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黃翡手鐲拍出1200萬,真的是意外嗎?

這是一隻乾隆年間的黃翡手鐲,通體完美無瑕,種老肉細,水頭稍差,但也已經是極品黃翡了,曾經在某拍賣會上以1200萬元的天價成交!有些人表示不解,說這純粹是一個意外,真的是這樣嗎?

一隻黃翡手鐲拍出1200萬,真的是意外嗎?

難怪有人表示不服!黃翡在歷史上一直不太受歡迎,因為黃色挑人,對於我們黃皮膚的人來說容易顯髒;翠接地氣,翡挑人。綠色的翡翠,人人愛;彩色的翡翠……也就紫羅蘭活的最風光,紅翡長得喜慶也有人氣,而黃翡嘛?

一隻黃翡手鐲拍出1200萬,真的是意外嗎?

很多國人不喜歡,主要有兩點原由,一是覺得咱們都是黃種人,黃皮膚配黃翡,顯髒,看起來肌膚更黃了,不美觀;二是因為黃翡的黃是沁色所致,底子松才能讓致色元素鑽進去,不像綠翠那麼耐戴,所以感覺買了會虧本。可是,下圖這隻乾隆年間的黃翡玉鐲,卻標價1200萬,刷新了玉迷們的三觀!一向被大家看不起的黃翡,居然也能這麼貴?

黃色的翡翠≠黃翡

黃色是翡翠的次生顏色,不是天生的。當白色、紫色或綠色的翡翠長成後,受風化影響,原石周圍的褐鐵礦,沿著翡翠顆粒之間的縫隙或解理,慢慢滲入,從而產生淡黃色、暗黃色、蛋黃色、橘子黃、荔枝黃等,從而形成了黃翡。這種致色成分佔到整體的0.01%~10%。

黃翡以褐紅色為主、含有部分黃色色調,一般在紅翡之上,更貼近原石表皮,顏色多部分都渾濁不純,常帶褐色,不夠鮮豔,也不夠通透,如果把它加熱還會得到深紅或鮮紅的紅翡。天然的紅翡是吸納了赤鐵礦所致,跟燒紅的紅翡不是一回事。

一隻黃翡手鐲拍出1200萬,真的是意外嗎?

值得一提的是,黃色的翡翠不都是黃翡。有的翡翠,看起來像黃翡,卻含有部分灰褐色色調,行家管這叫翡黃。最黃的翡黃可呈栗子黃、雞油黃和檸檬黃。只有那種純正的黃色才算黃翡。特別是那些天然優質的黃翡,一看就“根正苗黃”,它們的顏色像黃金一樣,呈橘黃色或蜜糖色,鮮豔均勻,質地也是晶瑩透剔,絲毫不輸“帝王綠”。

黃翡寓意皇權富貴

聊完了質地,咱們再從下面這2個內涵的角度來鑑賞黃翡的價值。

1.文化性

黃色在中國最初的含義是明亮和富貴,它像太陽一樣璀璨,像金子一樣輝煌,是光明和財富的代名詞,居傳統五色之首(另外四個是黑、紅、青、白),在五行之中屬土,後來甚至一度被皇家壟斷,成為帝王之色。


一隻黃翡手鐲拍出1200萬,真的是意外嗎?

古代帝王以黃為服色,黃是土,是中和之色,代表中央,最為尊貴,當時有“金印紫綬”的說法,只有天子可以穿它,暗示佩戴者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和身份。

黃色也是我們的膚色,讓人見之就自然地產生了強烈的歸屬感,20世紀初,我們還形成了以黃色為國家色彩的含義,既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也是對自我身份認可的自豪。

黃色還是佛教最常用的顏色,被認為是天的顏色,比如佛體有“金身”,寺廟有“金剎”,佛像有鎏金等。天上有神,僧侶穿黃、用黃、觀黃,是與神為伍,具有十分神聖和尊貴的意味。


一隻黃翡手鐲拍出1200萬,真的是意外嗎?

2.稀有性

黃翡的收藏表現出明顯的兩極化,比綠翠更嚴重,低端貨很多,價格低廉,沒人要;高端貨極少,價格高昂,藏家才會買。因此,不要平時見到黃翡,覺得它很便宜,以為它一定爛大街沒人要,其實它的儲藏量只有綠翠的五分之一,甚至六分之一,算是比較稀有了。

黃翡也是彩色翡翠裡漲價最快的,有趕超紅翡的趨勢,它的價格比棕黃色翡翠要高很多,褐黃色翡翠才是最便宜的。顏色均勻細膩、質地無瑕純淨、塊度通透鮮亮的黃翡翠,只佔總量的千分之一,而且在內地市場,幾乎找不到這樣的,能夠買到的是冰種、豆種那樣的。

黃翡雖好可別貪黃,另外,在購買黃翡翠時,要注意所購買的是不是黃翡翠。在市場上會有一些人工染黃色的B+C翡翠、黃龍玉及一些外觀是黃色的玉石,很多人常常誤將它們當成黃色翡翠來購買。因此喜愛黃翡的朋友在購買時,最好到權威的的珠寶玉石鑑定機構進行鑑定,確保購買到的是天然黃翡。


請您在閱讀時點擊一下小程序,您的一次點擊就是我繼續發文的動力!

請您在閱讀時點擊一下小程序,您的一次點擊就是我繼續發文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