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素媛》:一桩暴行,需要多少善良才能抹平?

就在新冠疫情还在韩国肆虐期间,韩国又爆出了一件骇人听闻的大案——“N号房”事件,瞬间引爆舆论。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

从2018年开始,以“博士”赵某为首的案犯们,在社交平台Telegram建立多个秘密聊天房间,发布分享了大量性犯罪视频,包括强奸、当众自慰、吃粪便,甚至包括身体残害、性侵未成年、将活体塞入体内等令人发指的内容。


到事发为止,其中一条内容的累积在线观看的人数高达26万人,而韩国男性人口仅2500万,相当于每100个韩国男性中就有一名观看过!。


让人更可恨的是,74名被害者中就有16名未成年,其中最小的竟然只有11岁。

其中很多行为的性质恶劣程度,大大超乎了人们的想象。不由得让人想起前些年韩国那两部改变社会的电影作品:《熔炉》与《素媛》。

韩国《素媛》:一桩暴行,需要多少善良才能抹平?

电影《素媛》海报

1

于是,这两天,我又看了一遍《素媛》。

《素媛》看完,心头百感交集,深切同情对小素媛的悲催遭遇,痛恨于强暴者的残暴与人性泯灭,还感动于小素媛的坚强懂事、素媛父母及其朋友的付出与支持……在观影的过程中,我一次次被这些情绪冲刷心头,让我或悲或喜,但心头还有股莫名情绪像是种子一样,在脑中扎根,不断生长,难以释怀。

直到化为这样一个问题,才让我找到了厘清这股情绪的路径:一桩恶行,究竟需要多少善良才能抹平?真的能抹平嘛?

2

首先,在《素媛》中,我看到了人们对于“恶行”的不同态度与立场。之所以不同,在于“恶行”与他们的距离远近。强暴者与受害者是“恶行”的两极,其他人围绕两极,展现出不同的态度。

对于“恶行”最无感的,或者说最想否认“恶行”存在的人,当属强暴者本人。

强暴者,是个猥琐的社会最底层人员。在日常生活中,他活得像蝼蚁一样卑微,是被社会所忽视的群体,几乎没有“存在感”。在生活中,这类人比起一般人来说,内心往往更没有道德底线,犯起罪来也更为丧心病狂。一旦条件允许,他们会最残暴的方式施加在他们能够残害的对象上。而他们施害的对象,都是比他们更弱的人群,如老弱病残等。因此,只有7岁的小素媛,下雨天一个人撑着伞,美丽、单纯、善良,却成了献祭给撒旦的无辜羔羊。痛哉!痛哉!

韩国《素媛》:一桩暴行,需要多少善良才能抹平?

《素媛》剧照

世间总有恶人出没,恶行发生在所难免,不过,社会总体上是安全的,因为我们对于“恶行”会给予最严厉的惩罚。惩罚机制是维护一个社会安全的底线。一个社会的失序莫过于对“恶”的宽容与纵容。而在《素媛》中,韩国的司法机构对于“恶行”显然过于宽纵,

影片中,警察们明明目睹了素媛所遭遇的令人发指的暴行,却还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遵守着所谓的“程序正义”,在取证环节一次次戕害素媛深受重创的幼小心灵,让观众一次次感受着制度性的冷漠。如果警察的冷漠还是出于“程序正义”,那么电影中法官的表现,绝对是一种制度性冷血。这些法律哪里是在维持社会的正义啊,分明是“恶”的保护伞与催化剂!。

电影中,素媛妈妈对这种制度性的冷血,做了撕心裂肺的怒轰,让人感受到一个母亲的绝望。

3

相比于《熔炉》,《素媛》更多是一部“正向”的电影。

导演的叙事重点并不是讨论“恶行”本身及其发生机制,而是通过展现“强暴者”的可鄙,以及司法机器的冷漠与冷血,来彰显善良的普通人为消弭“恶行”所造成伤害所进行的可贵可感的努力。

其实,一个人可能永远无法理解别人的痛苦,除非我们自己也有过类似经历。对于别人的痛苦,陌生的人最多给予的是同情性的支持,但永远无法体验当事人所承受的一切。同情会让人们伸出援手,给予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就像影片中素媛爸爸的老板和同事所进行筹款募捐。但是,又因为无感,不能理解素媛父母痛彻心扉的悲伤,让他们只能说些诸如“看开些”““能保住命就是万幸”的安慰话。只是,这样的安慰,不仅苍白无力,更让人无法接受。

真正给到素媛父母支持的,是影片中的心理医生。她除了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她自己的女儿也曾遭遇过类似的事情,而且后来她女儿还自杀了。因此,她能够深切体会素媛、素媛父母的痛苦,并从专业的心理治疗角度帮助素媛及其父母走出这一事件所造成的心理创伤。

对于心理医生来说,使命就是:“恶行”已然发生,那就让“恶行”的造成的心理影响降到最低。父母是孩子的天,是其最大的依靠与支撑,从心理层面上辅导与教导好父母的心理状况,在某种程度上比辅导孩子自己更为重要。

韩国《素媛》:一桩暴行,需要多少善良才能抹平?

《 素媛 》剧照

4

《素媛》最让我感动的是,父亲(柳承龙 饰演)的转变与父爱的坚忍。

他开始是一个连给女儿梳头都不会的粗心男人,每次给小素媛起床梳头时,都搞得一团糟。不过,当小素媛惨遭不幸时,他开始默默地为素媛做很多事情,比如他体贴地为女儿装糖果到小肩包,以掩饰人造肛门塑料袋产生声音。其中的用心之细微,不就是父爱的最好表现吗?

让我泪湿双眼的电影一幕,是父女和解的那一幕。为了让女儿能走出封闭的状态,酷暑时节,爸爸身穿厚厚的“可可梦”的道具服,孤立女儿前行,为女儿带来欢笑。当女儿猜测出了父亲的身份,牵起父亲的手,走回家,为父亲拭去满脸的汗水,

在那一刻,我相信亲情开始驱除“恶行”在心间生成的恶魔。从此,在小素媛内心中,父爱厚重的温暖开始消融深藏于幼小心灵的恐惧。

5

当然,真正承受了“暴行”所造成深切痛苦的人,还是小素媛。包括素媛父母所有的其他人,都只能给予支持,无法分担。

恶,之所以为恶,不只是因为作恶者的丧尽天良、毫无人性,也不只是因为作恶者明明知道自己的恶行可鄙可恨,却百般抵赖、毫无愧疚,更在于他的暴行所造成的伤害,会彻底地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让受害者从此生活在伤害的阴影之中,而事后无论多少多少人的善良,可能都无法抹平。

电影最后,有一段话:“最孤独的人最亲切,最难过的人笑的最灿烂。这是因为他们不想让别人承受和自己一样的痛苦。”

这句话是对小素媛内心的一种暗示吧。越是懂事人,内心越是承受着不为外人所知的孤独与难过。

写到这里,我感觉才真正理清了我心中所郁结的情绪是什么,我为什么感到如此心疼。

我痛苦于小素颜所遭遇的令人发指的折磨,更痛心小素媛“太过懂事”。

小素媛,你能不能不要那么懂事呢?你越懂事,我们越是心疼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