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能推行分餐制嗎?怎麼推行?

TX兵王


如果是在特殊時候,比如這次疫情期間推行分餐制,還是可以接受的,在正常的社會環境中完全搞分餐制沒有必要。


品味象棋


分餐制當然能夠推行了,這方面西餐做得好,我們應該學習。其實對我們來說只需加上公快就可以了,非常簡便易行。

給你分享一下我的一次西餐經歷。有個晚上,客戶在一家美國人開的豪華西餐廳請我們吃西餐。這個老太太的丈夫德溫特先生也來親自陪同。見面寒暄時,我們送上伴手禮“兩條蠶絲圍巾”,這讓德溫特夫婦倆非常開心。侍者是男的,他先幫著把各位的手包及其他物品安放好,再拉開座位請大家一一入座。接著送上溼毛巾給各位擦臉。然後送上開胃酒,如果不喝酒,就換上飲料。大家開始邊喝邊聊天。接著侍者又端來餐前點心和魚子醬,點心也就是普通糕點。但魚子醬卻講究,就魚子醬自身來講,又有三六九等之分。品質和口感超群的要數用大白鱘的卵製成的魚子醬。品質的區分,可以從外觀上進行辨別。越是高級的魚子醬,顆粒越是圓潤飽滿,色澤清亮透明,甚至微微泛著金黃的光澤,因此人們也習慣了將魚子醬比喻作“黑色的黃金”。今天德溫特夫婦點的就是這個上等的“黑色的黃金”。至於配酒,最好是配香檳,尤其以酸味較重的香檳跟魚子醬濃厚的油脂感最匹配。所以,這時的開胃酒就換成了香檳酒。喝著香檳聊了好久,才開始上菜。一共四道菜:一個水果沙拉,一份鵝肝醬,一份法式蝸牛,一份黑椒煎牛排,德溫特夫婦要的牛排是五分熟的,略帶點紅色的血絲。我們則難以接受這個,雖然德溫特夫婦給他們推介說五分熟的如何鮮嫩,但是最後我們只要了個七分熟的嘗試一下。不過,這時喝的酒,卻換成了法國波爾多紅酒。最後的主食是意大利通心麵條,以及特色麵包。然後吃些甜點如冰淇淋什麼的,又接著喝些咖啡或茶也就結束了。整個過程,聊天為主,大家談的很開心,當然,大家都是用公共餐具,分食。

我們推行起來,更簡單,加幾雙公筷就解決了,對吧?


西西林林


希望下令從現在起到以後都不準聚集辦酒席,本來大家在一起吃飯說話就唾沫橫飛,一次我在有陽光斜射餐桌時,看到說話人嘴裡飛出的唾沫,平時一般看不見罷了,但看不見不等於不存在,看見了就覺得不衛生,後來有聚會我都推了。還是要實行分餐制,且在吃飯時儘量保持安靜少交談。


風溪河


不能,不能,不能

來來來,你告訴我火鍋怎麼分??[捂臉]

鄙人走過一些國家,對西方的飲食文化略有淺見,可以這麼說,我們一個重慶市的飲食樣式就比某些國家全國的花樣多!我們被叫吃貨國名副其實。

我從事餐飲職業經理人八年,類似錦江這種酒店類的餐飲一般都可提供分餐制,以應對涉外接待。其實怎麼吃都是吃,分餐制限制了一些烹飪方式,而中餐的用餐習慣則可應對無窮盡的烹調方法,也更可表現出食物的味覺體驗。

其實這個問題深究起來就太多方面了,文化傳統佔很大方面,地域食材甚至氣候特點等都可對一方國度的飲食文化影響頗大!

在非洲,坦桑尼亞傳統主食吃玉米粉,一人搞一坨,旁邊配點薯條,番茄牛腩,黃豆醬汁等,就可以出現在星級酒店的餐桌,所以,分餐制決不是高逼格的表現,只是人家的種習慣。

題主問這個問題我猜大概是想讓大家談分餐形式和中餐傳統形式的衛生問題。在網上見過太多舔西狗,說中國人這種洗筷子的吃法多麼不衛生不禮貌,其實這就是見識短。中華文化5000年,存在這麼久你聽過幾個因為在一個盤子裡夾菜被傳染疾病的?我還說他們見面貼面吻髒呢!




HeAnsen賀安森


我國完全可以推行分餐制,現在的自助餐就是分餐制。基本上所有酒店的早餐都是分餐制,大家早已經習慣了。聚餐的弊端太多了,每個人的筷子都到盤子裡面捅咕,太不衛生了,但是礙於多少年的習慣,礙於情面,即便是心裡一千個不願意也得接受。舞會上跳舞你可以禮貌地找理由拒絕,參加聚餐的人都有誰,你不可以拒絕;有沒有傳染病你也不瞭解,只能心裡安慰說既來之則安之了。我認為應該藉著新冠肺炎疫情這次契機,全面推行分餐制。分餐制好處太多了:一是確實提高就餐衛生,保護就餐人的健康;二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浪費,有利於恢復節儉節約的良好傳統;三是有利於提高就餐文明程度。




漸悟5555


我認為在我國,分餐制是可以推行的,並且是早已開始走入我們生活了,有些時候對我們而言已經習以為常。未來分餐制會否大舉革新我們的餐飲文化也未可知。


我們曾普遍認為最難以實行分餐制的火鍋,也有了轉轉火鍋或者一人小火鍋這樣的新潮方式。倒退三年,要找一個轉轉火鍋還是很難的,如今用美食app搜索一下,就可知道最近的是哪家。各式菜品放在傳送帶上在食客面前逐一出現,用小皮筋、小夾子、小竹籤等等方便的材料把菜品分成小小的一份,再小籃子盛著,每位食客自行取用。

比之火鍋本身具備的參與性功能,轉轉火鍋更是在分餐制的基礎上將參與性的精髓發揚光大了。每人面前的小小湯鍋,根據自己的喜好或三鮮或麻辣,火力大小、放什麼菜品都由自己做主,再不必顧忌不吃香菜的人因你的一把香菜毀了食慾。

一人小火鍋比起轉轉火鍋最大的不同是,同去的人可以面對面坐著,雖然不像傳統火鍋是一口鍋裡夾菜,筷子你來我往,但氣氛絲毫不減,話題仍可熱烈。一人煮不完的火鍋面分給朋友半塊,也是很好地體現了我們照顧左右的傳統。大家不難發現,轉轉火鍋與一人小火鍋的店越開越多,有需求才有市場,說明我們對這種分餐方式是極為歡迎的。


更多的分餐是工作餐,大家更是習以為常。它的優勢是明顯的,按量取用、乾淨衛生,也節省時間。工作場合的人際關係不常由工作餐體現,工作餐只以吃為目的,這樣的工作餐很好地設定了人與人的分寸感,幾乎是受到了所有人的歡迎。

分餐制的推行難度大概只在家庭間了。其實有的家庭為了讓小朋友養成定量吃飯不剩飯的習慣,已經開始實行分餐制了。不同於大盤大盆的餐桌陳列,小碟小碗帶給人的另一番美學體驗也是大家願意嘗試的。加上人們領教了病毒細菌經唾液傳播的厲害,已經開始站在健康角度審視自己的用餐模式了。

從合餐制到分餐制,是慢慢改變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可以先由一雙雙公筷讓人們適應新的用餐方式。


張晴柔


提出這個問題是有原因的。一是以前的非典時期;二是現在的新冠肺炎流行。我國在這兩次經歷,引起了舉國上下的廣泛關注。因而,提出這個問題,是想探討:是否用分餐這個辦法,並形成分餐制的良好習慣,以達到預防病菌相互侵蝕的目的。

那麼,我國能推行分餐或實行分餐制嗎?怎麼推行?怎麼實行?筆者認為,在我國可以推行分餐,形成分餐制度。

古代分餐制

一、從歷史看。

我國自古代家庭就實行分餐。每個家庭用大鍋做飯,到了開飯時間,每人端著自己的碗,拿著自己用的筷子,去大鍋前領飯,然後,自己找個地方去吃。後來,演變成全家聚在一起,每人還是端著自己的碗筷,飯桌上擺放著集體吃的鹹菜。這種分餐形式一直在延續。

二、從當代看。

到了當代社會,就是現在,可能是生活水平提高,人們開始時興炒菜。根據各個家庭人口炒幾個菜,然後,大家圍在一起,其樂融融地吃飯,出現了不分餐的情況。人們把這種不分餐的形式,推向了社會,在餐館中親朋好友圍坐在一起,感覺還是很熱鬧的。慢慢地養成了不分餐的習慣。

三、從需要看。

現在我們面臨著新冠肺炎侵蝕的可能與危險。分餐成為了人們急需的一件事,為了安全,這是必須的,這也是眾望所歸。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實行分餐不是什麼難事,形成分餐制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如何推行?

家庭分餐制

首先恢復以前家庭分餐做法。炒大鍋菜,家庭成員從大鍋菜裡盛上自己吃的量,然後,再聚在飯桌旁一起吃飯,飯桌上可以擺上共用的鹹菜。

其次,在單位吃食堂,繼續實行分餐用餐。

再就是親朋好友聚餐實行分餐。在圓桌中間擺上公用的飯菜,這些飯菜盤子中放上公用筷子或匙子,參加的人用公筷和匙子,從公用飯菜盤中取出自己享用的飯菜,放進自己面前的盤碗中就可以了。

如果,我們按照以上辦法去做,不是一件很難的事,很自然地會在社會推開,形成分餐制,養成習慣,一切就OK了!

單位分餐制

總之,我國能推行分餐制。無論從歷史看,還是從當代和需要看,這都不是問題,因為我們已經有這方面的基礎與經驗,只不過是重新拾起來而已。


言者青青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分餐制可以被“推薦”很難被“推行”。

分餐制在我國其實早有先例,猛士樊噲就是在自己的小餐桌上表演生吃豬後腿的。先不論刺殺目標是不是沛公,項莊能把寶劍舞起來就說明項羽和劉邦並沒有摟著對方脖子吼“五魁首,六六順”。

在古代,分餐分的不僅食物,分餐分的是地位和階級。

聚焦當下,想要推行分餐制並不容易。對於中國人而言,坐在一起吃飯從來都只是形式,背後的目的因飯局的參與者不同而各有殊異。

很難想象這樣一幅場景:張老闆隔著桌子與數米開外的李老闆相互扯著嗓子喊話:“老李,飯菜還順口嗎?”“合作愉快,合作愉快,這杯我幹了您隨意。”

本山大叔說,“距離拉開了,美沒了。”我很贊同他對分餐制的看法。


小馬拾圖


我是做廣告的

前幾天寧波推出公筷公益廣告推廣,我覺得超讚。每道菜放一雙公筷,這樣聚會不有拘束距離感而且又衛生。我反倒覺得kTv喝大了杯子算用情況。


山出


當然可以,比如學校,單位,工作就餐,基本就是分分餐制。 不過我們中國人聚會,不論是在家中或是在餐館,如果是享用中餐,一般都是採用圍桌會食的方式,隆重熱烈的氣氛會深深感染每一個與宴者。這種親密接觸的會食方式,是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傳統。是否推行分餐制,我覺得要看場合,如果一家人一起在家吃飯,可以不分餐,但我個人認為在外工作場合,工作就餐一定要分餐就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