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活一個新冠重症患者有多難?他用“繡花般的工夫”調整呼吸機

3月26日上午,中山市召開第47場中山市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上,中山市新冠肺炎重症救治專家組一線成員、中山市人民醫院ICU呼吸治療師李斌介紹對中山市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救治中通過纖支鏡清理肺部痰液、調整呼吸機治療等鍾南山院士說的“繡花般的工夫”。

救活一个新冠重症患者有多难?他用“绣花般的工夫”调整呼吸机

李斌介紹,大家可能對呼吸治療師這個職業比較陌生,這是一個新興的職業,工作內容介於醫生與護士之間,主要負責危重患者的呼吸機管理,氣管鏡檢查以及呼吸功能康復等方面的工作,這也是他在團隊中負責的主要工作。

因中山市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病情需要,中山市新冠肺炎重症救治專家組組長李建偉主任一個電話,李斌當晚就直接趕到中山市新冠肺炎重症病區。當時患者的肺炎非常嚴重,病毒的侵襲導致患者整個肺部都發生了實變,就是老百姓最近經常在新聞聽到的“大白肺”,患者的整個肺部就像被一個被灌滿膠水的氣球,有的部分甚至粘連在一起,無論呼吸機怎麼努力,都只能送入很少部分的氣體,甚至不能維持最基礎的氧氣供應。他的工作就是用氣管鏡進入肺裡面,把這些痰液一點點清理乾淨,讓肺這個“氣球”恢復彈性。這項工作並不容易,因為病人很虛弱,耐受不了長時間的操作,他只能守在病人的床旁,病人狀態好一點,他就趕緊進去吸一次,一有變化就趕緊出來,反覆多次的做,一次吸一點,有時候甚至一天需做5—6次,然後讓肺慢慢的、一點點地恢復功能。

同時,李斌還需要很小心翼翼的調整呼吸機的設置,讓呼吸機這個電子打氣筒能夠吹開肺泡粘連的部分:參數小了撐不開,大了又很容易把肺這個”氣球”吹爆,很多時候我就拿把椅子坐在呼吸機旁一點點地試,真的很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感覺。

李斌說:“很多同事都說你乾的活最累最危險,危險嗎?的確,很多次病人的飛沫都噴射在的我的防護面屏上;有時為了瞭解痰液的性質,我甚至用手直接接觸滿是病毒的痰栓;在調整呼吸機參數的時候,病人呼出的氣體就正對著我的面罩下方排出,但我更多的是感到收穫的喜悅:病人的痰液能夠噴在我面屏上,說明咳嗽能力的改善;通過觸摸痰栓,我們團隊在國內比較早證實了新冠肺炎肺泡內充盈著漿液性、炎性細胞滲出物,甚至比武漢團隊的尸解報告要早,這些信息都為病人的康復提供了積極的幫助。”

後來,患者一點點恢復,李斌又和團隊一起負責起患者的康復工作。為患者第一次進行康復訓練時,她還十分虛弱,用盡全身的力氣,只能將頭抬離枕頭不到3cm,持續時間不超過5秒鐘;想將一個蜷曲的手指伸直,努力半天都不能實現;他們就從這一個手指開始,每一個關節,每一組肌肉的訓練她,從幫她活動,到協助她活動,到陪著她活動,看著她躺著,扶著她做起,抱著她站立,然後到恢復基本的活動。

李斌說,“前天我又在病區碰到已經出院,但還留院進行隔離觀察的病人,她小跑著過來跟我打招呼,她很高興,我更加高興,我終於可以笑著對她說:不錯,跑的比我還快(我穿著隔離服,跑不快),我沒有騙你吧!”

◆中山日報報業集團新媒體中心

◆文+/記者 周映夏

◆圖+/記者 黎旭升

◆視頻攝製/ 馮明旻

◆二審:藍運良

◆三審:嶽才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