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行走:漢王山上尋找漢水源頭,那鎮水石牛還在不在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二選一或都勾選,歸根結底,不過閱讀形式而已。

至今為止,遊腔呂調很謙虛地告訴大家,萬卷書沒讀夠,萬里路是是綽綽有餘的。行走嘉陵江,是萬里長征第一步。

嘉陵江行走:漢王山上尋找漢水源頭,那鎮水石牛還在不在

大江大河裡,長江、黃河是母親河。一清一濁,一南一北,浩浩蕩蕩。在這奔流千里萬里不復回的激流裡,是由蛛網密佈似的無數條支流匯聚而成的。所謂江河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

嘉陵江行走:漢王山上尋找漢水源頭,那鎮水石牛還在不在

嘉陵江和漢江同為長江最大支流。嘉陵江發源於秦嶺山巔的寶雞鳳縣,漢江發源於大巴山北坡的漢中寧強漢王山。

遊腔呂調從廣元出發,沿108國道過川陝交界處的棋盤關,經寧強縣城,穿過五丁山隧道,前行10餘公里到達寬川鄉,再往前行,寬川鄉至大安鎮之間的金牛鋪到了。

過金牛鋪往勉縣方向500米處,108國道左側懸掛“古漢源”指路牌。

嘉陵江行走:漢王山上尋找漢水源頭,那鎮水石牛還在不在

離開108國道,左拐折入往漢源村的村道。遊腔呂調邊走邊問,邊問邊走。山路像一條窄窄的細帶,在漢王山間拐來拐去的。順著山路向上攀援5公里,快到漢源村的一山凹處,路邊一打柴農婦順手一指,漢江源頭到了。

抬眼望雲,山不成形,水不成勢。無人無聲,遊腔呂調獨自一人,順著一條用石塊壘成的小路邁步朝上,旁邊是淙淙細流的小溪,一路聽著漢江源頭處的水聲。

嘉陵江行走:漢王山上尋找漢水源頭,那鎮水石牛還在不在

漢江源頭在漢王山,這是有史為證的。《孔傳》:"嶓冢之山漢水出焉,東流至於沔"的記載,縣北嶓冢山石牛洞為正源。

遊腔呂調逆溪而上,行走約2公里,到了漢王山石牛洞。

圍繞石牛洞的說法有很多不同版本,官方或非官方的說法,現摘抄流傳甚廣的一個傳說於後。傳說開天闢地蠻荒時,漢王山的漢江源頭患年年有,民不堪言。大禹治水有奇招,拉車的牛用自己的身體堵住從此奔湧而出的滔滔洪水,並化身為這塊狀如臥牛的鐘乳石,守護一方平安。走近細瞧,石牛背上,八個狀若蝌蚪的文字,至今無人讀懂;石牛之下,一線清泉流淌,如水之呢喃,山之吶喊,顯示漢水源頭的存在感。

嘉陵江行走:漢王山上尋找漢水源頭,那鎮水石牛還在不在

話說漢江源頭,從石牛處流淌細線般的水流。這股細流順著山間不屈不撓向下奔流,一路上匯聚各處流出的涓涓細流,水勢漸成,水聲漸響。遊腔呂調站在幾米開外,聽見溪谷迴響,水霧山澗,蔚為壯觀。

再看漢江源頭之水,從石牛處湧出,水流或急或緩,或大或小。平坦處如綢緞,順滑見底;遇斷崖則勇往直前,高山流瀑,星月同輝。

站在漢江源頭,遊腔呂調幾欲停下腳步,發呆遐思。想這細流從漢王山上湧出,經勉縣過漢中,安康出陝西,進入湖北十堰,流經丹江口水庫,出丹江口水庫後繼續東南流向,過襄陽、荊門、荊州、孝感,在武漢匯入長江。

嘉陵江行走:漢王山上尋找漢水源頭,那鎮水石牛還在不在

看了漢江源頭,遊腔呂調抒發幾聲感慨:人在旅途,看山看水看風景,看的不過是眼中的虛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