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綜合分析題如何清晰作答


申論綜合分析題如何清晰作答


綜合分析一直是考公務員的小夥伴們頭疼的題型,所以大部分小夥伴作答綜合分析題時都答得五花八門,但是又非常不湊巧的是綜合分析是申論中必考的題型,由此可以看出綜合分析題目很受出題人青睞的。話又說回來,綜合分析真是那麼難嗎?接下來,就讓中公教育專家給大家出一些小妙招!

一、作答原則不可少

眾所周知,綜合分析題包含很多種,其中最常見的是解釋型、評論型和啟示型,但是從近幾年的國考的試題來看,最常考的還是解釋型的綜合分析,所以這一定是小夥伴們要著重練習的。

無論學習作答何種類型的綜合分析,相信大家在上課的時候一定聽過申論老師說過的一句話“材料中有什麼答什麼”,聽到這句話在很多小可愛們看來,說沒說一樣,但是小編在這裡還是要說“材料中有什麼答什麼”。這看似是一句空話,但這正是我們答好綜合分析題致勝的法寶。這其實還是在重申作答整張申論試卷的原則——材料為王,並不需要自己想破頭另外再組織語言,只需要把材料中認為重要的話工整地抄在試卷上即可。

二、作答思路最重要

作答思路,其實就是明白到材料中去找什麼的過程。每種題型都是有自己的作答思路的,綜合分析題也不例外。因為綜合分析題類型很多,所以需要各位考生稍微花一些心思區分一下。

(一)解釋型綜合分析

既然說是解釋型的綜合分析,必然是有需要解釋的內容,有明顯的標準詞,比如:含義、解釋、理解,分析,所以大家看到這些詞時,就不要懷疑自己,對的,就是解釋型的。可能是解釋一個句子,也可能是解釋一個詞組。作答思路如下:

1、解釋作答對象

2、多角度分析

3、提出對策

Ps:解釋作答對象並不需要每個詞都解釋哦,有以下幾種情況:(1)解釋題幹抽象性詞彙,如:借用人的“慧”,打造物的“智”;(2)如果作答對象是多個句子,要分析句與句之間的關係,如:借用人的“慧”,打造物的“智”明顯的是兩個句子,他們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呢?要說清楚哦!(3)如果作答對象本身意思明確,高度概括材料核心內容,如:從某種意義上講,那些無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比長城和故宮還要重要的財富。

(二)評論型綜合分析

評論型綜合分析也是有明顯的標準詞的哦,比如:看法、認識、評價、觀點、怎麼看。和解釋型綜合分析不同的就在於不需要解釋作答對象,要發表對作答對象或觀點的看法。作答思路如下:

1、提出觀點

2、多角度分析

3、提出對策

但是要注意的是,亮明觀點時不是想知道“你認為”,是“出題人認為”,所以表明觀點時可以依照兩種方法,一種是進行是非判斷,判斷材料的明顯傾向;另一種是價值判斷,高度概括材料的核心內容。

到這裡呢,咱們先小結一下。介紹了那麼多,我們會發現評論型和解釋型綜合分析作答思路唯一的不同就在於第一步上有略微不同。對很多小可愛們來講,作答第一步不難,難就難在多角度分析上,我們該分析什麼呢?不管如何分析,我們分析的一定是圍繞著作答對象或題乾的關鍵詞分析的,最常見的是材料中會分析和關鍵詞有關的原因,影響,問題,本質,目的等等,這就需要我們準確地把他們找出來,原因寫一起,問題寫一起,影響寫一起就可以了。但是呢,有時候出題人也會和小可愛們開一個玩笑,材料中根本就沒有問題,原因,影響,這種情況下,很有可能就是在考驗我們的邏輯了,所以作答這類題時,讀這篇文章時候有一定的高度,不要深陷材料情境中,尤其是國考中,材料都會有一個很嚴謹的邏輯,多關注段落的主旨句或核心句,按照材料順序把核心句子抄下來就是你的答案。

最後一步,提出對策,也不難啦。都做過提出對策題,針對分析時找到的問題或原因推出對策,一般對策做法提出一兩句即可哦!

(三)啟示型綜合分析

通過題幹中出現的諸如啟示,借鑑等詞彙就可以判斷出是啟示型的綜合分析。這種類型的題答題思路更是簡單:總括句+具體啟示(做法)。啟示就是從別人的做法中你領悟到點什麼,別人做得好的直接拿過來就是你得到的啟示,別人做得不好的給你一個警示作用,所以還是根據他的問題推出對策,又回到了提出對策題這個原點。總括句是不是聽著也有那麼一丟丟耳熟,沒錯,就是歸納概括題和提出對策題中的段旨句,提煉出對策的核心關鍵詞即可。

最後中公教育希望同學們在備考時,要有清晰的作答思路,找對做題方式方法,選中目標,爭取早日金榜題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