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筆架村,說起彭玉琴,許多人都豎起了大拇指,稱她為新時代的“女愚公”。

▲彭玉琴(右)看望慰問群眾
1974年,彭玉琴出生在筆架村鄰村的犁頭村一個普通家庭。1995年,只有高中文化的她進入縣城磷肥廠當上一名工人,憑藉自己出色的表現,很快躋身於領導層。但她不甘於平庸,不滿足於望眼到底的生活,2000年,彭玉琴選擇從磷肥廠辭職,白手起家,做起了個體水泥批發零售生意。由於她的誠信經營,生意逐漸壯大,2004年,她創辦了長寧縣雙河鎮建強竹木林加工廠。2010年,他們成立了長寧天天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彭玉琴擔任總經理。2015年,彭玉琴又自主創辦了長寧縣雙河鎮錦盛竹業有限公司等,成了當地有名的企業家,也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

▲彭玉琴(中)到群眾家中瞭解情況
由於她的艱苦奮鬥,樂善好施,彭玉琴先後當選為長寧縣政協委員、長寧縣新階聯副主席、宜賓市人大代表等,成為當地響噹噹的女強人。
返鄉投資謀發展
在群眾眼裡,彭玉琴是一個成功的人,擺脫了農村的束縛。而她最大的夢想卻是憑藉自己的力量帶動家鄉的發展,讓更多的人過上好日子。
筆架村的青壯年大都外出打工,滿山的竹子因勞力不足無法銷售,留守老人找不到掙錢活幹,貧困人口居多。
▲彭玉琴(左)同村民交流
2015年,彭玉琴就在老家成立了長寧縣雙河鎮錦盛竹業有限公司,就近買竹切片後外銷。產品除了銷往市內紙廠外,還打通了貴州等省外的銷售渠道,實現了年產量15000噸以上,產值超過了600萬元。同時,為了方便農戶供貨,她還對廠裡收貨實行現金結算,當日兌現,從不拖欠,大家為此紛紛點贊,周邊乃至鄰近鄉鎮的農戶也都自願將竹料賣到她的廠裡。
目前,雙河鎮上近乎80%的竹料都供應到彭玉琴的切片廠裡。這不僅解決了周圍農戶的竹子銷路問題,還帶動了富餘勞動力的就業。
▲彭玉琴(左)同員工交流
“有了這個竹切廠我們方便多了。”筆架村王澤平說,家門口有了這個竹切廠後,賣竹子方便了,竹子一年可賣一萬多元,空閒的時候來這裡上班,一個月也能掙四、五千元。周邊70%的農戶都像王澤平一樣,閒時來廠務工掙錢,忙時在家裡務農,掙錢照顧家庭兩不誤。
如今,彭玉琴在臨近的梅硐鎮也開設了規模更大的第二廠區,解決農戶就近賣竹和就業問題。
滿懷抱負致脫貧
只要是對農民好的,彭玉琴都會去做。地處筆架村、銅鑼村、楊柳村交界的文峰山,由於交通不便,整片山林多年無人管護,導致山裡的林木生長不佳,無人問津。彭玉琴看在眼裡,急在心裡,這裡蘊藏著百姓的希望和財富啊。
2017年,她自主承包了文峰山及附近1000畝的山林,響應政府號召,種植了市林科院和宜賓紙業共同研發的洋黃竹,併成立了文峰洋黃竹養殖基地。
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承包了這邊山林之後,彭玉琴便斥資100餘萬元開鑿了一條山路,聯通了周邊幾個村社,大大方便了山上的住戶出行,也促進了山上的林木開發,更是帶動周邊農戶的就業。
文峰洋黃竹基地的成立,加快了家鄉的脫貧攻堅步伐,鄉里人對彭玉琴是絕口稱讚。
“彭玉琴一家對我太關照了,有他們的幫助,我家致富奔康不遠了。”筆架村建卡貧困戶付興華家裡老的老小的小,無法外出打工掙錢。如今,他除了種好自家的莊稼外,文峰家庭農場有活時他來栽樹除草幫運,沒活時還可以去切片廠幹活,一年在家門口也能掙一萬多元。2018年,他家也順利脫了貧。
對於這片低產林地,曾經無人問津,而彭玉琴卻把它當做寶貝疙瘩。今年,她打造了400多畝宜賓市洋黃竹基地,明年還將造一個與竹子有關的基地,逐漸把旅遊相結合起來,振興鄉村。彭玉琴表示,等3-5年現栽種林木成林後,將開闢一條完整的環山公路,這樣既方便山上農戶的出行和農產品的銷售,增加農戶的收入,又有利於旅遊和產業的發展。
“我就是想多為周邊的農戶出謀劃策,多去調研瞭解他們的民情,帶他們致富。”不管是作為政協委員還是人大代表,彭玉琴一直堅守著她的初心。這幾年來,彭玉琴一直心繫家鄉,在她的帶動下,家鄉的發展越來越好,村裡也越來越多的貧困人口摘掉了貧困的帽子。而這位新時代的女“愚公”,仍舊在振興鄉村的道路高舉著旗幟,鼓舞著大家前進。
閱讀更多 我們宜賓 的文章