段話:“最孤獨的人最親切,最難過的人笑的最燦爛。這是因為他們不想讓別人承受和自己一樣的痛苦。”

這句話是對小素媛內心的一種暗示吧。越是懂事人,內心越是承受著不為外人所知的孤獨與難過。

寫到這裡,我感覺才真正理清了我心中所鬱結的情緒是什麼,我為什麼感到如此心疼。

我痛苦於小素顏所遭遇的令人髮指的折磨,更痛心小素媛“太過懂事”。

小素媛,你能不能不要那麼懂事呢?你越懂事,我們越是心疼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